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228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原是孟子和匡章的一段对话,说陈仲子是廉洁之士。其出身于齐国世家,兄长的俸禄足有万钟。他却认为兄长的俸禄,是不义之财,自己搬到外地去居住。曾经三天不吃不喝,看到被金龟子幼虫吃了一半的李子,便爬过去将李子吞掉。
        这涉及到战国历史,齐国到处欺负弱小诸侯,因此陈仲子才认为兄长的俸禄为不义之财。
        整段话有两层意思:一为讨论廉洁,二为讨论人伦。
        朱熹的批注由人伦着手,认为陈仲子无君无父。孟子也有这层意思,核心是为了攻击墨家。考生只要用人伦来开题,就可算标准答案,得分多少全看自己发挥如何。
        而王渊作为主考官,则希望考生讨论廉洁。
        已经有考生在破口大骂了,因为不管是截搭题,还是所谓枯窘题,全都属于“小题”范畴。这是不正规的题目,一般只在道试、岁试出现,乡试和会试根本不可能使用。
        但骂又有什么用?
        朝廷也没有严格规定啊!
        而且拖到交卷的时候,也有六成考生答出来了,剩下四成考生纯属读书不精。
        就像史道说的那样,“螬”是一个生僻字,只要熟读孟子肯定印象深刻,记不起来的多半没真正掌握孟子。人家朱熹在作批注的时候,专门给出了“螬”字的注音和解释,你们连朱子批注都不认真看一下?
        真不是抠字眼,也不是死读书,纯粹在考验孟子掌握程度。这个故事挺有趣的,就算把孟子当故事书看,也能非常清晰的记下来。
        那两千多无法下笔的考生,估计平时只看参考资料,对四书原则一扫而过!
        “王学士,这是今日各房荐来的答卷。”吴一鹏捧着一摞试卷过来。
        你可以把乡试视为作大赛,同考官那儿属于初选,吴一鹏那儿则是复选,最终由王渊来评判名次。
        大概有三十多份答卷,王渊更注重言之有物。那些辞藻华丽,却没有自己思想的章,直接被王渊扔到最后边,谁让他是主考官呢!
        可惜,即便是老成持重、朴实无华的章,也大多只是把朱熹的论调写出来,很难看到有什么新颖的发挥。就算创新很难,至少也该发散出去吧,不能仅限于题目所在章节啊,老子需要你来搞“中译中”做翻译?
        王渊不愧是王阳明的学生,他给出的阅卷评语,跟自己的老师如出一辙
        “此不甚出彩,胜在平实详尽,中。”
        “此老成朴实,于仁义理解透彻,中。”
        “此平平无奇,难得阐述清晰,中。”
        王渊还发现了自己的学生,从“格物致知”那道题,便知道出自物理学派!
        “就这些?”王渊失望道。
        吴一鹏说:“还有一些卷子,尚在批阅当中。”
        又过了大半日,王渊拿到史道的卷子,批阅至那道枯窘题时,顿时拍案笑道:“此当为今次乡试第一!”
        史道虽然也以“无君无父”开题,却着重论述了“清廉”之道。
        而且借孟子之口,论述伯夷、伊尹、柳下惠和孔子,再拿伯夷和陈仲子做清廉对比。从而得出结论,伯夷的清高虽然狭隘,却能激励懦夫立志;陈仲子比伯夷更加狭隘,一点用处都没有!只有像伊尹那样担负责任,像孔子那样与时俱进,才是清与廉的正确打开方式。
        陈仲子既然觉得兄长的俸禄是不义之财,就应该担负起责任,用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现状,让齐国变成一个仁义之国。即便无法做到,也该努力去做,而不是离家出走把自己给饿死。
        史道最后收题时说,君子立于世间,自当追求清廉。但不要为了清廉,而忘记自己的责任,变成只剩下清廉却一无是处的人。这样的清廉,于国无用,是为不忠;于亲无报,是为不孝此段是圆回去扣“无君无父”之题意,否则就脱离了朱熹批注的范畴。
        王渊想选什么样的人才?
        当然是会做事,且愿意做事的人!
        现在终于发现一个,必须得弄成解元才行。
        可惜,阅卷至今,也就这么一个。
        等王渊把所有试卷都批完,还是感觉不怎么满意,于是亲自跑去各房查找落选试卷。
        这道程序叫“搜卷”,目的是防止有人才流失,实际上是为了制约副主考和同考官的权力。否则的话,副主考和同考官乱改卷子,主考官只能看到他们送上来的。
        发展到明代中期,有些副主考和同考官,也破坏规矩跑去“搜卷”,还美名其曰帮助朝廷发现遗才其实就是想给考生作弊,寻找约定好关键词的卷子将其录取。
        王渊整整翻阅了一千多份落选试卷,大部分都一扫而过,只有碰到合意的才仔细阅读。
        看着看着,王渊表情有些古怪,他发现了一份奇特的卷子。
        这份卷子的主人,肯定是王渊的学生,因为很多内容都是王渊的理论。而且,此人不像另一个弟子王晹那样委婉,直接了当就阐述王渊的学说,还把这种歪理邪说写得采斐然。
        录了!
        王渊搜卷一共搜到四份卷子,并非全都是自己的学生,其中三人正正经经答题,只可惜不被同考官所喜而已。
        王渊还不知道,他搜卷搜到的那个学生,乃历史上嘉靖朝的太子少保、兵部尚书赵锦。
        这位老兄靠做喷子起家,帮着嘉靖喷走不少重臣,真实能力和品性尚且存疑。但被王渊的蝴蝶翅膀一扇,赵锦现在成了王渊的学生,对物理那一套深信不疑,有可能从喷子变成实干家。
        王渊这次录取的喷子不少,其中一个叫郑自璧,章写得慷慨激昂。这货历史上跟着杨慎混,大礼议当中被打屁股,后来历次升迁逮谁喷谁。喷到人神共愤的地步,自己身为兵科都给事中言官里的大佬之一,却被科道言官集体弹劾,给扔去江阴做县丞。
        王渊录取郑自璧也没别的原因,就是觉得此人的章一腔热血而已。
        妖魔鬼怪挺多的,慢慢调教吧。

220【狂信徒】
        要说大喷子,在王渊录取的考生之中,被他点为第一名的史道,当属喷王之王。
        史道喷过江彬、张忠、谷大用、王宪、张佐,全是正德皇帝的亲信之人。朱厚照虽然没有完全采纳意见,但也没有因此生气,反而“改颜受之”,并且自觉理亏,让史道一直留在兵科当言官。
        正德皇帝死后,嘉靖皇帝继位。
        史道率先跳出来喷杨廷和,弹劾杨廷和三十多项罪名。杨廷和被逼得不再上朝,请求辞职,嘉靖勒令其复出。随即,杨廷和上奏章反驳,弹劾史道欺君罔上罪名二十多项,奏章足有四千多字,足见他被史道气得多厉害。
        接着,又有两位言官站出来,不但弹劾杨廷和,还弹劾内阁大臣以及各部尚书。
        这可不是在拍嘉靖的马屁,因为当时嘉靖刚刚上位,屁股都还没坐热呢。嘉靖被朝堂局势给吓到了,把史道、曹嘉、阎闳三位言官下狱,全都扔去做县丞和判官。
        皇帝这个举动,立即引起数十位言官反弹,逼得皇帝取消命令,将史道等人官复原职——这一切,都是在杨廷和权势最顶峰时进行的!
        而史道却装了逼就跑,皇帝要给我官复原职?
        抱歉,若不罢免杨廷和,老子就不伺候了,老子请求外放!
        这又是个未来的兵部尚书,加上搜卷得来的赵锦,王渊录取了两个嘉靖朝兵部尚书。
        ……
        半个月时间转眼而逝,史道跟同窗一起去看榜。
        直至乡试榜单揭完,贡院大门外哀鸿一片,同时又有人惊喜狂呼,所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抱怨者,都骂王渊不该在乡试的时候出小题,那道枯窘题太他娘折腾人了。
        但无人质疑考试的公平性,因为第一名史道乃涿州人。史道的爷爷只是不入流的小官,其父的官职也不上不下,跟主考官王渊没有丝毫瓜葛。
        第二名郑自璧,也跟王渊没啥关系,乃是通过正常渠道,由易经房同考官推荐上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