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500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有位朝鲜使者,记载了他在大明参加招待宴的情况,大致是这样的:各国外宾还未入席,就来了一堆光禄寺的杂官佐吏,从桌前走过每人随手捞一份,等外宾上桌时已经空无一物。
        以上这些,都是低级官吏的贪污手段,更高级的寺正、寺丞之类,则从购货款和膳食物资里打算盘。
        更可怕的是有厨役,老百姓需要为政府宴会服役,还需要缴纳、出售肉、蛋、菜等物。官员贪墨、吏员偷盗之后,那些东西不见了怎么办?全都推到纳户头上,说对方根本没把东西送来,逼得许多百姓倾家荡产。
        还有那些服厨役的,被太监和官员各种压迫,甚至是敲诈勒索,每年都有厨役户逃亡。太监和官员们,还让服厨役的百姓,免费给他们做私活,就跟军官役使军士是一个操作。
        王渊既然执掌礼部,礼部又兼管三寺膳食,当然要从民愤最大、且整治难度最小的地方着手!
        朝廷给厨役编订有青册,类似赋役黄册,一式两份,分别放在光禄寺和礼部。
        田秋把青册翻开一统计,北京厨役竟有8000多人,仅次于宣德年间9000多人的巅峰。这是不正常的,弘治皇帝下令逐年减少厨役,朱厚照继位时只剩下六千多了,怎么反而涨了将近两千?
        田秋从物理学院,借用二十个学生,由礼部支钱雇佣,让他们依据青册暗中走访探查。
        只用了几天,就查出一只老虎。
        尚膳监提督光禄寺太监梁恩,长期逼迫上千厨役百姓,给他自己造院子、种地和充任家仆。
        田秋回来找到王渊:“王尚书,事关尚膳监,礼部无法处置。”
        王渊说道:“将详情告之礼科,他们自会帮忙。”
        礼科都给事中朱鸣阳,立即带着一群喷子出动,把太监梁恩吓得不敢出宫。
        梁恩找到张永,普通跪下磕头,带着哭腔说:“求督公做主!”
        张永闭目养神道:“弹劾你的是礼科,挑起此事的却是礼部。王二郎新官上任想放火,不巧烧到你头上,你只能自怨倒霉。咱家帮不得你,否则就是不给王二郎面子。这样,你主动送那些厨役回家,没人发放一些盘缠做补偿。再把你提督光禄寺以来,吃下的银子吐一些回来,再告病请辞就能回乡养老了。”
        梁恩张大了嘴巴,万般不情愿道:“都把钱吐出来了,还得告病还乡?”
        张永突然睁眼:“王二郎是什么性格,你难道不晓得吗?他就盼着你顽抗到底,正好可以杀鸡儆猴!”
        梁恩失魂落魄离开,打算掏出大半家底儿保命。
        而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的大小官员,此时同样如坐针毡,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标。自寺正以下,有一个算一个,都绝对属于贪污者。更高级的寺卿和寺丞,反而有可能是清白的,因为他们平时不经手具体事务。
        正七品以上京官,王渊打算至少揪出十个来立威,七品以下会被彻查一堆。到时候,太常寺卿、光禄寺卿、鸿胪寺卿,全都得因此引咎辞职,只看皇帝是否同意他们辞职而已。

494【干臣王二郎】
        光禄寺左少卿宋沧,五岁能诵,十四岁做廪生,正德三年会试结识杨慎,两人遂成莫逆之交。
        “用修,我该如何应对?”宋沧问道。
        杨慎反问:“你贪了没有?”
        宋沧急道:“我哪有时间去贪污?”
        “伯清兄莫怪,是愚弟失言了。”杨慎连忙道歉。
        宋沧正德三年进士,已经做了三年左少卿,随时可能再次擢升,升官速度快到飞起。其中固然有杨慎的关系,凭此途径获得杨廷和赏识,但宋沧真的不贪,因为他没空。
        这货是个工作狂,担任刑部员外郎时,连续两年在办公室吃饭。不但完成现有工作,还处理积压案件数千起,纠正冤假错案无数。调职到光禄寺之后,同样琐碎事务一大堆。工作之余他还喜欢读书,一有空就把自己关在书房,都懒得去拜谒上官,哪有什么闲工夫贪污受贿?
        历史上,宋沧是积劳成疾,活活给累死的。他当时巡抚四川,遇到白草蛮叛乱,施巧计收复十八寨。真州聚众三万造反,他三个月内平定。在平叛的同时,还抽空处理其他政务。朝廷升他做礼部侍郎,闲下来之后立即得病,回京赴任途中就死了。
        宋沧说道:“用修,有句话,我不知当讲不当讲。”
        杨慎忙道:“兄长请直言。”
        宋沧无比纠结道:“愚兄是杨阁老的门生,屡受杨阁老提携,虽没考上庶吉士,却能直授中书舍人,又转升刑部员外郎。杨阁老之恩,此生无以为报。但光禄寺积弊日深,愚兄早就想整顿了?  只因牵连太多难以下手。王尚书想对光禄寺开刀,于公,愚兄自当鼎力支持。但?  于私………”
        杨慎笑道:“兄长莫要想太多?  秉公办理便可。”
        “杨阁老那里?”宋沧问道。
        杨慎说道:“不必理会?  家父那里有愚弟去解释,兄长直接拜会王尚书即可。”
        “如此甚好。”宋沧终于心情舒畅了。
        ……
        礼部。
        王渊饶有兴趣的盯着宋沧,他没想到这个杨党?  会主动跑来汇报工作?  笑问道:“宋少卿有何要说的?”
        宋沧虽然没有整顿光禄寺,却对光禄寺的情况门儿清,他说:“想要整顿光禄寺?  就要得罪许多大臣?  王尚书可知?”
        “朝中重臣?  难道还盯着那点油水?”王渊好笑道。
        宋沧说:“大臣自然不屑?  但他们的子弟就难说了。”
        三品以上大臣?  可荫一子为国子监生。需要蒙荫才能进国子监的?  自然是那种科举无望之辈,他们也不想着读书考试,整天混日子等着分配工作。而五寺杂官,便是这些恩荫子弟,最喜欢担任的职务。
        比如光禄寺监事?  从八品而已?  芝麻大小的末流佐官?  却能从中渔利捞到不少油水。
        想要对着光禄寺开刀?  必然彻查这些恩荫子弟,结果就是得罪他们的父辈,所以长久以来没人敢清理整顿。
        王渊点头道:“这是其一?  还有呢?”
        宋沧又说:“光禄寺厨役增多,除了太监私自役使之外,还因京中各衙门的官员越来越多。”
        王渊说道:“详细讲来。”
        宋沧解释道:“厨役也就几千人,内宫就分走一千多;御酒供应库、蜡烛寺、幡竿寺,各分走一百多;尚膳监分走五百多;内阁、六科、六部、翰林院等诸多衙门,又各分走许多。还有关防、搜检、巡风等军差,加起来又分走好几百。光禄寺自身只剩下不到三千厨役,先帝定下规制,厨役未满四千便可补役,光禄寺增加厨役并未违制,而且乃是无奈之举。”
        此言若是属实,牵扯那就太广了,果然不是光禄寺卿、少卿能解决的。
        王渊自己在礼部的工作餐,就占用了光禄寺的厨役!
        王渊再问:“还有呢?”
        宋沧说道:“还有两弊,一为买闲占役,一为坐享月粮。”
        这两个弊病,其实可归为一个。
        厨役之家,专门制定了特殊户籍(即青册),他们只需为宫廷和官府服厨役,不用再服其他徭役。这种家庭,长子必须做厨师,其余子嗣可随意,甚至能够读书考科举。
        随着官府不断增加厨役数额,应役家庭哪里忙得过来?于是就买闲占役。
        一是光禄寺雇佣社会闲人,充当临时厨役,却不给足月粮,甚至是不给月粮,克扣的月粮被官吏吃了——月粮即厨役补贴,每月四斗米。
        一是厨役之家雇佣闲人,替自己应付厨役,同样不给足月粮,把中间的差价吞掉。
        这种做法,便是买闲占役,坐享月粮。
        而那些社会闲人,为啥拿不到足额月粮,却还愿意受雇做临时厨役呢?
        捞油水呗!
        随便偷些食材出去卖,就比四斗米的月粮更多。
        也即是说,从分得厨役的各衙门,再到光禄寺的官吏,再到底层的厨役,全都在贪污、盗窃光禄寺的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