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445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连放几箭,皇贵妃已然晋升为描边大师。
        “哈哈哈,”朱厚照幸灾乐祸,又对宋灵儿说,“宋大将军,你来试试。”
        “宋大将军”是皇帝对宋灵儿的戏称,宋灵儿从小就骑射捕,这玩意儿在她眼里就是游戏。只见她一箭射出,野鸡扑腾两下便死了,实在没啥挑战性可言。
        朱厚照赞许道:“好箭术,真想令你带兵打仗,做我大明朝的女将军。朝中的大头巾们,肯定气得吹胡子瞪眼,到时候就有好戏可看了。”
        宋灵儿笑着说:“贵州再有乱子,陛下就可让我回去带兵平定。”
        “那就说定了。”朱厚照就喜欢破坏规矩。
        狩一阵,已是正午。
        朱厚照让太监架炉玩烧烤,王渊也派人抬来一个大锅,丢进去一堆玉米棒子烹煮。
        “此为何物?”朱厚照问。
        王渊解释道:“佛郎机前任总督是聪明人,想跟大明搞好关系做生意。我便答应他,若能送来新作物的种子,便答应带他北上见陛下。此物,我称之为玉米,原产于极东之大岛。不择土地,产量极高,可为主食。”
        “可为主食?”皇贵妃惊讶道。
        王渊点头说:“可磨面制饼,也可熬煮做粥。但吃起来,口感比麦子、大米更差,有钱人多半不喜,可以算是穷人的救命粮。”
        皇贵妃赞许道:“能救命足矣,该当推种各省。”
        朱厚照也说:“快快推种,粮食多了,朕才好带兵打仗。”
        王渊解释道:“种子还是太少,臣在北京试种,臣的学生在杭州试种。这次外放的四位庶吉士,也会在各自辖地试种,还要再过几年才能大范围推广。”
        已经半年不理朝政的朱厚照,突然说道:“仓场尚书侯观,年迈体弱多病,今年已三次请辞。二郎可有合适的人,推荐来继任仓场尚书?”
        仓场尚书,全称叫做“总督仓场户部尚书”。
        虽然品级和俸禄等同于尚书,但并非真正的户部尚书,只能负责督理仓场,不得插手户部事务。
        究其原因,是此缺实在太肥,权责实在太大,到了必须特设职务的地步。
        偶尔也有仓场侍郎,即总督仓场户部侍郎。王渊的老丈人黄珂就当过,挂户部右侍郎的头衔,总督北京和通州的仓库。当时王渊训练新兵,还跑去跟黄珂闹过饷。
        仓场尚书侯观,是李东阳留下的人。虽然尽量配合皇帝打仗,但又属于清流中人,偶尔也会闹别扭,比如当初联合石玠卡皇帝的军粮。
        朱厚照这是打算出手了,一旦他掌控仓场尚书或仓场侍郎,打仗时就能绕开户部,直接找仓场总督要粮出兵。
        “陛下,又欲亲征?”王渊猜测问。
        朱厚照说:“辽东女真,欺人太甚,今年已在开原多次掠杀市人。”
        王渊对此非常无语,开原那边有边境互市。也就一些女真,跑到市场上杀人抢劫,连侵略边境都算不上,只是外籍人员在中国犯下刑事案件,够得着惹来大明皇帝御驾亲征?
        朱厚照这家伙,纯粹是在京城腻歪了,想要过过打仗的瘾而已。
        皇贵妃一脸无奈,显然已经劝过,但怎么劝谏都无效。
        王渊说道:“陛下既然让臣推荐人选,那臣就不避嫌了。左佥都御史席书,可为户部右侍郎,总督仓场。”
        “他会劝朕别去打仗吗?”朱厚照问道。
        王渊笑道:“肯定会,但兵粮照发。”
        朱厚照非常满意:“能发兵粮便可,让他随便劝谏,多给朝臣们做做样子。”
        所以说,朝中有人好做官,席书前阵子刚升左佥都御史,现在又要再次升迁了。别看只是户部右侍郎,但作为仓场侍郎,可以不对户部尚书负责,只对皇帝和内阁负责,在六部当中拥有超然地位。
        朱厚照又问:“二郎去不去?”
        “辽东?”王渊道。
        “是啊,你我君臣再度携手,必定杀得辽东女真不敢犯边!”朱厚照跃跃欲试,恨不得立即飞去辽东。
        王渊说道:“陛下若欲亲征,最好别劳动大军,因为户部真缺粮食。辽东女真也弱得很,有五千骑兵便可出兵,而且还要早去早回,可别拖到冬天把士卒战马给冻死。”
        “此言有理。”朱厚照也被这两年的寒冬给整怕了。
        其实,正德十五年,已是明代中期的低温极限。
        从今年开始,气温就会逐渐回暖,再过几年还会快速回升,到时候日子将会好过许多也即是说,嘉靖当皇帝的第一年,平均气温就在开始抬升了。
        只不过嘛,现在没有嘉靖,只有正德十六年、正德十七年、正德十八年
        朱厚照想要御驾亲征,王渊非但不劝阻,还主动帮忙制定出兵计划。这要是让朝臣知道了,肯定又是一番弹劾,彻底认定他佞臣的身份。
        但既然劝不住,为何不提前做好军事部署?
        过不多时,玉米煮好了。
        捞出来凉了一会儿,王渊笑道:“陛下,娘娘,请尝尝。”
        朱厚照捧着玉米棒子啃了一口,舌头都差点吞下去,瞪大眼睛说:“唔,此味甘美,二郎怎说不好吃?你拿些种子出来,朕让皇庄也种上。这玉米,必须推种于天下!”
        一大锅水煮嫩玉米,轻轻松松被消灭干净,皇帝的随员们都生出心思,想在王二郎那里弄点种子回去。
        王渊笑道:“陛下若是喜欢,改天臣再进献烤红薯和炒花生。”

440【辽东】
        正德十六年九月,左佥都御史席书,擢升户部右侍郎,负责总督仓场。
        随即,朱厚照御驾亲征,率三千营出关往辽东。
        朝臣获知皇帝又跑了,居然习以为常,只催促王渊赶紧追去随驾。甚至,杨廷和都这样做,明知王渊很可能再立战功,但依旧希望能保住皇帝平安。
        皇帝若死,对杨廷和没啥好处。
        因为如今是有太子的,朱厚照驾崩之后,太子理所当然继位。届时,就将出现两个太后,一个是夏太后夏皇后,一个是顾太后皇贵妃。夏太后的存在感太低,且不是朱载堻生母,多半要被顾太后掌控权柄。
        顾太后皇贵妃又跟王渊关系密切,内外配合之下,很容易把张永、杨廷和给干翻。
        张永、杨廷和二人,希望皇帝能长命百岁,至少在弄倒王渊之前别死掉。
        同样,王渊也不想看到皇帝早死。因为他自己资历太浅,年纪轻轻难以服众,很多事情短时间之内做不成。
        众望所归,王二出京!
        很会办事的张慕,已经来到京城听用。年初之时,养女和新作物进京,便是张慕负责一路照看的。
        王渊这次前往辽东,除了有张慕随行,另外还带了几个弟子。
        朱厚照跑得很快,毕竟全骑兵队伍。晚走了几天时间,王渊一路赶到广宁,皇帝居然还在前面,怕是要到海州即鞍山海城才能追上。
        后世的盘山县,如今只是一个驿站,名字就叫做盘山驿。
        不过因为地处交通要道,人口渐渐多起来,也可以称之为盘山镇。
        王渊没去官方驿站,而是来到镇上唯一的客栈。吩咐张慕去喂马刷毛,自己跟弟子开始吃饭填肚子,同时偷听其他食客的对话。
        一个行商说:“唉,这辽东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了。”
        另一个行商喝酒吐槽:“还不是南方开海给闹的?如今东北的货物,可走盖州、复州、金州装船,陆路生意恐怕做不下去啦。曹兄可有海上门路?”
        之前那行商说:“我若有海路可走,还犯得着在这儿跟你喝酒?”
        另一个行商说:“盖州去年地龙翻身,又要包赔子粒,被太监搞得没法活了。我听说啊,非但军士逃得精光,指挥使、千户都跑了!朝廷肯定要移民充实盖州,你我可以合伙做买卖,去盖州那边碰碰运气。曹兄不是有李千户的门道吗?李千户离盖州近,说不定就被调去那边了。”
        “着啊,便去盖州看看!”之前那行商大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