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152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整整六千人,只有两人没过关,立即被勒令滚出军营,从外边再补两个兵进来。
        同时,承担连带责任的两个队长,也当即被撤回去当小兵。这两个小队的士卒,都被叫来背诵军规,而且必须全文背诵,谁背得最好便去接替队长职务。而涉及处罚的两个千人队,旗总及以上军官虽然没有受罚,但也无法获得这一次的功分。
        奖惩完毕,王渊把参将、千总、把总和旗总叫来,一共一百九十八人。
        大学生军训开始了!
        张永那边的练兵之法,王渊也去观察过,上来就让士卒认旗、认号、辨认各种军令,然后就是结阵与操练。
        无非训练纪律而已,王渊干脆把现代步兵操练之法搬过来。
        王渊指着李应说:“你们跟着标兵练习动作,练会了再去交给队长和士卒。立正!”
        李三郎立即站得笔直。
        各级军官不明所以,只能依样照做,剩下几千队长和士卒则在旁边围观。
        “向前看齐!”
        王渊解释道:“第一排静止不动,其余观测前方一人的后脑勺,如果没有对齐,跺脚小跑自行对准!”
        李三郎原地立正跺脚,感觉特别羞耻。但他很快发现这法子管用,将近二百个没有经过训练的军官,居然很快就竖排对齐了。
        “向左看齐!”
        王渊又说:“最左排静止不动,其余向左看向旁人耳朵,跺脚小跑自行对齐。”
        三分之二的军官都做对,还剩三分之一嘛。
        “他娘的,你们左右不分啊!”
        王渊郁闷得不行,小兵不分左右很正常,这些可都是精选出来的军官。他喝令道:“执法队,过去纠正错误。现在练习三十遍,谁再搞错就罚跑步。五十遍还搞错的,也别当官了,直接给我去做小兵!”
        整整一个时辰,就是向前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终于能把队伍排得整整齐齐。
        几千围观士卒当中,一些机灵的现在就跟着学,但也有许多知识笑着看猴戏。
        袁三更并不机灵,但他很勤奋。
        他只是一个小兵,却远远站在军官队伍后面。刚开始左右不分,总是莫名其妙搞错,一个时辰下来却形成条件反射,听令的瞬间就能做出正确动作。
        下午开始练“转法”,前后左右转,军官团同样错误百出。前几声命令都能做对,多转几次就转晕了,逗得几千士卒哈哈大笑。
        袁三更不敢笑,虽然背军规之后,不再直接淘汰小兵,但各种处罚等着呢,最恐怖的是扣减当月粮饷。
        他上午虽然做错无数次,但只练一个时辰就不再出错。下午见鬼的到处转,转得他脑子犯晕,平均三个命令,他就要转错一次。
        太难了!
        王渊嗓子都喊冒烟了,干脆坐在将台上休息,让李应一边当标兵一边指挥训练。
        第二天和第三天,复习第一天的内容,同时开始训练走正步、站军姿。
        此时天寒地冻,甚至下起了大雪。
        张永那边直接不出操了,点卯之后便各自回家。王渊这边却训练如故,只弄来一些棉布,包裹军官的手脚和脑袋,以防止站立太久被冻伤。
        军官们叫苦不迭,满心怨气。
        但将台之上,立着六颗被硝制防腐的脑袋,随时睁大眼睛望着他们,谁都不敢违抗王渊的军令。
        最痛苦的是冒着大雪站军姿,双腿双脚都冻僵了,稍微姿势不合格就要挨罚。好在站一阵子就被勒令跑步,跑两圈下来便全身血液流畅。
        当天晚上,王渊带着锦衣卫执法队,亲自给军官们送热水泡脚。
        这个举措还真感动了不少人,享誉京城的状元公,居然亲手送来洗脚水,如此关怀士卒的文官,寻遍整个大明都找不出来。
        王渊把水桶往地上一放,态度恶劣道:“都给老子泡脚,免得明天起来腿脚废了!”
        铁杆粉丝潘贵感动得热泪盈眶,自己的偶像居然送来洗脚水。他立即单膝跪地,抱拳说:“王相公恩遇致辞,卑职没齿难忘,今后必定舍身赴死以报大德!”
        “少说废话,速速泡脚!”王渊没给好脸色。
        “诶!”
        潘贵笑嘻嘻脱掉鞋袜,只觉今天的洗脚水泡起来特别舒坦,从来没有如此享受过。
        整整二十五天,王渊都没有直接训练士卒。
        前十天背诵军规,后面半个月训导军官,但又不能一直让小兵们闲着。
        士卒如果闲得太久,必然生出各种事端,打架、斗殴、赌博什么的经常发生,王渊已经陆陆续续打了无数军棍。
        该怎么发泄士卒的多余精力?
        踢足球呗。
        蹴鞠到了明代,已经发展至高峰,一点不输给宋代,可谓男女老幼全员参与。
        不可言说的某部经典著作当中,西门大官人酒足饭饱,便准备去蹴鞠,青楼女子李桂姐也要蹴鞠。圆社(足球社团)队员拍马屁说:“桂姐的行头(足球装备),就数一数二的,强如二条巷冻官女儿数十倍。”
        明朝文人张岱的《陶庵梦忆》记载:“到庙蹴鞠,张大来以‘一丁泥’、‘一串珠’名世。球着足,浑身旋滚,一似黏疐有胶,提掇有线,穿插有孔者,人人叫绝。”
        弘治三年状元钱福,专门写了一首诗来描述女子踢球:“蹴鞠当场二月天,仙风吹下两婵娟。汗沾粉面花含露,尘扑蛾眉柳带烟。翠袖低垂笼玉笋,红裙斜曳露金莲。几回蹴罢娇无力,恨杀长安美少年。”
        明朝文人陈继儒《太平清话》有载,当时有个叫彭云秀的足球女将,打遍天下无敌手,男足都以跟他同队踢球为荣。其“以女流清芬,挟是技游江海”,也即带着一身高超球技,跑到全国各省打比赛。
        而且明代足球各式各样,规则也非常多,《蹴鞠图谱》记载有二十四种足球,《蹴鞠谱》记载有四十种足球。
        有专门制作足球的手工作坊,大小、重量、材质、颜色都能定制。
        足球这项运动,是在清代开始衰落的。顺治皇帝害怕汉人以蹴鞠而串联谋反,遂口谕“即行严禁”,乾隆又规定汉人私下聚会不得超过三十人,这两个皇帝直接把风靡中国数百年的足球给搞没了。
        王渊找作坊定制了两个足球,体积和重量都跟后世差不多。又在教场里立桩设网,划出一块足球场,以供士卒们平时耍乐,既可以消耗其剩余精力,又能锻炼团体配合能力。
        李三郎继续训练军官团,而王渊则叫来其他士卒:“来来来,我教大家一种新的蹴鞠玩法。”
        大明朝本身就有无数种足球玩法,新规则是很容易被接受的。只不过士卒当中没有高手,第一场直接达成了橄榄球赛,气得王渊让执法队过去打屁股!

146【当代高俅李三郎】
        “咳咳咳咳!”
        朱厚照连续咳嗽几声,太监端着药水小跑而至:“皇爷,药来了。”
        朱厚照皱着眉头把药喝完,问道:“朕这次什么时候能好?”
        御医吴杰说:“三五日之内,可药到病除。陛下不应再外出受寒,记得多穿衣服,万万不可饮酒,用膳和就寝也要更加规律才是。”
        朱厚照感觉很不爽,今后几天都不能出去疯了,也不能跟干儿子们一起喝酒。他赏赐御医一匹锦缎,挥手说道:“你且去吧。”
        吴杰是常州人,因医术高超,被特招进太医院。
        他第一次给朱厚照治病,只配了一副药便痊愈,从此成为皇帝最信任的御医。如今已官至太医院使,即皇家医院的院长。
        朱厚照从幼年时代开始,便经常在冬天发病。都是感冒、发烧、咳嗽这种常见病,但感冒一次就折腾两三个月,从冬天硬生生拖到春天才能病愈。
        直至吴杰出现,朱厚照终于不用苦熬,反正每次吃药之后,几天时间便生龙活虎。
        历史上,朱厚照每次偷偷跑出去,都必然把吴杰带在身边。
        唯一没带在身边那次,朱厚照死了。
        当时宁王叛乱,朱厚照非要御驾亲征,吴杰竭力相劝道:“陛下的病还没好,不宜出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