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梅列茨科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梅列茨科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第72章

书籍名:《梅列茨科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作者:


                                    该集团军只有一个集团被切断了同主力的联系,并被击退到楚德湖和波罗的海之间的爱沙尼亚咽喉部位。其余兵团则形成了拳头,从东面掩护着普斯科夫。这就大大缩短了列宁格勒方面军的正面宽度。大本营现在给它规定的行动地带从纳尔瓦到姆申斯卡亚。结果,沃尔霍夫方面军的行动地带在北面也压缩到从韦利那湖到希姆斯克,而且根据大本营的命令,我们又把第124  军转隶给与它相邻的列宁格勒方面军的第67集团军。

            这样一来,沃尔霍夫方面军的进攻方向转向了西南,任务是前出到卢加、德诺地区。它只有从伊尔门湖向南发展进攻才能完成任务。为此则必须增加兵力。我向大本营提出了这个问题。2  月1  日,大本营把波罗的海沿岸第2  方面军的第1  突击集团军转隶给沃尔霍大方面军,。并给我们在洛瓦奇河西南增加了一百公里的阵地。同时也增加了对我们的关心。现在我们可以组织战役,以粉碎德军第18集团军的右翼和弗里斯涅尔军队集群以及法西斯第16集团军的左翼。在了解了第1  突击集团军的情况后发现,它的兵团不能立即展开积极的进攻行动。因此,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给它加强了一些部队后,交给它有限的任务:以三个师和一个旅在波多里那以北强渡列季亚河和波利斯季河,以便尽可能把敌人从舍隆吸引过来,从而减轻方面军向索尔采和乌托尔戈什突破的困难。第1  突击集团军完成了这项任务,德军第16集团军停止了向姆沙加和舍隆盆地调预备队去迎击进攻的沃尔霍夫方面军。

            不久又变更了部署:2  月8  日,第54集团军占领了奥列杰日,2  月9  日,该集团军的第115  军也转隶给列宁格勒方面军,第111  军转入预备队。该集团军指挥部成了没有兵团的空架子,于是我令其转移到方面军的左翼。在这里重新组建了一个集团军,它是直接在行进中组建的,其编成中包括第7  、14和99军和各种兵团,它们曾沿舍隆河上游进攻。经过这种改组之后,第59集团军在发起诺夫哥罗德—卢加战役时在方面军极左翼,现在则处于方面军的右翼。它仍然坚定不移地向西前进。到2  月12日,军队完成了变更部署,于是恢复了进攻,于当日晨解放了居民地巴捷茨基。傍晚,沃尔霍夫方面军和列宁格勒方面军分别从东面和北面冲进卢加,在半昼夜内边打边进,前进了三十公里。往北一直到楚德湖是列宁格勒方面军的各兵团,它们把敌人向南赶。我们也转向南进攻。前面是德诺和波尔霍夫。

            诺夫哥罗德一卢加战役的第三阶段就这样结束了,战役企图十分明确,但组织工作却是十分复杂的。由于三个方面军和一个舰队共同作战的结果,肃清了两万平方公里内的法西斯匪徒,彻底解除了列宁格勒和涅瓦地区的封锁,完全修复了从列宁格勒到沃洛戈达、雷宾斯克、莫斯科、诺夫哥罗德、巴捷茨基、卢加和乌斯季一卢加的各条铁路。

            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惨败,导致了法西斯集团出现新的裂痕。这件事的政治后果在1944年春季迅速表现出来,游击运动在挪威空前高涨。瑞典开始重新考虑对柏林的态度。芬兰政府向莫斯科探询和谈的条件。德国统帅部失去了许多骨干兵团和部队。这些损失是无法补偿的,这一点在不久之后,当红军解放波罗的海沿岸各苏维埃共和国时就很明显了。祖国对光荣的红军军人们的英勇行动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  月21日,上述三个方面军和波罗的海舰队的一大批军人荣获崇高的奖赏。

            2  月中旬,我以为我将参加歼灭敌人的战役第四阶段。我承认,我很想这样做,甚至事先考虑和计划着沃尔霍夫方面军怎样去解放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乃至白俄罗斯。然而大本营对沃尔霍夫方面军首长和指挥部却另有打算。这里我只想对那些和我在沃尔霍夫共同战斗了两年半的各集团军的尔后命运以及其他事情说上几句话。第1  突击集团军归还波罗的海沿岸第2  方面军的建制,当时在它的编成内已到达普希金山,第54集团军转隶给列宁格勒方面军,当时它已到达索什希诺。列宁格勒方面军的第67和第42集团军已逼近普斯科夫和奥斯特罗夫,后来它们组成了波罗的海沿岸第3  方面军,在и·и·马斯连尼科夫大将的指挥下参加了解放拉脱维亚的战斗行动。第8  集团军在纳尔瓦附近回到了它在1941年曾被迫撤退的地段。它编入列宁格勒方面军后,从这里冲向塔林,尔后又解放了蒙宗德斯基群岛。它的左邻是第2突击集团军,后者经塔尔图和皮亚尔努前出到里加湾。最后,第59  集团军编入了列宁格勒方面军,它向卡累利阿地峡进攻。后来解放了维堡。

            走向新的战斗

            不去白俄罗斯,而去卡累利阿。“大政策”出台。卡累利阿的三年战斗生涯。熟悉各集团军。戈洛夫科海军上将。“光头”林立之地。

            1944年2  月中旬,我被紧急召到大本营。召见的原因是出乎我意料的:沃尔霍夫方面军被撤消了,军队转隶给列宁格勒方面军,我却被任命力卡累利阿方面军司令员。对这种变动,我并不怎么高兴。我早就请求到西方向去。可是现在,当我军已经来到早在战前任职时我就熟悉的白俄罗斯边境时,我却出乎意外地被调到北方。我在大本营谈了自己的想法,但斯大林的回答大意如下:“你对北方向也是熟悉的。同时,你又有在复杂的森林沼泽地实施进攻战役的经验。你手里还有地图,何况早在1939—1940年苏芬战争期间,你就在维堡方向指挥过集团军,并且突破了曼纳林防线。眼下,派一个对该战区特点一无所知,又没有在卡累利阿和极圈内地区作战经验的人到卡累利阿方面军去,是不妥的,因为这会延误歼敌的组织工作。任何另一个司令员也要用很多时间重新学习。我们恰恰没有这样的人”。

            对这些道理是难以提出反对意见的。随后,大本营概略说明了卡累利阿方面军面临的任务:在1944年夏秋战局中,通过广泛的进攻解放卡累利阿,肃清佩特萨莫(佩琴加)地区的法西斯德军。由于卡累利阿方面军长期担任防御,军队和指挥员都没有实施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经验,因此,大本营除调换方面军司令员外,还决定把沃尔霍夫方面军的指挥机关调到卡累利阿。新调去的有经验的人员一到达,就要采取积极的战斗行动。司令员必须尽快地熟悉情况,研究方面军的进攻能力,并在2月底以前提出个人对消灭德国和芬兰军队的意见。

            纯军事的方面的情况就是这样。但是,最复杂的倒不是军事方面的情况。现在出台的是一项“大政策”,因为它涉及德国的盟国芬兰。不言而喻,这里存在着一连串问题,还涉及1940年的战争。众所周知,情况的复杂性还在于,1940年曾经援助过芬兰的,1944年却是我们的盟国。他们对芬兰所采取的立场,同他们对德国的立场完全不同。苏联政府不能不考虑这种情况。此外,还必须想到战后的世界格局。因为苏联希望在西北有一个能顺利发展有益关系的友好邻邦,所以我国政府也不能忽视这种情况。最后,还应当记住,与芬兰接壤的是整个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实际上,斯堪的纳维亚各国都在注视着我国的对外政策,并且根据这一点,首先根据苏芬关系的发展,决定自己对苏路线。当然,但涅尔和曼纳林的芬兰是一个敌国。无论如何不能回避这一点。但是,问题不单是这一个方面。还有芬兰人民;有开展地下活动的芬兰共产党;有芬兰游击队—在芬兰后方同法西斯作战的反法西斯抵抗运动的森林近卫英雄维科·彼尤斯蒂及其与德军英勇作战的继承者们。因此,解决每个军事问题,都必须仔细地考虑上述各种情况,在指挥卡累利阿方面军的整个期间,我时刻都有这种感受。

            我在大本营得知,法西斯德军在列宁格勒和诺夫哥罗德被歼,使芬兰政府受到极大震动。它向苏联探听芬兰退出战争的条件,苏联政府向它通报了自己的观点。基本的要求是:同德国断绝关系;拘禁芬兰境内的德军;芬军撤至1940年的边界。为了尽快结束战争并减少牺牲,苏联政府准备响应芬兰的要求,与它举行谈判。因此,我得到指示,在拟定战役计划时,必须特别重视与德军对峙的方面军的北段。

            我在总参谋部办完事以后便出发到卡累利阿方面军司令部当时的所在地白海城。几天以后,沃尔霍夫方面军的指怦机关也来到该地。在它的基础上建立了卡累利阿方面军的指挥部,到2  月底便开始工作。眼下,由于方面军就要从防御转入进攻,所以,工作特点发生了极大变化。方面军司令部也担负了新的任务。参谋长是个新上任的B  ·A  ·皮加列维奇将军。一般地说,在我指挥过的独立集团军或是方面军内,没有一个参谋长是任职超过一年的。不是参谋长调任了新职,就是我本人提出撤换。其原因也许不仅有客观因素,而且有主观因素。我承认,在我身边当参谋是不轻松的。要知道,我在司令部也干过很长时间。因此,我知道司令部工作的特点,要求也高。当然,在卡累利阿,我也不会降低要求。

            卡累利阿方面军是在战争第一阶段组建的。它担负在任务是,阻止敌人向我国腹地前进,保护整个苏德战场的战略北翼和当地的铁路与海上交通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