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金正日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金正日

第28章

书籍名:《金正日》    作者:


                                    

        大家不约而同地往门那边望去。

        门被拉开了,接着有五岁模样的男孩环顾四周走了进来,后面握着孩子小手跟着一位朝鲜的外交人员。

        “哎哟,你怎么来了?”

        秘书长的夫人大吃一惊,喊了一声。

        瞬间,小男孩喊一声“妈妈!”扑到她的怀里去。接着跑到床边喊着“爸爸!”缠着秘书长不放。

        他们出国时留在遥远的本国的五岁的孩子,他怎么会到这里来探病的呢?人们闹不清这是怎么一回事,都愣住了。

        领着孩子来的我国外交人员告诉人们,是金正日同志指示他,带领他们留在家里的孩子,经过长途飞行,到这第三国的医院来探病的。

        在场的三国人,听了之后,都激动不已,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时,躺在床上的秘书长哽咽着断断续续地说了话,他的话音虽然低,但很有分量,令人激越:

        “超越民族和国境的界线,亲爱的金正日同志对我们的深情厚意是不为时间和空间所限的、没有止境的深厚的爱,是积年累月越加加深和越加纯真的永恒的爱。”

        人民常用的水和空气

        水

        苍光院本是以游泳和澡塘等为主的服务设施,因而在设计和施工中,用水问题自然就成了中心问题。加之苍光院的规模很大,要一次全部换掉游泳池和澡塘的用水就需要几千吨。在别的国家,一般都采取过滤办法,就是把陈水滤过几次,然后再用的办法加以解决。

        有一天,亲爱的金正日同志召见设计人员问他们,打算怎样解决苍光院的用水问题。

        设计人员踌躇一会儿,回答说,对这个问题想了很久,但没有想出更好的办法,只好学别国常用的办法来解决。

        金正日同志现出遗憾的神情望着他们,没有说话。

        当然,经现代化的过滤设备精心滤过的方法来净化,水质在卫生上不会有什么问题的。但是,他认为决不能给人们的心里留下一点点的不愉快,哪怕是百分之一也不应该。

        他强调说:

        “哪怕是百分之一的陈水也罢,决不能给我国人民用的澡塘、游泳池和游水场留下一点点陈水。要百分之百地排出陈水,全部换上新水,应按这一原则,再想解决办法。”

        人们都惊异不止。

        在城市,水就是钱,再说,苍光院一次就用去几千吨清水,到哪里去找这么大的水源?在苍光院附近,根本没有这么大而清净的水源。

        金正日同志早料到他们的忧虑,亲手摊开平壤市区的平面图,用红蓝铅笔给苍光院与大同江之间有力地划一道直线,说:

        “要把大同江水抽上来!”

        人们又一次惊愕不止,心想:“用什么办法,从那么远的大同江抽水来呢?”

        他依然坚决地说:

        “让水流随人意,这就是我们劳动党时代啊!”

        他的决心,那么坚决,只要是为了人民,从不马虎。建设者们按照他的决心,给苍光院供水的水渠建设工程,用最短的时间,最经济的方法,最出色地完工了。

        空气

        滑冰馆,要一年四季一刻不停地开放,所以净化室内空气自然就成为一项难题。因为在炎热的夏天,给室内换上外面的热空气,这么一来,滑冰场的冰面就会受热空气的影响而融化。

        如果不设置比滑冰场用的冷冻设备强几倍的冷却设备,那么,根本无法设想在夏季经营滑冰馆。因此,国际上已形成一种惯例,在炎热的夏天一般不经营滑冰馆。由此,我国也按照这一惯例,起初根本没有打算在夏季经营滑冰馆。

        金正日同志了解到这一事实后,告诉人们说,盖好滑冰馆,让它一年里闲着五个月,那何必盖它呢,即使多花一些钱,也要充分备置必要的设备,做到在夏天也能够经营滑冰馆。

        接着,他仔细地审阅滑冰馆设计图,用诧异的神色望着设计人员问,为什么在设计方案里没有给室内换气的设备?你们打算怎样解决换气问题?

        设计人员着了慌,都说不出话来。

        因为直到那时,设计人员只想采用自然循环的方法来给室内换气,根本没有认真想过用人工方法给室内换气。

        要想用人工方法换气,就需要花很多外汇高价进口冷却设备。正因为这样,世界上许多有名的滑冰馆也大都利用自然循环换气,从而调节室内温度。

        设计人员踌躇一会儿,回答说,要沿用别国的办法处理。

        金正日同志听了之后,说,只循环室内空气来调节温度,室内污染的空气还不是照样留在屋里。接着说:

        “即使是一点点,也不要使污染的空气留在比赛场上。

        “要百分之百地排除掉,百分之百地换上新鲜空气。

        “资本家当然要看重建筑费和经营费,但我们为人民搞建设,就不该把钱当成重要问题。

        “要以为人民的观点,重新设计好了。”

        改过来的施工程序

        1975年初,有一天,金正日同志到坐落在大同江畔的朝鲜纪录电影制片厂视察,在回去的路上到洗印厂建设工地停下了车。

        他走下车,了解了洗印厂的建设情况。

        当时,正在大张旗鼓地建设该厂,有特色的厂房三层楼,外墙业已砌好,并抹完了水泥。

        他望着平地而起的厂房,了解建设情况,突然问一位干部,废水处理设施搞得怎么样了。

        那个干部的脸上表现出为难的神色,犹豫了一会儿,吞吞吐吐地回答说:

        “还没全部搞好废水处理设施,因为影片的洗印工作要求很急,打算先开工,一面工作,一面赶处理废水的建设。”

        他听了以后果断地说:

        “那不行。不先搞好处理废水的设施,决不许先开工。

        “那些废水里含有有害物质,任它流进大同江里,那会招致什么样的后果,你们想过没有?”

        他停了一会儿,放眼眺望大同江那面。

        碧清的大同江水早已封冻,变成了小朋友们的滑冰场。

        人们在冰面上,凿出许多窟窿,垂丝钓鱼,给大同江的风光增添了异彩。

        金正日同志激动的话音,又响了起来。

        “大概你们还不能全知道,为了保护平壤市民,使之不受公害影响,金日成主席在多么呕心沥血。

        “…………

        “在那艰难的战后时期,金日成主席到平壤纺织厂进行现场指导回来后,为解决废水处理问题,通宵达旦地思虑,呕心沥血的情形,直到现在我还不能忘却,历历在目。

        “……不管有天大的事,也一定要赶紧搞好过滤设备,把废水过滤净化后,再放入大同江。

        “要做到,碧绿清澈的大同江里游鱼成群,首都市民免受公害之祸。”

        听了他的指示,在场的干部们禁不住心里涌上一股热流,激越不止。

        车子又徐徐滑动,驶到玉流桥上。

        他透过车窗俯视大同江的风景,语重心长地说:

        “……市区里的各个工厂,如果都把含有有毒物质的废水不经净化就放进大同江,使得鱼虾死灭,钓鱼人绝迹,那么,大同江的风景会变得多么凄凉啊。

        “我们要遵循金日成主席的意旨,把洗印厂排出的废水净化好,使清净的水流进大同江去。这样,  那些钓鱼人即使在洗印厂的废水流入的江边也能够大量钓到驰名的大同江鲻鱼、鲤鱼、鲫鱼、飞鱼等。这正是我们党的构思。”

        于是,在洗印厂开工之前,展开了一次搞好废水净化设施的突击战。

        施工程序改动了。

        金正日同志一向首先为人民的利益和幸福着想,从这一点来说,改动了的施工程序才是正常的程序。

        重选厂址

        1980年9月的某一天凌晨,金正日同志打长途电话给咸镜南道的一位负责干部。

        这位负责干部认为金正日同志在这个时辰给他打长途电话必是发生了什么重要问题,急忙拿起了听筒。

        金正日同志在电话里问他:由咸兴到城川江上游的某地距离有多远。

        那位干部没能立刻领会他问话的意图,只是告诉了他确切的距离。

        金正日同志反复默念了几次他告诉的数字,好象在思索。

        过了一会儿,他用深沉的口气问,如果在那里建设一座工厂,会不会对咸兴市的饮水有什么影响。

        那位道的负责干部这才领会他这么早打电话的用意,谈了自己的想法:

        “在那个地区盖工厂,在目前还不碍事,但将来厂区扩大起来,恐怕会受些影响的。”

        金正日同志说:“我也正是为这一点担心,想了一夜,才在凌晨给你打电话的。今后中央打算派人去确定厂址,他们到你那里后,你要跟他们好好商量另选厂址。”

        电话已打完,可是那位干部不能马上放下听筒。

        他在此刻,虽不能全部领悟他对人民的热爱,但他总觉得他的这一爱意随电流不断地涌进他的心坎里。

        当时,中央正计划在城川江上游盖一座工厂,因为从经济上着想,那个地区正适宜于盖这个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