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17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沈师爷当然乐意接受,对书店老板说:“借君笔墨一用。”
        书店老板立即拿来笔墨纸砚,还主动为沈师爷研墨。
        “慢着!”
        袁刚突然阻止,问道:“移籍落户可以,赋税徭役算在哪边?”
        这在袁刚看来是头等大事,对宋际而言却是小事一桩,笑道:“只是落籍,不牵扯其他,也没人找你等收税。”
        “那还行。”袁刚终于安心。
        虽然对穿青寨来说,所有姓宋的都是仇人,而且是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但宋际属于大好人,即便袁刚都对他恨不起来,甚至还不由自主的联想:如果换这个宋公子来当宣慰使,今后的日子就要好过多了。
        书店老板很快把墨磨好,微笑道:“沈朋友请落笔!”
        沈师爷对王渊说:“顺便把你们的三代家谱也编了,考科举时会用到。你来说,我来写。”
        王渊道:“童生王渊。父王全,母姜妮,祖父王恩。世代务农,皆为良民,祖上三代,并无作奸犯科之举。”
        袁刚也依样画葫芦,还把刘木匠等人的信息一并报上。
        全都是大大滴良民!
        “大善,果为良善之民也。”沈师爷笑得有些古怪。
        宋公子的关注点独树一帜,他认真看沈复璁把资料写完,突然拍手称赞道:“好字!”
        沈师爷潇洒无比的将毛笔一扔,负手而立:“献丑了。”
        宋际丝毫不把银子当钱看,却将沈复璁随手而写的字视若珍宝。他小心翼翼捧起,又轻轻吹干墨迹,贴身收藏说:“待吾拿回家中慢慢鉴赏。”
        沈复璁的书法,怎么讲呢,不太好说。
        一开始,他是为科举而练,做师爷之后,又是为恩主而练。
        那位恩主从知县到知府,每年来往文书、私人信函颇多,大部分都由沈复璁代笔。碍于身份,必须使用台阁体,可难免千篇一律,于是又想尽办法追求变化。
        这十多年来,沈复璁疯狂临摹吴宽书法,几乎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只是略微缺少那么一点神韵而已。
        宋际根本没见过吴宽的字,此刻由沈复璁写出来,顿时就把他惊到了——既有台阁体的雍容端庄,又显得凝重厚实,淳朴当中还隐隐透出一种奇倔。
        台阁体还能这样写?
        没办法,宋际虽然是土司公子,但那个“土”字就说明一切。
        见识太少了。
        宋际再度提升了对沈复璁的评价,恭敬道:“沈兄满腹经纶,竟连书法都这般精彩。可否屈尊降贵,到吾宋氏族学担任教谕之职?”
        嗯?
        王渊、王猛、袁刚、袁志突然瞪眼,齐刷刷握刀。
        沈复璁顿时一个激灵,抱拳说:“宋兄美意,在下心领了。但穿青寨对我有救命之恩,我已经答应教导寨中子弟。君子一诺千金,怎可言而无信?”
        “沈兄真君子也!”
        宋际对沈师爷的人品,已经心悦诚服,说道:“此事好办。让寨中向学子弟,都来宋氏族学读书,所需费用由吾一力承担。”
        沈复璁扭头问王渊:“如何?”
        王渊点头道:“可以。”
        “那就这样说定了,”宋际满心欢喜,望望外边的天色,说道,“时日已晚,诸位想必还未用餐。不如吾等找一家酒楼,边吃边聊,吾还欲向沈兄请教书法技艺。”
        听到酒楼二字,沈师爷似乎闻见酒香,偷偷咽口水道:“但凭宋兄安排。”
        酒楼就在布政司治所附近,贵州布政使老爷经常来此宴饮。
        至于布政使那点工资,怎经得起天天下馆子,那就不需要深入探究了。土司虽然漠视朝廷法度,但该孝敬的还是要孝敬,只求这些汉官不要乱讲话瞎伸手。
        酒菜端上来,颇为丰盛。
        几个穿青人狼吞虎咽,风卷残云般吃到肚里,犹如八辈子没吃饱的饿死鬼投胎。
        沈师爷就有风度多了,虽然也嘴馋得很,但人家举止潇洒、从容大方,慢悠悠跟宋公子喝着小酒,还趁兴玩起了飞花令来佐酒。
        酒过三巡,宋际已经喝迷了眼,带着醉意感慨道:“吾观沈兄,便可知江南风物,恨不得亲到江南一游。”
        沈复璁也喝得七荤八素,大笑道:“此事易耳。再过数年,你我携手畅游江南,届时我请你吃鱼翅!”
        “鱼翅为何物?”宋际忙道。
        沈师爷说:“鲛鲨之鳍也。”
        宋际生出万般向往:“沈兄如此推崇,鱼翅必然美味异常。”
        酒宴散去,宋际亲自送他们去旅店,不但主动负担了房钱,还把第二天的早饭都安排了。
        就连他们那两头驴,也被请到店后棚房,美滋滋的享用着豆饼。

017【上哪都被糊弄】
        饭比家里好吃,床也比家里柔软,这一觉睡得很舒服。
        只有袁刚彻夜警醒,因为他经过的风浪太多。
        特别是四十二年前,袁刚还是个五岁孩童。祖父、父亲、母亲、伯父、伯母、叔父、婶婶,浑身浴血,接连战死,只剩断臂的祖母将他拉扯成年,传授他袁家箭术和刀法,让他永远不要忘了血海深仇。
        那一仗,穿青寨里谁都不愿打,但已经到了不打不行的地步。
        因为,扎佐那位土司官,想把穿青寨定为“人寨”。
        土司辖地属于羁縻统治,朝廷不指望收多少赋税,只求每年补贴的钱粮少些,别隔三差五搞出叛乱就行。
        怎么收税,怎么征役,全凭土司喜好。
        赋税且不提,只说徭役征收,汉民有军户匠户之分,土司也跟着玩这套把戏。
        他们将直管地区的田地,划定为“奶妈子田”、“养马田”、“火把田”、“上马田”等等,耕种相应土地的老百姓,世代给土司子女喂奶、养马、打火把、供土司踩着上马。
        而对于辖外生地,则往往以部族、村寨为单位,统一征收赋税和徭役。
        “人寨”属于徭役定性,即赋税可以少收甚至不收,也不用再服其他役种。但是,“人寨”必须每隔数年,就为土司长官进献男女青壮,充作奴隶,生杀予夺,不得过问。
        扎佐土司把穿青寨定为“人寨”,等于要断穿青人的根基,大家被逼得只能以死相抗。
        寨中人口虽然锐减七成,但逃过了“人寨”命运,仅被增加两成赋税而已。徭役也不用再服了,因为寨中人丁减少,缴纳赋税已经极为吃力。当时的宣慰使宋昂,甚至推行仁政,直接免了他们五年赋税。
        如此一来,穿青人既仇视宋家,又对宋昂心服口服。
        因为逼迫穿青寨的是扎佐土司,并非宋昂本人。就像小民被贪官污吏所害,不能埋怨皇帝一样,更何况事情闹大之后,皇帝还下令废除徭役、免税五年。
        宋昂老爷子去世那年,穿青人感其恩德,甚至自发跳傩舞悼念。
        可惜啊,宋昂虽然一心汉化、仁爱百姓、忠于朝廷,他的长子宋然却是个虎狼之辈。
        在宋然的残暴统治下,宋氏下辖十二长官司,至少一半已被逼到造反边缘,三五年之内必定要闹出大事。
        ……
        袁刚始终担忧沈复璁有贰心,怕其半夜跑去找宋际告状,调兵把自己堵在客店里围剿。
        他昨晚连酒都不敢喝,硬要跟沈师爷睡一间房。
        关键时刻,千万不能掉链子!
        很快就要落实户籍了,袁刚不奢望儿子当秀才,只想送两个儿子去参加武举。
        幸好沈复璁老实,也就半夜起来撒泡尿,其他时间都在蒙头大睡。
        清晨时分。
        王渊四人正在保养兵器,宋公子居然就来探望了,还特意牵来一头健硕毛驴。
        沈师爷迷迷糊糊起床,都没有洗漱时间,就慌忙出去迎接。
        宋际指着毛驴,抱拳笑道:“沈兄,山路坎坷,须有代脚之物。此驴随吾数年,甚是乖巧,今日就赠与沈兄了。”
        “宋兄真是……令我汗颜啊。”沈复璁感动得无以复加。
        敲竹杠是一回事儿,交朋友又是另一回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