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230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群臣哗然,感觉王渊就是在乱搞。
        哪有忘记题目出处,就因为文章写得好,便考试过关做举人的?
        王渊又说:“那些截搭题,我也没有出无情搭,全都是有请搭,并无任何难度可言。我出小题,只是为了避免有人死记硬背历年程墨!”
        真有人靠背科举范文而录取的,而且为数还不少,王渊说得也有道理。
        许瀚懒得跟王渊扯淡,直接跪下说:“臣请求陛下,从今往后,明令禁止乡试、会试出小题!”
        “臣附议!”又有几个言官冒出来。
        这些言官有个特点,全是弘治十五年、十八年进士。他们的处境非常尴尬,背后靠山早就滚蛋了,刘瑾乱政期间又无法正常升迁,现在想投靠谁也得排队才行,只能到处弹劾官员邀名求赏。
        朱厚照仔细想了想,他不愿因为这点小事,而跟言官们闹得不愉快,当即说道:“准奏。今后乡试、会试,不得再出小题。”
        言官们非常高兴,特别是许瀚,他的建议被皇帝接受,等于又添了一笔政绩。
        朱厚照又问王渊:“王学士还有什么好说的?”
        王渊本来没啥好说的,既然皇帝问起,那就多说几句呗。当即拿着笏板出列:“臣恳求陛下,允许贵州自开乡试!”
        此言一出,群臣皆惊,全都看向王渊。
        捅马蜂窝了!
        首先表示反对的就是杨廷和:“贵州边僻之地,学校甚少,士子不足。擅开乡试,则靡费无度,徒耗钱粮而已。”
        都御史乔瑛也说:“陛下,贵州自开乡试,还需谨慎议之。不可因王学士考中状元,又出自贵州,就让贵州自行开设乡试。”
        给事中安磐言道:“贵州自有实情。其余省份,皆有两位布政使,唯独贵州只有一位布政使。何也?流官太少,土官太多,遍地土司蛮夷。贵州科举亦如此,学校几何?士子几何?每届乡试也就两千贵州生员应考,有时只有千余人。为这千余人单设乡试,置上万士子应考的省份于何地?”
        一个又一个官员站出来反对,而且全是出自中榜地区的官员!
        南北榜官员反而默不作声,笑看中榜狗咬狗内斗。
        为何如此?
        因为大明会试,是按比例录取的,中榜地区只占10。
        一旦贵州单独开科,必定相应增加举人名额。但贵州举人名额增加了,中榜进士比例却不会变,等于将有更多贵州举人,跟中榜其他省份争抢进士名额。
        而王渊这边,一个支持者都没有。
        只因贵州十多年没出进士了,最近的一个贵州进士,还是王渊同学的哥哥詹恩,已经病死了七八年。满朝文武,只有王渊是贵州人!
        王渊手执笏板,微笑不语。
        等反对者全都表态之后,他才感叹道:“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我等皆为中榜官员,为何闹得如此地步?”
        安磐冷笑道:“王学士,我等在讨论国家大事,请不要分什么中榜、南榜和北榜。”
        王渊觑了此人一眼,朗声道:“我请问安给事中,你说贵州流官太少、土官太多、遍地蛮夷、士子稀缺,所以才不适合单开乡试。是这个意思吗?”
        “难道不是实情?”安磐反问。
        王渊又说:“那我请问安给事中,我等为何要做官?”
        安磐义正辞严道:“上报君王,下护黎民,为大明江山社稷耳。”
        王渊笑道:“那么请问,贵州可是大明江山?贵州百姓可是大明子民?”
        “自然是的。”安磐哪敢说不是。
        王渊喝道:“贵州既是大明江山,你就忍心看着贵州一直为土司把持吗?贵州百姓既是大明士子,又为何称之为蛮夷?即便他们不会说汉话,不会写汉字,难道不应该推行教化吗?贵州士子为何稀少?正因为教化不力所致!越是如此,越应该在贵州开乡试,让更多贵州百姓沐浴圣德。等到有一天,贵州蛮夷也能遍布朝堂,那才能彰显圣天子之恩!难道,你不愿大明朝廷教化贵州蛮夷?你究竟有何居心!”
        “我……你……强词夺理!”安磐被怼得不知如何辩驳。
        王渊突然话锋一转:“陛下,此人曾陷陛下于不义,请诛之!”
        安磐气愤道:“你血口喷人,我何时陷陛下于不义了?”
        王渊质问道:“正德四年,是不是你怂恿陛下追夺恩师诰命?”
        全场死寂,无人说话。
        不止安磐脸色剧变,另有几个言官也浑身一哆嗦,就连朱厚照都有些脸色不自然。
        刘瑾弄权期间,不但逼走刘健、谢迁等大臣,还要夺去他们的诰命和赏赐。平江伯陈熊被流放海南,属于追夺诰敕的漏网之鱼,刘瑾便责令科道官员严查。
        而安磐等人趁机上疏,说刘健、谢迁这些家伙十恶不赦,不仅要夺去其本人诰命,还应该将其妻子、父母、祖宗三代的封赠一起夺去!
        如今,刘健、谢迁的封赏虽然已经恢复,但那些言官的无耻上疏,却是他们这辈子都洗不去的污点。
        朱厚照颇为尴尬,说道:“王学士,不要提陈年旧事,今日只谈贵州乡试之事!”
        王渊微笑着走到大殿中央,问道:“诸位同僚可知,本人参加乡试的时候,曾在半路上被土匪劫道?当时山道狭窄,只容两人并行。上百土匪堵截前后去路,又在山坡上投石射箭,欲置我等贵州生员于死地!”
        朱厚照点头道:“我听李三郎说起过。”
        王渊继续说:“幸好我还有几分武艺,策马奔行于山壁,一刀斩其匪首,复又冒着箭雨,纵马杀溃山上的数十匪徒。这才有惊无险的前往云南参加乡试!贵州士子的艰辛,你们有谁能体会?”
        群臣愕然,无言以对。
        王渊又说:“我是贵州宣慰司人,前往云南乡试尚且要走二千余里。更远的,还有思南、永宁等府卫,他们要走三四千里!可不是中原和江南的几千里路,沿途根本没有水道可行舟,也没有平坦官道可纵马。盛夏之时,山岭险峻,瘴毒侵淫,匪贼横行。有多少云南士子,病死、累死、被贼人杀死在赴考途中,你等晓得厉害吗?杨阁老说贵州士子不足,当然不足!每次乡试,都有近半贵州士子,根本无法顺利走到云南考场!”
        王渊扫视众臣,冷笑道:“我若没有以一敌百的武力,今天就没机会在这里说话,早就成了贵州山道里的一具枯骨!你们觉得,所有贵州士子都能以一敌百吗?那也别考文举了,让贵州士子都去考武举更好,保证能杀得蒙古小王子不敢南向!”
        “哈哈,此言妙哉!”最后两句话,把朱厚照逗得笑出声来。
        王渊用拿刀姿势拿着笏板,喝问道:“还有谁反对?且与我辩论一番!”
        无人说话。
        朱厚照笑道:“既如此,准许贵州自开乡试。”
        礼部尚书刘春提醒:“陛下,贵州若开乡试,当专设一提学使,不能再由云南提学使兼任。另外,单独开科,贵州举人名额也该增加。”
        朱厚照道:“理应如此。”
        这个政策传到贵州,全省士子欢欣鼓舞,皆视王渊为贵州学界的英雄。第一任贵州提学使,来到贵阳之后,第一件事就是立碑,把王渊的开科事迹刻上去,否则这位提学使别想获得当地人心。

222【拉帮结派】
        散朝途中,跟王渊关系较好的官员,纷纷朝他拱手致意。
        没别的意思,纯粹是在道贺。
        仅凭促使贵州单独开科这件事,王渊就足以青史留名,毕竟传播教化乃奉行圣人之道。今后贵州所有的举人和进士,都要感激王渊之恩德,投入王渊门墙属于顺理成章的事情。
        等王渊身边清净下来,严嵩才笑着说:“若虚好手段!”
        “随口一提而已,不想陛下真的答应了。”王渊说道。
        “若虚何必谦虚,今天这个机会选得实在让人拍案叫绝。”严嵩明显进步神速,对朝堂政治有了更深的理解。
        别看王渊提出贵州开科之事,似乎属于心血来潮,其实是有精确判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