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笔冢随录2

乐读窝 > 玄幻小说 > 笔冢随录2

第9章

书籍名:《笔冢随录2》    作者:马伯庸


最新网址:wurexs
                                    长老说得不错,视力被剥夺以后,反而更容易让人沉下心来静思。

            藏笔阁除了收藏笔灵以外,还用来考较韦氏族人的能力,那么必然不会仅仅只是迷宫这么简单,肯定隐藏有什么暗示机关,唯有破解者才能继续深入。既然秦宜能闯入藏笔阁且盗走两支笔灵,显然是成功破解了这个秘密。

            "她既然可以,我当然也有机会。"

            彼得和尚涌起一股争胜之心,已经犯了佛家我执之戒,不过他不在乎。他"环顾"四周,发现空厅墙壁上仍旧刻着铺天盖地的文字,这些字和甬道中一样,有篆有草,有楷有隶,不一而足,而且变化无方,全无规整,也无句读。有些字彼得可以摸得出来,有些字却漫漠难辨。

            "难道暗示就在这些文章内?"

            彼得和尚暗忖,他手边恰好摸到几句像是诗文的部分,细细辨认,乃是"京师诸笔工,牌榜自称述,累累相国东,比若衣缝虱;或柔多虚尖,或硬不可屈"。这是欧阳修《圣俞惠宣州笔戏书》中的几句,恰好缘着其中一个洞口的边缘刻下。

            彼得和尚能背得出全文,他清楚记得此诗前四句是"圣俞宣城人,能使紫毫笔。宣人诸葛高,世业守不失",明明赞颂的是诸葛家人,居然出现在韦家藏笔阁内,不得不使人深思。壁字故意隐去"诸葛高",只从"京师"起笔,莫非是暗有所指?他忽又想到,"或柔多虚尖,或硬不可屈"说的全是制笔之法,但未必不可解为辨识藏笔的方向。"虚尖"或指洞内似有路实则不通;而"硬不可屈"似也能理解为一条直路到头,或者不要管其他岔路,一味直走。

            他想了一通,觉得每一种都似是而非,难以索解,只好摸去洞口的另外一端,看是否还有其他提示。另一端用魏碑楷书写着"伯英不真,点划狼藉",下一段却用行草刻有"元常不草,使转纵横",这四句俱引自孙过庭的《书谱》。

            彼得和尚虽然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心中疑问却愈大。伯英指的是三国书法名人张芝,元常指的是同时代的钟繇,这几句话说的是张芝擅长草字而拙于楷书,钟繇擅长楷书而拙于草字。而刻字的人仿佛故意跟他们对着干似的,用楷书写张芝两句,用草书写钟繇两句,未免忤逆得太过明显,不知是什么用意。

            只是一个洞口,就有如此之多的壁字,空厅里可是有数十个洞口呢。何况甬道内还有海量文字,不知是否内藏玄机。若是要全部一一索解,怕是要花上几年工夫--更何况现在无法用眼睛看,只能用手去摸。

            彼得和尚知道顺着这种思路必然不成,无奈地摸了摸自己的光头,摸惯了粗糙岩面的锋边利角,手掌甫一触到光溜溜的肉顶,一阵柔软的舒畅感自掌心传来。自己明明身处黑暗中的困局,心里却没来由蓦地想到《天龙八部》里在西夏冰窖的虚竹。

        虹←桥书←吧←BOOK.HQDOOR.COM←

        第20节:5起来向壁不停手(3)

            "只是不知我的梦姑何在。"彼得和尚又想起陈年旧事,不禁一阵苦笑。

            就在这时,黑暗中传来一阵响动。响声不大,但在这种环境之下却异常清晰。

            "洞内还有人?"

            彼得和尚惊觉回首,瞪大了眼睛,然后意识到自己这么做毫无意义。他连忙屏气细听,黑暗中看不到来者身形,只有两对脚步踏在石地上发出橐橐之声。奇怪的是,彼得和尚却没听到对方有任何喘息。

            只要是人类,就必然会有呼吸。虽然屏气可以忍于一时,但既然来人脚步声都不隐藏,又何苦藏匿气息?

            也就是说,来的并非是人类。彼得和尚飞快地在心里做出判断:

            "是笔童。"

            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彼得和尚用了一个潜字诀,把身体屈起来平贴地面朝空厅中央游去。笔童炼自毛笔,体长硬直,不易弯腰,尽量让自己放低身体是普通人对付笔童的一种办法。

            两个脚步声从两个方向逐渐逼近,彼得和尚丝毫不慌,如同一条灵巧的游鱼一口气游到空厅中央。脚步声也循声追来,彼得和尚来到木桌前伸手一摸,笔架上空空如也。

            果不其然。

            黑暗中最恐怖的是未知,既然确定了对方身份,那就没什么好怕的了。彼得和尚虽不入韦家族籍,对于韦家笔灵种种掌故密辛的了解却不在任何人之下。与专拿湖笔炼笔童的诸葛家不同,韦家专炼的是安徽宣笔,是除了湖笔以外的另外一大系列,乃韦家始祖韦诞所创。韦家向来看不起诸葛家的湖笔,觉得湖笔不过是元末湖州工匠拾其残羹冷炙而成,比不得源自汉代的宣笔根正苗红。

            宣笔笔童比湖笔笔童还要刚硬率直,正面打起来不会吃亏,但带来的问题就是柔韧度不够,难以灵活转圜。古笔多是如此。只是韦家碍于颜面与自尊,从不肯屈尊使用湖笔,不能杂糅二者之长。

            彼得和尚于此节非常熟悉,眼前黑暗中的两个笔童木然前行,也不知加速追击,更不懂匿踪偷袭。于是他施展出轻盈步法,往复跳跃,一时间空厅内声响四起,仿佛四面八方都传来砰砰砰砰的脚步声,让本来就呆头呆脑的笔童无所适从。

            他的这套步法不是源于中土,而是当年看美国拳王阿里比赛录像时候从阿里"蝴蝶般飞舞"的跳动中领悟而来的,为此彼得和尚还特意给起了个名字,借用了天龙和EVA的典故,叫做"凌波丽微步"。"凌波丽微步"的要点就在于:一步数响,以声动人,让对方把注意力全集中在声音上来,从而忽略攻击者真正迈步的攻击方位。以声掩步。

            宣笔笔童目不能视,靠的恰好是以声辨位。若在平时,即使是地上一只蚂蚁叼食,笔童也能听个差不离,彼得和尚若想隐蔽身形蒙混过去那是万无可能。不料彼得和尚反其道而行之,故意弄得满处噪声,笔童的超强听力反成了缺点。

            只听空厅内声响频频,两个笔童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瞻之在左,忽焉在右,生生被彼得和尚拖着空转,只是打不着。一人二笔来回呼呼地围着厅里转了数十个圈子,两个笔童渐次被分开,前后拉开好长一段距离。

            彼得和尚见时机到了,先轻踏一步,吸引一个笔童朝反方向跑去,然后侧身跃起,用手飞快地在厅顶敲了一下。另外一个笔童只知循声而去,一下子也跳起来。此落彼升,正赶上彼得和尚下落,两个人在半空恰有一瞬间处于同一平面。

            彼得和尚伸出右手,大拇指一挺,食指钩、中指送,三指并用,瞬间罩住笔童周身。只听一声清脆的"咔吧",待得彼得和尚落地,手中已经多了一管宣笔。

            这个手法在书法上叫做"单钩",是握笔的手法,以食指钩住笔管,和压住侧面的拇指构成两个支点夹住毛笔,写字时全以食指抬压取势,灵活多变。笔童炼自毛笔,单钩握笔之法可以说是正中它们的七寸所在。

        WWW.HQDOOR.COM▲虹桥▲书吧▲

        第21节:5起来向壁不停手(4)

            除掉一个笔童,压力骤减。彼得和尚好整以暇,再以声响惑敌。不出一分钟就抓住了第二个笔童的破绽,再一次施展单钩之法,把它打回了原形。

            他双手持笔,把它们小心地搁回桌子上的笔架,为防这些笔童又活过来,还把笔头都卸掉。彼得和尚心里多少有些得意,宣笔笔童虽非强敌,但在短时间干掉两个也不是轻而易举。他能逆转思维,想到"以声掩步"的办法,就算是韦庄的长老在场,也未必能比他做得更好。

            "以声掩步……"

            彼得和尚突然心念转动,不由得反复念叨这四个字。

            声可以掩步,难道字不可以掩形吗?

            他"呃"了一声,懊恼地拍了拍自己的光头,飞快地跑回甬道,竟顺着原路折去入口。彼得和尚的脑海里浮出一个模模糊糊的念头,他似乎想到了什么,所以必须要予以确认。

            尽管在黑暗中,彼得和尚也只花了两三分钟就回到了藏笔阁的洞口。他并没有打开洞门,而是转过身来,再次伸出手紧贴在石壁上,去感受那些文字。

            只是这一次,他却没有细致地去逐字辨读,而是一抚到底,嘴里还低声念叨着什么。就这么且摸且走,彼得和尚再一次顺着甬道摸进中厅。他站在黑暗的厅内,不禁哈哈大笑起来,连声说道:"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原来这些刻在墙壁上的名篇大作并无特殊意义,内中文字也不是达·芬奇密码。如果执著于文字内容本身,就会像侠客岛上的那些高手一样,皓首穷经也不得其门。

            真正要注意的,是文章的字体。

            彼得和尚早就注意到了:从入口开始,石壁字体风格的变化就异常剧烈。往往前一段方是行草,后一段就突变成了小篆;上一篇尚还在追袭晋风清癯,下一篇又成了北宋瘦金。短短三十几米的甬道,赫然包容了篆、楷、草、隶、行数种书体,自秦至宋上下千年十余位名家的笔风。

            文字内容只是遮掩,真正的关窍,却在这些书体笔风变化之间。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wurexs。手机版阅读网址:m.wurex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