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448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最后,就是提兵打仗,镇压想要反叛的武将势家。
        历史上,嘉靖年间,御史吕经想要整顿辽东。他都没说撤卫设县的事儿,只想收回官方牧场,消减军队余丁(实为释放农奴),结果就酿成辽东兵变。
        那些武将指使士卒哗变,殴打官吏,拆毁衙门,烧掉册籍。右副都御使兼辽东巡抚吕经,被抓起来脱掉衣服侮辱,殴打之后关在辽东都司府邸。武将们又勾结镇守太监,罗织罪名陷害吕经,成功搞得这位御史流放充军。
        王渊若想改革辽东弊政,就必须得到皇帝授权,谁敢玩兵变直接武力镇压!
        而且,还必须掌控兵部,因为辽东“全民皆兵”。一旦撤卫设县,就等于从兵部手里夺权,兵部尚书会直接炸锅的。
        师徒闲聊之间,已经来到辽阳城下。
        辽阳此时属于整个东北的统治核心,城方二十二里,城高三丈三尺,护城河深一丈五尺。
        “路引!”
        估计是皇帝住在城内,城门检查比较严格。
        王渊拿出自己的官牒,守军一看是礼部左侍郎,在迎他进门的同时连忙跑去通报消息。
        不多时,辽东都指挥使王孝忠、御马监少监朱林,带着随从一起赶来迎接。
        “拜见王侍郎!”二人拱手问候。
        王渊略作回礼,问道:“陛下可在辽阳?”
        朱林答道:“就在辽东都司,三千营亦在城中驻扎。”
        王孝忠表现得十分谦卑,矮身说道:“王侍郎请。”
        辽东都指挥使王孝忠,是辽东最高军政长官,但不能直接统兵打仗,统兵权握在辽东总兵韩玺手里。
        这一届辽东主官,全是本地人!
        都指挥王孝忠的军籍在定辽后卫,即家住辽阳城北。总兵韩玺的军籍在定辽中卫,即家住辽阳城中。
        这是极不负责任的人事任命,两人也没啥赫赫战功,全靠家势、人脉和贿赂。他们这样执掌辽东,整天想的并非练兵御敌,而是如何侵占更多屯田、役使更多军士、提拔更多族人。
        王渊一边骑马而行,一边观察城内情况,随口问道:“韩总兵呢?”
        王孝忠回答:“韩总兵年事已高,去年冬天太冷,病倒之后就不太利索,因此今天没来迎接王侍郎。”
        王渊微笑不语。
        辽东总兵,该换人了。
        如果真是年迈体衰,哪还留着做什么?如果存心摆谱,那就更要换掉,说明韩家已经势大难制!

443【兵指西建州】
        朱厚照正在辽阳聚兵,命令附近各卫所,调派骑兵前来会师出征。
        王渊拜见皇帝之后,立即召见分巡道蔡天佑。
        辽东没有设立按察司,分巡道便充当按察使的作用,负责巡查辽东各地的政治、司法等情况。
        蔡天佑已经快五十岁,六科言官出身,如果游戏属性化,那他的特技应该是“赈灾”、“造田”。
        “辽东总兵韩玺真病了?”王渊问道。
        蔡天佑说:“真病了,估计命不久矣。”
        王渊又问:“盖州什么情况?”
        蔡天佑说:“镇守太监于喜,跟盖州卫指挥使有私仇。盖州历经地震、雪灾、旱灾,军士皆逃严重,而太监横加逼迫,盖州指挥使亦逃亡不知所踪。数日之前,朝廷已有批复,革去于喜镇守太监之职,改派尚衣监王召为辽东镇守太监。”
        “尚衣监?”王渊立即警醒,问道,“被革职的于喜,以前是哪个监的?”
        蔡天佑说:“御马监,已在辽阳任职三年。”
        王渊瞬间明白过来,公报私仇被革职的于喜,以前多半是江彬的人,现在变成谷大用的人。张永趁机发难,把辽东镇守太监换成心腹王召,算是内府的斗争波及到了辽东地区。
        蔡天佑又说:“分守太监、监枪太监也换了。”
        镇守太监居辽阳,分守太监居开原,这是辽东权力最大的两个太监。另有监枪太监,主持火铳、火炮的铸造使用。
        现在,辽东三大太监,全变成了张永的人。
        蔡天佑痛心疾首道:“非但盖州大灾,辽东各地皆有大灾。我欲组织流民到盖州,恢复耕种,围圩垦荒。可惜辽东没有民户,就算开荒再多,也迟早被武官侵占。”
        蔡天佑此人,不属于任何派系。
        最初担任吏科给事中,职业喷子一个。因为喷得太狠,做不成京官,被丢到福建当按察佥事。转任山东的时候,刘六刘七之乱已平,他搞战后重建政绩卓著,一路升迁为辽东分巡道。
        历史上,蔡天佑分巡辽东仅几年时间,就在辽东沿海开辟圩田数万倾,并且赈济了无数辽东灾民。
        王渊问道:“辽东马政如何?”
        蔡天佑说:“糜烂不堪,几近于废。吾知王侍郎欲革新社稷,改革辽东马政,当为重中之重!”
        辽东地广人稀,非常适合养马。
        永乐年间,仅辽东之马,便已超过四十万匹!
        一种方式是军户散养,每一个正兵,都配三个军余做帮丁,负责给朝廷饲养一匹战马。
        一种方式是集中养殖,辽东设有多处官方牧场。
        但现在,两种养马方式都废了。
        首先说军户散养,若有马儿意外死亡,需要赔偿朝廷损失费。都指挥出银三两、镇抚出银二两五钱、旗官出银一两五钱,可分期赔付,六个月期满。等于把养马损失,平摊到各级武官头上,养马军户一分钱都不用陪。
        发展到现在,军官自然不赔钱,全压在士卒头上(遇到心善的武将,一匹马赔个二三两,剩下的由军户解决)。如此行事,导致养马军户难以负担,一旦遇到死马或盗马,就只剩家破人亡的结局。
        至于集中养殖,那就更厉害。武将把官方牧场占了,还养个屁啊?
        辽东行太仆寺、苑马寺及所属监苑,负责管理辽东官方牧场。这玩意儿在宣德年间,就已经不忍直视,永乐朝在辽东官方养马四万匹,到宣宗时只繁殖了九百多匹,气得皇帝想要精简相关编制。
        《全辽志·马政志》的记载很有意思:“辽东行太仆寺……不知何年何月,止将操马点闸印烙,孳生之事漫不相关。”
        啥意思?
        大明在辽东设置的养马机构,也就负责给马儿烙印,养殖的事情早就不管了。而且,这种现象,还不知是从何年何月开始的。
        王渊仔细思考,决定先处理辽东马政。
        想要整顿辽东局面,必先收复朵颜三卫之地,因此必须要有足够的骑兵。辽东地广人稀,只要把马政搞好,战马自然是不缺的。不说恢复永乐年间的四十万匹,能养十万匹出来,总能选用几千战马、一两万驮马。
        思及此处,王渊立即去见皇帝:“陛下欲复朵颜之地乎?”
        “当然想,”朱厚照惊喜问道,“二郎可是想出了什么计策?”
        王渊说道:“若陛下将辽东马政,交给臣全权负责,三五年内必有数千战马献上。平添数千精骑,何愁朵颜三卫不复?”
        朱厚照猛拍大腿:“那说好了,我让你管辽东马政,你给我弄来几千匹战马!”
        “不妨击掌为誓。”王渊抬手说。
        朱厚照笑道:“一言为定。”
        啪!
        君臣二人,击掌立约。
        朱厚照问道:“你打算怎么弄?”
        王渊说:“先打一场胜仗立威,陛下欲出兵哪部女真?”
        朱厚照笑道:“当然是西建州。”
        西建州,便是建州右卫。
        巅峰时期,建州女真有八部,另有长白山三部。但真正得到大明认可的,主要还是建州三卫,即建州卫、建州左卫、建州右卫,三卫首领都被大明封为都督。
        成化年间,建州女真为祸日深,于是朝廷派出大军,把建州卫和建州左卫给端了,史称“成化犁庭”。建州右卫统领,率部躲进山中,侥幸逃过一劫,此后数十年一直在报仇。
        到如今,建州卫和建州左卫,都已经不成气候,只有建州右卫还在各种跳——努尔哈赤属于建州左卫,他的爷爷和爸爸,都做过建州右卫首领王杲的马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