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121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王渊解释说:“工部已经安排了房子,我也是散朝之后才知道的。”
        “考状元就是好,朝廷还带送房子的,怕有好几进院落吧?”周冲顿时就乐得合不拢嘴。
        王渊笑道:“你倒是想得美,能有个单独的院子就不错了,我估计是好几个人合住一院,就跟当初在昆明租房差不多。而且那房子也不是朝廷送的,只是暂时住在那里而已。”
        周冲失望道:“朝廷可真小气。”
        不但是状元、探花、榜眼,就连馆选出来的庶吉士,工部都会帮忙安排住处。另外,司礼监每月免费提供纸墨笔等化用品,光禄寺免费提供早晚餐,礼部每月发钱买蜡烛。
        说白了,就是包吃、包住、包日常用度。
        但法定用餐只有一日两餐,毕竟皇帝也只一日两餐,想吃三餐必须自己花钱买一顿。
        礼部的膏烛钱也很有意思,按制每月可领三锭宝钞,官价即十五两银子。可在实际操作中,既不能每月发十五两银子给翰林官买蜡烛,也不可能每月发一沓废纸宝钞那就,直接发蜡烛吧。
        周冲又问:“丫鬟和婆子还买不买?”
        王渊摇头说:“不买了,估计阿黑的马棚都不好找,更别提安置丫鬟和婆子。”
        新科进士集体到庙祭拜孔子之后,王渊和探花余本就搬进工部提供的住宅。至于榜眼杨慎,当然是住在自己家中,不用来跟苦逼北漂们挤宿舍。
        随后几日,王渊和其他进士们,都忙着拜谢主考、房师和业师。
        会试主考官是阁老刘忠,当然不可能谁都见。二三榜进士只能递上拜帖,以此表达自己的尊敬之情,能在刘府的会客厅喝杯茶就算有面子了。
        但是,一甲进士,刘忠肯定要当面接见。
        王渊作揖见礼:“学生王渊,见过刘阁部。”
        刘忠微笑搀扶:“状元郎不必多礼,且坐。”
        王渊坐下说道:“有赖阁部赏识,学生才侥幸中试,今后定不负提携之恩。”
        刘忠意兴阑珊,叹气说:“我是反对你当状元的,至于今后如何行事,你且好自为之吧,这些都跟我无关了。刘瑾虽除,攀附阉党之人不减,而你这个幸进状元,很可能被几方势力当成靶子围攻。”
        王渊没想到刘忠居然说得如此直接,惊讶道:“听阁部的语气,似乎打算致仕?”
        “过几日便走,”刘忠说道,“我与王德辉王华乃多年好友,你又是王伯安王阳明的弟子,所以才在离京之前提点你几句。场面话我不说了,你且记住这些。朝堂之中,一为钱宁,二为张永,三为杨介夫杨廷和。钱宁只要钱,谁挡他捞钱,谁就是他的敌人。张永和杨介夫在大事上合作默契,在小事上纷争不断,你选择依附任何一方,都不会有什么问题。但你若想做孤臣、幸臣,必然遭受这二人的联手围攻。”
        刘忠就是想当孤臣,结果成天受夹板气。
        王渊揣摩一阵,问道:“西涯公李东阳呢?”
        刘忠顿时笑道:“他是神仙,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许多事情,他是不管的,临老且病重,只在乎自己死后的名声。”
        王渊抱拳致谢:“阁部提点之恩,学生没齿难忘。”
        刘忠摆摆手,摇头叹息:“唉,我也就看在老朋友的情分上,随口给你多讲几句。切记,要么依附张永,要么依附杨介夫。若想做孤臣,可以跟钱宁走得近些,但又不能走得太近。你武双全,可以早日去沙场建功,这样才有自己的立身之本。言尽于此,且去吧。”
        主人送客,王渊只能告辞。
        刘忠这些年的遭遇颇为诡异,他因反对刘瑾而被扔到南京。“倒阉派”觉得刘忠是自己人,于是将他提拔为南京礼部尚书,接着又改任南京吏部。
        其他被扔去南京的大臣,都在想着如何扳倒刘瑾,而刘忠却在搞本职工作。他不管谁是阉党,也不管谁是清流,反正只要贪赃枉法的就给予处罚,一次性查出一千多个官员。接着官员大考,刘忠又处理了一千多官员,而且建议纠察官员不必等到六年一次,随时随地都应该整顿吏治。
        好嘛,这条建议很合刘瑾胃口,成为刘瑾清除政敌的利器,无数官因此被罢免,其中不乏被栽赃诬陷者。
        于是刘忠莫名其妙成了阉党,被调回京城当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还专掌制诏之权。
        刘忠怕了,请求致仕,皇帝不允。
        及至刘瑾倒台,官得势,刘忠以渊阁大学士的身份,正式成为内阁重臣。虽然他依旧兼任吏部尚书,却已经失去对吏部的掌控,谁让他一条吏治建议,导致无数官被刘公公下狱呢?
        太监张永得势之后,深知刘忠在官体系被孤立,于是想要拉拢这位重臣。宁夏造反平定,不关刘忠屁事,却加少傅兼太子太傅,从事实上成为张永一党,清流们对刘忠更加敌视。
        刘忠有苦难言,两度被迫成为阉党,心里却又不想阉党,吓得再次请求致仕。
        皇帝不但不允许,还让刘忠主持今年的会试,刘忠干脆专心当起了孤臣。故意公开表达对张永的不满,既不依附太监,也不跟其他官结党。
        然后他就惨了!
        就在前几天,杨廷和亲自来跟刘忠说,你这次会试搞得不行啊,好多考生的章有违礼制却被录用。
        说得很委婉,其实就是张永与杨廷和,联手逼迫刘忠辞官。
        刘忠再度请求致仕,皇帝依旧不允许,朱厚照需要这样的孤臣。但刘忠这次已经下定决心,他准备以修祖坟为借口回乡,然后就赖在老家不走,到时皇帝肯定答应他辞官。
        正因对朝廷心灰意冷,已经决定走人,刘忠才会对王渊说那些话。
        一来,王渊是老朋友儿子的弟子,随口提点几句;二来,刘忠希望王渊当孤臣,继承自己的衣钵;三来,王渊的殿试章,其实非常讨刘忠喜欢,他评分第三等只是不想王渊太招摇。
        官场就是这样,是人是鬼很难分清。
        给王渊章评第一等的杨一清,其实是杨廷和一党。而给王渊评第三等的,却是真正的孤臣,而且真心为王渊考虑。
        馆选庶吉士期间,刘忠便回乡修祖坟去了,此生不可能再入朝堂。
        王渊前去拜谢王阳明的师恩,师徒二人谈及此事,王阳明也是忍不住一声叹息。
        因为,王阳明跟刘忠的性格很类似,做官往往对事不对人,也不愿站在任何一方依附其下。等到李东阳致仕,王阳明失去了大佬照应,多半也会步刘忠的后尘。
        “汝欲做孤臣耶?”王阳明问道。
        王渊想了想,回答说:“吾欲做社稷之臣。”
        王阳明哈哈大笑,甚是欣慰。

116【第一次朝会】
        分配给王渊的房子,在澄清坊头条胡同,也即后世王府井。
        北边还有二条胡同、三条胡同,接着便是北会同馆、诸王馆和东巡捕厅。
        会同馆乃大明首驿,发往全国的公,都要从这里启程。诸王馆则是藩王进京住的地方,而巡捕厅可以按字面意思理解。
        更北面还有十王府,皇子就番之前,必须住在十王府内。
        南边隔着一条东长安街,便是台基厂。刚开始专门打造宫殿基石,现在衍变成堆放柴禾、草料的地方。
        王渊每天早上起来,只要沿着东长安街,往西走一阵便可到翰林院上班。如果是上朝,那就再往西走一阵,没多远便到了承天门外。
        深更半夜,王渊打着哈欠起床,来到院中正好碰到探花余本。
        这套院子,暂时只有王渊和余本两人,不过馆选考试已经结束,很快就要安排庶吉士们过来居住。
        “若虚兄!”余本抱拳道。
        王渊回礼道:“子华兄!”
        二人的仆从打着灯笼引路,他们跟在后面边走边聊。
        余本的曾祖父官至知府,祖父和父亲都没当官,但家境殷实也算地方大族。
        “若虚兄可有朋友通过馆选?”余本问道。
        王渊说道:“我在赶考途中,遇到一位四川士子名叫张翀,彼此相谈还算投契,这次馆选他被录为庶吉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