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做人做事好方法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做人做事好方法

第26页

书籍名:《做人做事好方法》    作者:未知

  3.把自己看成和别人一样重要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理想,想与众不同、出人头地。但除理想外,他也应该有平常人的需求。每个人都是血肉之躯,他应该有欲望,有需求,有喜怒哀乐,这些都是属于人的特征。因此,一个正常的人,不必因为自己有这些特征而感到愧疚。
  "天生我才必有用",因而不必苛求自己做个十全十美的人。不必冀求别人如何对待自己,也不必过分强求自己事事胜过别人。只有当你觉得自己和别人一样重要时,你才能做到不傲不谄、不卑不亢;也只有这样,你才能敞开胸怀,容得下别人,不嫉妒,不疑惧,和谐地参与团体生活。在团体中,有机会做领袖固然可以当仁不让,没机会去领导别人时,就甘愿退而接受别人的领导。若说人生如戏,那么台上台下都是人生。上台时表演供别人欣赏,下台后欣赏别人表演。果能如此,个人就不会失去自尊的感受。





  4.欣赏但不冀求别人的赞许
  评论一个人的性格是幼稚还是成熟,通常有一个标准:就是看他的行为表现是决定于外在的还是内在的因素。赞许就是外在因素之一。若是一个人完全靠别人赞许而决定自己的行为,就不够成熟。幼儿的行为就是如此。幼儿在形成人格阶段,事事需要学习,所以在成人面前求知的表现,总是讨人喜欢、邀人赞许。到了青年期,性格渐趋独立,冀求别人赞许的倾向逐渐减低,改为按他自己的主张行事,是为内在因素,亦即独立与成熟的表现。此后与人交往时,不是不喜欢别人的赞许,而是他的所作所为,不以寻求别人赞许为目的。一个性格成熟、人格独立的人,他做人做事,不受制于别人的赞许。因为,如果赞许成为个人的需求,个人势必依赖别人的赞许而做事,结果就是不但使人做事失去信心,事事想讨好别人,随时放弃自己的主见去迎合别人,以获得周围每个人的赞许;甚至不惜卑躬屈节,仰人鼻息。像这种人,不只是做人做事失去原则,行为表现缺乏一致性,甚至为讨人赞许不得不说出违心之言,做出违心之事。固然,所谓八面玲珑的人,在社会上是能到处讨好的,这种人在社会上甚至也可以得到报酬、获得成功。然而,从心理健康的观点而言,这种人纵然在表面上获得成功、达到目的,也未必能心安理得地真正快乐起来。因为他的行为时常损害到他的自尊。不过,像这种内心深处的烦恼,只有当事人自己才知道。
  □
争取应得利益,体现个人价值
  在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有些人认为做人就要本本分分、规规矩矩。他们在工作上任劳任怨,在生活上严谨自好,各个方面都达到了社会规范的基本要求,在单位领导眼里往往也算是很听话的人,在群众中形象也是公认地好。然而,这样的人却总是吃亏。也就是说,遵守规则的人并没有得到奖励,而违背规则者却获利甚丰。这种现象看似不正常,但却很普遍地发生在我们的身边,久而久之,反倒成为正常现象。为什么这种人总是吃亏?这与其羞于争取自己分内利益的行为有着直接的甚至可以说是必然的联系。
  有些人极端重视道德和规则,认为自己去争取利益这件事本身不符合道德标准。而对道德标准的遵从,使他误以为有好的用心、好的行为就必然会有好的结果,也就是说,只要自己做了工作、有了成绩,群体(包括组织和领导)自然就会安排自己的利益。因此,没有必要去争取利益。
  而且,有些人还总有一种认识上的误区,认为"争"是不道德的,因为道德的行为是讲究无私奉献,是只讲付出、不求索取的。但事实上,争取自己的分内利益是一个与道德无关的问题,按劳分配、等价交换乃是天经地义的公理。而老实人看不到这一点,他们以道德感来评判一切事物并以此来决定自己的一切行为取向,因此,在他们眼里,争取利益就变成了一件不道德的事。
  还有些人也认识到了应该去争取一下自己的正当利益,但是却苦于无计可施。因为在争利的过程当中,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势必运用一些超出群体规范的技巧和手段,而这一点乃是最不能为他们接受的。于是乎,在某种程度上,有人把争利的过程与小人行为等同起来,这样,争取自己的分内利益,就不仅是不必要、不道德的举动,甚至成为可耻、可恨的事。
  然而,这种"不争"的道德之举,却带来了一系列不良的后果,这些后果从一个客观的立场上来评价的话,甚至还有不道德的因素在内,这大概是他们始料不及的。
  就个人而言,不去争取应得之利益,往往会有以下后果:
  1.使自己的生存能力显得不足
  我们都是生活在社会中的世俗凡人,我们要活下去,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做保障,没有这些东西或者获取不足,我们的生活就会出现困难。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道德正义感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肚皮咕咕叫的问题。如果你羞于争利,使应涨的工资未涨,应分的房子未分,应升的级别未升,势必会使自己的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并且,这种影响往往并不单单涉及一个人,其小集体的其他成员,特别是家庭成员也将跟着受"害"。





  2.对自己事业的长期发展不利
  有理想、有抱负、有公正心和正义感,这很值得提倡,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万丈高楼平地起,通往理想的路就像是登山的石径,必须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攀登,必须有一定的实力做积淀。如果你羞于争利,就等于是少登了一个台阶,而有些时候,少登一个台阶就可能错过一系列的机遇,少登一个台阶事实上很可能就相当于少登了十个,甚至是上百个台阶。无疑,这对我们事业的长期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3.自己该得之利而未得到,会影响情绪和心情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自己受到不公正的待遇,自然感到恼火、窝心、生气、烦闷,这当然会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对身体健康也颇为不利。
  可见,羞于争利,失去的不仅仅是一种利益,它会有一系列的负面后果,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认识。
  而从对社会的角度来看,这种"不争"之举其实是助纣为虐。有道德之心,而生非道德之果,正所谓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
  不争应得之利,反使不应得者从中获益。实际上,老实人只讲独善其身,但不争取正当利益的行为,是对恶的一种纵容,客观上造成了助长不正之风的结果。
  不争应得之利,会使不公平的行为逐渐演化为不公平的规则。世界上并无绝对的、天生的规则,一切有关人类行为的规则都是从人们的相互交往中演化出来的。也就是说,当同一种行为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以后,它就会变成一种具有约束力的行为模式,这种行为模式再经过长期地大范围地实行,就会成为一种新的社会规则,对人产生外在的强制力。老实人不去争取自己的应得之利,而不应得者却大得其便,获利甚丰,这就构成一种行为模式。在以后的类似行为中,老实人可能仍旧不能获得自己的那部分正当利益,而不应得者再次从中获益,久而久之,不正常就成了正常,不公平的东西则固化为社会规则的一部分。这样,老实人的忍让和退缩,不仅仅是一种不利于己的行为,进而成了阻碍社会进步的行为。自然,在这其中,老实人将成为更大的受害者。
  这就需要我们对社会运行的真实现状有一个客观的审视。可以说,现实并不理想,因为人本身都有缺陷。无论在什么时代、在什么地点,社会上总存在着一些超出正常状况的争取私利的人,并且他们往往又能取得成功。而且,在短期内这种现象是难以杜绝的。现在,世界上还不存在哪一个组织或群体可以彻底贯彻完全公正的原则。
  面对这样的现实,老实人该怎么办?是忍气吞声呢,还是奋起一搏?当然是要扼腕而起,坚决捍卫,绝不无原则地放弃自己的正当权益。老实人应该冲破自己的那种僵化静态的道德观,真正认识到,确保自己的分内利益,是每个人都应承担的责任,它不但有利于老实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同时对社会的公正法则也是一种切实有力的支持和维护。只是盯在一事一行的道德上,那只是小道德;而使自己行为的后果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那才是大道德、真道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不做弱者,不做牺牲品,敢于去争取自己应得的利益,那么,坏人就会无利可争、无食可夺、无机可乘、无利可图,也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假公济私了。也只有这样,我们的天下才会更加太平,社会才会更有秩序,老百姓才会活得更加心情舒畅。可以说,确保自我正当利益的实现,就是对社会的一定意义上的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