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做人做事好方法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做人做事好方法

第13页

书籍名:《做人做事好方法》    作者:未知

  众所周知,人们穿衣裳,一是为了御风挡寒,二是为了求得美丽,三是为了遮羞蔽丑。为人处世,谁都会有羞于启齿的隐私,或者是一些并不光彩的错误,不希望叫别人知道,这些隐私和错误势必需要很好地隐瞒起来。人们也常言:"家丑不可外扬。"自己的难言之隐谁也不想示人,以落下笑柄。因此,在生活中善于遮羞,对每个人来讲都不可或缺。
  世事难料,隐私或错误绝非不会泄露,每个人都会有出丑的那一天。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能手忙脚乱、丑上加丑。假如推倒了瓶子,结果又洒了油,何苦呢?其次要学会顺力和借力,切莫强遮硬挡,此地无银三百两。第三,可以"王顾左右而言他",分散人们的注意力,避其锋芒。千万不要让一个小小的把柄被人揪住,带出更大的丑事,使对手一鼓作气害得你身败名裂。
  魔术大师的戏法谁都知道是假的,可是人人爱看,乐意接受他那块罩眼的红布。人情关系学认为,要注意尊重他人,即使是指责批评,有块遮羞布,对方也容易接受。大家避免了难堪,才可能有戏法可变,其实对此种道理谁都心知肚明。
  在特定的条件和情况下,人们为了避免触及别人的忌讳,防止招来麻烦,引起彼此的不愉快,有时不能、不愿、不好直接说出某一事物,就需要用另一事物来加以替代或化解,通过"指鹿为马"来逢凶化吉、开展交际,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说错了话或者做错了事,除了迅速承认错误之外,还要学会巧妙地转移话题,把别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方面。比如用幽默或玩笑的方式转移目标,把关于人的事情扯到某种物上面,把令人紧张的话题变成轻松的玩笑等等。





  看来,遮羞有时并不一定是件坏事。遇到尴尬情况,应尽力以新话题、新内容引申转移,千万别拘泥于一头,执著不放,弄得双方都僵持不下,导致更为难堪的局面出现。
  在社交中,谁也不可能预料一切。例如,也许你没想到和你打交道的人是与你有嫌隙的或者是你竞争对手的朋友;也许你没估计到对方是四川人而不喜欢粤菜;也许你突然说错了话等等,这些都很令人尴尬。这时候,你原来准备应付的情况变了,一时免不了有些失态,这种场合下的遮羞是非常必要的。
  一个人的遮羞能力当然是以人生经验为基础的,经过多次实践后,必然变得老练聪明。与此同时,应变能力也反映着一个人的机智和修养。只有处世功底深厚的人才有可能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化险为夷、化拙为巧,使自己摆脱尴尬境地,并在交际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首先,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要保持高度的冷静,使自己不失态。例如,在一次商务交际中,对方在谈到价格时突然揭了你这一方的老底,说你给某公司的价格很低,而给他们过高,这实在是太欺负人等等。被贸易伙伴这样揭露,是很伤面子的。如果你不冷静,情绪过分紧张或者激动,很可能应付不了这个局面。接下来或者承认事实,或者愤怒争辩,拼命否认,很可能当时就不欢而散。但是你如果很冷静,可能会很快找出理由,比如价格低并不保证退换维修,某一方面没有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或者在付款形式、供货期限、质量保险等方面有些不同。反正你总能找出合适的理由来挽救局面,为自己的行为找到体面的说法。
  所以,请你蒙上言行遮羞的外衣,这既能治伤,又不致丢丑,正是通权达变的境界。
  □
不要逼别人认错
  人只要活着,说话、办事就难免犯下这样那样的错误。但人的心理本能是不愿意承认错误的,因为这毕竟是件不愉快的事情,会伤面子,脸上挂不住,况且还有可能承担某种因此而带来的责任。
  我们应该认识到,在许多时候,逼别人认错是一种不会做人的做法,因为这样做无疑会伤了别人的面子,对于自己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既然乐意认错的人如此之少,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少和别人争辩,因为争辩的目的常常是想显出别人是错的。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的手法,是把一种面临争辩的事情暂且搁下。你可不要小看这拖延的措施,它可以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功效,就是让别人有机会去反省自己的错误。大多数人在感觉事情未能解决时,总要自己花点时间来想一想,如果错误确属自己,那么下一次就要纠正,即使他口头没有承认错误,我们不一定会听见别人念念有词地说:"我错了,我错了。"
  有一位英国商人,现在是某大公司经理,这家公司下面有很多代理商,常常写信向他投诉种种有关代理商与代理商之间的待遇不公平的事,要求公司方面解释,他的应付方法是把信塞进一个写着"待办"字样的文件柜里。他说:"应该立刻予以答复,但我想起,如果答复就等于和他争辩,争辩的结果不外乎是对人说'你错了',这样不如索性暂时不理。"
  事情的最后结果如何?他笑答:"我每隔一段时间把这些'待办'的信拿出来看看,又放回文件柜去,其中大部分的信在我第二次拿来看时,里面所谈的问题都已成为过去或已无须答辩了。"
  有一位社交专家说:应酬的最高效果,是你绝不使用任何强制手段而使对方照着你的意思去做。对方完全出于自愿,比你要别人怎么怎么的效果好得多了。
  自然,那些专门要别人"怎么怎么"的人会提出抗议说:"我不是有意向别人唠叨,而是对方实在是个蠢材,如果不清楚讲明要怎么怎么,对方就不能领悟。"
  请注意,这正是你做人的弱点,而不是长处,你应该马上改变你的风格。
  查尔斯·史考勃有一次经过他的钢铁厂。当时是中午休息时间,他看到几个人正在抽烟,而在他们的头上,正好有一块大招牌,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严禁吸烟"。如果史考勃指着那块牌子对他们说:"难道你们都是文盲吗?!"这样显然只会招致工人对他的逆反和憎恶。





  史考勃没有那么做,相反,他朝那些人走去,友好地递给他们几根雪茄,说:"诸位,如果你们能到外面抽掉这些雪茄,那我真是感激不尽了。"吸烟的人这时立刻知道自己违反了一项规定,于是,便一个个把烟头掐灭;同时对史考勃产生了好感和尊敬之情。因为史考勃没有简单地斥责他们,而是使用了充满人情味的方式,使他们乐于接受这样的批评。这样的人,谁不乐于和他共事呢?
  你逼迫别人认了错,可能会得到一时之快,殊不知,这种违背别人内心意愿的做法不仅会激起他的逆反心理,使事情的错误得不到及时地解决,还会在他心中积下怨恨。如果这种事发生得多了,你应该明白"怨恨"会转化成什么。
  □
不能只是去注意人家的丑腿
  世界上有两种人,他们的健康、财富以及生活上的各种享受大致相同,结果,一种人是幸福的,而另一种人却得不到幸福。他们对物、对人和对事的观点不同,那些观点对于他们心灵上的影响因此也不同,苦乐的分界主要也就在于此。
  一个人无论处于什么地位,总会有顺利和不顺利的时候;无论在什么交际场合,所接触到的人物和谈吐,总有讨人喜欢的和不讨人喜欢的;无论在什么地方的餐桌上,酒肉的味道总是有可口的和不可口的,菜肴也是煮得有好有坏;无论在什么地带,天气总是有晴有雨;无论什么政府,它的法律总是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而法律的施行也是有好有坏;天才所写的诗文有美点,但也总可以找到若干瑕疵;差不多每一个人的脸上,总可找到优点和缺陷;差不多每一个人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
  在这些情形之下,上面所说的两种人的注意目标恰好相反。乐观的人所注意的是顺利的际遇、谈话之中有趣的部分、精制的佳肴、美味的好酒、晴朗的天气等等,同时尽情享乐。悲观的人所想的和所谈的却只是坏的一面,因此他们永远感到不快乐,他们的言论在社交场所既大煞风景,个别的还得罪许多人,以致他们到处和别人格格不入。如果这种性情是天生的,对这些怏怏不乐的人倒是应该怜悯。但是那种吹毛求疵令人厌恶的脾气,也许根本从模仿而来,于不知不觉中养成了习惯,假如悲观的人能够知道他们的恶习对于自己一生幸福有如何不良的影响,那么即使恶习已经到了根深蒂固的程度,也还是可以矫正的。我们希望这一点忠告可能对悲观的人有所帮助,能促使他们去除掉恶习。这种恶习实际上虽然只是一种态度,一种心理行为,但是它却能造成终身的严重后果,带来真正的悲哀与不幸。他们得罪了大家,大家谁也不喜欢他们,至多以极平常的礼貌和敬意跟他们敷衍,有时甚至连极平常的礼貌和敬意都谈不到。他们常常因此很气愤,引起种种争执。他们如果想将地位改变或将财富增加,别人谁也不会希望他们成功,没有人肯为成全他们的抱负而出力或出言。如果他们遭受到公众的责难或羞辱,也没有人肯为他们的过失辩护或予以原谅;许多人还要夸大其词地同声攻击,把他们骂得体无完肤。如果这些人不愿矫正恶习,不肯迁就,不喜欢一切别人认为可爱的东西,而总是怨天尤人、自寻烦恼,那么大家就会避免与其交往。因为这种人总是难以和人相处,一旦你发觉自己被牵扯在他们的争吵中时,你将会感到极大的烦恼与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