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当前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

乐读窝 > 其他书籍 > 当前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

第94章

书籍名:《当前中国人的性行为与性关系》    作者:潘绥铭


                                    我们所能证明的仅仅是:即使不是每次都戴套,只要是经常戴,就能够非常显著地降低感染性病的可能性。

            此外,还有一个需要格外注意的现象:在南方沿海地区,在男性中,曾经与“小姐”性交过而且不戴安全套的人占到14.7%,可是在其他地方却是9.3%。这一情况,在我们以前对广东的红灯区的定性调查里也发现了。连那里的小姐都说:当地男人就是不愿意戴套。

            女性的性病,与丈夫的情况有关

            由于我们的调查并不是询问夫妻双方,所以我们不可能知道,女性的三种病是不是被丈夫传染上的。但是我们却可以分析一下,那些已经有三种病的女性们的丈夫都是什么样的人。

            首先,丈夫如果有过多伴侣性行为,那么妻子的衣原体感染率就会是8.4%。可是如果丈夫没有多伴侣性行为,这个比例就会下降到2.5%。

            其次,被感染的女性的丈夫们是高收入的男人。如果丈夫属于最低收入者,那么妻子只有1.4%的人有三种病。如果丈夫属于中低收入,妻子的感染率就上升到2.0;丈夫是中等收入的话,妻子的感染率又上升到4.3%。如果丈夫属于中高收入或者高收入,那么妻子的感染率就又上升到6.1%-7.5%。

            第三,丈夫的社会交往越多,妻子的衣原体感染也就越多。如果丈夫从来不参加社会交往,那么妻子的感染率就只有1.9%。如果丈夫的社会交往每周不到一次,那么妻子的感染率也只是2.6%。可是如果丈夫的社会交往是每周两次以上,那么妻子的感染率就会上升到5.5%。

            第四,丈夫的文化程度越高,妻子的三种病感染率也就越高。如果丈夫是从没上过学一直到高中毕业,那么妻子的感染率是3.4%-4.4%之间。可是丈夫如果是大专以上,妻子的感染率就是8.6%,其中丈夫是大专的妻子的感染率更是高达11.4%之多。

            最后,但是却是最重要的:丈夫的职业与妻子的三种病的感染率高度相关。如果丈夫没有职业或者是知识分子,那么妻子的感染率是0。如果丈夫是农民、工人、商业服务业的普通人员,妻子的感染率也不过是2.9%到3.5%之间。如果丈夫是干部、职员、个体户,妻子的感染率会上升一些,达到6.5%-8.6%之间。可是,如果丈夫是厂长、经理、老板,那么妻子就惨了,感染率高达28.6%。

            上述所有情况都不新鲜,因为妻子的感染率高,往往就是因为丈夫的多伴侣性行为多,尤其是“找小姐”多。

            艾滋病,我们知道得不多,出错却不少

            早在1996年的世界艾滋病日之际,我就发表过题为《恐慌,不能预防艾滋病》的文章,然而4年过后,我悲哀地发现,艾滋病恐慌已经成为中国的严重现实了。

            1.艾滋病知识的现状

            面对艾滋病,我们最需要和最重要的知识,并不是知道不知道它的危害,而是知道不知道它有哪些具体的传播途径。舍此,任何预防工作都无从谈起。但是,仅仅知道什么途径可以传播艾滋病,仍然远远不够;还必须知道:哪些渠道不会传播。否则,我们对于艾滋病的警惕就会变质为恐慌;我们好心地提倡的热爱生命,就会变质为胆战心惊、无所适从。

            我们的调查发现,也许是现在的宣传把艾滋病描绘得太容易传染了,所以,仍然不懂艾滋病这个词的中国人,仅仅占4.4%。

            在其余95%还多的、自认为懂得艾滋病这个词的人里,有92.8%的人正确地认为:如果一个艾滋病人把自己的血输给别人,那么就会把艾滋病传播出去。只有0.4%的人回答错误,还有6.8%的人说不清。

            但是,除了这一项知识以外,人们对于那些实际上不会传播艾滋病的途径,错误认识的比例却高得令人触目惊心,充分地表现了对于艾滋病的大众式恐慌。

            居然有53.6%的人认为:如果使用艾滋病人用过的碗筷,就会被传染上艾滋病。(其中,58.3%的女性作出了这样的错误回答。)还有超过四分之一(26.3%)的人,不知道会不会传染。也就是说,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艾滋病不是通过饮食和消化系统传播的人,刚刚达到五分之一(20.1%)。

            那么,艾滋病人对着别人打喷嚏,会不会把艾滋病传染给别人呢?有49.5%的人居然认为会传染!(女性中则有54.0%的人这样错误地回答。)此外,还有28.7%的人说不清会不会传染。换句话说,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艾滋病不是通过空气和呼吸系统传播的人,只比五分之一多那么一点点(21.9%)。

            最关键的知识恐怕是:在性生活中,如果正确地使用完好的避孕套,会不会传播艾滋病呢?尽管在这个问题中已经提示了“正确地使用”和“完好(无损)的”这样两个字眼,已经有诱导之嫌,但是仍然有45.3%的人坚定不移地认为:那也会传播!(在女性中更是高达52.0%)。还有39.3%的人说不清。

            如此算来,回答正确的人仅仅达到四分之一(25.5%)。面对这样凄凉的统计数据,我们不能不问:究竟是谁向人们传播了谬误?紧跟着这谬误的,难道不就是艾滋病吗?

            当然,情况也并不完全悲观。虽然仍然有29.1%的人认为,跟艾滋病人握手也会被传染上艾滋病,但是究竟还有42.3%的人正确地认为不会传染。

            如果把以上的5种知识综合起来,得出一个对于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识的“总分”,那么计算结果真令人恨不得不说出来。

            在5种传播途径中,全部回答正确的人,不好意思,仅仅有3.8%,答对4个的是8.5%,答对3个的是11.7%。按照60分及格的标准,在5种传播途径里,至少必须正确回答3个,才能算及格。这就是说,在我们中国人里,满打满算,也只有24.0%的人及格,连四分之一都不到!换句话说,全体中国人,平均只答对1.69个问题,而正确回答者的中位数仅仅是1.0。

            反过来看,一个都没有答对,陷于高度艾滋病恐慌之中的人,却高达20.3%,仅仅答对一个问题的人有50.4%。两者相加,对艾滋病相当恐慌的人达到70.7%。如果再加上仅仅答对两个问题的人,那么对艾滋病产生了恐慌的人就高达76.0%!

            再进一步看,如果把“输血会不会传染艾滋病”这个问题去掉(答错的人只有0.4%),只考察其它4个问题的回答情况,恐怕就更加匪夷所思了:只有12.6%的中国人答对了3个或者4个问题,而一个都没有答对的人居然是49.0%;所有人平均只答对了0.92个问题!

            2.恐慌不能预防艾滋病,只能起反作用

            善良的人们也许会觉得,小心无大错,把不会传染的途径误认为是可以传染的,可以让人谨小慎微,总比反过来的误认要好得多。

            可惜,事实并非如此一厢情愿。我们知道,在2003年的中国,已经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可能已经达到100万甚至更多。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某个南方边境地区的农民,已经被传染上了艾滋病病毒,那么在目前这种“艾滋病恐慌”的氛围下,他会怎么办呢?他的所有邻居都会躲他远远的,不但不会跟他握手,而且不会跟他说话(其实这两种途径都不会传播艾滋病)。他去过的厕所再也不会有人去,他用过的碗筷再也不会有人碰一下(其实仅仅是皮肤接触也不会传播艾滋病)。他既不能去乡镇企业上班,也不能参加任何集体活动,连耕种自己的田地,恐怕也有人暗中监视,生怕他跨进别人的地界。还有人会劝他的老婆离婚、子女出走,甚至连他的老婆孩子也一起“隔离”。

            于是他只能隐名埋姓、远走他乡。即使政府对他强制隔离,但那毕竟不是蹲监狱,他如果想逃,实际上很容易。到了一个新的地方,他死也不会说出自己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他可能又跟别人性交,而且不使用避孕套。最要命的是,他可能坦然地去卖血,可能跟别人使用同一个注射器去吸毒,他的妻子可能怀孕和生育。这样,通过体液传播的途径,他就把艾滋病病毒传播到了一个新的地区。

            尤其是,即使他(她)并不想把艾滋病传播给别人,却也认为,哪怕正确地使用完好的避孕套,也不能防止艾滋病的传播,那么他(她)还会使用避孕套吗?结果,我们预防艾滋病扩散的这个最后屏障,岂不是就这样轻易地被恐慌和错误认知给化解掉了?

            在许多特殊人群里,例如所谓“小姐”,这可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如果我们不可能在明天早上就把她们扫除干净,如果她们也不相信避孕套是安全套,那么她们的丈夫或者男友、嫖客的妻子、他们将出生的子女(将来也要结婚的)就会无辜地受害;艾滋病也就会更多更快地传播到普通人中间去。

            如果在大众的恐慌的驱赶下,中国现有的100万或者更多的艾滋病毒感染者都如此行事,那么我们的预防工作还有多大的意义呢?

            反之,如果他原来的邻居们都知道,只要避免体液传播途径,艾滋病实际上是无法传播的;如果他们不那么恐慌,不那么神经过敏;那么那个被感染者就完全可以跟大家相安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