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弃儿汤姆琼斯史

乐读窝 > 玄幻小说 > 弃儿汤姆琼斯史

第4章

书籍名:《弃儿汤姆琼斯史》    作者:亨利·菲尔丁


                                    在英国小说史上,这是菲尔了在叙事方法上的首创。菲尔丁

        以前的小说,如一般被视为英国近代小说之始的丹尼尔·笛福的《鲁宾孙飘

        流记》  (1719)、斯威夫特的《格利佛游记》(1726),都是以主人公第一

        人称叙述的类似流浪汉小说的形式,稍早于菲尔丁发表小说的塞缪尔·理查

        森的第一部作品《帕米拉》(1740—1741)则是女主人公以第一人称撰写书

        信的书翰体小说。

        《汤姆·琼斯》这种叙述人称的转换,切不可等闲视之:由此既可见小

        说受戏剧形式的影响,又可寻它从戏剧脱胎演化的轨迹。因为戏剧正文的台

        词,通常都是通过角色以第一人称口气表情达意,而戏剧合唱队或开场词致

        词者,则是代表作者直接出场,面对观众以第二或第三人称表达对剧情和人

        物的介绍和评论,这是对正文台词的一种补充手段。小说创作之初,深受戏

        剧影响,首先采用的是其正文台词的表达方式,而在这种新兴文学形式发展

        过程中,自然渐渐感到第一人称地位和视野有限,从而效法合唱队、致词

        者,采用了第三人称的口气。菲尔丁由早年卓有成就的剧作家转而为小说作

        家这一过程,用来说明英国小说在其发展进程中借鉴戏剧手法而完善其自

        身,就颇具代表意义。菲尔丁在本书第二卷第一章自称,他“在写作方面,

        独自开辟了一块新的领域”,并称他的小说为“散文的喜剧史诗”,也颇顺

        理成章。

        三

        关于菲尔丁自称的“散文的喜剧史诗”(comic-epic  inprose),当

        -----------------------  页面  9-----------------------

        ①

        代美国批评家西蒙·沃瑞在他的专著中  有很精到的理解,他说我们今天的

        研究者,对“史诗”有多项严格的界定,其实菲尔丁当时所谓的史诗,不过

        是长篇幅的叙述而已。按照这一理解,菲尔丁的散文的喜剧史诗,就是具有

        喜剧特色的小说。

        《汤姆·琼斯》结构的紧凑、匀整、精巧、奇崛,出人意料和引人入

        胜,是它体现其喜剧特色的重要方面,也是它向来备受推崇的成就之一。现

        当代研究就这方面,更推向了一个新的层次。英国的批评家F.W.布尔斯分

        ①

        析《汤姆·琼斯》的结构时,说它像一座帕拉狄奥式的建筑,匀称和谐,

        似乎处处都是经过精密运算才设计出来。西门·沃瑞则说,菲尔丁显然是模

        拟基督教哲学的“宇宙设计论”来结构他的《汤姆·琼斯》的:这一理论主

        张,自然万物都是合理安排,无可更改,上帝就是那位精心周到的设计者;

        《汤姆·琼斯》的结构亦如自然万物,件件桩桩安排得井然有序,恰如其

        ②

        分,菲尔丁也就是像上帝一样的设计者  。而第三人称的叙述形式则更能体

        现作家——设计小说的上帝——的意图或者说主体性。

        小说这种作为散文叙述体的文学形式,结构是其要素。在英国小说历史

        的早期,菲尔丁率先推出《汤姆·琼斯》这样的结构,自然不同凡响。我们

        在日后司各特、狄更斯等大作家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菲尔了对他们的明显影

        响。试比较稍早于《汤姆·琼斯》的小说,如《帕米拉》等重在人物和心理

        描写的小说,情节简单自不在话下,即使同为叙述主人公经历的情节小说

        《鲁宾孙飘流记》、  《格利佛游记》等,结构也尚嫌松散、粗糙。

        《汤姆·琼斯》的情节,自始至终是有机的联系。故事开始就埋伏下弃

        儿汤姆的身世之谜。这一伏笔时隐时现,扑朔迷离,至结尾处云开日见,设

        计十分周到。故事的主线,从汤姆被收养,到离家流浪,到在厄普屯客栈的

        奇遇,与苏菲娅失之交臂,似乎已接近高潮;出人意料的是阴错阳差,又有

        异峰突起,将故事引向更奇险的高峰,就是汤姆和苏菲娅分别来到伦敦又分

        别遭到暗算和奇遇,至二人在白乐丝屯夫人府上不期而遇,似乎故事已发展

        到绝壁悬崖,谁知却又是峰回路转,节外生枝,出现了琼斯又犯乱伦和杀人

        之嫌的情节,真是步步近逼,环环紧扣。故事主干之外的细节旁枝,也都经

        过精心安排,设下必要的伏笔,随着主干情节展开,旁枝细节也一一分叙,

        前后呼应,适时收拢,归总,无不服从于作家的设计意图。即使像山中人那

        些与主要情节全无内在联系的叙述,也鲜明显示了作家欲通过山中人的经历

        与汤姆·琼斯的遭遇相互参照,进一步说明自己对人生的见解。再如派崔济

        与珍妮·琼斯暧昧的关系,奈廷给勒少爷与米勒小姐的悲欢离合,弗兹派崔

        克夫妇的纠纷离异等比较重要的穿插情节,菲尔丁也善于撒放,善于收拢,

        有时又辅之以倒叙使其圆满发展,从而使作品结构更加多变,也更有层次。

        所有这些结构手段,在继起的小说作品中,屡见而不以为奇,而在《汤

        姆·琼斯》发表的时代,则大多是首创。

        不过似乎也是物极必反,小说的情节之线收得过紧,最后落下死结,也

        就难以开解。幸亏洼特太太亮明身份,道明真相,琼斯一跃而为奥维资先生

        ①  见西门·沃瑞著《亨利·菲尔丁》(剑桥大学出版社,1986)。

        ①  参见F.w.希尔斯著《虚构世界中的〈汤姆·琼斯〉的技艺和机巧》,见《布特奖部分英国小说家论文

        集》  (伦敦,1968)。帕拉狄奥(1508—  1580)为意大利建筑师,常吸收古罗马建筑原则设计作品。

        ②  同上。

        -----------------------  页面  10-----------------------

        的嫡亲外甥,变为体面的上流出身,否则恐怕我们至今仍不知苏菲娅如何谅

        解这位朝秦暮楚的情郎,乡绅威斯屯能否接受这个贫而又贱的女婿!像这种

        偶得一笔继承的财产或幸与生身父母团圆的结局,在英国小说中早已成为令

        人生厌的俗套,菲尔丁和理查森一样,正是重要的始作俑者。

        四

        小说家菲尔丁成名以来,批评界始终存在菲尔丁—理查森优劣高下之

        争,迁延至今,仍在哓哓。扬菲尔丁而抑理查森者,主要以情节结构论事;

        扬理查森而抑菲尔丁者,则以人物心理论事,立论不一,难分高低。其实根

        源是两位作家创作着眼点不同,方法有异,作品各有千秋。不过就人物心理

        深度而论,菲尔丁虽不及理查森,但他的人物类型之多样,性格之繁复,则

        胜于理查森,更远在一般情节小说作家之上。作为小说的总设计师,他超越

        了建筑设计师之点就在于,他不仅设计了建筑物——小说——的结构,而且

        设计了居于其间的人。

        对于菲尔丁具体的人物塑造,向来也是褒贬不一:褒扬者取其人物自

        然、逼真;贬抑者斥其人物类型化。我们虽无需定求其绝对,将这部小说置

        于产生时的历史传统中去观察、欣赏,或许会多一番心得。

        菲尔丁既为怀有一定目的或意图的小说设计者,他塑造人物时也非盲目

        行事,他的意图,正如他开宗明义,在小说第一卷首章所申说,他的小说为

        读者提供的,主要是“人性”,而且这是一个“包罗广泛的题材”。菲尔丁

        塑造的人物,特别是主人公汤姆·琼斯,不是单纯传载故事情节的工具,而

        是具有多层面性格特征的活人,这使他成为统领整个小说的灵魂。主角琼斯

        的主要配角派崔济,也是较其他人物更为肌骨丰润的人物,是一个上承《堂

        吉诃德》的桑丘·潘沙,下启《匹克威克外传》的山姆·威勒的喜剧形象。

        其他一些次要人物,上至贵族豪绅,下至市井小民,大体也都轮廓鲜明。一

        些持菲尔丁人物扁平说者认为,这些人物模式化,菲尔丁则早有自己的立

        论。在本书第十卷首章中,他曾说过,“人物的某些特征本是同一行业者所

        共有,能保存这些特征,并将其作用作不同处理,方能显示优秀作家的才

        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