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每天懂一点人情事故

乐读窝 > 古典文学 > 每天懂一点人情事故

第11页

书籍名:《每天懂一点人情事故》    作者:周军


  师父说:“请让我保持沉默,如果我说了什么,那么这个故事又会发生一次转变。所以,保持沉默!”

  世情就是这样奇妙,当一个美丽的女人炫耀自己的美丽时,她就开始变得丑陋!当一个聪明人炫耀自己的聪明时,他就开始变得愚蠢。我们可以继续延伸——一个本来很有才华的人,当炫耀自己的才华时,才华就开始变得一文不值了!一切都在悄悄地发生变化,仿佛其中有魔鬼在控制一般。我们每个人都逃脱不了这样的控制,这就是人心的复杂之处。你的态度可以创造一种美丽,也可以毁掉一种美丽。聪明是可以创造和修炼的,而自作聪明也可以变得像粪土一样廉价和令人生厌。

  《菜根谭》中有这样一段话:“利欲未尽害心,意见乃害心之蟊贼;声色未必障道,聪明乃障道之藩屏。”意思就是说,名利和欲望未必都会伤害自己的本性,而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偏见才是残害心灵的毒虫;淫乐美色未必会妨碍人对真理的探求,自作聪明才是修悟道德的最大障碍。在现实中,许多人正是因为急于表现才智,才导致四处碰壁、举止维艰。

  有家公司老板,带着三个得力部下去打高尔夫。前两个部下先打,都表现得十分差劲,第一位把球打出了只有20米,第二位甚至把球打到了水塘里。老板拿起杆问第三位部下:“你能把球打到80米对面的那座斜坡上吗?”这位部下毫不犹豫地回答:“当然能!”说罢啪地一杆,球飞出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足足有100米远,完成得十分出色。他得意洋洋地望着老板,可是,看到的却是老板的一张苦瓜脸。

  第三位部下根本不理解老板的弦外之音。这种场合,本来是让老板满足自己虚荣心,展示领导权威的机会。他却卖弄聪明,还以为能在老板面前讨个头彩,留下好印象,为今后在公司的发展增加筹码。不料正好撞到枪口上,倒霉也是活该!与其说这是聪明有才,倒不如说他蠢笨如牛。在这种场合,他越卖力表现,就越给自己在公司的前途带来不利。

  在现实生活中,自作聪明的人到处都是,但成功的人却没有几个。他们炫耀自己的才华和聪明,结果却只落了个颗粒无收的下场,可以说腹内学富五车,但口袋里却空空如也。这是否是上天给予世人的一种警告?

  说到这里,你还敢轻视这样的处世法则吗?完全不是耸人听闻,这样的处世法则决定着一个人的命运。一个深谙其中密码的人,往往能够在不知不觉间获得成功,而不明白其中真相的人,往往一败涂地又不得要领,直到临死的那一天,还处于懵懂状态,不知道自己的一生问题出在哪里。

  千万不要做这样的无知者!从今天开始,让自己真正低调起来,从内心里谦逊起来,而不是假装的样子。要知道,假装的低调没用,因为它是一种更加炫耀的姿态。世界上没有谁是傻瓜,没有人是看不出来的。我们需要做到真正的不张扬,真正的谦卑和努力。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一点,你就能够慢慢变成一个最明智的人,一个有能力改变自己命运的人。

  但是,不张扬并非让你不作为,内敛也不是让你将自己锁进大箱子,而是等待最佳时机,然后一鸣惊人。况且,如果没有前期大智若愚的铺垫,一鸣惊人的效果也不会达到,整天忙着表现自己的人,其实永远也不会惊人。

  聪明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才会有爆发力,才能引起众人足够的关注,留下深刻的印象。那些平时聪明过度的人,他的心思全用在如何吸引大家的眼球上,轻浮冲动、沉不住气,到了紧要关头,反而拿不出让人眼睛一亮的东西,于是也就现了原形。

  不管是为人处世,还是在工作中,这个道理都是适用的。“立名者,所以为贪”,到处宣扬、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人,肚子里装的其实全是草;到处卖弄小聪明,显得自己智商很高的人,往往就是我们正在“寻找”的那个超级大笨蛋。碰到这些眉头上刻着“我很聪明”的蠢材,要赶紧离他远点!
 完名美节,不宜独任,分些与人,可以远害全身;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

  完美的名声和荣誉,不要一个人独占,应该跟人分享,才不会招来嫉恨,被人算计;不好的名声和错误,不可全推给他人,自己也要承担几分,这样才可以保全功名获得美德!

  有个幽默故事,说一只黑猫好不容易捉到一只老鼠,把玩了一阵,却把它给放了。黄狗见了,不解地问:“辛辛苦苦抓到的美味,你为何放了它?”黑猫回答说:“你当然不会明白,我是同上司一起被派到这里抓老鼠的。现在,上司连一根老鼠毛都没捞到,我怎么能抢它的风头呢?所以,我把它放掉,让上司来抓它!”

  这只黑猫就是一只聪明的黑猫。它知道身为下属,有时为上司做出一份恰当的“牺牲”,是一种值得的投资。它先把老鼠追得筋疲力尽,再把它放掉,让上司轻而易举地抓到它。上司得到了功劳,心里肯定也明白到底怎么回事。黑猫虽然没有捉到老鼠,却得到比一只老鼠更大的实惠,那就是上司的信任和提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干部在做汇报的时候,将功劳和业绩都归于上级的英明领导,把自己置于一个执行者的角色。他们抓住的恰恰就是上司对于虚荣的心理需求,把功劳推给上司,并不意味着你就没有功劳了,大家对事实心知肚明。一个合格的上司,他也不会真的抢你的功劳。相反,他会对你的做人处事的风格非常赞赏。如此看来,“推功揽过”实在有百利而无一害。

  在这个世界上,凡是成功的牛人,大都懂得与别人分享美名。在他还没有成功的时候,懂得与人一起分享利益,所以朋友帮助了他。当他成功以后,又懂得推功揽过,认为都是大家的功劳,失误自己承担。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让亲人、朋友聚集在他身边,只有这样的人才会成功!

  某地产集团运营经理,与下属群策群力,历经半年,完成了一个项目。上级过来检查工作,他夸夸其谈,将功劳全扣在自己头上,好像全靠他才完成了如此壮举。上级大喜之余,当然将他好一顿表扬,许诺给他各种奖励。但下属们却不乐意了,对这种阴险的自私鬼非常失望,从此跟他离心离德,不管做什么都不再配合他,还有许多人给上级写检举信,揭发他的错误,暗地发誓,不打倒他决不罢休。

  为了贪图一个美名而葬送未来的前程,又是何苦呢?看看瞬间就站在他敌对面的庞大的同事阵营,你就能明白——不懂得推功揽过这一潜规则,何其危险?

  《菜根谭》中说:“当与人同过,不当与人同功,同功则相忌;可与人共患难,不可与人共安乐,安乐则相仇。”意思就是,应该有和别人共同承担过失的雅量,不应当有和别人共同享受功劳念头,共享功劳就会引起彼此的猜疑;应该有和别人共同渡过难关的胸襟,不可有和别人共同享受安乐的贪心,共享安乐就会造成互相仇恨。

  每个人都难免在工作上有失误,这很正常。但就有这么一类人,出了事就把责任往同事或下属身上推,先把自己撇干净,生怕上司责怪到自己,嘴里说着“全赖你全赖你!”好像全是对方的错,自己成了不吃五谷杂粮的大圣人。这么做的结果,只会让自己失去信任,前途岌岌可危。

  老板正与客人谈话,市场部的负责人小李敲门进来,告诉老板,一位重要客户发来了一份电报。老板谈兴正浓,只是点了点头,不耐烦地说:“我知道了。”结果两天以后,老板把小李叫到办公室,怒气冲冲地质问他,为什么不将客户打来电报的事情向他汇报,以至于差点耽误了一笔大生意。

  如果你是小李,你会怎么说?下面是三种答案:

  A、这不是我的错,我接到电报就告诉你了,当时你正与一位客户谈话,你还说知道了呢!

  B、我没有责任,请不要怪我!

  C、对不起,我没有及时地让您知道,请原谅!

  很显然,A和B讲述的都是事实,小李丝毫没有责任。但是真正聪明的人,一般都会选择答案C,马上将错误归结到自己头上。因为这正是老板期望看到的,他并非不知道错在自己,而是因为自己的身份是不允许出错的,所以,必须找一个替罪羊。此时你非常配合地站出来,让他发泄一番怒火,给他一个台阶。虽然他嘴上责怪你,内心其实会感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