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金正日

乐读窝 > 科普学习 > 金正日

第35章

书籍名:《金正日》    作者:


                                    

        金正日同志说,看你不说话恐怕是没有把握。他接着说:

        “当然,这确实是空前艰巨而庞大的工程。但是,我们有能够完成这种大工程的力量。换句话说,有保证。”

        他说,这力量和保证就是,我们有自立民族经济的牢固基础;有建设美林水闸等现代化水闸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有无限忠于党的以一当百的人民军军人。

        他说,能不能在金日成同志所希望的短期间内完成水闸建设取决于用什么方法推进工程。有的国家搞不太大的水闸建设,还要花几年搞勘察,又花几年搞试验,再花几年搞设计,接着搞准备工作,这样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告成。我们当中也有些人认为应该依次经过这样的程序,但我不能同意这种看法。他说:

        “我们无论如何要按照金日成同志的意图,在几年内完成水闸建设工程。因此,应该按我们式的战法推进水闸工程。”

        总参谋长以惊奇的眼光仰望着他。人家搞几十年的工程,我们要用几年完成!这要用一套什么样的战法呢?

        金正日同志说:

        “我们要同时推进设计、地基勘察、大堤建设工程,在地上、海上、水中,有必要的话也在空中同时发动进攻,展开大立体战、大全面战。”

        他具体地说明:依照立体战、全面战的方法推进工程,意味着正象在现代战争中动员步兵、炮兵、空军部队等各兵种武力,一举消灭攻击圈内的所有目标一样,要动员一切必要人员和机器手段,同时推进一切工程。

        这是未曾有人提过的,他在提出独创的建设战法,两眼放射着炯炯的光芒。

        霎时,总参谋长的心胸豁然开朗起来。他满怀信心,霍地站了起来。

        “亲爱的金正日同志,人民军遵照您的旨意一定完成水间建设工程。”

        金正日同志开朗地笑着说:

        “看来,现在是真的有把握了。

        “现在敌人天天都在大放火药味,疯狂准备战争。但是我们要用没有枪炮声的战争来回答敌人的新战争挑衅活动。换句话说,我们要用征服自然的大建设战来和他们较量。”

        这样,西海水闸建设从一开始就以在地上、海上、水中同时进行的大立体战、大全面战大力推进了工程,动工后5年,就在1986年6月大功告成,宣告历史性工程竣工的礼炮震撼了全世界。

        纪念碑式的建筑物

        主体思想塔

        金正日同志在审阅第一次提出的主体思想搭设计图时,充满信心地说:“既然要修建,就要建立世界上数第一的。”

        那时,设计人员对塔高提出了各种方案。

        有的说塔高要定为70米,有的说要达到120米左右。

        谁也没有提出令人信服的论据,但因为没有找到可以当做基准的依据,所以无法确定塔的高度。

        金正日同志看过设计图之后指出:

        “有人主张把塔高定为120米,那么就该提出恰当的理由和根据。

        “…………

        “因为人民大学习堂建筑物高大,所以要以人民大学习堂的高度为基准,从那里望去,而不应该以主席台的高度为基准望去。

        “在人民大学习堂了望台望主体思想塔的时候,烽火不应该和了望台拉成水平或低于它,要让人们在台上仰望塔才行。”

        几天后,他亲自来到现场,为了确定塔的高度,指示在空中放一个大气球。

        万里晴空,没有一点风,滚圆的气球被美丽的晚霞染红,从气球垂下来两条绳,两条绳的距离越往下越宽,看上去很容易使人们联想到将要建立的塔的塔身和那上边的烽火。

        金正日同志用手遮阳光,好一阵望着气球,算计塔的高度和大小。他以郑重的语调说:

        “我看,塔需要加高。

        “既然要修建高大的主体思想塔,就要建得人人都说真高大,而不能叫人们说,可惜塔嫌矮了点。

        “塔身要挺拔,象个墩子可不好。

        “我不是光看数字要加高塔的高度,到现场来看过后,感到必须加高才行。”

        金正日同志问增高塔身,基础能承得住不。他决定说,如果基础没有问题,就把主体思想塔的高度定为170米。

        就这样,主体思想塔的形状及其设施,占地面积和辅助建筑,搭的高度的设计与施工,都达到了最高水平。

        人民大学习堂

        金正日同志要把人民大学习堂建设成朝鲜式富丽堂皇的建筑的设想,唤起了设计师们的创造性的遐想。

        正如金正日同志指出,人民大学习堂坐落的南山岗和金日成广场是首都的中心部,坐落在那里的建筑将成为城市建筑布局的轴心。把人民大学习堂建成规模宏伟的朝鲜式建筑,那么即使以后在其周围再修建宏大的现代式楼房,它也会以其固有的庄重的民族建筑形式压倒所有建筑物,使首都的中心部更加突出。

        设计人员立即着手调查研究所有有关世界闻名的规模宏大的外国图书馆的资料,然后着手设计,使人民大学习堂的设计规模的宏伟远远超过了那些图书馆。

        但是,他们把设计图报上去后不久,金正日同志指出大学习堂的规模过大。他们接到金正日同志的电话以后才恍然大悟,他们一心想设计出在世界上可以夺魁的建筑物,做了过于虚幻的梦。但他们还有一个疑惑不解的问题,那就是既然要修建一座宏伟的建筑物,不就该在规模上超过外国的吗?

        他们做梦也没想到,正是为了解决这个疑难问题,那天午夜,金正日同志亲自来到现场。

        万籁俱寂的深夜里,他来到金日成广场,具体地估计将建在主席台后边的人民大学习堂的规模与形态,第二天凌晨又到东平壤,考察以南山岗为轴的首都中心部的城市形成方案。通过这样具体的考察,他终于找出了解决问题的钥匙。

        另一方面,设计人员经过很长时间的争论,把规模缩小了的学习堂设计图报到他那里了。

        金正日同志仔细察看图纸,考虑设计方案中建筑物的布局是否协调和谐,而后说,虽然缩小了建筑物的占地面积,还显得大一些。

        设计人员深感惭愧,但无话可说。他们虽然缩小了规模,但还没找出明确的准绳,也没有把握。

        金正日同志用郑重的语调说,直到现在还没有解决大学习堂的规模问题,其原因在于还没定出正确的基准。他说:

        “衡量人民大学习堂的规模的基准不是外国图书馆,而是其规模是否与金日成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协调和谐。要想把人民大学习堂建设成世界第一流的建筑物,就要把它建设成与周围环境很协调的,有特色的建筑物。”

        瞬间,他们领会到在我国象雨后春笋般地建立起来的人民大学习堂等所有纪念碑式建筑物的评价基准的新的要求。这绝不意味着单纯地从规模上超过外国。即使把其规模扩大到几倍几十倍也不能达到今天的人民大学习堂所具备的风格。这就是我们的方式的建筑美学的威力和秘诀所在。

        金日成体育场

        金正日同志在即将迎接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70寿辰的时候,倡议要把牡丹峰体育场改建成现代化的体育场,并改名为金日成体育场。

        那是1981年7月中旬的事。

        金正日同志召见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的一位负责干部指明体育场的建设方向,说:

        “要想把牡丹峰体育场改名为‘金日成体育场’就要增加看台的台阶,装上遮檐,使之焕然一新。

        “在主席台坐着看团体操,几乎象在水平线上表演。最好要把体育场的地面比现在降低二三米。必要的话,把体育场地面降低五米左右也可以。”

        这不是扩建,而是新建体育场的工程。

        那位干部还没有领悟他的意图,心里想:最好在举行金日成同志70寿辰庆祝活动以后再搞这项工程。因为那年10月召开的社会主义劳动青年同盟第七次代表大会的代表准备在体育场观看团体操,所以在那以后才能动工,那么施工期就要大大缩短,同时必须在最短期限内保证庞大的劳力和材料。

        金正日同志看出了他的心思,强调说:

        “如果做好组织工作,雷厉风行,就能够在今年内完成体育场的改建工程。

        “要集中使用劳力和材料,在地冻以前完成外部工程,在冬季搞内部工程就可以做到。”

        他这样大刀阔斧地做出决定,然后指出应该把体育场看台的遮檐宽度从设计的12米加宽到22米。

        他强调说,装上22米宽的遮檐可以给更多的观众提供方便。

        他采取措施圆满供应需要量庞大的水泥、钢材等材料,并指明及时解决特殊材料的途径。他说:

        “用于牡丹峰体育场看台遮檐工程的轻金属和铺在体育场地面的人工草坪,要从国外进口。

        “牡丹峰体育场扩建工程所需要的外汇和材料由我来筹措。要精打细算,编成预算报上来。”

        他了解到在当年的外汇开支计划中没有包括这项开支,当场采取措施予以解决,考虑到在施工过程中材料消费可能出现出入,采取措施多购买几百平方米的橡胶板、用于体育场梁材的铝合金钢板和几百平方米的巨幅毛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