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43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求学就要带干粮嘛,零食必不可少。他们还没开打,就有人掏出炒熟的南瓜子、松子,一边嗑瓜子儿一边聊天耍乐。
        就差开盘下注了!
        李应属于人来疯性格,围观的人越多,他就越兴奋,指着王渊问:“角力还是拳脚?”
        “你选!”王渊道。
        “角力!”
        “角力!”
        众士子大喊。
        他们有许多都是军户子弟,在明代,角力属于“六御”之一,在军中非常流行。就连朱厚照,都经常穿着戎装,在豹房跟一群义子们角力耍乐。
        这多富有贵州特色啊。
        江南士子喜欢围观斗诗,而贵州士子喜欢围观斗殴。
        “我来画圈!”有好事者捡起石子,绕着二人画出相扑圈。
        “哒哒哒!”
        “且慢,让我当判官!”
        一阵马蹄声响,宋灵儿突然闯入,兴奋大喊:“我来当判官,谁都不许跟我抢。王渊你太不够意思了,打架都不叫上我,差点就错过了一场热闹!”
        不到片刻,周围路人也被吸引,就连店铺伙计都端着板凳来看戏。
        宋灵儿翻身下马,举着鞭子说:“三场两胜。准备第一场!”
        李应十六岁,王渊十三岁,但身高差距不大,只是李应看上去更壮一些。
        两人抬臂互相抵着肩膀,只听宋灵儿一声令下,立即同时发力扭摔。
        李应很快就感觉不对劲,他都拿出吃奶的力气了,对方居然纹丝不动。伸脚想去绊倒,却让自己失去重心,只觉脚下一轻,竟被王渊抓住衣服举起来。
        “轰!”
        李应整个人都被甩出圈外,跌得头脑发晕。
        宋灵儿大喊道:“第一场,王渊胜。准备第二场!”
        李应不信邪,拍拍屁股站起来,恶狠狠喊道:“再来!”
        数息之后,李应被搞了个过肩摔。
        宋灵儿拍手欢呼:“三场两胜,王渊胜!”
        一场失利,可能是意外;两场失利,肯定就没法找借口了。
        更何况,还败得如此干脆。
        李应的性格非常光棍儿,居然没有心生怨恨,反而折服于王渊的神力,说道:“算你厉害,我李三郎心服口服!”
        王渊朝众人喝道:“各自归队。什长清点人数,报之与佰长,佰长报之于副督学长,副督学长向我汇报!”
        士子们嘻嘻哈哈归队,不把王渊的芝麻官当回事儿,但也没有违抗王渊的命令。
        谁敢违抗,出来打一架就行了。
        叶苍笑道:“咱们这位学弟,治学如治军啊。”
        汤冔是汤和的后人,同样世袭武官,赞许道:“观其行事,他若生在军卫,比为良将之选!”

040【一字之别,道统之争】
        王阳明已经搬家了,之前住的是小溶洞,阴冷潮湿。由于他经常在洞中推演《易经》,因此将小溶洞命名为“玩易窝”。
        龙岗山上有个大溶洞,后世称之“阳明洞”。
        王阳明将之命名为“阳明小洞天”,又因在“玩易窝”以东,简称其为“东洞”。洞外有苗民帮他修建的几间茅草房,叫做“何陋轩”,是王阳明的卧室、书房和教室。
        此时此刻,王阳明没有讲课,而是拿着锄头在听课。
        土匪商富权一边刨土,一边用汉苗双语教学:“这种地啊,一看天时,二看地利,三看人工。天时就是二十四节气,什么时候播种,什么时候收割,老祖宗早就晓得了。地利也不提,龙岗山上没有地利,这种山地种出来收成不好。所以我们就要看人工,要翻土,要挖陇,还要施肥。你们苗人,就不晓得人工。放把火一烧,就挖坑埋种子。这不行,都跟我一起学翻土!”
        这是苗人帮王阳明烧出的一片荒地,地里堆积着草木灰。
        由于缺乏耕牛和铁犁,大家只能用锄头硬挖。
        甚至锄头都不够,那些生苗拿着石铲,翻地的效率感人肺腑。
        王阳明带着两位仆从,模仿土匪的姿势,从零开始学习种地。好在前两天下雨,土壤较为湿润,否则仅是翻地就能把人累死。
        商富权弯腰捡起几块石子,扔得远远说:“石头不能留在土里,但可以围起来做田界。”
        于是,王阳明又去捡石头。
        干了半天农活,王阳明累得腰酸背痛,感慨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今日始得躬耕之不易也。”
        这是开荒,当然不易!
        王阳明也就带了几十两银子过来,一路旅费就用去不少。他还要购置纸墨,贵州盐价又贵,顶多能撑到明年,必须学会自己种地才行。
        主仆三人在这儿慢慢翻地开荒,几个土匪则去了苗人寨子,教导生苗如何挖茅厕,如何堆肥发酵——这些苗人都是随地拉屎的,不知晓大小便之宝贵。
        “大爷,来了好多人!”
        正在偷懒休息的王长喜,突然指着山下。
        王阳明立身远眺,笑了笑,复又弯腰翻地。
        大概过了两刻钟,司学诸生全都来到山上,王渊作揖道:“阳明先生,我等是来求学的。”
        王阳明说:“且待我把这块地翻完。”
        “这个好办,”王渊对陈文学三人拱手道,“宗鲁兄,此处有三把锄头,你与一位佰长,领一百人,每三人一组,以半刻钟为期轮番耕地。伯元兄,子苍兄,你们与另外五位佰长,带着其他人搬运石块。不限此块土地,已经烧荒都可去捡石头。”
        “好说。”陈文学笑道。
        王渊又对诸生说:“若有人不愿劳作,可自去花册勾销姓名。”
        无人退出。
        便有纨绔子弟,也带着各自随从,大可把劳作任务,交给手下去完成。
        陈文学、汤冔、叶梧、李应等人,为诸生之首。他们带头干活,余者自无二话,反正人多办事快。
        王渊又按十人小队为单位,每队划分区域,轮番过去翻地捡石子。这样既有条不紊,又提升工作效率,还能防止胡乱踩踏已经翻出的耕地。
        王大爷扶着老腰坐下,捋胡须说:“此为干员也!”
        两刻钟之后,未耕之烧荒地,地表散乱石块已经捡完。已耕之烧荒地,捡石者等待翻土者将石挖出,怎奈锄头只有三把。
        王渊喊道:“可以了。今日劳作者记下,明日再耕,且听先生讲课。”
        有个带了随员的军二代,突然不耐烦道:“没有那么麻烦。陈一栋,李岩,你们去挖地。谁还带了随从的,派一个去挖地,三把锄头就分完了。我们这些生员,只听阳明先生讲课即可!”
        王阳明没有反对,但也不赞许。
        诸生散乱坐于荒野,有的还把果脯、肉干拿出,三三两两倒酒满上,似乎想一边听课一边喝酒。
        王阳明亦不训斥,朗声说道:“开篇讲《大学》。非程朱之新本,乃前朝之旧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此为亲,不为新……”
        宋公子突然站起来,打断道:“阳明先生,朱子说,此处‘新’当作‘新’,你是不是讲错了?”
        “没讲错,”王阳明微笑道,“旧本为‘亲民’,我也认为是‘亲民’。”
        诸生骇然,瞠目结舌。
        王阳明开讲的第一句话,就跟朱熹杠上了,直接驳斥朱熹的错误。
        而且,还是在挖理学的根基!
        “亲”与“新”,一字之差,悬殊万里。
        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是儒学的三纲。
        朱熹是这样解释的:每个人都有光明品德,这是天理,也是天性。但光明品德,有可能受到蒙蔽,应该去发现它、点亮它(明明德)。在获得光明品德之后,还要去引导别人,让所有人都获得光明品德(新民)。由此就能让万物天理达到完美及至,达到个人理想与社会责任的统一(止于至善)。
        而王阳明,想通过“亲”与“新”的差别,直接从儒学三纲的层面争夺道统。
        此言一出,立即有十多人愤然离席,拿起干粮饮水,转身就往山下行去。他们求学是为了考科举,而以王阳明的“妖言妄论”,拿去考试百分之百要落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