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65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宿慧?”王阳明表情复杂,似乎竟然有些相信了。
        三十一岁之前,王阳明是有神论者,甚至好几次想要出家修仙修佛。
        三十一岁之后,王阳明渐渐不相信有神佛存在。直至龙场悟道,彻底转变为无神论者,认为自己的心,便是天地鬼神之主宰。
        但是,理学和心学,都不否认有生而知之者!
        甚至朱熹还把生而知之者描述为第一等人,因为天理本就存在于人们心中,生而知之者的天理与天性都未被蒙蔽。普通人的天理、天性被蒙蔽了,就要用后天的努力去清除蒙蔽,让自己的天理、天性恢复本来面目。
        王渊不再说话。
        王阳明坐在那里好半天,终于开口道:“你不要再作诗词了,容易引来一些麻烦事。”
        麻烦事很快便来了。
        只用了几天时间,那首《临江仙》就传遍贵州城。准确来讲,是传遍贵州城的文化圈子,这个圈子实在太小,根本瞒不住消息。
        便是回乡考试的科举移民,都被《临江仙》给惊艳到,一个个跑来书院想见识神童。
        王渊闭门苦读,谁都不见,每天都在阅读历届科举范文。
        “王二郎,这回恐怕推不掉,左布政使点名要见你。”小厮王祥跑来通传消息。
        王渊继续研究范文,直接拒绝:“不见!”
        又过了一日。
        刘耀祖冲进房间:“王二哥,左布政使亲自来书院了,身边还有席副宪陪同,此刻正在跟先生闲聊。这位布政使老爷为人和蔼,刚才还拉着我说话,问起你小时候的事情。”
        “那就见吧。”王渊知道躲不过去。
        ……
        贵州左布政使名叫郭绅,是个六十多岁的老头。
        明代以左为尊。
        如果从右官升到左官,虽然品级没有任何变化,却属于典型的升迁调动。
        见鬼的升迁!
        郭绅很想骂娘,他本来在福建当右布政使,多滋润啊,多风光啊,突然就被升迁为贵州左布政使。
        在赴任途中,郭绅已经走到湖广边界,宣宁叛军截断驿道,他只能跑去四川绕一圈。好不容易来到贵州,屁股还没坐热呢,乖西又爆发三苗酋起义。而郭绅本人,也因为长达半年的旅途奔波,直接在病床上躺了两个月。
        一切都拜刘瑾所赐,郭绅的升迁调动,无非是给刘瑾党羽让路——历史上,此君明年又要升迁,连贵州都没法待下去,被升任南京太仆寺卿养老。若非刘瑾突然垮台,他肯定要老死在这个职位上。
        郭绅属于得过且过的太平官,对谁都嘻嘻哈哈。即便路上遇到平头百姓,他都能嘘寒问暖扯半天,然后回家该干啥干啥。其为政嘛,就是行节俭、修学校、兴教化,没事儿写几首诗歌,被评价为:不设城府,宽厚简朴,有长者风。
        一个字,混!
        这种混日子的官员,怎么可能冒死反对刘瑾?
        就因为他是江西人,属于南榜进士,好端端的福建肥缺被抢走,来到这鸟不拉屎的贵州。兔子急了也咬人,郭绅毅然加入抗阉大军,没事儿就上书朝廷告发贵州镇守太监。
        为啥贵州布政使和按察使,都要跟镇守太监不过去呢?
        实在是刘公公做得太绝,在正德二年的时候,逼迫内阁扩大镇守太监之职权。以前镇守太监只管地方军务,现在可以插手政务、司法和监察,相当于巡抚和都御史的集合体。
        贵州布政使已经很可怜了,居然还要被镇守太监分权,干他刘瑾的十八辈儿祖宗!
        郭绅来到贵州不足一年,本想一如既往的修学校、兴教化,结果这事儿已经被席书干完了。他只能抽空四处转悠,美名其曰体察民风,其实就是为写诗积攒素材。
        而且,郭绅特别喜欢写赞美诗,赞美当地教育搞得好,赞美当地农政搞得好。再加上他的诗写得精彩,一旦传播出去,甚至能够作为政绩考核的辅助资料——考满法与考察法并行,后者的可操作性很大。
        廉察官员巡视地方,会收集地方官员的相关信息,官声属于重点调查对象。比如地方官入了乡贤祠,便说明此人的官声很好,而豪绅往往控制着乡贤祠,这导致地方官必须巴结豪绅。
        诗歌也是其中一部分,如果官员的赞美诗,在当地士子中广为流传,廉查官员也会给调查对象打高分。
        “你便是写出《临江仙》的神童?”
        郭绅全然没有官架子,胖乎乎、笑嘻嘻的像一尊弥勒佛。他只是初次跟王渊见面,却像对待子侄一般亲切,拉着王渊的手赞叹道:“气宇轩昂,神采俊逸,果非凡俗之流!”
        王渊微笑着将手抽回,拱手道:“见过郭藩台。”又对席书说,“见过席副宪!”
        王阳明笑道:“坐吧。”
        郭绅又开始瞎扯淡:“旁人都说,贵州乃蛮夷之地。此为妄言!我来贵州不足一载,已游览诸多名胜,可称钟灵毓秀。”
        “郭藩台见解独到。”席书只能赔笑附和。
        “你们别还不相信,”郭绅指着王渊说,“有如此神童,不就证实贵州乃钟灵毓秀之地吗?”
        王阳明说:“郭藩台不要夸奖太过,年轻人容易骄傲虚浮。”
        “非也,非也,”郭绅突然朝北拱手,“我大明开国上百年,才有几个神童现世?贵州现一神童,实为圣君临朝之祥瑞!”
        我尼玛,就正德皇帝干那些事儿,还能说是圣君临朝?
        王阳明和席书瞬间无语,不知该怎么接话了。
        郭绅直接站起来,握住王渊的双手,满脸笑容道:“小神童,我已见过你的蒙师沈慰堂。他说你三岁就能无师自通朗诵佛经,十岁只学了《三字经》,就作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方对联。可谓生而知之,天生宿慧!”
        “藩台见笑了。”王渊再次把手抽回来。
        郭绅又揽着王渊的肩膀,嘘寒问暖道:“听说你出身番寨,学业上可有困难?”
        王渊回答说:“并无困难,多谢藩台关心。”
        郭绅对王阳明、席书二人笑道:“你看,咱们这位小神童,不但天赋智慧,而且品性端正。君子固穷也!”
        说着,他让随从取来二十两纹银,亲自交到王渊手中:“你既有如此天资,今后定要努力向学,平时有什么困难,尽管来跟本官说!”
        王渊哭笑不得,收起银子道:“多谢郭藩台提携。”
        一番惺惺作态,郭绅终于跟神童扯上关系。
        他回到布政司府邸,当晚就写了五首神童诗,又连夜写出十多封信,寄给自己在各地为官的同年、同乡,还附带王渊的三首诗词和一副对联。
        反正就是吹牛逼,他郭绅在贵州发现一个神童,而且还尽心尽力给予帮助——这些,都是政绩!
        王渊的诗词和对联传播越广,郭绅的政绩就越足,反正这辈子已经绑定了。
        接下来半年,郭绅逢人便说神童,刻意为王渊造势。他也没法干别的,布政使当得太憋屈,缩起来做街道办主任还要被太监分权。
        被郭绅这么一搞,王渊的神童之名不但传遍贵州,甚至江西和两京的读书人都略有所闻。
        特别是那首《临江仙》,江南书坊印刷《三国演义》,居然开始将其印在扉页上!

061【春归】
        郭绅的一系列做法,让王渊感到很无奈,但还必须表现得万分感激。
        就他娘送了二十两银子,然后到处散布神童诗,王渊就被这位布政使给绑定了。
        按照官场规则和士林道德,郭绅对王渊有赏识之恩。这老家伙年龄已大,身体也不是很好,估计过不了几年就要死掉。今后郭家子孙遇难,如果王渊身居高位,还得照顾一把才行,否则就是知恩不报之徒。
        五首神童诗撒出去,王渊就有了官方备注,每天前来拜访的士子翻好几倍。甚至还有婚丧寿宴,拿着银子跑来请神童作诗的,就跟后世明星商演赚外快差不多。
        难怪有“伤仲永”,天天搞这种事情,哪还能剩下时间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