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399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季敩见到王阳明之后,指着赵承芳说:“阳明公,请斩此人!”
        赵承芳大惊:“两军交战,不斩来使。”
        季敩说道:“此为宁王心腹,杀之可振勤王官兵士气!”
        王阳明没有杀赵承芳,只是把此人扣押了。又问季敩:“公为何甘愿附逆?”
        季敩说道:“我妻儿皆在宁王手中,只能委曲求全,留得有用之身。现在,我主动请缨来招降阳明公,实乃金蝉脱壳之计。我的妻儿,就被软禁在南昌城里,只要阳明公打下南昌,我一家就可以团圆了。此乃利国利家之事也!”
        于是,季敩把派军的详细军情,包括宁王有多少兵、多少官、多少战船,各城的守将和兵力部署,一股脑儿全都说给王阳明听。
        原来这家伙在被迫附逆之后,装出一副非常恭顺的样子,还主动给宁王出主意。只几天功夫,他就成了宁王的“心腹”,顺便疯狂打听宁王军中各种信息。
        读书人,是真的阴险,宁王被耍得团团转!
        王阳明跟宁王叛军打的那几场仗,好像非常莽,其实胸有成竹,信心就来自于季敩汇报的军情。他知道南昌有大量叛军将官家属,也知道叛军成分来源复杂,更知道南昌守城将领互有矛盾。
        看似儿戏的平叛过程,都在王阳明谋划当中。
        而立下大功的季敩,因为有附逆经历,按理只能将功抵罪。但王阳明这次报功,却把季敩排在很前面,顿时让季敩感激涕零。
        王阳明详细审问宁王府太监,终于找到贿赂官员的账目。
        “王八蛋!”
        一向涵养极好的王大爷,在看了贿赂账目之后,忍不住当场爆了粗口。
        王渊笑道:“看来捞到不少大鱼。”
        王阳明强忍着怒火:“内阁大臣当中,只有杨一清没收过宁王贿赂。六部尚书之中,只有王琼和李逊学是干净的!”
        李逊学以前在南京当官,调任北京之后,宁王谋反态势已显,因此可能是不敢收。
        王琼则很有些意思,此人结交佞臣勋贵,对皇帝极为谄媚,被清流们视为奸臣。可就是这个奸臣,在京城当官多年,没有拿宁王一分钱,反而是那些清流受贿的不在少数。
        当然,许多大臣牵扯不深,只是逢年过年、婚丧嫁娶,收过宁王派人送来的礼钱,一次几十两到几百两不等。
        这似乎并不违规,礼尚往来很平常,收到藩王礼金反而是很有面子的事情。
        但前提是,宁王不造反!
        王渊提醒道:“这本账册若交给朝廷,恐怕先生会成为众矢之的。”
        王阳明反问:“难道为了自身前程,就把贿赂账册给烧了吗?”
        王渊摇头道:“弟子的意思是,不要交给三法司,可以直接递交给陛下。三法司拿到账册,还能怎么处理?此事牵扯太广,便是陛下都不敢兴大狱。比如靳贵靳阁老,他百分之百对陛下忠诚,可他照样收受宁王贿赂。那根本就不叫贿赂,只是迎来送往的礼金,陛下难道还要治靳阁老的罪?大部分受贿官员,都跟靳阁老的情况差不多。”
        王阳明沉默不语,他行事确实奸猾,可奸猾之中却有一腔正气。百官受贿账册,已经触及王阳明底线,根本不想偷偷交给皇帝。
        以王阳明的智慧,已经能想象到结果。
        一旦账册落入皇帝手中,就成了皇帝的杀手锏,用来跟百官讨价还价,今后可以干出更加荒唐的事来。如此,皇帝变得更加荒唐,不法官员也难以受到惩罚,于国于民都没有任何好处。
        王渊不再说话,等着王阳明做决定。
        王阳明盯着自己的学生,一字一顿道:“若虚,把账目私自交给陛下,就是真正的佞臣了。我王守仁,不做佞臣!”
        王渊提醒道:“然而交给三法司,便是让陛下和百官都为难。于事无补,何必为之?”
        “君子有所为,亦有所不为,”王阳明指着自己的心脏,又指指王渊的心脏,“致良知,什么是良知?知行合一,什么是知行合一?你忘了我交给你的学问?”
        王渊知道无法再劝,拱手说:“弟子谨记。”
        王阳明说得大义凛然,其实现在头疼得很。一旦把账册上交三法司,他估计是没法回京了,多半会被扔去南京吃闲饭。
        因为犯了众怒,谁都保不住他,包括皇帝和王渊。
        而且,王阳明将从此仕途止步,撑死了能在南京做兵部尚书——南京兵部尚书,是南京最有实权的官员,甚至大过了南京吏部尚书。
        王渊颇为沮丧,他本来想借宁王叛乱,把自己的老师推到中枢。
        可王阳明的犟脾气发作,竟把王渊的谋划给搅黄了!
        (这几天确实忙,抱歉。一定补上!)

394【为何不练好本事再造反】
        九月初,王渊收到缇骑急递,让他和王阳明火速前往九江接驾。
        王阳明顿时吃惊不已,问那缇骑:“陛下难道没有收到报捷书吗?”
        “回禀阳明公,陛下已获捷报,只率三千轻骑南幸。”缇骑对王阳明非常客气,只因锦衣卫都指挥使李应是王阳明的学生。
        王阳明瞬间无语。
        王渊郑重说道:“先生,我去九江筹备迎驾,你留在南昌收拾首尾。切记,不可离开南昌!”
        “为何?”王阳明没听明白。
        王渊解释说:“陛下既然南来,随行必有江彬、许泰。此二人贪婪无比,又跟宁王没有牵扯,他们怎么可能放过南昌?”
        王阳明先是沉默,随即说道:“还是若虚想得周全。”
        为啥江彬、许泰不会放过南昌?
        因为银子啊!
        他们都不需要亲自过来,只要跟皇帝讨一个差事,便能派人至南昌搜查宁王余党。
        不给银子的就是余党,给足了银子便是良民,到时候南昌城内百姓不知有多少家破人亡。
        历史上,王阳明被江彬、许泰、张忠轮番坑害,只因他既不配合皇帝,也不让这些人借机敛财。
        当时,王阳明的报捷书,直接被江彬扣下不发,随军官员都不知道宁王之乱已平。但朱厚照又得有合适的理由亲征,于是让王阳明悄悄放掉宁王,这种扯淡事并非脑子进水,而是皇帝不愿意回京。
        江彬先派来锦衣卫,私下跟王阳明商量,只要王阳明配合,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局面。
        但王阳明装作听不懂,只给锦衣卫五两金子作孝敬钱。这是王阳明故意的,折算成银子也就几十两,锦衣卫嫌少不肯收,并因此对王阳明怀恨在心。
      第二天,那锦衣卫回去复命,王阳明亲自送行,拉着锦衣卫的手说:“我以前下过锦衣卫大狱,跟贵衙门诸多官员都打过交道,你是我见过第一个轻财重义的锦衣卫。昨天给你的金子只是礼尚往来,想不到这点钱你都不收,简直让我羞愧得要死。我没有别的长处,只会作点诗词章,他日必定歌颂君之德行,让天下人都来尊敬膜拜。”
        锦衣卫错愕不已,又有些感动和受宠若惊,还提醒王阳明一定要小心行事。
        锦衣卫一走,王阳明立即押送宁王上路,而且故意跟皇帝的南下路线错开。半路上遇到两个太监阻拦,这两个太监不要脸也不要名,王阳明便找出关于二人的贿赂账册,一番恐吓之后当场烧掉。
        两个太监又惊又怕又感激,立即灰溜溜离开,也提醒王阳明好自为之。
        第三拨来人又是太监,而且没有收过宁王贿赂。王阳明指着押送宁王的囚车说:“只要你在书上签字,我立即把宁王放走。”
        太监哪敢签字?
        真出了问题他得兜着,于是也被王阳明吓跑。
        江彬、许泰、张忠愤怒异常,便构陷王阳明结交宁王,还借了一千精兵给宁王造反。
        半路上,王阳明又遇到已经致仕的杨一清,杨一清让王阳明火速回南昌,因为许泰和张忠已经过去敛财了。
        王阳明本来想去南京见皇帝,亲自辩驳洗去自身谋反污点。听说南昌百姓有难,立即赶回南昌,只几天功夫南昌就已遭殃,他直接跟许泰、张忠硬刚,总算没让百姓继续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