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老板必备的心理学

乐读窝 > 文学理论 > 老板必备的心理学

第7章

书籍名:《老板必备的心理学》    作者:


                                    将挫折变为一股进取的力量,释放到有利于社会的替代行为目标上去,并竭力实现这个崇高的目标。这是一种高级的情感宣泄方式,所以也叫艺术升华。

            (4)  注意转移。当挫折后,全面考虑,从长计议,用好的有利的一面来安慰自己。

            挫折对每一个人来说总是难以避免的,故此,领导者应当正确认识与对待挫折。要承认挫折,正视挫折,然后认真、冷静、客观地分析各种受挫的因素,找出关键因素,并要培养坚强的意志,把挫折所造成的不幸,对个人的打击,当成磨炼自己的意志的机会,做一名时代的强者。

        第二章  团队心理

            一  一个高效团队(群体)应具备什么特征

            二  怎样提高团队内聚力

            三  团队高的内聚力,能产生高的生产率吗

            四  心理气氛对团队的效能有哪些影响

            五  领导集团心理有哪些特征

            六  从众心理行为有哪些积极和消极作用

            七  为什么说群体成员对领导人的服从是完全必要的

            八  怎样有效应用有益暗示,减少消极暗示

            九  竞争心理对团队效能有哪些影响

        一  一个高效团队(群体)应具备什么特征

            团体的概念一般被定义为:团体是一个介于组织与个人之间的人群结合体,是为了达到共同的特定目标,由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人群结构。

            团体的结构是指构成团体成员的成分,即团体成员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能力结构以及性格气质结构等等。而团体的结构就是这些结构的有机结合。在对团体结构的研究中,习惯上把团体结构分成同质和异质结构。所谓同质结构是指团体的成员在年龄、知识、气质、能力等方面都比较接近。所谓异质结构是指在上述方面都迥然不同。

            在领导团体中应采用异质结构,因为领导承担的任务较为复杂,特别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那种带有浓厚小生产自然经济色彩的旧式管理逐渐为具有系统性、创造性和高效性的现代化管理所取代,如果单凭某个人的经验、智慧和能力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领导团体的共同努力,需要有不同年龄、知识、气质、能力和性格的人优化组合,这样才能取长补短、相互配合,形成一个处于最佳运行状态的团结、协调、高效的领导团体,这样的领导团体在实际工作中才能发挥多种功能,才能胜任日益复杂的领导职能,顺利完成组织目标。

            团体的行为,是指在团体中个人统一于组织目标所产生并组织起来的行为,其行为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目标的实现。团体行为是以个人行为为基础,但是又制约影响着个人行为,离开个人行为的团体行为是不存在的。对于团体行为来讲,它是以组织目标为依据,并规定个人行为的方向,只有统一于组织目标的个人行为,即与组织目标相一致的行为才是有效行为。因而,个人行为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团体行为效率的高低。

            心理学家霍曼斯曾对团体行为进行剖析,以寻求所有团体普遍存在的要素。经过研究认为,任何一个团体的行为,都包括以下三个因素:

            (1)  任务活动,即人们为完成组织目标所从事的工作活动。例如:谈话、学习、工作、外交等等,它常常是组织衡量一个人的工作效率的依据。

            (2)  相互作用:是指人们在完成任务的活动中,团体成员间的行为相互影响。例如彼此之间语言或非语言的信息沟通与接触,以及分析他人在做什么,有什么反应,与自己有什么关系,自己应如何动作等等。

            (3)  情感活动:即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团体、个人与工作之间的情感反应。它虽然不容易被直接观察到,但是通过人们的活动和相互作用一般可以表现出各个人的态度、感受、意见和观点。

            团体的存在,一般都离不开这三个因素。一个高效的团体或称为士气高昂的战斗群体,本身应具有以下七种特征:

            (1)  团体的团结来自内部的凝聚力,而非起源于外部的压力。

            (2)  团体的成员没有分裂为互相敌对的小团体倾向。

            (3)  团体本身具有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以及处理内部队冲突的能力。

            (4)  团体成员之间具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5)  团体中每个成员对团体的目标及领导者,持肯定和支持的态度。

            (6)  团体成员都明确地意识到群体的目标。

            (7)  团体成员承认团体的存在价值,并具有维护其团体存在和发展的意向。

            领导集团要达到高效的目标,就应该内部团结一致,就应朝一个方向努力,减少分歧。而要达到这种效果,各个企业都应该探索出具有各自特色的团队管理精神。在这方面,日本“最佳”电器株式会社的成功经验值得借鉴。日本“最佳”电器株式会社社长北田先生为了更好的团结团队,更好的管理企业,创立了一套“金鱼缸”式的管理方法。他在解释这种管理方法时说:“员工的眼睛是雪亮的,领导一举一动,员工都看在眼里,如果以权谋私,员工知道了就会瞧不起你。”金鱼缸是玻璃做的,透明度很高,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里面的情况都一清二楚。所谓“金鱼缸”式管理,就是管理具有透明度。管理的透明度增大,自觉地将领导者的行为置于众目监督之下,就会严于律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是这种以身作则的感染力,团结了内部,排除了分歧,提高了团队效能。

            过去麦当劳也采取过相类似的方法来提高内部效能。麦当劳公司曾一度出现严重亏损,公司总裁克罗克亲自到公司各部门检查工作,他发现公司各职能部门的经理都喜欢坐在高靠背椅上指手画脚,于是便向各地麦当劳快餐店发出指示,必须把所有经理坐椅的椅背去掉。这一招虽说不是什么大举措,甚至会令人惊讶,产生怀疑,然而正是这一招竟使麦当劳公司经营状况获得了巨大转机。只有领导与下属同甘共苦,在情况紧急时,这个团体才会上下一致,同舟共济。去椅背这一招,去掉了团队中上下属之间的隔阂,密切了团队上下属之间的关切系,产生了凝聚力;而且这一招也将原来的内部矛盾转化为了外部矛盾,即面对对手,齐心协力搞好公司。正是这看似简单的一招,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巨大作用。

            作为领导团队的主要领导,在明白了高效团队的特征之后,就应该学以致用,提升你所领导的团队的效能。你将如何去做呢?

        二  怎样提高团队内聚力

            20世纪40年代,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lewin)提出了“团体动力”理论。他借用物理学中场的理论和力学理论,按动态和系统的观点来说明成员之间各种力量相互依赖和相互作用的关系。他的团体动力理论指出:①团体对个体的行为规范能产生巨大的影响,个体在团体中会产生不同于处在单独环境中的行为反应;②团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而是超越了个体的总和;③团体动力来自于团体的一致性,这种一致性表现为团体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观点、理想、共同的思想感情、兴趣爱好等。他所说的团体动力主要是指团体的规范、团体的压力、团体的内聚力等。

            所谓团体的内聚力,是指团体成员留存在团体之内的吸引力,即成员在团体内部活动和拒绝离开的吸引力,通常表现为成员对团体的向心力。团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在组织管理心理学中称为内聚力。团体内聚力又称为凝聚力和凝聚性。

            团体的内聚力是团体之中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团体之间的一种相互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满足程度的反映。它既包括团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又包括成员对团体的向心力,同时还包括成员与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因此,它对团体任务的完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由此可见,团体内聚力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是维持团体存在的必要条件,而且也是增强团体功能,实现团体目标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一个团体如果失去了内聚力,则是一盘散沙,很难维持下去,更不可能完成组织赋予它的任务,这样的团体即使名义上存在,但也失去了存在的意义。

            内聚力团体的大小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主要有:①团体的领导方式。不同的领导方式对团体的内聚力有不同的影响。②团体外部的压力。当团体遭到外界压力时,会增强团体成员相互间的价值观念,促使其他成员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抵抗压力,从而提高团体内聚力。③团体内部的一致性。就是指团体成员的共同性或相似性。一般地讲,成员之间一致性越大,内聚力越强。④团体内部的奖励方式和目标结构。经研究表明,个人与团体结合的奖励方式有助增强团体的内聚力。⑤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团体的地位、团体的规模、团体的信息沟通以及团体的心理气氛均影响团体的内聚力。

            如何来提高团体内聚力呢?

            (1)  作为团体的主要领导者,其领导方式应具有个人魅力。研究发现,在“民主”、“专制”和“放任”这三种领导方式下,以“民主”型领导方式最好,在该组成领导下的成员比其他组成员间更友爱,团体中思想更活跃,情感更积极,内聚力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