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39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王渊说道:“存天理,灭人欲,这句话总是朱子说的吧?我可不大认同。”
        沈师爷说:“你跟着我治《礼记》为本经,很快就能学到这句话的出处。”
        “存天理,灭人欲,居然出自《礼记》?”王渊大为惊讶。
        讨论其他学问,或许沈师爷还比较勉强,但《礼记》他早就翻烂了,当即纠正王渊的错误理解。
        原来,朱熹认为万物同源,太极为道,也即天理,即法则规律。太极生阴阳,衍万物,气化流行为实质,人与物都带有自己的属性。人的属性有光明,有阴暗,有清浊之分。
        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爱慕女子,这些基本的欲求,在朱熹看来都是天理。他想灭的人欲,是铺张浪费、好色成性、贪图享受等等。
        “存天理,灭人欲”的真正含义是:人应该恪守大道至理,摒除阴暗,心向光明,去恶存善。只有将自身之恶性消除,才能越来越接近圣人。
        佛道亦然,道家斩三尸,佛家去三毒,跟儒家的“存天理,灭人欲”一个意思。
        而王阳明的“致良知”,也是“存天理,灭人欲”的另一个版本,只不过二者的实现方式不同而已。
        统治者和道学家们,故意曲解朱熹真意,最后搞得越来越邪乎。甚至后世的仙侠小说,都受此歪理影响,以为斩三尸成圣,就是要毁灭人的一切欲望。
        “我明白了,多谢先生教诲。”王渊无比诚恳的作揖答谢,同时开始进行自我反省。
        沈师爷告诫道:“我的学问有限,不能教你太多高深道理。但我知道,朱子不是一般人能非议的,至少不是你现在能非议的。想要驳倒朱子,总得把朱子的所有著作都看一遍,你现在才读过几本书?”
        王渊再度作揖:“学生谨记。”
        宋公子在旁边听得一头雾水,他虽然考上了举人,但所学仅限于《四书集注》和《五经正义》,完全听不懂两人此刻在讲些什么。
        嗯,其实听得懂,但无法理解。
        在宋公子看来,认真读圣贤书就够了,哪来那么多心中疑惑?
        王渊却猛然惊醒,只想抽自己几嘴巴子。
        因为《四书》学得太快,再加上穿越者的优越感,王渊已经有些盲目自大了。他只接触到儒家皮毛,就觉得儒家不过如此,甚至对朱熹越来越不尊敬,而且还多次把这种情绪表达出来。
        幸亏王渊年龄尚小,王阳明和席书都不跟他计较。
        王渊不禁问道:“先生,朱子的真义到底是什么?”
        沈师爷仔细想了想,说道:“理。”
        这不废话嘛!
        王渊瞬间无语,不再对沈师爷抱有期望,这种问题只能去找王阳明解答。
        事实上,朱熹的理学,是客观唯心主义;而王阳明的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
        理学的致命伤,是知识论与方法论的割裂,再加上统治者不断歪曲洗脑,从而形成了对读书人的思想禁锢。
        王阳明就是被这种割裂搞糊涂了,不能用方法论来验证知识论,只能另辟蹊径由内心寻找答案,直接从客观唯心主义跳到主观唯心主义。
        王渊嘛,穿越者,肯定是唯物主义。
        在王渊自我反省的时候,宋公子请沈复璁出主意,商量如何翘家逃跑,前往龙岗山听名师讲学。
        沈师爷可不会掺和这种事儿,敷衍道:“令尊看守严密,暂时无法可想,且待吾回家慢慢思之。”
        宋公子抓住沈师爷的双手:“沈兄,请务必尽快想出计策!”
        “吾必当尽力。”沈师爷还在糊弄。
        等离开书房之后,沈复璁才松了一口气,对王渊说:“过几日就要道试了,须作八股,还要考五经。”
        王渊郁闷道:“我《礼记》只学了几篇,看来只能瞎糊弄了。”
        沈师爷笑道:“不必焦急。席按台也知贵州童生不易,因此不管是四书还是五经,这次出题都只限于第一篇。”
        “那还好,”王渊也笑起来,“这算舞弊漏题吗?”
        “不算。”沈师爷说得斩钉截铁。
        才怪呢!

037【王门心理学】
        “喵~喵~”
        宋灵儿盘腿蜷在一把太师椅内,腿上还趴着水泥,一人一猫皆在打盹儿。
        明代的太师椅与清代不同,它专指圈椅,从椅背到扶手连成半圆形,躺起来比清朝的太师椅更舒服。
        突然间,院子里传来同伴的叫声,水泥的两只耳朵立即竖起。这货双腿在宋灵儿肚子上借力,猛地一蹬,便飞快蹿到院中。
        土木三杰光荣会师,也不晓得要去干啥坏事儿。
        宋灵儿迷迷糊糊睁眼,打着哈欠双手高举伸懒腰,把披在身上的衣服掀飞,又扭脖子说:“什么时辰了?肚子感觉有点饿……咦,你的衣服怎么掉地上了?”
        王渊没有说话,抱着《朱子语类》看得津津有味。
        宋灵儿弯腰捡起衣服,喃喃自语道:“算你有良心,还知道怕我着凉了。”
        王渊依旧在看书。
        “书呆子。”
        宋灵儿嘀咕一句,扯开嗓子大喊:“阿采,端点吃的过来!”
        不多时,阿采端来一盘糕点,还为他们沏了两盏茶。
        宋灵儿自顾自吃零食,毫无淑女形象,边嚼边说:“喂,这两天都不陪我打猎了,看的是什么鬼书啊?”
        王渊终于把书合上,笑道:“很有意思的书。”
        “这么用功,你怕自己做不成秀才?”宋灵儿问。
        王渊摇头道:“这本书,跟考秀才无关。”
        “那你还看个屁啊。”宋灵儿表示无法理解。
        王渊微笑道:“你不懂,这本书很有意思,今后我可能要靠它来混日子了。”
        自从那天被沈复璁点醒之后,王渊就去买了一本《朱子语类》。买书钱是找宋灵儿借的,反正债多不愁,今后寻机一并偿还便是。
        此书一翻开,王渊就进入了新天地。
        宋代以前,儒家学说汗牛充栋,还糅杂诸子百家和佛道理论,内容繁杂且又缺乏系统性。
        朱熹在程颢、程颐的基础上,用《易经》搭建地基和框架,以太极阴阳五行构造宇宙观,又将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扔进来,形成了拥有完整理论体系的理学。
        理学所讲得那些大道理,在人文方面全是正确的,再过一千年都没法去挑错。
        可惜,过于务虚。
        王渊粗略的将《朱子语类》读完,此刻喜不自禁,拿起毛笔在纸上写出四个字。
        宋灵儿嚼着糕点,凑过脑袋一看:“物理、化学……这什么意思?”
        王渊坏笑道:“朱子说要‘格物穷理’,我简称为‘物理’;朱子说万物皆由阴阳‘气化流形’,我简称为‘化学’。物理与化学,就是我这辈子的学问之本。不过现在暂时无用,须等我考上进士之后,闯出一番名气才有人信服。”
        “不懂你在说什么。”宋灵儿愈发迷糊。
        王渊想干啥?
        当然是篡改理学经义。
        这玩意儿改起来太顺手了,谁让朱熹在做学问时,处处带着科学研究思维——客观唯心主义都这样。
        王阳明其实在做同样的事情,悄悄篡改理学经义,但依旧挂着理学招牌,“心学”是徒子徒孙们公然喊出来的。
        王渊打算先跟着王阳明混,借王大爷的名气推销自己,然后将理学和心学打包一起篡改,从而创造出属于自己的学说。
        嗯,心学和理学相融合,难道叫心理学?
        心理学大师王二,这个绰号还蛮不错。
        王渊喝了一口茶水,便翻开《礼记正义》苦读。
        宋灵儿抱怨道:“怎么又看书?没劲!”
        王渊兴奋地说:“我要努力考科举,尽早将自己的学说传播出去!当务之急,就是要通过道试。”
        ……
        道试比县试、府试正规得多。
        王渊和刘耀祖提前三天,在贵竹司领到空白试卷,并填写姓名、年龄、籍贯和祖宗三代。然后就可获得试卷结票,即准考证,考试那天凭准考证去领自己的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