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222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顾昭仪却是个例外,她坚贞刚烈,已获皇帝好感。升为官妓,非但不是障碍,反而属于加分项,朱厚照就喜欢逾越礼制。
        朱厚照喜欢听曲,顾昭仪会唱曲;朱厚照喜欢舞刀弄剑;顾昭仪剑舞技艺超凡;朱厚照喜谈兵事,顾昭仪居然也读过兵书。再加上她性格独立,朱厚照就更痴迷,有时候被她骂了,朱厚照还乐呵呵直笑。
        本来朱厚照觉得顾昭仪很丑,只想弄进豹房舞剑耍乐,多一个可以交流的朋友而已。可顾昭仪实在太对他胃口了,某夜喝酒之后没忍住,两人便滚到床上迈出最后一步——反正黑灯瞎官注意,因为朱厚照当皇帝好些年。除了皇后之外,只有两个妃子,一个德妃吴氏,一个贤妃沈氏。
        现在突然冒出一个庄妃顾氏,又兼多年未诞皇子,肯定要被寄予殷切期望。
        甚至,就算文官们打听清楚顾昭仪的官妓身份,只要确定其清白贞洁,多半也不会太过反对。只要能诞下皇子,官妓又算得了什么?
        早膳过后,江彬、许泰、潘贵来见,说士卒们已经开始操练。
        而且,这些武将面对顾昭仪,皆称呼她为“娘娘”,可见其确实备受宠幸。
        朱厚照把王渊也领去校场,指着三十多个膀大腰圆的汉子说:“他们都是我最近招募的豹房勇士,个个力大无穷,皆为骁勇之辈!”
        “陛下胸襟宽阔,臣佩服之至!”王渊笑道。
        这三十多人皆为蒙古汉子,全是去年投降的蒙古军士,由江彬从边地进献过来。
        文官们前阵子疯狂反对,弹劾奏章如雪花般飘来。实在是朱厚照太弄险了,投降不足一年的蒙古兵,居然弄进豹房当近侍,但凡有一人心怀不轨,就能把大明皇帝给弄死!
        朱厚照说:“二郎,这些蒙古汉子自负得很,你去让他们见识一下大明勇士的厉害!”
        王渊顿时无语,老子可是翰林学士,你居然让我跟蒙古人比武?
        嗯,好久没活动了,正好可以练练。
        王渊笑着说:“挑十人出来,一起上,我要打十个!”
        顾昭仪说:“王学士果然勇猛。”
        为首的蒙古汉子叫脱脱太,这家伙来了豹房之后,倒也忠心耿耿,就是自负武勇看不起旁人。
        在脱脱太的带领下,十个蒙古汉子将王渊团团围住,咆哮大吼着冲锋过来。
        因为不使用兵器,这些蒙古汉子都是摔跤招数。王渊却不给他们近身的机会,边打边走,只用拳脚招呼,竟将十个蒙古汉子耍得团团转。
        眼见闪避不开,王渊抄起身边一人。接近两百斤的块头,被王渊拿来当武器,左右横扫之下,把其他蒙古汉子砸得东倒西歪。
        许泰都看愣了,喃喃自语:“此人不可力敌。”
        江彬亦是瞠目结舌:“他平时文质彬彬的样子,也不像力大无穷之辈啊。”
        “哈哈哈哈!”
        朱厚照兴奋大笑:“吾有王二郎,天下何愁不能安定?”
        “不打了,不打了,”脱脱太连连退后,说着并不标准的汉话,“你是真正的勇士,我打不过你!”
        “承让!”王渊扔掉人形武器,抱拳说道。
        脱脱太问:“你力气这么大,一天吃几斤肉啊?”
        这问题特别可爱,把朱厚照逗得又是一阵大笑。
        王渊说:“我天天吃鸡肉,我家养了几千只鸡。”
        王渊真没有说谎,经过一年多的实验,蚯蚓养殖技术已经因地制宜,在王渊的地盘上大规模发展起来。

213【经筵大会和奇葩修撰】
        王渊第二次战场立功,获赐千亩良田在城西。而第一次战场立功,获赐十亩良田则在城东。
        城东的十亩良田,建起了一个养鸡场,从去年春天就开始养鸡。
        后来,王渊又从城西调去一些佃户,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对蚯蚓的培育也更顺手,现在已经发展到两千多只鸡。
        那十亩良田剩下的地方,也用来种杂粮和蔬菜——北方冬天实在太冷,用尽各种方法都难以让蚯蚓存活,只能以杂粮和草料代替喂养。
        养蚯蚓的肥料,一部分是鸡粪,另一部分来自军营……
        豹房里的禁卫、京卫和边军,此时加起来规模过万。他们由皇帝亲自监督训练,伙食待遇非常好,所需鸡蛋和鸡肉,大都在王渊的养鸡场采购。
        可惜养鸡场产能不足,扛不住豹房军士消耗。负责采购的中官,每每对此扼腕叹息,只因王学士家的鸡便宜,按照市价采购能吃更多回扣!
        王宅,格物堂。
        “我们已知事物有三形态,从固态到液态、从液态到气态,皆需吸收能量。而从气态到液态、从液态到固态,则会释放能量。”
        “那么,我们可否制造一锅炉,烧水加热让水汽化,吸收能量变成水蒸气。用水蒸气的膨胀之力,推动杠杆进行活动,将其转化为机械做功呢?”
        今年是乡试之年,顺天府学的生员们,已经很少来听物理课了,一个个都在忙活着复习应考。
        国子监生们也减少课外活动,因为乡试之后半年,便是明年的会试!
        现在王渊的实验室里,只剩下十多个人,比去年冷清了不少。
        宝朝珍、杜瑾二人必在,他们不管科举仕途,一心研究物理和数学。其中宝朝珍物理最优,杜瑾则数学最优,堪称王门心学之物理学派的核心弟子。
        顾应祥偶尔也来几趟,但都是做物理实验,平时他可以在自己家里搞研究。
        黄峤、黄峨兄妹俩,也算进步神速。前者自知考不上举人,一边跟着王渊搞物理,一边跟着杨慎玩诗词;后者则是夫唱妇随,黄小妹都不怎么写诗了,专心致志在理科道路上发展。
        王渊讲述完蒸汽机原理,便把简单示意图画出来。
        他自己也没接触过蒸汽机,全凭想象而已,画出来的东西也显得蹩脚。
        宝朝珍在看图之后,立即有了思路:“此物可以代替水力,催动纺车或织布机!”
        “然也,”王渊笑道,“不止如此。若能催动铁锤,则百炼钢易造耳,铁匠不需再数百上千次挥锤,只要将钢铁放入蒸汽锤下锤炼即可。”
        顾应祥眼睛发亮:“若能快速锤锻百炼钢,则此物有大用!”
        黄峨盯着示意图,皱眉道:“怎么防止它漏气呢?”
        “慢慢实验改进呗。”王渊笑道。
        自从下聘之后,黄峨又跑来了,每天耍得不亦乐乎。
        而且,王家的仆人们,皆以主母之礼相待,每次见面都喊“夫人”,学生们自然也敬其为“师母”。
        只这两个称呼,就能让黄峨乐此不疲。
        王渊又讲了一通,黄峨捧来茶杯递上:“二哥,喝茶,润润嗓子。”
        “多谢小妹。”王渊笑道。
        黄峨也甜甜一笑,她就盼着日子再快些,早点到秋天就可以拜堂了。
        袁达突然跑进来:“二哥,宫里有太监来了。”
        王渊立即出去迎接。
        那太监微笑道:“王学士,三日之后,陛下在豹房开经筵之会,请王学士务必到场!”
        经筵?
        什么鬼东西!
        经筵制度形成于宋朝,但形式并不固定。
        大明开国,朱元璋泥腿子出身,偏偏又特别爱学习。于是召集学士们,不定期给他讲学、讲政,明朝也因此有了经筵传统。
        英宗年少继位,三杨秉政,深感教育幼主责任重大。因此把明代经筵制度定下来,每十天一大讲,每天有一小讲,做了皇帝也需要天天听课。结果愣是教出一个土木堡之变!
        弘治皇帝很尊重文官,除了儿子朱厚照生病,几乎从不缺席经筵大会。
        等朱厚照当上皇帝嘛,刚开始还蛮听话的,半年不到就长期旷课了。
        王渊进翰林院已经两年,核心工作便是参加经筵,但今天还是第一次收到经筵邀请。
        顾昭仪,错了,是庄妃顾氏的功劳!
        庄妃娘娘当然不会苦劝,而是在日常闲聊时,开玩笑说:“皇帝哥哥,经筵是什么样子啊?能不能开一次给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