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204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不过嘛,供稿者都是王渊的朋友和学生,稿费收得非常低。王渊和黄峨做编辑也不领工资,小说《倩女幽魂》更是省去稿费。这种情况是不正常的,时间久了供稿者肯定不乐意,而且编辑酬劳也应该提上日程。
        “小妹,你既要写小说,又负责校对稿件,工作实在繁重,”王渊拿出半钱银子说,“我也不能让你白帮忙,月薪暂且只有这些,今后报纸销路打开再给你涨上去。”
        黄峨连忙推辞:“我可不是为了赚钱。”
        王渊笑道:“你不觉得,自己凭本事赚钱,特别有成就感吗?而且,无规矩不成方圆,《物理学报》想要办得长久,就必须把这些规矩立好。”
        王渊都这样说了,于情于理,黄峨都不好再拒绝。她微笑着接过碎银子,果然体会到成就感,毕竟是有生以来第一次领工资。
        “可惜,买报纸的人还是太少,只卖出三百份都不到。”黄峨为王渊感到忧虑。
        王渊反而安慰道:“慢慢来吧,第一期就有两百七十多份的销量,已经算是非常好的开局了。”
        突然,仆人过来禀报,递上名刺说:“老爷,有客求见。”
        王渊接过名刺,脸上露出诧异表情。
        翰林院编修严嵩?
        王渊再怎么历史白痴,也知道严嵩是明代大奸臣。不过这厮好像是嘉靖朝的吧,现在才正德七年,他就已经当上翰林院编修了?
        难道,是同名同姓?
        王渊实在搞不明白,只能说道:“请他进来,看茶。”
        既是翰林院编修,王渊就不能失礼,亲自走到院子里去迎接。
        待王渊离屋,黄峨立即掏出自己的工资,对丫鬟说:“婵儿,拿去买些蜜饯,今天我请客。”
        夏婵打趣道:“哟,这可是小姐自己赚的银子,买东西吃起来都更香呢。”
        “死丫头讨打,快去快回!”黄峨笑骂。
        夏婵抱着小猫咪,呼来一个国子监生的书童,结伴进城去买蜜饯,快出大门时正好遇到进来的严嵩。
        严嵩此刻心情非常好,极受皇帝宠幸的王二郎,居然轻轻松松就能见到,哪像在杨家连宅门都不让进?也因此,严嵩对王渊印象极佳,认为对方是一个值得结交的君子。
        穿堂过室,严嵩老远就看到,一个年轻人站在院子里等待。
        “可是严编修?”王渊抱拳道。
        严嵩更觉自己受到重视,还礼道:“怎敢劳王学士亲迎,折煞在下了。”
        就算真是历史上的大奸臣,王渊也不会轻易得罪,毕竟对方是翰林院官员,迟早都是要被起复的。他热情的拉着严嵩之手,边走边笑着说:“哪里,严编修请进。”
        院中相迎,执手而行,这让严嵩大为感动。
        此人由于从小家境贫寒,父母接连亡故,又兼科举顺利,因此性格极为复杂。他自负但又有些自卑,清高孤傲却希望获得旁人认可,性情非常要强却又不喜与人争斗。
        这种复杂,如果频遭挫折,就有可能变成扭曲,抛弃底线之后甚至会黑化。
        王渊把严嵩带去会客室,好奇问:“严编修是哪年进士?”
        严嵩自报家门道:“在下弘治十八年进士,二甲第二名,馆选为庶吉士,散馆之后授翰林院编修。还未履任,便丁母忧归乡,一直蹉跎至今。”
        王渊算算时间,日期刚好。
        明朝对丁忧官员有严格规定,服丧期满必须立刻回吏部报道。超过一年不报道者,要追究责任;超过两年不报道者,不得复官,发回原籍审理;要过三年不报道者,必须进行严肃处理,甚至有可能被剥夺功名。
        严嵩已经在老家厮混半年,若今年之内不到北京,他就要被追究责任了。
        王渊笑着说:“既然严编修丁忧期满,今后咱们就是翰林院同僚了。”
        严嵩摇头叹息:“吏部让我等候安排。”
        王渊惊讶道:“怎么可能?严编修没去翰林院吗?”
        “去了,吏部和翰林院,我都已经去报备过,”严嵩憋屈道,“但他们都让我安心等着。”
        这是违规操作!
        普通官员丁忧期满回京,肯定要等一段时间,才能被重新安排工作,运气好只等三五个月,运气不好得等两三年。
        但是,内阁和翰林院官员,以及六部尚书,回京之后可以直接官复原职!
        严嵩吃亏在什么地方?
        他的会试座师死去多年,在朝堂的影响力早已消弭。他被授为翰林院编修之后,又没去上过班,在翰林院毫无人脉可言。他的会试房师在外为官,他当庶吉士时的老师在南京坐冷板凳。
        一个能帮他说话的都没有!
        严嵩去了翰林院,翰林院虽然没有刁难,却让他把吏部的复官文书拿出来。吏部就有些莫名其妙了,吏部郎中也没资格给翰林院编修复官,至少得经过吏部侍郎批准,但吏部小官却又不帮忙通报,吏部侍郎根本不知道严嵩回来了。
        王渊问道:“严编修,你在吏部没有使银子吧?”
        严嵩楞道:“我做人做官自有清白,怎会给吏部送银子?而且我乃翰林院编修,丁忧期满回京,本就该让我官复原职,何须再给谁送银子?”
        “难怪。”王渊摇头好笑。
        就算眼前这位仁兄,真是历史上那个大奸臣,此时也不过是没经历过社会毒打的愣头青。
        三十岁出头的人了,居然不知道给吏部送银子!
        王渊解释道:“你离开朝堂多年,恐怕也没啥朋友。如果不给吏部官员送银子,他们又怎会帮你办事?”
        严嵩气愤道:“我堂堂翰林院编修,迟早是会复官的,他们就不怕有朝一日被我报复吗?也不怕破坏规矩,被朝廷问责吗?”
        王渊笑道:“他们不需要违规办事,只需要将你的档案,永远放在最不显眼的地方即可。至于报复,谁知道你哪年能够复官?”
        “欺人太甚!”严嵩怒火中烧。
        眼见严嵩连给吏部送银子都不知道,王渊就觉得很有意思,可以亲手把这个大奸臣推一下。
        至于今后,慢慢观察呗,心术不正或者不听使唤,那就弃之不用。若是懂得感恩,能力又强,自是麾下一员干将。
        王渊笑道:“择日不如撞日,我带你去见吏部杨尚书。”
        严嵩闻言大喜,起身作揖道:“王学士大恩,在下没齿难忘!”

197【来自大奸臣的感激】
        江彬的横空出世,不仅再无奏章弹劾王渊,就连杨廷和与杨一清的矛盾,都似乎突然之间消失无踪。
        皇帝确实可以强行调动边镇进京,但文官们也可以阳奉阴违。
        一个字,拖!
        兵部讨论大半个月,别说制定具体方案,居然还在激烈争执,只为给这些即将进京的部队,起一个威风八面的新名字。
        户部表示暂时拿不出粮饷,虽然刘六刘七之乱已平,但河北、河南、山东皆需赈济。另外,贵州、四川、江西还有反贼未平,云南那边也开始闹起来,这些都需要银子去清缴。
        比如四川,户部刚拨了十万两银子的军饷。
        杨廷和都已经跟朱厚照达成交易了,杨一清却还在坚决反对边镇入京,上个月连续两次以辞职来表达态度。
        首辅李东阳是真撑不住了,屁股疼得厉害,平均每月辞职四五次。
        掐着下班时间,王渊带领严嵩出发,前往杨一清的府邸。
        杨一清也是站在院中迎接,拉着王渊的手说:“王学士可是稀客,快请进!”
        王渊介绍说:“这位是弘治十八年二甲二名进士,翰林院编修严嵩,严惟中,丁母忧刚刚回京。”
        “见过杨冢宰!”严嵩抱拳道。
        冢宰、太宰,都是对吏部尚书的敬称。
        严嵩留京为官那几年,杨一清一直在边疆任职,他对严嵩没有任何印象。
        但既然是翰林院编修,也该做做礼遇的样子,杨一清笑道:“原来是严编修,久仰才名,快请入内!”
        三人坐定,茶水奉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