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340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不惟他们,半个杭州城百姓,都疯狂朝学校的方向涌来。再联想到那些市井传说,一个个对王渊的神通深信不疑,也对天妃降世和溺婴要遭报应更加确信。
        “快拜文曲星君!”有人大喊。
        受此提醒,学校附近齐刷刷跪了一地,甚至有人对着热气球磕头求子。
        一些士绅面面相觑,皆露出惊恐之色。担忧他们私下密议的内容,被总督的顺风耳给听到;也担忧他们暗地里做的坏事,被总督的千里眼给看到!
        其实也没密议什么,就是商量着对抗清田而已。
        郑仵作也跟着众人磕头,目送自己的两个儿子走进学校。突然,他眉头紧皱,嘀咕道:“怎还有戴绿头巾的?”
        却是一个戴绿头巾的男子,也把儿子送入学校,此举顿时引起哗然。
        郑仵作感觉自己受到侮辱,也认为王总督受到侮辱。他爬起来往学校里冲,却被看门的杂役拦住:“只有学生才能进去,家长且退后。”
        郑仵作朝那绿头巾一指,说道:“这位大哥,你怎能让绿帽子家的孩童也进去?”
        杂役笑道:“先生们说了,谁有学生牌号,就放谁进去,我只认学牌不认人。”
        郑仵作属于贱役行列,子孙都不能参加科举,此刻却憋出一句话来:“斯文扫地!”
        戴绿头巾的成年男子,不但必为乐户,且妻子或女儿肯定是娼妓。
        俗称,绿帽子王八。
        贱籍内部也是有鄙视链的,乐户无疑处于最底层,便是丫鬟奴仆都看不起他们。
        ……
        “斯文扫地!”
        浙江提学使徐蕃大摇其头,他听说王渊要建学校,还以为这位总督转性了。谁知学校开张,却招来一批贱籍子弟,甚至还有娼妓的儿子。
        王渊笑道:“徐学政也是读圣贤书的,难道不知什么叫做有教无类?”
        “狡辩,”徐蕃不想跟王渊瞎扯,没好气道,“告辞!”
        “不送。”王渊也懒得理他。
        无论创办官学私学,无论是谁创办的,徐蕃都可以获得一份政绩。他今天本来想来训话,勉励学生刻苦用功,如今却被绿头巾气得掉头就走。
        对于提学使而言,此事若传到京城,不但难获政绩,反而还要遭受非议。
        学校总共一百二十个学生,分三个班,每班四十人。
        校长是从王阳明那边,转投物理学派的蒋信。
        王渊就在旁边看着,蒋信召集学生在操场训话:“本人姓蒋,名信,是你们的校长。平时不负责授课,只教你们练八段锦(体育课)。你们多为贱户子弟,也有贫民家的孩童,须牢记校规。校规只有一条:在学校,只论天理,不分贵贱。民户子弟,不得歧视贱户子弟;贱户子弟,不得歧视乐户子弟。若有违反,第一次警告体罚,第二次直接开除!”
        “本校虽然免收学费,当你等当记恩德。毕业之后,第一个月挣来的工钱,须得捐给学校八成。从第二月起,你们挣多少银子,都是你们自己的。”
        “一旦毕业,学校会发毕业文书,去哪里谋生都能作为凭证。”
        “每年两考,连续两次考试不合格者,就得交学费继续念书了。你等须用功,给父母省些银钱,这也是大大的孝顺……”
        蒋信没说什么假大空的话,讲出来也没几个孩童能听明白,还不如直接定规矩,用谋生赚钱来激励他们。
        都是些苦出身,当官就别想了,能赚钱养家才是根本。
        说到最后,蒋信突然指着热气球:“那不是什么仙法,而是物理。只要你们用功学习,自己也能做出来,而且还能掌握更高深的学问!”
        这一句,专门讲给有志向的孩童听,说不定就能冒出几个科学家。
        孩子们最大十三岁,最小七岁,有的听懂了,有的屁也不知。
        方灵犀回头仰望热气球,又偷瞧站在边上的总督,心中似有一团火在燃烧。他就是那个绿头巾的儿子,父亲为乐工,母亲为倡优,从小就受到各种歧视。
        乐户,除了生活在最底层之外,跟其他贱户没啥两样。
        只要有能力赚钱,他们甚至可以靠其他手段谋生,但必须承担相应的徭役。比如某人技艺精湛,知县宴请贵客时,一声招呼就把他们叫去免费唱戏。
        方灵犀今年十二岁,不但识文断字,而且懂音乐,甚至能写诗填词。
        他父亲非常聪明,他也非常聪明,父亲还偷偷教他《大学》和《孟子》,四书他已经掌握了一半。
        但再有天赋,也做不得秀才。
        父亲听说王总督办学校,而且是贱户都招的学校,立即就把方灵犀送来报名。
        方灵犀的理想很简单,也很难实现,那就是脱去贱籍!
        只上了一天课,方灵犀就把老师惊道。
        这家伙嫌语文课内容太简单,居然照着教材自学数学。数学老师还在教1和2,他已经完全掌握泰西数字,并且自动学会加减法,然后开始在那儿背九九乘法表。
        从第二天开始,数学老师就得给他开小灶,语文老师直接把四书借给他誊抄。
        (前文有些章节,把提学使徐蕃和杭州知府梁材写混了,抱歉。)

337【未来三人组】
        学校里,不仅有贱户平民子弟,还有六个日本留学生,其中还包括大内义隆。
        这些日本人想拜在王渊门下,但咱王总督可没那么多时间,全都扔到工商学院学习基础课程。若有人能够脱颖而出,他也不会藏私,收下来做亲传弟子又何妨?
        一个两个物理天才,对国家而言没啥影响,日本也不会因此结束战国乱世和幕府统治。
        六位日本留学生,全被安排在一班旁听,这个班的学生年龄都在十岁以上。
        教室夯土而建,夹着许多稻草和篾条。
        为了增加采光,窗户开得很大,且没有安窗扇,完美实现冬冷夏热。遇到风雨天气,靠窗的同学,还能免费淋浴,建筑设计思维十分高级。
        “人之初,性本善……”
        大内义隆跟着读《三字经》,书中汉字他早就认识,正好可以练习汉语发音。
        其他五个日本学生,都是熟悉汉语的成年人。此刻懒得听讲,只在教室里自学《数学》,方灵犀也跟他们差不多。
        好不容易捱到放学,日本学生齐刷刷冲向老师,求教自学当中所遇到的疑难问题。
        只有大内义隆没冲过去,因为他只能用汉语进行简单交流,数学甚至还没认全十个泰西数字,根本没啥可请教的。
        “少主,现在就去用午膳吗?”从日本跟来的随员问。
        大内义隆说:“我还没饿。”
        大内义隆感觉特别无趣,因为他在学校里交不到同龄朋友。一来彼此言语有些不通,二来被人视为番邦蛮夷,班上同学看到他都绕着走。
        方灵犀的情况差不多,蒋校长说不得歧视乐户,家长们又说不要跟乐户来往,导致根本没人愿意同他讲话。
        方灵犀对此无所谓,因为从小就习惯了,放学之后也不急着走,而是在默写九九乘法表。只用五天时间,这个十二岁的乐户子弟,就自学掌握泰西数字,掌握两位数加减运算,又背熟了九九乘法口诀。
        或许是同命相怜,大内义隆走过去,主动开口:“你好,我叫,大内,义隆。小名,龙童丸。”
        按理说,十岁的武家长男,还不会正式起名字,平日里都呼其小名。大内义兴是决定把儿子送去中国求学,才提前给儿子起名大内义隆的。
        方灵犀虽然被歧视,却并不偏执,更谈不上孤傲。他出身于乐户家庭,首先学到的就是适应歧视,学会看人脸色,学会讨好别人。他挤出最真诚的笑容,起身拱手说:“鄙人方灵犀,并无表字。”
        大内义隆道:“你,说,慢点。”
        “好啊。”方灵犀笑道。
        大内义隆道:“你,多大?”
        方灵犀道:“虚岁十三。”
        “好高!”大内义隆仰头看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