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217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这是京城,不是贵州。”王渊说。
        袁达自有道理,沉声说道:“京城砍人也得用刀。我们出去观灯,人多眼杂,万一遇到贼徒生事,我顺手一刀就把他给劈了!”
        “随你吧。”王渊懒得再劝。
        袁家两个小子,老大袁志莽撞头铁,老二袁达则沉稳内秀。也正因其沉稳性格,宋灵儿才派袁达来送信,换成别人她还真不放心。
        前两天,王渊试过袁达的武艺。
        才两三年不见,这小子身高蹿了半尺,力气也大了许多。或许是经过战场历练,刀法也更刚猛有效,抛弃以往的各种花招,刀刀都奔着要害下手。
        主仆三人溜达着进城,城西北并不热闹。此地有好些大型仓库,为防引起火灾,禁止花灯聚市。
        沿着西直门大街一直向东,穿过浣衣局胡同和羊房胡同,便来到什刹海。
        什刹海,明代称为“十刹海”,因为周遭的寺庙古刹很多。也有人称之为“积水潭”,这是从元代传下来的,元明两代的积水潭代表整个什刹海。
        自从有了李东阳,什刹海再添“西涯”之称。
        李东阳在获得皇帝赐宅以前,一直租住在积水潭边,因为这边的租金非常便宜。
        文人嘛,总得风雅一些。
        不管是什刹海,还是积水潭,都显得特别俗气。
        李东阳住在积水潭西岸,便将此地呼为“西涯”,西涯遂成他的雅号,文人们于是把整片什刹海都称为西涯。
        什刹海虽在北京城内,却也有不少农田,而且围湖造田愈演愈烈。
        水域面积减小怎么办?得泄洪啊。
        于是挖渠道与前海相连,过闸入皇城和西北进行分流。西北流过银锭桥,又倒流回后海,居然形成“银锭观山水倒流”的景观,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休闲娱乐。
        今天说是到聚贤楼聚会,其实是在什刹海聚会。
        请来聚贤楼的清倌人,租一条大船游什刹海,灯火映照水面煞是好看——还是文人们会玩啊。
        王渊主仆三人走出羊房胡同,便看到湖边到处是花灯,湖面上同样是一片灯火璀璨。
        沿街灯市虽然热闹好看,难免显得庸俗,到了这边则平添无尽风雅。
        明中期的什刹海,比后世要大得多!
        在李广桥附近的码头上,挺着一艘画舫。王渊刚走过去,便有聚贤楼的茶壶来迎接:“王学士,船上请!”
        画舫四处都挂着花灯,船上人人皆提灯笼。
        王渊让周冲、袁达去灯市玩,自己跟随茶壶上船,很快便在船上见到黄峤。
        “妹夫,你可算来了!”黄峤高兴道。
        杨慎也过来迎接:“若虚兄,里边请!”
        “客气!”王渊抱拳道。
        舱内已经坐了好几个人,都是丽泽会成员,有已经当官的,也有还未中进士的。
        比如张含,云南人,丽泽会创始元老,已经三十三岁了,正德二年就考中举人,直至现在还是一个举人。这厮家里不缺钱,常年在京城求学,颇有不中进士就不回乡的意思。
        还有王廷表,也是云南人,杨慎五叔杨廷宣的学生。此人跟王渊同年中举,都是在昆明参加乡试,鹿鸣宴上还曾见过一面。
        这里云南人挺多,杨士云也是云南大理的。此人是弘治十四年的云南解元,蹉跎至今都没中进士,他年龄比杨慎大得多,却拜入杨慎门下做其记名弟子。
        “若虚兄,这位是曾屿,字东玉,四川泸州人,现为户部江西清吏司主事!”杨慎介绍道。
        王渊抱拳道:“久仰大名!”
        咱们前面说过,杨慎虽然正德六年中试,却把正德三年进士视为同年。这个曾屿便是其中之一,很早就投靠杨家,几年时间便官至户部主事。
        杨慎又介绍:“这位是刘大谟,字远夫,河南考城县人,现为户部广西司主事。”
        “见过刘兄!”王渊笑道。
        杨慎连续介绍几人,竟有五个户部主事,户部一共才十三司啊。
        王渊此刻终于知道,朱厚照为啥让严嵩去当户部主事了。杨廷和做得太肆无忌惮,居然把一堆正德三年进士,提拔为户部清吏司主事,并且全是他儿子的朋友!
        难怪户部尚书孙交隔三差五闹辞职,户部已经成了杨家的后花园。
        朱厚照对此一清二楚,于是在几个月前,把王琼擢升为户部左侍郎。一旦孙交辞职,王琼必然升为户部尚书,反正不能让杨党将户部彻底吞掉。
        不等杨慎继续介绍,王渊便抱拳说:“冯主事,好久不见!”
        正是在朝会弹劾过王渊的冯驯,也是户部主事,杨党的第六个户部主事。
        “王学士安好!”冯驯微笑道。
        或许是因为江彬的原因,冯驯再没有弹劾过王渊,而是逮着江彬开火,户部主事做得像御史一样。
        严格说来,严嵩也是杨廷和的门生,选庶吉士时曾经登门拜访过,严嵩跟杨慎的关系也不错。当然,那是正德初年的事情,杨家父子的门生故旧太多,早把多年不见的严嵩给彻底忘记。
        除了六个户部主事,还有两个吏部主事,以及礼部、工部、刑部和兵部主事。
        这些人,大部分都是弘治十八年和正德三年的进士,因为依附杨廷和的缘故,几年时间便能够迅速升迁。
        面对船上的一堆主事,王渊对杨廷和的朝堂势力,理解得更加清晰直观了。
        “开船!”
        杨廷和一声令下,画舫驶离码头,今晚的清倌人也应声登场。
        杨慎笑着对王渊说:“若虚可知,此位倌人,乃昨日新鲜出炉的元宵花魁!”
        “原来如此,今日算见识了。”王渊笑道。
        选青楼花魁这种事儿,是从弘治年间开始的,弘治朝以前的风气还没那么开放。
        历史上,杨慎被流放到云南,你以为日子过得很苦吗?人家写过一本《江花品藻》,专门点评云南名妓,便是在云南喝花酒的杰作。只有黄峨才是真的苦,留在四川守几十年的活寡,还要帮杨慎侍奉父母、抚育子女。
        明代这种点评名妓选花魁的著作,首推《莲台仙会品》和《燕都妓品》,前者点评南京名妓,后者点评北京名妓,不过现在都还没问世。
        “咚咚咚咚!”
        琵琶声响,京城花魁开始演奏了。
        画舫的舷窗也全部打开,文人们可以一边听曲,一边喝酒,一边欣赏远处湖面的璀璨花灯。
        而且船还是游动的,窗外景色不断变换,偶尔甚至能听到邻近画舫传来的歌声。
        城里人真会玩!
        (明日复明日,还是欠一更。)

209【青楼贞女】
        这位清倌人姓顾,单名曰盼。
        唱曲只是开胃菜,一曲之后,即行酒令。谈诗论赋一番,再度献唱,而且是大唱!
        从洪武朝到宣德朝,官妓以大唱为主,不会大唱没资格称名妓。
        大唱不仅需要丝竹伴奏,还得有行头装扮,辅以背景道具,可理解为戏剧。但又跟后世的京剧不同,它没有角色脸谱,演员行头更日常化。有对白,有唱词,也有表演,整体表演形式更像西方歌剧。
        大唱主要表演杂剧,《窦娥冤》、《西厢记》之类便是了。
        明初严格来说是禁止私妓的,只有官妓具有合法性。至明宣宗时期,京官下班之后,经常把官妓带回家,三五成群开派对嗨皮。当时的都御史刘观,出门都要带着艺伎;户部郎中萧翔干脆不理政务,每天都狎妓宴饮取乐。
        面对这种情况,明宣宗直接把官妓禁了。失业的官妓变成私妓,民间青楼从此兴起,碍于禁令又不敢大唱,于是名妓们纷纷改为小唱。
        小唱不需要舞蹈,不需要道具装扮,相当于明代的流行歌曲。
        明宣宗一死,官妓和大唱死灰复燃,但私妓和小唱却蔚然成风。到如今,大唱多在比较正式的场合表演,而文人狎妓则以小唱为主。
        眼下这位顾倌人,唱的是改良版《汉宫秋》,选取其中一个片段,只表演王昭君离开长安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