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梅列茨科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梅列茨科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第85章

书籍名:《梅列茨科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作者:


                                    华西列夫斯基和总参谋部都支持我们。果然,在远东苏军总司令报告大本营以后,最高统帅部授权我们根据情况发起进攻。

            7  月底,各集团军司令员受领了进攻命令。8  月第一周,军队进行集结。8  月5日,滨海军队集群改名为远东第1方面军,8  月7  日,方面军司令部转移到新指挥所。8  日,向日本驻莫斯科大使佐藤递交著名的苏联政府宣战书。

            如果日本统治集团表现明智;并且同意7  月26日波茨坦公告提出的投降建议,那么情况就截然不同了。但是众所周知,日本统治集团并不怎么明智。8  月8  日,苏联政府声明,苏联宣布加入波茨坦公告。1945年8  月9  日凌晨开始歼击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

            歼灭敌人

            暴雨和炮火准备。穿插抵抗枢纽部。投降骗局。与舰队并进。空降兵从天而降。哈尔滨变成后方。审讯被俘敌将。日本武士的侵略意图。结束战争!

            红旗第1  集团军和第5  集团军组成方面军突击集团。他们应在猛烈炮火准备之后向敌冲击,可是发生了意外情况:雷电交加,暴雨大作。我军当面是配有大量火器的坚固钢筋混凝土工事,而这时天像裂了口似的……我军炮兵沉默不响。原企图是:我们运用柏林战役的作战经验,趁深夜在迷盲敌人的探照灯光照明下向敌人冲击。但是暴雨把计划打乱了。如何是好?

            然而时光流逝,转瞬夜幕降临。不能再等了。当时我正在别洛博罗多夫将军的指挥所。周围是军队。人员和技术兵器已做好充分准备。一句话——全动起来了。开火?还是不开火?没功夫询问天气预报和搜集某些补充情报了。需要马上根据已经获悉的客观资料来下决心。而这些资料要求:不要迟延!沉思片刻——接着就发出了信号。苏军指战员未经炮火准备即向前猛进,各先遣支队从两侧控制了交通枢纽,冲入了居民地,在敌人防御中引起一片慌乱。突然袭击起到了应有作用,暴雨使苏军战士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暗中冲入筑垒地域,打得敌人措手不及,而我军进攻锐气则势不可当。比如,步兵第26军一个支队穿行冷僻的原始森林四十公里,于8月10  日就攻占了穆棱城。日军开始退却,我军各先遣支队楔入日军部队中间,将其隔离,切断其联系,瓦解了其防御。与此同时,П·и·济里亚诺夫少将的边防军肃清了日军警戒支队和小股日本守军。

            方面军主力在困难的山林地条件下攻占了筑垒地域的三个中心,即虎头、绥芬河和东宁,两天战斗中在各别方向前进约七十五公里。红旗第1  集团军和第5  集团军粉碎敌人顽抗,顺利向牡丹江进攻。在此击溃敌军重兵集团后,红旗第1  集团军向哈尔滨挺进,而第5  集团军则向吉林猛进。第25集团军粉碎了日军几个师,沿汪清方向和沿朝鲜东海岸前进。

            第35集团军的行动是在稍微不同的条件下开始的。这里,在军队转入进攻前,对敌支撑点先进行了猛烈的炮兵急袭射击。尔后,集团军主力强渡乌苏里江和松阿察河,通过大片沼泽地,粉碎了敌人的抵抗,至日终前到达敌坚固抵抗枢纽部虎头的后方。经最初六天的进攻,方面军所属军队突破了所有边境筑垒地域,通过了难于通行的山岳原始森林地,向满洲腹地推进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公里。

            日军指挥部希望我军主力被拖在边境地带,一蹶不振,但落空了。敌军不但未能迟滞苏军的进攻,反而被强大的正面和翼侧突击所分割,而在头几昼夜战斗中就失去了指挥和通信联络,改而采取以其后卫、敢死队和别动队进行绝望的抵抗。

            由于进攻神速,我军还在关东军总部没有能够利用交通线撤退和在纵深内预有准备的各地区组织防御,就把敌方所有交通线都切断了,苏军行动之快,出乎日军指挥部意料之外。但是如果认为日本人一心想退而无意负隅顽抗,那就错了。恰恰相反,我每天接到报告,都说他们拚死作战,没有哪一个筑垒要点,哪一个高地不是经过战斗才交出的。例如有这么一件事:在第25集团军攻打的东宁筑垒地域,日本军官看到进一步抵抗徒劳无益,就命令自己士兵去投降。可是士兵拒不执行命令,反而开枪把军官们打死了。日军指挥部在许多守备队中派去神职人员和当地教师,给士兵讲明继续抵抗毫无意义。但是士兵们多年受的是武士道教育,连神职人员的话也不听了,继续顽抗。

            日军主要集团在牡丹江附近作战。敌人在此处损兵四万人左右。我得知红旗第1集团军的战士们已突破了牡丹江地区敌人防御后,即乘车去看,只见开始是一道蜿蜒五公里的最前防御地带,是为迟滞我军前卫而构筑的。没走多远,我们就到了主要防御地带,内有一些钢筋混凝土永备火力点,我当时还算了一下这一地带的纵深,计有四公里。继续走了整整十五公里,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道新的三公里纵深的防御地带。再走出十五公里,又发现一道纵深大小相同的防御地带。各抵抗枢纽部看样子异常坚固。我们细看其中一个枢纽部,就算出有十七个炮兵永备火力点,五个炮兵和机枪火力点,五十多个机枪巢,以及大量各种野战工事。

            现在翻阅我的日记本,这个抵抗枢纽部的情景唤起我对五年前一段往事的回忆:曼纳林防线又浮现在眼前。不过这已不是那些落上芬兰白雪的灰暗色的被炸得裸露钢筋的钢筋混凝土工事,而是在茂密的绿色灌木林映衬下的黑压压一片日军坚固工事上坡度很缓的梯形顶盖。

            有些筑垒地域抵抗很久。我们到了哈尔滨和奉天(今沈阳)附近,可是在我们的后方,还有个别已被四面合围的抵抗枢纽部的日本兵进行着毫无指望的混战。稍后,他们转而采取破坏行动,分成小股偷越战线。我发现,凡是近处还有日军大兵团作战的地方,别动队活动就最频繁。而如果该地区敌军被肃清,别动队觉得自己已经孤立,其气焰就一落千丈。抽象他说,不管人们属于哪个民族。集体行动对他们总是有益的。当你感觉到有别人支援,自然会使你提起精神,因此日本兵在这里的行为就没有什么奇怪的了。日本武士所吹嘘的“日出之国”的士兵的所谓“特殊性格”也是白说。我们确信,问题绝不在于民族特点,而在于日本兵被愚弄到了何种地步。审俘表明,文化程度高、有相当学问的日本人更能用批判的态度来评价本国统治集团的政策,就不像文化低、落后和深受压制的人那么狂热。我想,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到各资本主义国家军人所共有的某些规律。

            在这方面,我要说,日本人退却时在许多地方最初广泛地使用了敢死队,这些队员是注定去送死的士兵。且看他们是怎样对付我军坦克的。在磨刀石车站附近的战斗中,我们算出约有二百名敢死队员,他们身上缠着炸药包和手榴弹,在密集的高梁地里匍匐前进,一跃而起,扑向我军坦克下面。当然,这些“活地雷”也够危险的。不过,我军对敌人的这种战术早有准备,很快使这些队伍停止了行动。在另外场合,敢死队员先把我军部队放过去,随即从背后射击。真没料到,日军指挥部想用这种办法使我们遭受损失。更确切地说,他们指望破坏苏军的坚韧精神和进攻锐气。至于日本军官,他们却要比我们想象的要清醒得多。比如说,我们几乎没有碰见剖腹自杀的事。

            方面军航空兵(空军上将索科洛夫指挥的空军第9  集团军)在几乎没有敌方航空兵抵抗的有利条件下遂行了战斗任务。这就使我军全部空军都能用来保障陆军行动:无论轰炸机、强击机还是歼击机,都直接给步兵和坦克开辟通路,对地面目标实施突击。军事运输航空兵也得到了广泛运用,从远距离给军队运送油料和弹药。伞兵的使用是很成功的。其他方面军也运用了伞兵。

            在开战第一周内,远东第1  方面军就粉碎了敌人的猛烈抵抗,完全克服了为数众多的筑垒地域,击溃了集中该处的日军基本兵力,并逼近哈尔滨、长春一线。其他两个方面军,特别是外贝加尔方面军的进攻也很出色。日军指挥部处处失去了对军队的指挥。形势对关东军极为不利。军事上彻底失败的事实,摆在日本统治集团的面前。

            日本政府面临必然垮台,不得不于1945年8  月14日通告各盟国政府,决定投降。的确,在这之前,日军几乎停止了对美英军的军事行动。但是在有苏联军队进攻的地方,他们却继续进行猛烈抵抗,以图把苏联拖入有关投降条件的持久谈判,并赢得稳住关东军阵脚的时间。例如,他们建议停止军事行动,在苏日两军8  月16日前占领的地区上停火。那时,已被我们击破的所谓满洲第1  方面军,正由日本人在长春、吉林及其以东一线重建:第3  方面军与马利诺夫斯基所部对峙;第17方面军掩护朝鲜。要在这些地区上停下来,就意味着中国东北各大城市和几乎全朝鲜都应留在侵略者手中。说起来,美军指挥部对这样解决问题也感到有利可图,它不愿意苏军深入中国和朝鲜腹地。

            8  月16日,苏联武装力量总参谋部发表声明,指出日本武装力量尚未实际投降,他们想对我们耍花招,因此远东苏军将继续进行攻势作战。是的,关东军一些兵团向我军施行反冲击的事实,说明了日军指挥部打算继续抵抗。苏军又遇到了新的困难:8  月份倾盆大雨引起洪水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