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梅列茨科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梅列茨科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第18章

书籍名:《梅列茨科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作者:


                                    几分钟后,表情沉痛而沮丧的伏罗希洛夫出来了,他宣布,乌拉尔、土耳其斯坦和彼列科普的英雄与我们永别了。悲痛的日子降临了。在苏维埃议会圆柱大厅里,安放着死者的遗体,我和其他人一起站在守灵队中。工人、农民、职员排着长队缓缓走过灵旁,与这位布尔什维克军人遗体告别。在一张桌子上陈列着致哀信和唁电,其中有伊万诺沃一沃兹涅先斯克工业区居民发来的信件,那里的无产者任何时候也不会忘记共产党地下党员阿尔谢尼(伏龙芝的党内化名。——译注)同志,还有从伏龙芝的家乡皮什佩克发来的吊唁信。如今这个城市已用统帅的名字命名。

            伏罗希洛夫被任命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他请求另定候选人,他认为他难以胜任像伏龙芝这样一位伟大国务活动家所承担的工作。但是,委任令仍然照发了。莫斯科军区司令部的同志们都将这次任命视为当然的事,并一致认为伏罗希洛夫是领导我军最合适的人选之一。他在党政、国家行政和军事工作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他是一位老党员,是三次革命中布尔什维克地下党的积极活动家,国内战争时期曾任卢甘斯克社会主义支队领导人,乌克兰第5  集团军、第10和14集团军司令员,集团军和方面军军事委员会委员,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内务人民委员,察里津方面军和内乌克兰方面军司令员,还担任过哈尔科夫军区和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员,他也是一位著名的党务和国务活动家。在1940年以前,伏罗希洛夫一直担任国家武装力量的领导工作。

            另一位著名的军事活动家Γ·д·巴济列维奇被任命为莫斯科军区司令员。由于巴济列维奇的生活道路对广大读者比较生疏,所以我想对这位杰出的军事首长作比较详细的介绍。

            巴济列维奇的农民家庭居住在切尔尼戈夫省的一个镇上。1924年我在莫斯科军区同他共事时,他才三十五岁。他的童年是在诺夫哥罗德一谢韦尔斯基度过的,他的父亲在那里的一个办事处工作。为了让孩子们能够读书,双亲日夜操劳,但所得收入却寥寥无几。于是他在上中学四年级的时候就独立教书了。他年轻时考入基辅军校,毕业后被分配到莫斯科。当时在这里的哈莫尼基驻扎着佩尔诺夫团,年轻的陆军少尉需要在这里服役。这位排长对知识无止境的渴求和对技术的酷爱,促使他申请到当时正在莫斯科开办的俄国第1  航空学校去学习。全市居民都知道这所学校。我在工作和学习之余也多次跑到飞行场去观看笨头笨脑的“法尔曼”式轻型双翼机是怎样飞向天空的。巴济列维奇迅速地掌握了飞行员的技能。但是,破旧的飞机使他陷入了窘境,在考试飞行中发生了事故,影响了他的健康。因此,他不得不永远放弃在空军服务的理想。

            世界大战爆发了。前线需要补充兵员。佩尔诺夫掷弹兵第3  团的二梯队被编入新组建的部队。1915年初,该部队被调往西南方面军。陆军中尉巴济列维奇当时是这支部队的一名连长。在两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前线战斗,负过6  次伤,并多次立功受奖。巴济列维奇对他的指挥官有着沉痛的回忆。他曾以异常憎恨的心情谈到B·и·罗梅伊科—古尔科将军的情况。这位将军似乎应该有丰富的经验。他曾以军事代表的身份对英布战争的情况作过视察,1904—1905年曾在满洲前线的作战部队中服过役,并领导过研究日俄战争的一个编委会。但是,任何一所现实生活的学校似乎都不能教好天生的庸才。古尔科在世界大战中指挥一个军时,竟无谓地把所属兵团的精华葬送在敌人的炮火之下。但是,他却以忠于沙皇的精神而扬名,并被称为狂热的君主主义者。难怪沙皇直到最后还委任他行使最高总司令的参谋长的职务。

            当时无论在前线和后方,都不成体统,专制制度将俄国引向了苦难的深渊。这一切擦亮了巴济列维奇这位作战军官的眼睛。而布尔什维克的宣传更进一步开阔了他的眼界。他靠近革命小组,并开始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他在自己团里逐渐享有很高的威信,二月革命后,士兵们选派他为团代表到卢茨克参加集团军苏维埃代表大会,会上被选为特别集团军(这个集团军的番号为第13,而迷信的将军们害怕这个“不祥的”数字,所以称它为特别集团军)苏维埃执行委员会主席助理。巴济列维奇与占少数的布尔什维克派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地工作,无所畏惧地反对驱赶士兵进行无谓进攻的临时政府的政委们。当某军的两个团由于枪杀了陆军部长克伦斯基的政委们和拒绝前进而即将遭到残酷的讨代时,正是布尔什维克责成巴济列维奇防止了一场大规模的屠杀。

            正如巴济列维奇所说,他与工人沃尔科夫两人整整一夜向包围起义团的哥萨克士兵讲解他们在反对谁,为了谁的利益被驱使前来卖命。哥萨克士兵要求起义者证明他们不是德国间谍。巴济列维奇敞开披在肩上的斗篷,所有的人都看到他胸前挂着长长一排十字勋章和奖章。这样做真起作用,顿河哥萨克立刻拒绝解除士兵们的武装。军长还妄图按他的意志行事,但从巴济列维奇那里得到了他将被逮捕的警告,于是他也改变了主意。一个军官就这样不是由于各种情况的偶合,而是完全按照自己的信仰转到了劳动人民方面来,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

            巴济列维奇离开军长时,正赶上德国飞机轰炸。这时德军飞机正好空袭俄军阵地,其目的是防止俄国人在利沃夫进攻。他第七次负了伤,后来躺在莫斯科的一所医院里,思绪万端,最终得出结论:自己的所作所为都是正确的,并加入了布尔什维克党。在医院里他迎来了十月革命。

            1918年3  月,在签订布列斯特和约之后不久,德国人就酝酿发动新的进攻。巴济列维奇因受重伤尚卡完全康复,但是,他认为在那种时刻对他来说不能卧床养伤,他在莫斯科组建的一支苏维埃队伍中担任营长,并随后与该营一起开赴南方。巴济列维奇这次已经不是在旧军队,而是在红军的队伍中服役,于当年8  月接受了第一次战斗洗礼。

            在伏尔加河下游,苏维埃政权已面临困境。阿斯特拉罕受到威胁。察里津人好不容易才击退了哥萨克白卫军。稍靠北一些,在卡梅申驻有最高军事监察院的代表。党指派该监察院成员巴济列维奇给察里津送弹药。然而,他手下没有任何部队。他便把卡梅申的工人队伍和各种勤务小分队编成战斗连队,利用他们把弹药装上轮船,避开白卫军的阻截队,潜往察里津。

            察里津革命军事委员会立即将运来支援的弹药交付使用。巴济列维奇随之又受领了将克拉斯诺夫的哥萨克白卫军从洛吉车站赶走的任务,以便控制通过伊洛夫利亚河的铁路大桥。在这次战斗中,巴济列维奇又一次表现了年轻共产党员的非凡勇敢精神。

            约在十年前我曾阅读过捷克斯洛伐克将军ч·格鲁什科的回忆录,他在1918年曾是察里津附近国际连的战士。根据他在回忆录中的描述,当时红军队伍是以步兵纵队队形进入反冲击的,在密集的大炮和机枪火力下,巴济列维奇手握军旗骑着马缓慢地走在纵队的前面。最高军事监察院成员的果敢行为使察里津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请求将他留在前方。不久,巴济列维奇担任了卡梅申防御地区司令。他的任务是把几支游击队锤炼成为正规部队。在一次战斗奇袭中,他第八次负了伤,伤愈后被派往南方面军担任第8  集团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又重新开始了紧张忘我的工作。

            1919年初,巴济列维奇在莫斯科进行治疗,然后又主持了步兵第2  训练班。当他的健康状况稍有好转时,这位指挥员又争取到上前线的机会。1919年夏,他被指派组建后备集团军。尔后,他率领该集团军从萨拉托夫出发来到当时任南方面军特别集群司令员的瓦西里·伊万诺维奇·绍林的身边。该集群的任务是,穿越顿河草原和萨利河草原对邓尼金匪帮实施突击。在秋季展开进攻时,巴济列维奇轮流地指挥过东南战线不同地段的部队。在红军前出到亚速海之后,他被任命为顿河州驻军司令,从1920年春季开始又担任北高加索军区司令。夏季,弗兰格尔利用共和国武装力量几乎把一切注意力集中在与波兰白匪斗争的时机,企图从克里木向库班派遣登陆兵。纳扎洛夫上校的登陆兵遭到坚决打击而退向黑海。巴济列维奇则由于在歼灭登陆兵战斗中表现出大无畏的精神和灵活指挥的才能而荣获红旗勋章。后来,他还陆续在高加索和乌克兰担任过几个集团军的司令员。

            国内战争结束后,他的才能和知识又得到新的发挥。他担任过工农红军供给部部长,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特别事务协理军官,并兼任俄罗斯联邦人民委员部特命全权副代表和沙皇资财登记委员会主席……他在上述最后岗位上的工作颇具独特性。皇宫的财富,一堆堆金刚石、钻石、红绿宝石和珍珠,如今都收归国有。经过细致地登记、分等和估价的钻石储备已开始为无产阶级事业服务了。

            1924年巴济列维奇担任莫斯科军区司令员助理。我是在这里认识他的。在长达三年的时间里,我们肩并肩地工作,直到1927年他被调任伏尔加河沿岸军区司令员。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1925年至1927年间,莫斯科军区各兵团、部队和勤务部门在他身上看到的,是最能干的和当之无愧的军事活动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