乐读窝

财富的归宿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财富的归宿

第3章

书籍名:《财富的归宿》    作者:资中筠


                                    不过我每次在美国停留都不长,一些特殊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这里特别要提到福特基金会驻京办事处前任主任盖思南先生的热心帮助,他为我提供线索、介绍情况、联系走访对象等等。因他的介绍,福特基金会在纽约总部的档案馆、图书馆和秘书人员以及驻京办事处工作人员都对作者提供了无私的、不厌其烦的技术和后勤支援。有一次路过旧金山短暂停留三天,蒙亚洲基金会协助联系西海岸的若干基金会,使作者得以高效率地完成采访任务。在本书撰写的后期又有机会到位于俄亥俄州代顿市的凯特林基金会作短期研究,得以进一步收集资料和在附近地区作采访。最后,大量的珍贵图片为本书增色不少。这是洛克菲勒、福特、鲁斯、亚洲和凯特林等基金会及其档案馆应作者之请,无偿提供的。在挑选和印寄等方面,有关工作人员做了大量其职责范围外的工作。这不仅是对作者的支持,而且是对中美学术交流的积极贡献,作者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许多人名恕不一一列举。

            2003年作者识

            作者后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如“再版序”中所述,由于本书的出版,使笔者开始对我国的公益慈善领域有所关注。当然中美两国国情迥异,其中最重要的有两点:  其一,美国的公益是先从民间发展,再到政府担负起主要责任;而我国是先从政府原则上全包,再到逐步改革引进私人财力。其二,美国民间结社是不成问题的,政府要管的只是涉及税收部分,即享受免税待遇的组织和活动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所以公益组织归税务部门管;而我国原无完全独立的民间社团,对社会团体的管理首先是从政治上考虑的,在当前社会转型期,这一领域面临的问题要复杂得多。本章就笔者对这一领域的粗浅了解作一概述,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财富的归宿》  第一部分中国特色的公益组织

            一、  中国特色的公益组织

            从严格意义上讲,中国极少真正的纯民间组织,因为正规的合法组织必须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属于政府的“主管单位”,所以国际上对此起了一个有趣的名称叫GONGO(政府所有的非政府组织)。本书只涉及公益性的组织,一般的非政府组织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群众团体”,如全国总工会、青联、妇联等都是在共产党领导下联系各界群众的桥梁,其主要功能一是宣传教育,二是向上反映情况,三是国际统战。福利工作当然也包括在内,但主要是执行政府的政策和各种规定,而不是慈善性质。随着改革开放,自80年代初开始,在这些群众团体之下成立了一系列与其专业范围有关的公益慈善组织。在最初10年的过渡时期,若干此类组织由于完全依赖政府财政以及官僚主义的管理,一旦政府财源减少就难以为继,遂逐步消失。另外有一批组织能够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的条件,及时调整运营方式,拓宽经济来源,改进工作项目,在新的形势下显示了活力,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中国公益事业的骨干,在当前慈善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不但财力基础雄厚,并享有在国内和国际进行大规模公募的权利。现在政府对它们的支持主要不是财政上的拨款,而是政策上的优惠。

            以下简单列举几个在过去2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而兴起的最著名的、有代表性的组织: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成立于1981年,由全国妇联、总工会、共青团等17个组织联合发起,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个接近现代基金会观念的公募基金会,主要是为少年儿童(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的福利和教育服务。著名的为贫困地区失学女童服务的“春蕾”工程就是它和妇联一起举办的。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成立于1982年5月29日宋庆龄逝世一周年之际。它是惟一以国家领导人命名的公益组织,又有邓小平为其第一届名誉主席。其宗旨是“促进儿童福利、国际友谊与和平”。从历史上讲,该组织最早是宋庆龄于1938年创建的“保卫中国联盟”,主要为抗战提供医药并保护儿童。新中国成立以后,该组织先后更名为“中国福利基金会”、“中国福利会”,在上海主持一家医院和几家幼儿园。现在的宋庆龄基金会延续了宋庆龄关心儿童福利的事业,但是与旧的“中国福利会”不是一回事。其工作规模要大得多,海外捐赠十分踊跃。其有特色的项目之一是与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以及世界银行合作在边远贫困地区为儿童建立流动图书馆。

            中国残疾人联合会——1988年由邓小平之子邓朴方创建。它的独特之处是能接受独立会员,在全国设立分会,并享受政府特殊优惠政策。它也是国际知名非营利组织,得到国际上的大力支持,并曾获联合国奖项。根据其宗旨,它下设一系列的企业,为残疾人创造就业机会,并且是最早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现在它可以成为各种残疾人自己开办的企业的主管单位。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1989年由共青团、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和全国青年工作委员会创办。其最著名和影响最大的项目是“希望工程”。

            中国扶贫基金会——1989成立。主要发起者是一些离休高干,他们利用自身影响在国内外募款。最初的工作只是济贫,后来逐步转向扶助穷人“自助”,包括传播科技知识、设立各种培训班,以及为生产自救提供小额贷款等等。根据其2003年的工作报告,收支都已超过1亿人民币。

            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1988年由全国妇联创办。它成立后最重要的工作之一是于1992年创办中国女子学院。这是新中国第一家独立的女子学院,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将其作为会场之一。近年来的重要项目有“热爱大地,母亲水窖”,为中国西部十省解决缺水问题,成绩斐然。

            中国红十字会——创立于1904年,1950年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接管,定性为关心人民健康社团,属卫生部。1993年全国人大专门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定性为从事“人道主义社会救济工作”的组织。1998年之前,其资金主要来自国外,2001年国内资金第一次超过海外来源。

            中国环境保护基金会——创立于1993年。其创办资金来自当时的国家环保局局长曲格平于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所获“笹川国际环境奖”10万美元。其主要工作是支持和奖励为环保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属公募性质。

            中华慈善总会——1994年由前民政部副部长崔乃夫发起成立,主管单位为民政部。其成立背景正是在全社会对公益事业的觉悟迅速提高、各种活动蓬勃发展之时。该组织的工作内容虽然与其他公益组织大同小异,其特点在于其“总会”性质,是联系其他公益组织的纽带,下属有90余家各省市的会员组织,每年向它交纳会费。它也是公募性质,在全国有由专业和志愿人员组成的特殊网络。

            以上只是举其荦荦大端,以见一斑,绝非全面介绍。在全国以及地方省市还有许多类似的组织,其知名度和影响程度各不相同。这些组织尽管都隶属于政府,但总的趋向是更加独立,与主管单位的联系日益松散,资金来源中政府财政的比例日益减少,而更多依靠向社会募集。在目前中国的形势下,相当长时期内,此类组织在发展现代公益

            事业中将起骨干作用。

            《财富的归宿》  第一部分灰色地带

            二、  “灰色地带”

            按照正常的逻辑,根据目前的规章制度,似乎很少有私人公益组织能有存在和开展活动的空间。但是在现实中有许多事情并非黑白分明,非此即彼。我国现在正经历空前的特殊转型期。令人鼓舞的、推动进步的强大动力与来自传统势力、传统观念以及滞后的规章的阻力并存。不过具体到公益事业领域,还存在另一“中国特色”的因素足以平衡规章的束缚,那就是灵活性。在严格禁止和完全合法之间有相当大的活动空间,没有正式名称,可暂称之曰“灰色地带”,也就是在合法与“非法”之间、政府与非政府之间、公营与私营之间的地带。正是在这一区域内,近年来各种民间公益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对教育、扶贫、救助妇女儿童、关心老弱病残、环境保护以及学术研究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这一现象也说明一方面社会存在着大量的对公益事业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孕育着丰厚的财源和善心的潜力,二者汇成不可抗拒的潮流。

            此类非营利组织形式多样:  有些名义上隶属于某个政府机构或官办组织,但实际上是由私人运作,很少受到政府关注。有些是民营企业家或公司出资,在工商部门注册,根据条例的规定有一个本专业的主管部门,但联系比较松散。它们都被称作“民办非企业单位”。尽管这一称号有些古怪且不合逻辑,但已有不少这类组织在这样的安排下存在多年,并进行着卓有成效的工作。它们所面临的最大的不便是作为事实上的非营利组织,它们不享受自动免税的待遇,而在实践中这个问题可以在有关组织和税务以及其他行政部门之间通过个案协商用变通办法部分地解决。此外,还有形形色色的个人和小规模的草根组织活跃在公益事业的领域内,几乎每一个省都有,特别是在边远贫困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