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笔冢随录2

乐读窝 > 玄幻小说 > 笔冢随录2

第2章

书籍名:《笔冢随录2》    作者:马伯庸


最新网址:wurexs
                                    人选方面,组织上也会考虑的。"

            "Well……"彼得和尚只是嚅动一下嘴唇,最终还是摇头微笑,沉默不语。韦定国皱了皱眉头,没再说什么。两个人沉默地站了一会儿,一辆纯白色的途胜开了过来,停到两人身边。司机从里面探头出来,恭敬地叫了一声:"韦村长。"韦定国拉开车门,让彼得和尚上去,然后对司机说:"内庄,祠堂。"司机心领神会地点点头。

            彼得和尚坐在车里,他看到后视镜里的韦定国又举起了手机,心里不禁一阵叹息,这位叔父,总是如此。

            途胜发出一阵轰鸣,在韦庄的小巷子里七转八转,开了约莫十分钟,绕到了韦庄的后面。原本的石条路逐渐变成土路,视野也变得狭窄起来,像是钻进庄子后面的山里,四周都被翠绿色的密林遮掩。

            韦庄实际上分为内、外两重。外村住的多是韦氏分家,也有外地来的散户。从外村进山以后,还要转过几道弯,才进入韦氏的内庄。这里才是韦氏一族的核心,笔灵和关于笔冢的诸多秘密亦收藏于此,只有宗家和族内长老才被允许居住。内庄被一圈清澈见底的溪水所环绕,只有一座竹桥与外界连接。

            车子开到桥前,就停住了。彼得和尚下了车,走过竹桥。一踏入内庄,他陡然觉得一股灵气从地面拔地而起,从脚底瞬间传遍全身,让自己一个激灵。

            村子里很安静,几十间高大瓦房连成一片,却丝毫不显得拥挤窒涩。他最先看到的就是村口那座气宇轩昂的韦氏祠堂。祠堂门庭正中写着三个正楷大字"扶阳堂"。旁边是一副对联:"张胆谏上、白首题台",上联典故用的是韦思谦,下联就是这一脉韦氏的先祖韦诞。对联阴刻石内,铁钩银划,历经数世仍旧清晰可见。

            远处风声带来隐约的朗诵之声,彼得和尚听到,唇边露出不易觉察的笑容,仿佛回到自己少年时代。在都市里最近才兴盛起来的私塾,韦庄已经留存了几十年。笔灵是至性至学,才情之纵,所以为了能驾驭笔灵,这些诗书礼乐之类的修为必不可少。

            前些年村子里建了小学,孩子们就在每天下课后再聚集到祠堂里继续读书。不过韦庄的私塾不限于读经,阅读范围却广泛得多,从《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乃至《搜神记》、《酉阳杂俎》之类闲书,甚至还有抚琴、舞剑、围棋等科目。笔灵秉性各有不同,既有青莲笔这样喜欢飘逸之才的,也有凌云笔那种偏好刚猛之辈的,所以韦庄广种薄收,培养不同类型人才,以适应于不同的笔灵。

            彼得和尚举步前行,祠堂前的几名族人事先知道他要来,也不上前搭讪,只是朝祠堂入口指了指。祠堂内堂正殿供着笔冢主人的那幅旧画,与罗中夏在韦势然家里看到的一般无二;旁边立着一块古青石制牌位,上书"先祖韦公讳诞之灵位"。抬头可见一块暗金横匾,上有"韦氏宗祠"四字,凛然有威。

        WWW.HQDOOR.COM▲虹▲QIAO书吧▲

        第4节:1浮云蔽日去不返(4)

            彼得和尚一进门槛,立刻跪拜在地,冲着旧画灵位磕了三个头。他磕完第三个,还未及抬头,耳边忽然传来一个淳厚安稳的声音:"你回来了。"

            "我回来了。"彼得和尚从容起身,拍了拍身上尘土,双手合十,望着眼前之人,"阿弥陀佛,施主别来无恙?"

            准确地说,眼前是二人一车:一个面容枯槁的老人坐在轮椅上,右手还在输着液,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疤从眉心划下,直接连到脖颈下。若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个人的苍老并非因为年纪,而是长时间被病痛折磨所致。他的身后还有一名穿着护士服的少女,她一手握着轮椅把手,一手还扶着吊瓶的架子。

            这位老人与彼得和尚四目相对,两个人一时都陷入了沉默,祠堂里安静到几乎可以听到输液管中滴药的声音。

            "随我来。"老人威严地说。他的声音异常洪亮,和身体状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少女推着老人转身朝祠堂后院走去,彼得和尚紧随其后,镜片后的眼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平静,平静得有些不同寻常。

            他们来到一间清雅的小隔间,这间小屋里只摆了两把檀香方椅和一面空空如也的书架。少女把轮椅摆正,恰好这时吊瓶也空了。于是她拔掉针头,细心地用一片胶布贴在针口,然后抬起吊瓶架,冲彼得和尚鞠了一躬,临出门前还不忘把门给带上。

            此时屋子里只剩下他们两个。老人颤巍巍伸出手来,"此地没有旁人,你尽可以说了。"

            彼得和尚躬身一拜,"是的,父亲。"

        WWW.HQDOOR.COM§虹§桥  虫  工  木  桥  书§吧§

        第5节:2山东豪吏有俊气(1)

            2山东豪吏有俊气

            "去岁左迁夜郎道,琉璃砚水长枯槁。今年敕放巫山阳,蛟龙笔翰生辉光……"

            "很好,下一句呢?"

            "唔唔……圣,什么圣……"罗中夏双眼装作不经意扫视着车厢外面不断后退的景色,抓耳挠腮。颜政捧着《李太白全集》坐在他对面,似笑非笑,"给你点提示吧。"

            说完他抬起右手,作了一个向前抓的姿势,嘴里学着《英雄》里的秦军士兵,"大风,大风!"

            罗中夏缓缓从肺里吐出一口气,念出了接下来的两句:"圣主还听子虚赋,相如却与论文章。"

            这可真是讽刺,太白的千古名诗,他还要靠这种低级的形象记忆法才能记得住。不过也怪不得罗中夏,这两句诗用的典故,自然而然就会让人联想到那个凶悍如狼的欧子龙,以及他那支炼自司马相如、能驾驭风云的凌云笔。

            这也是无奈之举。寄寓罗中夏体内的青莲笔虽然只是遗笔,毕竟继承的是太白精魄,寄主对太白诗理解得越多,就越接近太白本人的精神,笔灵的能力也就越发强劲。罗中夏国学底子太薄,用京剧里"会通精化"四个境界来比喻的话,他连"会"都谈不上,只好走最正统的路子:背诗。

            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战。"前路渺渺,不知有多少凶险。罗中夏为了保命,也只好打起精神,乖乖把这许多首李白的诗囫囵个儿先吞下去。只可惜任凭他如何背诵,青莲笔都爱答不理,恍如未闻,似乎知道自己的这个宿主就算摇头晃脑地背唐诗,也是春风过驴耳吧。

            根据小榕留下的那一首集句暗示,退笔冢共有两处疑似场所,一处是在浙江绍兴的永欣寺,另外一处是在湖南长沙的绿天庵。他们决定先取道上海,前往可能性最大的永欣寺。他们坐的是慢车,长路漫漫,正好可以靠背诗特训来打发时间。

            "你这样下去不行啊,几个小时才背下了两三首。"

            颜政磕了磕指头,浑身洋溢着"事不关己"的轻松。他的体内也寄寓着笔灵,却没罗中夏这么多麻烦事。他的笔灵名为"画眉",炼自汉代张敞,只要对女性保持尊重即可人笔合一,无须背什么东西。

            罗中夏厌烦地拧开瓶绿茶,咕咚咕咚灌了几口:"算了算了,不背这首了,又没多大的战力,找些昂扬、豪气的诗吧,比如《满江红》什么的。"

            "《满江红》是吧?你等我翻翻,看里面有没有……"同样不学无术的颜政翻开目录,扫了一圈,"呸,还全集呢,没收录这首诗……不过话说回来,这满篇都是繁体字,又是竖排,看起来眼睛可真疼。"

            "你可以用你的指头治治嘛。"

            颜政的画眉笔具有奇妙的时光倒转功效,可以用指头使物品或者人的状态回到某个不确定的过去,十根指头每一根都是一次机会。不过颜政还没学会如何控制,时间长度和恢复速度都不太靠谱。

            "这可不能乱用,有数的,我好不容易才恢复到这个程度。"颜政伸出指头,除了两个大拇指和右手的无名指以外,其他七根指头都笼罩在一片淡淡的红光中。

            罗中夏看到这番情景,下意识地摸了摸自己胸口。那里除了青莲笔以外,还沉睡着另外一支叫"点睛"的笔灵。自有笔冢以来,他可以算是第一个同时在身体里寄寓着两支笔灵的人了。曾桂芬曾经担心两笔相冲互克,会对寄主肉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但这几天以来点睛笔一直都保持着沉默,悄无声息,仿佛被青莲笔彻底压制似的。至于这点睛笔有什么能力、脾性如何,则是全然不知。

            这时候二柱子捧着两盒热气腾腾的康师傅走过来,在狭窄的过道里步伐十分稳健。颜政和罗中夏背了一中午的诗,早已经饥肠辘辘,连忙接过碗面,搁到硬桌上,静等三分钟。罗中夏发现只有两碗,就问二柱子:"我说柱子,你不吃吗?"

            "哦,我吃这个。"二柱子憨憨一笑,从怀里掏出两个白馒头,什么也不就,就这么大嚼起来。

            彼得和尚回了韦庄,曾桂芬曾老师有病在床,于是就派了他跟随着罗、颜二人。二柱子本名叫韦裁庸,因为名字拗口难记,罗、颜都觉得还是二柱子叫起来顺口。

            罗中夏把钢勺搁在碗面顶上压住,随口问道:"说起来,你自己没什么笔灵啊?"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urexs。手机版阅读网址:m.wure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