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100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历史上,这届山西进士都混得很差,因为刚刚倒台的刘瑾就是山西人。刘瑾倒台之后,山西进士遭到疯狂打压,直至嘉靖大礼议之后才奋起反击。
        等待片刻,一个魁梧少年推门而入,走路虎虎生风,正是今天掏钱请客的常伦。
        “路上略有耽搁,被长辈喊去说了几句,让诸位朋友久等!”常伦进门便抱拳致歉。
        “须罚酒三杯!”众士子笑道。
        常伦的性格非常豪爽,拍胸膛说:“三百杯亦可,今日不醉不归。”
        常伦此人属于文武全才,而且性情豪放刚直。
        “哈哈,原来你就是常伦!”王渊大笑。
        常伦愣了愣,猛然回忆起来,指着王渊说:“我们在考场见过。”
        常伦治的也是《礼记》,而且跟邹木前后座,距离王渊的考棚距离亦不远。
        王渊抱拳道:“在下王渊,字若虚,贵州宣慰司人,正德三年进学,正德五年中举。”
        常伦回礼道:“在下常伦,字明卿,山西沁水县人,弘治十六年进学,正德五年中举。”
        王渊每次做自我介绍,都让对方感到诧异,透露出的信息是:进学第二年科试过关,第三年乡试中举,第四年就跑来京城会试。
        这一路考来也太顺利了吧?
        当然,常伦的科举之路也很顺利,五岁在沁水县被誉为神童,从小得到两位文坛大佬赏识。十一岁便考上秀才,十八岁山西会试第二名,十九岁就来京城参加会试。
        只不过常伦的仕途生涯,比金罍还更糟糕,因为他是山西人且性情刚直。
        历史上,常伦考上进士的第二年,被任命为大理寺评事。
        这个职务经常复审重大案件,没有靠山的刚直之人,是肯定干不长的。因为他们眼睛里揉不得沙子,遇到冤假错案就想纠正,往往要得罪公卿权贵。
        常伦因为无法帮冤屈犯人翻案,心情郁闷之下,经常写诗讽刺官场腐败,被不知哪个权贵贬到寿州当判官。
        刚开始,常伦在寿州工作还兢兢业业。
        直到某御史巡视江淮,过寿州时跟常伦相遇。二人以前是京中好友,结果相见并不融洽,那人把常伦当下官对待,端起架子全无昔日友谊,气得常伦直接辞官归乡。
        虽然后来再次补官,但常伦已经没有为政的心思,整天喝酒作诗、舞刀弄剑,他写诗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马驰千里射百中……座中食客日常满,浩歌击筑喧高楼。”
        某日常伦入京,半路逢友大醉。翌日清晨,酒还未醒,便身穿紫红袍,挥舞双刀,骑马渡河。马见水中影,惊立而起将常伦掀翻,刀刃插入腹中,坠江而亡,年仅三十四岁。
        此时的常伦还意气风发,哪知自己今后混得落魄无比。他文采出众、武力超群、年少多金,喜欢广交朋友,对谁都热情备至,也不因王渊、邹木和张赟是贵州士子而歧视。
        “开席!”
        常伦拍着席案大喊。
        一位清倌人从后堂走至屏风背面,刚才调琴之人只是她的侍女。

095【明代流行歌曲】
        “醉阑干,一帘秋影月弯弯……”
        屏风里应该不止一人,为古筝与洞箫合奏,间杂着琵琶声作为点缀,还有月琴、檀板等乐器进行伴奏。
        音乐刚刚响起,王渊喝进嘴里的小酒,就差点直接喷出来。那前奏太熟悉了,让王二郎不禁回忆起08奥运开幕式,刘老师与沙拉合唱的:“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
        好在就这两句旋律相同,不然王渊还真是感到别扭。
        清倌人此时演唱的是散曲《傍妆台》,相当于明代的流行歌曲,被明人称之为“时尚小令”。
        京城这边,最流行《镇南枝》、《傍妆台》和《山坡羊》。近年来,也开始流行《耍孩儿》、《驻云飞》和《醉太平》,但影响力远远不如前三曲。
        这些都是曲牌名,相当于流行歌曲的“作曲”,可以任意填词进去演唱。
        另外还有“编曲”环节,比如曲牌《傍妆台》,就经常以【南仙吕调】演奏,乐器可以根据喜好自行搭配。
        一首《傍妆台》只有五十一个字,因此演唱的时候,经常曲牌重叠连缀,又或者中途添加其他曲牌。但曲调一直不变,即相同的编曲贯穿始终,构成一首完整的古代流行歌曲。
        眼下这首《傍妆台》,描写一位少女的心上人进京赴考,少女又是思念又是担忧。盼着情郎高中状元,又怕情郎薄情变心,但无论如何,也希望情郎能够科举顺利。
        “好!”
        邹木和张赟拍手喝彩,贵州小曲儿哪比得上京城,就连南京小曲儿都是中原传去的。
        不过嘛,南京散曲已自成一派,流行《银纽丝》、《挂枝儿》、《剪靛花》等曲牌——《剪靛花》属于之曲,名妓和清倌人不屑演唱,只有倚门卖笑的俗倡才以此揽客。
        王渊也跟着鼓掌,他不得不承认,这首歌唱得确实好。除了风格不一样之外,现代流行歌曲具备的东西,明代散曲都已经具备,而且更加文雅有层次。
        金罍死盯着屏风之内,已被清倌人的唱腔迷住了。
        金家就养了一班倡优,金罍从小听惯小曲儿,但都没有此时此刻的惊艳感。这是三流歌手与歌坛天后的差别,货比货得扔,此位清倌人的歌声犹如天籁。
        “李小姐可否撤去屏风一见?”常伦问道。
        清倌人回答:“谨遵公子之命。”
        屏风撤去,露出里边的乐队,士子们大都有些失望。
        这位李姓清倌人,只能说模样端庄耐看,远远称不上俏丽妩媚。由此可见,她卖的只是技艺,而非出卖自己色相。
        但是,一身傲气的金罍,此刻却仿若失了魂魄。他喜欢的便是这类女子,即端庄又有才艺,长得太过妖娆反而令金公子不悦。
        金罍似乎感受到爱情的味道,瞬间生出把这清倌人娶回家的冲动。
        不知过了多久,金罍终于回过神来,因为王渊在旁边提醒他:“伯器兄,该你行酒令了!”
        “哦,哦,是何令?”金罍问道。
        古代酒令分为很多种,有雅有俗,也有雅俗共赏者。
        比如藏钩,就是划拳;比如射覆,就是猜物。李商隐似乎精于此道,有诗为证:“隔座送钩春暖酒,分曹射覆蜡灯红。”
        明代还流行“拧酒令”,其实就一不倒翁,拧着旋转,停下来脸朝谁即罚酒。
        掷骰子的玩法,大多为俗夫所爱。稍微有追求的商人,都会选择使用筹令,即抽签取筹子。酒筹刻有诗词,通过诗词内容规定该喝几杯,也有可能抽到不喝,甚至抽到别人来喝。
        此时在座的都是今科应考举子,自然要玩雅令。
        雅令也分很多种,有字令、诗令、词令、花鸟虫令等等。
        常伦担任令官(出题者)兼明府(酒宴主席),李倌人担任录事(纠察秩序及行酒令)。
        见金罍茫然无措,李倌人笑着提醒道:“此令为‘一字对义令’,这位公子且先饮门杯。”
        “门杯”就是自己的酒杯,行令者必须先饮门杯,可只做样子抿一口,也可选择直接干杯。
        换做平时,金罍绝对是抿一口,但不知怎的,他竟然仰脖子把酒给干了。自觉慷慨豪迈,风度翩翩,微笑道:“俄。”
        李倌人说:“有人对过了。”
        金罍又说:“斌。”
        “也有人对过了。”李倌人笑道。
        一位山西士子起哄说:“金兄,你刚才一直盯着李小姐看,怕是魂魄都被勾走,早已不知世间事了。”
        “哈哈哈哈!”
        众士子揶揄大笑。
        金罍顿时满脸惭红,说道:“捉。”
        李倌人说:“捉亦有人对过。”
        “灶呢?”金罍问。
        李倌人笑道:“算是过关。”
        一字对义令,便是把一个字拆为两字,两字要意义相近或相对。
        这个游戏玩了十多圈,才终于有人被罚酒,而且被罚酒的越来越多,眼见已经玩不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