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191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周冲心里稍安,回答道:“杂剧西游记,是李助理教我的,云南那边没有。”
        “这年头就有西游记了?”王渊颇为惊讶。
        李婉回答道:“奴家这出杂剧,是前朝元虏传下来的。”
        王渊点头道:“原来如此。”
        事实上,一直到清朝初年,都不知道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当时许多人推测作者乃是丘处机。
        纪晓岚否定了这个说法,只因里很多衙门和官名属于明代独有。到了民国,鲁迅钦定吴承恩是西游记作者,因为淮安府志里有相关记载。
        但是,淮安府志的编撰者,乃是吴承恩的朋友。且之后两次编修地方志,又把这个记载给删去了,搞得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
        甚至有人说作者是杨慎,因为西游记里有多处字谜,谜底即为杨慎和升庵杨慎号。这个说法比较扯淡,书中大量使用淮安方言,不符合四川人杨慎的语言习惯。
        王渊随便聊了几句,李婉便躬身告退,只留下周冲应对。
        王渊告诫道:“你若真对她有意,我准许你们二人成婚,但必须是正妻。若你只贪图一时乐趣,最好保持距离,李婉也是个苦命人。”
        周冲突然生出一种冲动,即向王渊求娶李婉。但想想二人的年龄差距,又碍于李婉的过往,周冲只能终结这段初恋,说道:“二哥,我会注意的。”
        王渊一路踱步来到实验室,发现顾应祥又旷工了,不好好在锦衣卫衙门待着,跑来跟杜瑾和宝朝珍研究数学。
        “若虚,你看这个实验数据,还有没有更好的测算方法?”顾应祥朝王渊招手道。
        这几位都在研究物理,今天还搞了个实验,将木框用弹簧悬置固定,然后一个铁球自由落下,撞到箱底与箱子一起乡下运动。其中,箱子下降的最大距离,需要测出来进行后续实验。
        宝朝珍和顾应祥,分别写了一长串的方程式,结果算出来的答案却不同。
        王渊笑了笑:“这个问题很好解决,前些天我研究出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暂时定名为微积分。我们假设球落到箱子底部,球与箱子一起运动的速度为速总”
        中国古代已经有了微积分思想,但仅仅是类似思想而已,等于站在微积分的大门前,却总是差那么临门一脚。
        王渊把微积分详细讲述,顾应祥、宝朝珍和杜瑾瞬间会意,随即拍案叫绝。
        钟安站在旁边仔细聆听,一句话都没听懂,只觉高深莫名,下定决心今后要更加刻苦。
        突然,一个仆人进来通报:“老爷,翰林院杨编修前来拜访!”
        杨慎来做什么?
        “请他到会客厅。”王渊说道。
        自从科举之后,王渊和杨慎就没啥交集。
        王渊忙着打仗和搞数理化,身边全是军人与数学爱好者。杨慎则在制敕房观政,平时跟丽泽会成员吟诗作对,身边全是政客与人。
        虽然同属翰林院官员,却连面都不怎么见。
        王渊笑着接待:“用修兄快请坐!”
        “多谢!”杨慎抱拳道。
        王渊直接问道:“用修兄大驾光临,不知有何贵干?”
        杨慎也很直接,说道:“前几日,我去观象台观察星象,竟看到一尊万里神镜,方知月亮的表面坑洼不平。我向阴阳官请教,得知他们发现太阳为天地中心,一时间震撼莫名。再观君之大作数学、几何与物理,这三本书由浅入深,玄奥无比,令吾夜不能寐!”
        王渊惊讶道:“用修兄对这种小道也感兴趣?”
        “诗词也是小道,与算学何异?”杨慎小道。
        “也对。”王渊说。
        杨慎抱拳道:“君之大作,我虽苦苦研读,却还是有些不明之处。因此冒昧来访,想要当面请教。”
        王渊大笑:“哈哈,好说,咱们去实验室。”
        杨慎真不是只知舞弄墨的书呆子,不止天地理数学,他甚至连医术都有所涉。这家伙的本经可是易经,只学了二十天就能全背诵,剩下大把时间进行深入研究,算学乃是真正掌握易经的基础。
        来到实验室,杨慎对这里的一切都非常好奇。这里摸摸,那里问问,居然跟几个数学爱好者混得颇为投契。
        抛开杨慎的政治立场不谈,这家伙是真有魅力,谁跟他交流都如沐春风。
        杨慎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旺盛,他见到新鲜事物就像了解,遇到不懂的东西就想钻研。他还跑去听过王阳明讲学,但觉得王阳明的心学理论太偏颇,朱熹的理学也很死板,杨慎对四书五经有着自己的一套理解。
        而且作为李东阳的弟子,以杨慎现在的名声,属于茶陵派当之无愧的盟主继承人。
        茶陵派已经垄断中国坛话语权,杨慎完全可以规规矩矩做事。等李东阳死了,他就能“号令”天下人,可杨慎偏偏不想接手茶陵派。只因,杨慎的学理念,跟茶陵派不是一个路子,他也看不起自己老师的学作品。
        相比起杨廷和,杨慎更加有主见、有追求,而且此时还有一颗赤子之心未灭。
        这货甚至跑去研究过说书,什么都吃透了才转向其他方面。现在又迷上“新天学”和物理,在完全掌握王渊的知识以前,他是不会半途而废的。
        连续半个月,杨慎天天来实验室,除了吃饭睡觉,下班时间全在王家度过,直至生病才结束这种状态。
        能用二十天背下易经全的天才,自身又有数学基础,全心研究简直进步神速。一个月不到,杨慎都能使用微积分,测算物理领域的抛物实验了。
        难道他想当科学家?
        卡,还欠两章。

184【科技就是生产力】
        唐宋皆有旬休制度,官员的假期非常多。
        但到了明朝,旬休制就取消了,每年节假日加起来只有五十多天。并且,这五十多天的假期,元旦、元宵、中元、冬至占了大头,平时基本上没有休息日可言。
        唯独翰林院修撰、编修、庶吉士除外!
        刚刚考进翰林院的新科进士,五日即有一休,出门还能申请太监和侍卫随侍左右。不过嘛,等到三年期满,下一届进士出炉,前一届的特殊待遇就要被取消。
        今天又是休沐日,杨慎吃过早饭就告别父母和妻子,打算坐车前往城西的王家大宅。
        “用修!”杨廷和将儿子喊住。
        已经走出饭厅的杨慎,回头说:“父亲,有何吩咐?”
        杨廷和问道:“你近日一直在跟王二郎交游?”
        “正是,”杨慎答道,”除了王学士,还有锦衣卫顾经历。”
        杨廷和颔首赞许道:“王顾二人,皆为陛下亲信,若能拉拢过来,今后也是可观之助力。”
        杨慎解释道:“父亲,我与王学士、顾经历结交,只是单纯的学术交流,与朝堂政治并无干系。”
        “同道中人,都是做朋友开始的。”杨廷和笑道。
        杨慎也懒得解释,随便说了几句,便坐着马车出门去也。
        杨廷和也带着仆从出门,乘轿前往皇城办公。他对儿子还是很满意的,非但自身优秀,结交的朋友也厉害。正德三年进士已经涌现出一大批干才,其中佼佼者大部分都是杨慎的好友。
        现在最让杨廷和头疼的是吏部,无论如何伸手,都只能捞到一些无关紧要的职位。
        杨一清牢牢控制吏部大权,李东阳也掺进去不少沙子,唯独他杨廷和对吏部束手无策。
        杨廷和现在只有忍耐,忍到李东阳致仕。到时候,就能接手李东阳的嫡系,不从者直接扔去南京,再回过头跟杨一清扳手腕也不迟。
        杨慎则没有那么多想法,年轻的天才总是自负,不屑于那些蝇营狗苟的腌臜事。
        不经通传,杨慎直接来到实验室,跟杜瑾、宝朝珍等人闲聊一阵,便开始了今天的学习生涯。
        半上午,王渊突然现身,还让人搬来几辆纺车。
        杨慎不解其意,问道:“若虚这是要做什么实验?”
        王渊笑着解释:“我们研究数学和物理,除了探寻自然奥妙之外,还要着眼于造福万民。何不用已知的物理知识,改造现有的纺车技术,让百姓节省时间创造更多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