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财富的归宿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财富的归宿

第38章

书籍名:《财富的归宿》    作者:资中筠


                                    他是犹太人,1930年生于匈牙利,家境富裕,二战中九死一生逃过纳粹魔掌。

            后来为逃避苏联红军占领下的匈牙利,全家于1947年移居英国。索罗斯在伦敦经济学院毕业,1956年全家又移民美国,在美国建立了一家国际投资基金,开始发财致富。真正使他成为国际名人的是1992年的英镑投机事件,他从中赚了10亿英镑,被称为“搞垮英格兰银行的人”。他有诸多著述,并得到牛津、耶鲁和布达佩斯经济大学的名誉博士头衔。1995年,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授予他该校的最高荣誉“荣誉事业桂冠”,以表彰他在全世界促进开放社会的业绩。索罗斯著有《金融点金术》、《开放苏联制度》、《为民主担保》、《索罗斯谈索罗斯——永远得风气之先》、《资本主义危机》等著作。80年代开始从事慈善事业,他的经历和信仰使他的慈善事业带有较浓的意识形态倾向:一开始就是以促使东欧国家向民主“开放”为目标。第一个对象就是其祖国匈牙利。他首先为匈牙利提供复印机,企图以此方式与新闻检查作斗争,随后又为东欧各国的持不同政见运动提供资金,有人说他几乎成为这些运动的中央银行。

            1979年索罗斯在纽约成立他的第一家基金会:开放社会基金(Open  Society  Fund)。他阐述“开放社会”的意义是:承认无人能垄断真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和兴趣;需要有一个机构来保护人的权利,使他们能够和平相处。“开放社会”一词来自哲学家卡尔·波普(Karl  Popper)的著作《开放社会及其敌人》(1945年出版)。简而言之,一个开放的社会应建立在法治、民主选举的政府、多样化的有活力的公民社会的基础上,并尊重少数民族和少数人的意见。波普是索罗斯在伦敦经济学院的老师,对他的思想有很大的影响,其思想也成为索罗斯创办开放社会基金事业的理念基础。

            索罗斯基金会网(Soros  Foundations  Network)是索罗斯在许多国家按照以上理念创办的独立公益组织的松散网络的统称。总部在纽约,由人权监督组织前秘书长阿耶·奈尔(Aryeh  Neier)负责。1984年在匈牙利成立第一家东欧基金会,1987年成立“索罗斯基金会—苏联”。以下凡提到“各国基金会”即指索罗斯在各个国家按照其“开放社会”宗旨所建立的基金会组织。现在已经存在于30多个国家,拥有职员

            1300多人,至1997年已提供11亿美元。各国的基金会都由国内各地、各族、不同政治和职业背景的杰出人士组成董事会,决定该组织的工作重点和活动。关注的问题有文化艺术、青少年、市民社会、经济改革、各级教育、法制改革、公共管理、传媒与信息交流、出版、医疗卫生等。由于不同国家的条件各异,所进行的项目及优先次序也各不相同。但是所有国家、所有活动的共同目标是促进开放社会,主要就是支持新闻自由、鼓励政治多元化和保护人权。因地制宜是索罗斯工作方法的一个鲜明的特点。

            目前基金会所在国家囊括前中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和前苏联地区(不包括统一后的德国),在捷克和斯洛伐克各有一个基金会组织。巴尔干半岛除南联盟外有波黑、克罗地亚、马其顿,其他多为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如阿塞拜疆、蒙古、南非、非洲南部、危地马拉、海地。所有的名称大同小异,或“开放社会”,或“索罗斯”,只有在海地的名为“知识与自由基金会”,可能是认为海地已经开放。此外还有国际科学基金会、国际复兴基金会等。1994年整个基金会网给出的捐资总数为3亿美元,1995年为3.5亿美元,1996年为3.62亿美元,1997年为4.284亿美元。绝大部分用于教育。2000年共捐出5亿美元。

            以1996年为例,索罗斯对前苏联地区和东欧国家的捐助总数为152365亿美元,其中对匈牙利、白俄罗斯和南联盟的捐助数目超过美国政府当年的援助(美对南未有任何援助),对俄罗斯和阿尔巴尼亚则超过政府援助的半数。

            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以后,索罗斯基金网成立了以下一些主要机构。

            《财富的归宿》  第四部分中欧大学

            1.    中欧大学

            中欧大学(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于1991年成立,总部在布达佩斯。只有社会学系在华沙授课,一律用英语。课程设置主要适合前苏联和东欧国家学生的需要,东欧国家的学生不必交学费,还能得到奖学金和免费食宿以及在校期间的医疗保险。成绩优异者还可以有机会获得到英国或美国学习一年的奖学金,获得此机会的学生必须签订合同,一年期满保证回国。这所大学是在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高涨,特别是巴尔干冲突激化的时期成立的。其特色之一就是来自互相仇视的民族的学生在这里和平相处,必须按照学术规范讨论和争论问题。学校还开设巴尔干研究系,并为学生提供去当地深入考察的机会。因此对西欧和美国的学生也有吸引力。

            该大学主要为硕士研究生开设课程,1997年以后设博士学位点。专业有经济学、生态学与环境政策、历史、中世纪史、政治学、社会学、国际商业法、比较宪法、国际关系—欧洲研究等。1997年开始,历史、法学、中世纪史和社会学授予博士学位。1997年12月政治学系的博士学位得到纽约州立大学评议会的认可。1997年以后又设民族主义、人权、东南欧、性别、文化等跨学科研究项目,有的授博士学位,有的授硕士学位。

            索罗斯称中欧大学为他的网络的“大脑”。中欧大学原来是区域性的,现在致力于“全球化”。学生的数量已经日益扩大,1997—1998学年注册新生630名,来自35个国家,到2000年上升至来自40个国家的858名。除中东欧和前苏联外也有西欧、北美和亚洲的学生,多数攻读硕士学位,也有跨学科的博士生。1997年开始与本地区其他高等院校实行一项“联合聘用”计划,即其他大学的教授可以部分时间在中欧大学兼课,这样,中欧大学的研究生可以得到更好的导师,而且整个教学计划和课程都受益,国际交流也得到加强。已经有来自26个国家的100余名教授在此授课,还有著名教授学者来讲学、开讲座等。中欧大学

            现已发展成为正规的普通大学,毕业证书得到匈牙利政府的承认。

            除了教学与研究的主要任务外,中欧大学还为本地区高校的校际合作提供服务。每年大约有1400名教授参加校外项目,共同研究改善本地区教学课程的活动。经费由索罗斯支持的高教项目提供,组织工作通过校外项目委员会进行。中欧大学的教员志愿参加工作,所从事的项目和讨论的问题多为前沿课题。该大学有名的课程是民族主义研究和综合西方、东正教和伊斯兰文化的中世纪研究。其图书馆是中欧地区英语书籍藏书量最大的。纽约州立大学现已与该大学互相承认学位。

            另一项活动是办暑期大学。1997年开设19门课,有29个国家500人来参加。其中人数超过100人的课程有:图书馆制度、性别研究、环境影响评估、劳动市场经济学。除课堂授课外,暑期大学

            还利用互联网和自动图书馆进行教学。

            2001年,索罗斯向中欧大学一次性捐助25亿美元,以取代原来每年2000万美元的拨款。他称之为“切断脐带”。

            该大学校长强调其师生不是单纯从事理论研究,而是要把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现在该大学的毕业生已经有人担任要职,如匈牙利总统办公室宪法关系部主任。

            2.    开放社会研究所

            1993年在纽约与布达佩斯同时成立了开放社会研究所(Open  Society  Institute,以下简称“OSI”)。这是索罗斯基金会网的一部分,其宗旨也是促进开放社会,运作方式是资助世界各国有关教育、社会与法制改革的项目,鼓励对复杂有争议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意见和解决方案,同时也对索罗斯基金网中的其他组织给予行政、财政和技术的支持,并协助管理基金网中特定问题的项目。另外在布鲁塞尔、巴黎、华盛顿都设有办事处,负责基金网各组之间的合作,以及与西欧合作者之间的联络,包括欧盟所属的机构以及其他非政府组织。  巴黎的办事处负责西欧各国,特别是法国;华盛顿的办事处负责联系美国政府与国会以及在华的国际机构和非政府组织。

            OSI所从事的活动大体分三类:基金网的项目、国际活动和专注于美国国内的活动。在纽约的OSI主要从事艺术文化、经济与企业发展、儿童与青少年、英语作为外语的教学方法、医疗卫生等项目,对象还是基金网所覆盖的国家,此外与布达佩斯的OSI合作进行国际学者和学术交流的项目。纽约OSI的国际项目关注专制政权的问题,如揭露缅甸军事专制的镇压和帮助缅甸难民;“被迫流亡项目”对被迫流亡的人群及其原因进行研究,以便及早提出警告;索罗斯纪录片基金支持制作有关当代人权和社会正义问题的纪录片和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