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347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只见炼钢炉打开之后,一个工匠用火钳将坩埚夹出,顿时惊叫道:“炼成水了!”
        负责开炉的工匠迷糊问:“铁水?”
        王渊大喜,下令说:“是钢水,快倒入铸模里!”
        钢水?
        王禄又惊又疑,凑近一看,果然看到坩埚里的生铁和炒钢已被炼化。但真是钢水?恐怕是铁水吧!
        不待钢水冷却,王渊就再次炼钢。
        这次放入更少的玻璃珠,炼制同样的分量和时间。同时他对王禄说:“王朋友,立即叫人来,再修九座同样的炼钢炉。我要反复进行比对试验!”
        “啊?啊,好!”王禄立即叫人。
        第二炉钢已经开炼,第一炉的钢水还未冷却凝固。铁厂里的工匠,但凡能离开岗位的,全都围过来看热闹。
        “真是钢水?”
        “这世上哪有钢水?肯定是铁水!”
        “怎么就没钢水?你炒钢的时候,有时候也能炒出好钢,那不是钢水是甚?”
        “可总督老爷也没炒啊。他就用啥画眉石,掺着黏土做罐子,放进生铁和劣钢扔炉子里炼。”
        “再等等,看凝出来是什么。”
        “”
        王渊带过来的几个弟子,都对炼钢一窍不通。但他们没有先入为主的成见,又盲目相信王渊的手段,反而比那些工匠更笃定炼出了钢水。
        王禄没有说话,正在耐心等待。
        他祖上从元代便是冶铁工匠,托太祖朱元璋的福,铁匠的日子,比其他匠户要好过得多。
        守着浙江最大的铁矿,王禄祖辈靠打农具赚钱,因为手艺非常好,渐渐竟有了积蓄,开始自己建炉炼铁。爷爷那辈儿,家里祖坟冒青烟,叔爷考中举人做了官,王禄家的铁厂也因此做大。
        现在,王禄虽然还是匠户,却早就不服徭役了。就算轮到他服役,便花钱了事而已,官府不通融也能雇其他工匠代役。
        王禄比那些普通工匠想得更多,总督在坩埚里可是放了劣钢的。
        把劣钢炼化成水,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恐怕那一炉子真是钢水!
        钢水倒入铸模之中,渐渐凝固成一个个钢块。不待钢块冷却,王禄就亲自取出一块,将其敲打成薄薄的钢片。
        又过些时候,钢片完全冷却,王禄挥锤砸断,仔细观察断口。
        “如何?”王渊笑问。
        王禄死盯着断口看了一阵,突然使劲揉眼,生怕自己看花了。反复确认之后,他口干舌燥道:“是钢,而且比灌钢法炼出的钢更好!”
        “真是钢?”工匠们纷纷凑过来脑袋。
        很快,没人说话了,都盯着断口发愣。
        这次炼出的是中碳钢,断口变形不明显,断口处的结晶颗粒非常细致。有经验的冶铁匠和打铁匠,都能一眼认出来,这玩意儿就是一坨好钢!
        不用灌钢法,也不用反复锤炼,就拿生铁和炒钢放进炉子一烧,两三个时辰就能炼出好钢?
        王禄被毁掉三观的同时,也被那巨大的利润吓到了。可发明者是一个总督,别说打听炼钢秘诀,就算已经知道怎么炼,王禄都不敢擅自模仿。
        王禄试探道:“王总制,我”
        “先别说话,”王渊打断道,“等我多做几组对比试验再说。”
        接下来两个月,王渊都守着炉子炼钢,扩大规模之后,十座炼钢炉同时工作。
        他先用玻璃珠做助熔剂,不但尝试各种分量,还尝试玻璃珠的大小。因为生石灰不好找,接着用石灰石做助熔剂,同样尝试不同分量和颗粒大小。
        再然后,把萤石、白云石、石英砂等各种玩意儿,一股脑的逐个进行尝试,观察这些矿石的助熔效果。
        最后,对这些助熔剂进行不同时长的预热,再扔进去观察效果。又用不同的助熔剂进行配比,人工调试助熔配方,有的配方毫无用处,有的配方却比单一助熔剂效果更好。
        王渊带来的几个弟子,此时派上大用场,负责记录每次对比试验数据。
        王渊最终制成的助熔剂,甚至具有一定的脱硫、脱磷效果。
        “好钢,好钢啊,已经不输给百炼精钢了!”王禄手里捧着最新一批钢块啧啧赞叹。
        王渊却又是高兴又是无奈,他配置出的助熔秘方,很难在其他地区推广,因为各地铁矿的成分构成不一样。在无法测验铁矿成分的情况下,王渊只能这样反复尝试,就像爱迪生发明电灯一样尝试无数种灯丝材料。
        无论是生铁还是炒钢,原材料都是从本地铁矿炼出来的。
        这里的铁矿,含铁22左右,含氧化铁75左右,杂质以二氧化硒为主约32,还有大概5的氧化铝。至于有害成分,硫含量高达11,磷含量大约008。
        王渊反复尝试出的助熔配方,是跟这种铁矿练出的铁配套的,换成别家的铁矿可能就没那么管用了当然,肯定也能起效果。
        “王朋友,我想买下你的铁厂。”王渊突然说。
        王禄硬着头皮说:“在下不敢不卖。”
        这话回答得有趣儿,王渊忍不住笑道:“那咱们合伙吧。给你留一成股份,我该出多少钱?”
        王禄喜道:“不须总督出钱,总督只要出配方即可!”
        “那我就随便投五百两银子,占股九成。”王渊说道。
        “多谢总督抬举!”王禄立即跪地磕头。
        在古代别扯什么契约合同,都是当官的说了算。比如王渊身为官员,不能自己做生意,他的股份安在谁名下都可以。
        天津织布厂,名义上的老板,是王渊的管家周冲。但周冲根本碰不到钱,且周冲本身就是王家的奴仆,就算王渊哪天死了,织布厂也得原封不动由王渊的儿子继承。
        只要王渊不失势,绍兴这边的铁厂,即便不立任何字据,九成股份也必须是他的。一旦王渊失势,即便有字据,也会因为利润巨大,而被其他权贵给盯上。
        官本位,很不好,但大环境如此。
        皇帝派太监经商,官员派家奴经商,早把朱元璋的祖制破坏殆尽。
        王渊和王禄随便签了个合同,铁厂由王婵丫鬟夏婵名义占股九成,剩下一成归王禄所有。

343【葡萄牙总督】
        为啥铁厂大股东,要写夏婵的名字?
        因为在王渊炼钢期间,夏婵正好来浙江了。先是被锦衣卫护送去杭州,听说王渊正在绍兴,于是又直奔绍兴而来。
        你没看错,夏婵是被锦衣卫护送南下的!
        就在大年初一那天,黄峨顺利产子,想派人给王渊报信。
        皇贵妃听闻消息,大年初三遣太监道贺,并说皇帝给王渊写信了,正要快马送去浙江那边。如果黄峨也要写信,可以一并带到,黄峨干脆让夏婵随锦衣卫一同南下。
        把丫鬟送到王渊身边,自然是方便服侍起居。
        黄峨写的家信内容,主要有三点:第一,说了些生活琐事,家里一切都好,让王渊不要牵挂;第二,水东宋氏遣使进贡马匹,带来了宋灵儿的书信;第三,儿子的小名叫做初一,让王渊好生想一个大名。
        宋灵儿的来信,内容相对复杂,还介绍了贵州局势。
        首先,水西安氏一分为三,终于开始撕破脸皮内讧,朝廷派遣官员调停,安氏老大竟杀官造反。因为安氏老大为人残暴,公开造反之后,很快被族人所杀,地盘被老二和老三瓜分。老二骁勇善战,老三节节败退,但老三阴险狡诈,买通老二辖地内的部族造反。
        安氏不但分为两股势力,而且还有一个苗族酋长造反壮大。苗族酋长多次请求招抚,想要成为新的土司,但都没有得到朝廷回应。
        其次,宋灵儿的义兄兼堂兄宋仁病故,因为膝下无子(独子几年前病死),宋氏也因继承权陷入内乱。在宋灵儿的支持下,宋公子成功上位,如今正在修生养息,大搞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可惜宋公子的父亲宋坚已病故,宋公子自己又一根筋,居然半年之内兴办十所学校,又同时修筑多处水利设施。宋氏经济近乎崩溃,百姓被徭役搞得疲惫不堪。各大马头还不听招呼,变本加厉压榨治下百姓。宋公子大力推行的仁政,居然又把苗部逼反,宋灵儿根本就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