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124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朱厚照对王渊的反应很满意,他愤然道:“蒙古小王子殊为可恶,年年犯我大明边关,本将军欲效成祖之故事,将那些蒙元余孽彻底扫清!”
        蒙古小王子,并非真正的小王子,乃是明朝官员对鞑靼部首领的统称。
        历史上,跟朱厚照打仗的小王子,应该是蒙古中兴之主、成吉思汗第十五世孙、蒙古可汗——达延汗!
        史书对那一仗的记载很滑稽,后世之人,黑的黑死,吹的吹死,真实情况已不可考。
        反正达延汗败逃之后,回到草原没多久便死了,继位的小王子很快也死了。鞑靼诸部随即陷入分列状态,互相之间征伐不断,根本没功夫跑来大明惹事儿。
        这也是为啥朱厚照亲征之后,蒙古小王子不再扣边的真正原因。
        听到朱厚照的豪言壮语,王渊忍不住浇冷水,正色道:“陛下可读过《孙子兵法》?”
        朱厚照笑道:“当然读过。”
        王渊又问道:“兵事有五要素,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何谓道?”
        朱厚照说道:“道者,令民与上同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大明苦于边患久亦,百姓皆欲除此患,本将军征伐蒙古小王子正是合道之举!”
        孙子说,打仗要举国齐心,上下一志,就可同生共死而不惧危难。
        “真的合道吗?”王渊质问道,“卫所之制已败坏多时,军田被肆意侵占,小兵多沦为佃户。他们平时过日子都难,怎会跟陛下一心?而北方数省百姓,因马政、粮政破产者多,不但不想打蒙古人,反而杀官起事对抗朝廷,百姓们又跟陛下一心吗?”
        朱厚照默然。
        王渊又问道:“陛下可知汉武帝?”
        朱厚照说:“知道。”
        王渊放下筷子,起身抱拳说道:
        “汉武帝拥有文景两朝积累的国力,都不敢直接跟匈奴开战。而是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推行公羊派大一统、大复仇理念,在文治上统一军民的思想。接着又行三铢钱、半两钱,改革货币制度,以积累朝廷财力。”
        “然后颁推恩令,解决诸王割据內患。期间又改革马政,买马养马,积攒骑兵。以汉武帝天人之姿,也是继位十八年才敢征讨匈奴。陛下自是英明神武,然与汉武帝相比何如?”
        朱厚照突然觉得饭菜没胃口,扔掉筷子说:“汉武帝怕是更强一些。”
        王渊又问:“如今大明,直隶、河北、河南、山东、四川、江西、贵州、湖广,皆有反贼作乱,国库日渐空虚,与汉武帝之国力相比何如?”
        “别何如了,”朱厚照生气道,“我晓得国库空虚,若这时跟蒙古小王子开战,连朝廷大军的粮饷都凑不齐。”
        王渊问道:“所以,陛下想跟蒙古小王子决战,只是闹着玩而已?”
        朱厚照嘴硬道:“谁想闹着玩了?我是要振作的,怎奈朝堂诸公不肯奋进!”
        王渊笑问:“汉武帝登基之初,朝堂大臣愿意奋进吗?汉武帝连兄弟都压不住,时时有窦太后蛮横干政。而陛下大权独揽,大明之皇威,远胜汉武帝多矣。若以象棋举例,汉武帝手里只有两车,而陛下则车马齐备。”
        朱厚照还在推卸责任:“你的殿试文章我也看了,朝政弊端怎么改?我敢说半个不字,大头巾们就喷口水了!”
        王渊反问:“就没人对汉武帝喷口水吗?”
        朱厚照变得心烦气躁,把碗碟推到地上摔成粉碎,气呼呼说:“我不想跟你讲话,你且去!”
        随侍太监跟着朱厚照离开,负责引导参观动物园的太监,则对王渊说:“状元郎,请吧。”
        王渊拱手作别,随口问道:“不知中官尊姓大名?”
        那太监没想到状元对自己如此客气,微笑道:“御马监李能。”
        王渊再度抱拳,这才被一个侍卫引路离开。
        司礼监跟内阁对接,代表皇帝处理政务;御马监则跟兵部对接,代表皇帝处理军务。
        而且,御马监还要管理牧场和皇庄,负责经营皇店,与户部分理财政,并且统率西厂,动物园和象房也顺便归御马监管理。
        张永与刘瑾的矛盾,便是御马监与司礼监的矛盾,也是西厂和东厂的矛盾。
        刘瑾不但是文官干掉的,更是被竞争者御马监干掉的,因为刘公公把手伸得太长,竟然多次染指御马监的事务。
        各地镇守太监,多为御马监太监外任。若太监为祸,司礼监迫害的是文官,御马监迫害的是百姓!
        李能把手拢在袖子里,微笑着目送王渊离去。
        突然,一个侍卫骑马奔回,交给王渊一块牌子:“王相公,这是皇爷给你的,务必收好。”
        王渊稀里糊涂接过铜牌,只见正面有豹子浮像,横刻“豹字四百八十号”,反面刻有“随驾养豹官军勇士悬带此牌,无牌者依律论罪,借者及借与者罪同”字样。
        李能本来不想跟王渊结交,见到此牌,立即撒腿跑过来,满脸笑容道:“恭喜王相公。”
        王渊问:“何喜之有?”
        李能解释说:“携带此牌的外官,可随意出入豹房。”

119【冷处理】
        王渊从皇城慢悠悠出来,只走了很短一段路,便来到自己的办公单位翰林院。
        今日是第一天上班,按理应该先去拜见主官。
        但主官靳贵(兼任)肯定不在,这会儿正搁制敕房办公呢。
        嘉靖以前,内阁权力还没达到巅峰。制敕这种事情,必须交给翰林院主官(翰林学士)办理,落款署名也是署翰林院之名——再往前几十年,内阁甚至属于翰林院的附属机构。
        那就去拜会四位侍读、侍讲学士,结果其中三人都不在,他们还兼着其他职务。
        只有侍讲学士吴一鹏,专职在翰林院当官,主要工作是给朱厚照讲课。
        以朱大将军的性格,当太子时都不愿听课,更何况现在已经做了皇帝。于是,吴一鹏整天无事可做,看看书、喝喝茶而已,小日子还过得蛮潇洒。
        “吴学士,学生有礼了!”王渊很给面子,直接行了一个弟子礼,眼前这位老兄是会试的同考官。
        吴一鹏对此非常满意,微笑着搀扶王渊说:“若虚初来翰林院,对一切都还不熟悉,先跟着伦伯畴(伦文叙)观政几日吧。”
        随便说了些没有营养的场面话,王渊又去跟翰林院同事们打招呼。
        其他人都没啥可说的,唯有温仁和那里必须礼敬有加,因为温仁和是王渊的会试房师。若碰到温仁和的儿子,即便对方只有两三岁,王渊都必须称呼一声“世兄”。
        “哈哈,若虚你终于来了,快坐,快坐!”温仁和是个好好先生,跟谁说话都是笑容满面。就像他的阅卷一样,什么文章他都能找出亮点,然后写出来大加赞赏。
        这位老兄没啥靠山,刘瑾倒台之后,好多文官都升迁,他只升了个侍读。
        历史上,直至嘉靖当皇帝,温仁和才终于熬出头,一路升迁到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
        王渊坐下寒暄几句,问道:“学士初来翰林院,先生可有训诫?”
        温仁和反问:“你跟着谁观政?”
        “伦编修。”王渊答道。
        温仁和脸上突然浮现出诡异笑容,天马行空的提醒道:“伦伯畴家的千金,似乎已与梁尚书(梁储)的孙子订婚。”
        王渊虽然没听明白,但温仁和言尽于此,他也不好多问,只拱手道:“多谢先生提点。”
        两人又聊片刻,王渊告辞离开,去见带自己熟悉工作的伦文叙。
        伦文叙自幼家贫,父亲以撑船为生,他幼时营养不良,脑袋奇大无比,被呼为“大头仔”。七岁时,伦文叙在村塾偷偷听课,被塾师免费收为学生,又因塾师病逝而辍学。
        此后,伦文叙一直没钱进学校,自学考上秀才,自学考上举人。被负责乡试的巡按御史赏识,推荐到南京国子监读书,会试第一、殿试第一,高中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