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255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朱厚照冷笑道:“四川反贼的区区残部,他就用了两年时间才平定,我给他升官加衔已经够优待了。让他去经略吐鲁番,究竟要多久才能平乱?三年,还是五年?”
        杨廷和说:“边疆之事,不可太急,须得步步为营。”
        朱厚照大怒:“我父皇刚刚登基,吐鲁番便侵占哈密,步步为营二十多年,那些蛮夷都快打到嘉峪关了!”
        面对皇帝的怒火,杨廷和不敢再说话。
        朱厚照这次是真的生气,堂堂大明皇帝,被番邦蛮夷不断攻陷城池,期间还他娘的把蛮夷视为好人赏赐了几回。
        朱厚照感觉自己被当成傻瓜糊弄,恨不得亲自提刀砍死丫的!
        (欠一更,明天再补,今天有点不舒服。)

247【热气球】
        “二哥,一路保重!”
        黄峨带着丫鬟夏婵,依依不舍将王渊送出家门。
        前两日,王全、王姜氏和王猛也走了,今后黄峨独自在家怪冷清的。
        王渊先去一趟军营,点检好自己的队伍,这才挥师绕着城墙往西北行去。
        其中,一千骑兵,皆从三千营选出,由御马监少监朱英统率;三千火枪兵,皆从神机营选出,由惠安伯张伟统率——这是典型的文官、太监、勋贵组合。
        皇帝非常贴心,没有给王渊使绊子。
        太监朱英曾与王渊两度合作,两人关系非常不错。
        而惠安伯张伟,曾跟随马中锡招抚刘六刘七,被言官弹劾得丢爵下狱。前不久才刚刚恢复爵位,他这戴罪立功的样子,也不敢跟王渊对着干。
        李应也跟来了,他在豹房干得心累,也不想跟江彬争宠,就向皇帝请求随军出征。这货把书童李忠都带上了,主仆二人踌躇满志,想要奔赴边疆沙场建功。
        此外,王渊还带了弟子十二人,宝朝珍负责管理那几百个随军工匠。
        王渊刚刚走出军营,就看到大门口站着三人,竟是归善王朱当沍和他的两个门客。
        王渊惊讶道:“王爷怎么来京了?”
        朱当沍哭笑不得道:“陛下重新派人审理案件,我也被带到京城接受问询。我发誓说自己没有谋反,愿意去北方戍边以证清白。没想到……陛下真让我跟着王学士去西北打仗。”
        “那就一起走吧。”王渊点头说。
        看来,朱厚照是想和稀泥了,因为制造冤案的太监温祥、锦衣卫韩端、大理寺少卿王纯,全都是皇帝信任重用的人!
        处理他们,等于朱厚照自己打自己的脸。
        特别是太监温祥,那是皇帝的身边人,传圣旨口谕什么的,近年来都是这家伙在跑腿儿。
        朱厚照派温祥去审理谋反案,无非是给他立功的机会,没想到这家伙居然制造冤案,收了银子就敢诬陷一个郡王。
        现在,皇帝选择和稀泥,把归善王扔给王渊,出去打几年仗回来,也就没人再记得此事。至于太监温祥,事后被皇帝扔去浣衣局,这辈子是别想再翻身了。
        还有就是,皇帝特别欣赏朱当沍,这位郡王勇武过人,朱厚照不想看到其才华被埋没了。
        朱当沍不仅勇猛,而且刚烈。历史上,他遭受冤屈,被贬为庶人,直接当着朝廷官员的面,一头撞死在墙上以证清白,导致皇帝下令重新复查此案。
        大军绕着城墙,来到城西北方的驿站,送行队伍早就已经在哪里等候。
        金罍、常伦、余本、张潮、张翀、许成名等同科进士,顾应祥、严嵩等朝中同僚,还有王文素、王晹、蒋信等诸多弟子。
        此时会试已经结束,殿试还未开始。
        王渊的诸位弟子和同道当中,方楷、刘储秀、箫鸣凤、徐景嵩、谷高、席春、席彖、王晹、史道,一共九人考中今年的进士。可惜,到处安利物理学的狂信徒赵锦,因为太沉溺于做实验而名落孙山。
        这九个人里边,席春和席彖都未正式拜师,因为他们是王渊座师席书的亲兄弟。甚至,他们对物理学也不怎么感兴趣,这一年来借口温习功课,已经很少出现在物理实验室。
        另外,史道比较倒霉,会试考中之后,突然接到消息,说他亲爹死了。只能放弃殿试,立即回家奔丧。
        这种情况,三年服丧期满,下一届殿试可以补考。因此,正德九年的进士,还有正德十二年的进士,都将与史道属于同年!
        众多年轻弟子当中,王晹是最活跃的,物理学派的哲学体系建立他居功至伟。学习最好的则是方楷,这家伙出身阴阳世家,国子监物理学社便是由其创立,现在整天在研究天体物理学,而且还拥有自己的天文望远镜。
        “若虚兄,慢走!”罗江、田秋站在金罍身边,朝王渊抱拳告别。
        王渊笑道:“二位有心了,恭喜罗兄、田兄金榜题名。”
        罗江就是王渊在云南参加乡试,跟王渊住同一个院子的云南士子。田秋则是贵州思南府士子,正德六年因为生病而没有赴京赶考。今年两人同时考取进士,罗江甚至会试排名第三十位(总共录取四百人)。
        田秋考中进士,则更具代表意义。从今以后,大明朝堂的贵州人,终于不再是王渊孤零零一个。
        “先生,一路保重!”
        上百位弟子齐声呼喊,把其他送别者惊得侧目不已。
        王渊拱手道:“诸君且回,努力向学!”
        说完,王渊翻身上马,大喝一声:“出发!”
        望着数千人的队伍远去,罗江忍不住感慨:“三年未见而已,若虚兄竟已如此威风。不但建功无数、陛下信赖,而且还有弟子无数。换成在云南的时候,你我如何想象得到?”
        “是啊,他都已经做总督了,我们才刚刚考过会试而已!”田秋咋舌道。
        金罍笑道:“若虚兄文武全才,堪称国士无双,不可以常理而论之。”
        常伦则以羡慕的眼神望向远方,喃喃自语道:“好男儿,就该当沙场建功,便是马革裹尸也死得其所。我何时才能提兵杀敌?”
        常伦在大理寺的人缘非常不好,金罍还只是高傲而已,这家伙则愤世嫉俗。每次遇到冤案,因上官包庇而无法惩治凶手,常伦就会写诗写曲,指桑骂槐的到处传播,已经得罪了好几个朝中大佬。
        罗江、田秋二人,跟着王渊的弟子们,一起回城前往物理学院参观。
        “罗兄,田兄,这便是先生亲自题写的对联!”王晹表现得非常热情。他跟罗江、田秋二人属于同年,罗江、田秋又是王渊的故友,这些关系叠加起来特别亲密。
        田秋仰望着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好联,若虚兄才高八斗,吾自愧不如也!”
        罗江则问:“为何横批是‘气理合一’。”
        王晹解释说:“因为此联暗合气理大道。物理学派的‘气理合一’,便是王门心学的‘知行合一’,同一个理念,不同的叫法而已。”
        “这幅对联怎么包含气理大道?”罗江怎么也想不明白。
        “是这样的。风声雨声……”王晹又开始了忽悠,逮着各位士子可劲儿安利物理学。
        今年的会试第一名霍韬,此刻踱步来到书院大门前。他仰望那副对联,不禁赞道:“王学士的才学,果真名不虚传,不愧是状元出身。”
        走到里边,又看到一副对联,霍韬拍手道:“三千越甲可吞吴,王学士好气魄!”
        王晹突然走过来:“阁下可知物理学?”
        霍韬说道:“你们这个书院叫物理学院,想来物理学也与此有关。”
        王晹笑道:“且随我来。”
        霍韬跟着王晹来到内院,却见一个藤筐,还连接着巨大的布包,中间装着什么东西似乎正准备点燃。
        “这是何物?”霍韬问道。
        王晹解释说:“热气球。虽然还未试验过,但根据物理学的浮力知识和热胀冷缩原理,只要气囊内的空气受热膨胀,密度低于气囊外的温度,就能像舟行于水那样,在天空中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