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215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王渊回答道:“臣不反对,臣只是觉得此举无用而已。”
        “练出一只强军无用?”朱厚照有点不高兴。
        王渊绕着圈子说:“唐时有人患病,请医师问诊。医师说,你五脏有疾、经脉紊乱,须得好生调养才行。那人却说,我只是头疼,你把头疼治好便可。医师施以针药,头疼自解。又过一载,那人对医师说,我脚痛得很,你给我治脚。医师又说,你五脏有疾,须得治本。那人不听,只是医脚,服药后奔走如常。又过三载,周身疼痛,药石不能救,遂亡。”
        “你是在说,朕头疼医头,脚痛医脚,讳疾忌医?”朱厚照开始生气了。
        王渊面色平静,拱手道:“臣只不过在讲故事而已。”
        朱厚照看向旁边的一个太监,那太监也看着朱厚照,战战兢兢不敢有任何表示。
        明朝初年,有专门的起居注官,后来渐渐废弃了,皇帝的起居注都由心腹太监记录。
        朱厚照对太监说:“你写,朕不怕!”
        太监这才颤巍巍提笔记录,生怕皇帝反悔,这玩意儿几百年后,必为明代版“扁鹊见蔡桓公”。
        王渊拱手道:“陛下圣明!”
        “胡说八道!”
        朱厚照拍桌子,气呼呼说:“我若圣明,你怎会娶黄珂的女儿?专门跟我对着干!”
        王渊不卑不亢,解释道:“陛下,臣与黄家二千金情投意合,跟朝政没有任何关联。李阁老致仕之后,曾对臣有过重托,于情于理,于公于私,此生不敢有违李阁老托付。”
        “他让你做什么?”朱厚照问。
        王渊早有准备,把那份改革方案递上:“李阁老对臣说,大明江山,风雨飘摇,不改不行。他没有改革的能力,杨阁老没有改革的决心,改革之事此时无从谈起。李阁老告诫,让臣静待二十年光阴!”
        朱厚照接过那份改革方案,只扫了一眼便不说话。
        这玩意儿他以前看过,而且是先皇驾崩之前,亲手交到朱厚照手里的。
        朱厚照跟父亲感情很深,因为父亲慈祥和蔼,很少对他说重话,几乎是百依百顺。他记得自己当太子时,有两年冬天久病不愈,一向勤政的父亲连经筵都不开了,每天守在床前亲自看着他喝药。
        这份改革方案,算是父亲留下的唯一遗命,而他却抛之脑后早忘干净了。
        朱厚照此刻羞愧难当,心虚得一匹,竟然不敢抬头跟王渊对视。
        气氛平静而尴尬,王渊只能说:“陛下若无吩咐,臣就先行告退了。”
        突然,朱厚照问道:“诸多改革条目,你欲从哪方面下手?”
        王渊说:“清田,改税。”
        “不好做啊,”朱厚照心里门儿清,感慨道,“文官当中也有好人,但好人实在太少了,多为平庸虚伪之辈。朝廷让各地清田,还不得靠官吏执行,阳奉阴违能清出什么东西来?”
        王渊笑道:“若谁敢阳奉阴违,查出一个就处理一个。罢官的罢官,贬职的贬职,下狱的下狱,再设一《正德朝贪官录》、《正德朝庸官录》,将他们全部录入其中!”
        “哈哈哈,”朱厚照被逗乐了,赞赏道,“这个法子好,是该把他们记录下来通传天下。”
        王渊又说:“手里有钱,心里不慌。在正式改革赋税之前,我希望陛下能够开海,通过海贸税收充实国库。如此一来,即便改革赋税时出现乱子,朝廷也不担心没钱花!”
        朱厚照疑惑道:“你数次说开海,海贸真能赚很多银子?”
        “多不胜数。”王渊道。
        朱厚照思虑再三,问道:“你准备如何开海?”
        王渊答道:“开海一事,错综复杂,必须先行试验。臣建议,先开广东之口岸,以观其利弊。利则顺之,弊则改之,等成熟之后,再慢慢推行到其他沿海省份。”
        朱厚照说:“让镇守太监和广东巡抚办理此事如何?”
        “臣担心他们与地方豪绅勾结,想亲自办理开海事务!”王渊说道。
        “你是翰林院官员,朕另有重用!”朱厚照提醒道。
        王渊笑道:“有杨阁老理朝,臣在翰林院又能做什么事?内阁和六部主官,有一大半都是他的人。”
        这话说得犯忌讳,等于在质疑大明首辅。
        但朱厚照喜欢听,他就怕王渊跟杨廷和搅在一起,文官联合起来是皇帝不愿看到的。
        朱厚照问道:“你该以何职去办理开海事务?”
        王渊说:“等三年期满,下一届进士金榜题名,陛下可以擢升臣为礼部侍郎。以侍郎的身份,兼任广东巡抚,专门署理开海事务。”
        总督和巡抚是没有品级的,二品都御史可以兼任,七品监察御史也可兼任,尚书、侍郎、九卿也可以兼任。
        朱厚照沉默不语,似乎在思考得失。
        王渊又说:“臣若去广东开海,必定带回无数税银,陛下在京整军也宽裕得多。”
        这话说到朱厚照心坎上,当即承诺:“那便如此定了。再过一年三个月,等殿试结束之后,我就让你巡抚广东去开海!”
        王渊没有谢恩,也没拍马屁,而是说:“一言为定,陛下可不能反悔。”
        朱厚照就吃这一套,哈哈笑道:“君无戏言,我可不是耍赖之人。”
        王渊又说:“弘治十八年进士严嵩,二甲二名,以庶吉士升翰林院编修。此人至情至孝,清廉无私,丁母忧方归。可翰林院以被人把持,他在翰林院连抄写公文都捞不上,请陛下给一个吏部的小官当当。”
        这是王渊第一次为人请官,朱厚照必须给面子。
        朱厚照说:“翰林院编修如此清贵,怎可去吏部任职?既是弘治十八年进士,便升其为侍读学士,再让他兼一个詹事府职吧。”
        这是走清贵路线,很大机会能入阁,至少也能混个侍郎、尚书。
        王渊给严嵩制定的却是干臣路线,他说:“严嵩此人跟臣一样,都是闲不住的,他想做些事情,而不是等着升官。”
        这话让朱厚照很满意,笑道:“我就讨厌虚伪庸官,看来此人与二郎志同道合。他是哪里人?”
        “江西人。”王渊答道。
        朱厚照眼珠子一转:“既是江西人,便不好管江西事,可让他做山东清吏司员外郎,今后因功再给他升郎中!”
        什么鬼?
        说好的去吏部呢,怎么跑去十三司了!
        王渊望向朱厚照,朱厚照也笑着回看王渊。
        山东清吏司,属于大明十三司之一,掌管山东钱粮一应事务。
        包括山东的布政司、都司、卫所,不管要钱要粮,都得经过山东清吏司之手。
        另外,山东清吏司,还兼管辽东都司,带管各京卫、仓场、北直隶的的盐税衙门,还兼管锦衣卫、锦衣卫仓、大宁各卫所,再兼管整个大明的所有盐运司!(仅限钱粮事务。)
        严嵩一下子成了大明盐税、盐运领域的财神爷,而且还是第二把手,朱厚照打算今后将其升为一把手。
        这是个油水丰厚的职位,非常考验严嵩的人品。
        (剩一章明天再补。)

207【舅子请妹夫逛青楼】
        “让我去户部十三司?”严嵩惊道。
        王渊摊摊手:“我也不知道陛下怎么想的,反正这个职务是烫手山芋。”
        严嵩坐那儿沉默了好半天,一直没有缓过神来。让他进十三司也就罢了,居然还是山东清吏司。
        各省清吏司都有兼管范围,唯独山东清吏司油水最厚,只因沾到了一个“盐”字!
        当然,兼管职权如今没有定型,是可以活动摇摆的。历史上,直至万历三年,才把户部十三司的兼管范围正式确定下来。比如南直隶归并四川司,北直隶归并福建司,贵州司捞到几个钞关的关税,广西司只捞到御马监、象房和皇家动物园。
        王渊说道:“你是陛下亲自任命的,就算打算依附杨廷和,杨党那边也不可能真正信任你。”
        “我先理一下。”严嵩感觉里面的水好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