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566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也就到了汛期,长江、黄河、淮河局部地方有洪水。而且这些洪水还不大,仅少数州县受灾,随随便便就能赈济。
        这是朱厚照继位以来,气候最好的年份,似乎一下子时来运转了。
        朱厚照难得回城一趟,而且去了渊阁,召集内阁大臣们开会,张口就吓人得很:“今年秋天,朕要亲征蒙古!”
        “陛下三思!”
        六位阁臣,齐刷刷跪了一地。
        朱厚照笑道:“别说三思,朕已经思了三年,本来去年就该亲征的,谁知遇到了八省大旱。今年风调雨顺,不愁没粮食开拔,正是进攻蒙古的大好时机!”
        广个告,  \!
        杨廷和劝道:“陛下,兵事凶险,胜负不可料之。更何况是主动出击草原,若蒙古人避战而走,陛下追还是不追?陛下若追,寻不见敌人也是虚耗粮草,如果遭遇埋伏那就更难了。”
        朱厚照早就准备了说辞:“你们不懂,朕有线膛燧发火铳,射程可及六十丈接近200米,纸壳弹药每分钟至少打两发,少数豹房精锐每分钟可打三发。而且,朕的火铳还装有刺刀,刺刀皆为精钢所制,火铳兵亦可近战亦。”
        除了王琼和彭泽,其他四位阁臣全部懵逼,根本听不懂皇帝在说什么。
        王琼瞠目结舌道:“陛下,这种火铳,真的可以每分钟打两三发,而且能打出六十丈远?”
        “君无戏言,还能有假不成?”朱厚照信心满满。
        王琼又问道:“此种火枪,打造了多少支?”
        朱厚照笑道:“去年就有一万支,今年新增了五千支。一万五千支带刺刀的新枪,前后耗费朕五十多万两银子,银子撒出去岂有不打仗的道理!”
        败家子啊!
        阁臣们心头滴血,造枪就花了五十多万两。若换成以前,都抵得上全国半年盐税了,拿出来增筑黄河堤坝多好。
        穷兵黩武,穷兵黩武!
        阁臣们心里浮现出这个词汇,不能再让皇帝胡闹下去了,否则大明国库再丰厚也经不起糟蹋。
        朱厚照又说:“朕还花了六十万两造炮,战场上铳炮齐鸣,定打得鞑靼贼子狼奔鼠突!”
        那就是一百多万两银子没啦?
        杨廷和听了几乎要晕倒,他只知道这几年,朱厚照一直在西北郊捣鼓兵器。之前他还暗喜呢,没有太监和武将胡来,内阁办事非常舒服,没成想皇帝居然在悄悄憋大招。
        彭泽傻乎乎看着皇帝,六十万两得造多少炮啊。他当年平乱的时候,若有这么多火炮,早打得乱军满地找娘了。
        一百多万两用于制造枪炮,可见皇帝想打仗的决心,如何劝谏都不可能有效果。
        杨廷和只能退而求其次:“陛下,出击蒙古可也,但不能御驾亲征,万事当以龙体为重。”
        这句话戳到了朱厚照的心口,他脸色不悦道:“什么龙体为重?朕好得很,朕一天能吃两斤饭、半斤肉,一夜可御十女!”
        你就吹吧,还夜御十女,好山园连宫女都没几个,全是一帮糙汉子在那儿折腾。
        王琼突然跪地:“臣愿代陛下出征,请陛下留京运筹千里!”
        彭泽也跟着跪下:“臣愿代陛下出征!”
        朱厚照笑道:“你们两个虽然知兵,却不知如何运用新式铳炮。让你们带兵北伐,还不如让王二郎去呢。”
        杨廷和趁机跪地:“陛下,请让王尚书统兵,陛下在京统筹便可。”
        朱厚照怒道:“反正就是不让朕亲征?”
        “陛下请三思!”
        六位阁臣再次叩头。
        朱厚照突然捂着胸口,感觉呼吸有些困难,脑子晕乎乎无法思考,一口气似乎提不上来。
        一阵死寂,无人说话。
        朱厚照的额头冒出点点细汗,坐在那里煎熬良久,这口气终于缓过来了。
        “呼!”
        一口浊气吐出,朱厚照的激情与斗志,似乎也被吐出去大半。他不想再跟阁臣们争吵,用近乎哀求的语气说:“诸位爱卿,朕恐怕时日无多,临死之前就遂了朕的心愿吧。”
        六位阁臣不知该如何回答,更不敢再当面顶撞,万一把皇帝气死了怎么办?
        终于,杨廷和带着哭腔,含泪说道:“陛下,臣问过太医,陛下的病情,最好能在江南休养。退而求其次,豹房与好山园,皆山清水秀,适合陛下江杨病体。可那塞北风沙奇大,陛下真能撑得住吗?若临阵而旧疾复发,置北伐大军于何地?”
        朱厚照默然。
        是啊,若皇帝亲率十万大军北伐,打仗的时候突然发病了咋办?
        朱厚照捏紧了拳头又松开,终究还是没像年轻时那般任性,他叹息道:“便让王二郎代朕出征。把朕的御辇带去大同,把朕的龙旗带去河套,一路当有内外大臣和锦衣卫跟随。此战,如朕亲临!”
        “陛下圣明!”
        六位阁臣终于松了口气,只要皇帝不亲征便可,御辇、龙旗和内外大臣就随便折腾吧。
        王琼问道:“陛下欲伐哪翼蒙古?”
        朱厚照说:“朕要收回河套!”

556【收权】
        好山园。
        朱厚照指着一副旧地图说:“二郎,你此次北伐,有三个目标!”
        王渊说道:“陛下请讲。”
        朱厚照说:“第一,收复河套;第二,复置东胜卫,新置定襄卫,与宁夏卫呈三足鼎立之势,牢牢控制河套地区;第三”
        王渊仔细聆听,等着朱厚照说话。
        朱厚照冷笑道:“第三,捣毁铁木真祭坛!”
        成吉思汗的祭祀地点,一直都在河套地区。无论是瓦剌蒙古,还是鞑靼蒙古,欲称大汗,必侵宁夏,否则他们就缺乏正统性。
        蒙古副汗,称作“济农”,意为“晋王”,拥有祭祀成吉思汗的权利。
        因此,瓦剌和鞑靼的副汗,其辖地都在河套地区。
        王渊拱手说:“臣领旨!”
        朱厚照说道:“记得把朕的龙旗,插在铁木真的祭坛废墟之上!”
        “好。”王渊郑重说道。
        朱厚照大手一挥:“去吧,朕等着二郎的好消息。”
        王渊起身告辞,大步离开好山园。
        此战不以歼敌为目的,秋季出兵,把蒙古人赶出河套,冬天够这些家伙受的。
        当然,能够歼灭右翼蒙古主力最好,否则来年又是反复争夺之势。
        朱棣那会儿,河套都还掌控在大明手中。
        到了朱棣晚年,北部边防南移,蒙古人零星越过黄河放牧。之后南下放牧的蒙古人越来越多,大明边军只能不断驱赶,但每次赶走不久又跑回来。
        土木堡之变,彻底炸了,河套被蒙古人夺走。
        独宠万贵妃的昏君朱见深,不但解决内部百万流民之患,还重新夺回河套地区。直至昏君朱见深死后八年,在一代明君朱佑樘的手里,河套地区又被蒙古人夺走,期间大明占据河套整整二十二年。
        夺回河套的,是朱厚照的爷爷;丢失河套的,是朱厚照的父亲。
        历史上,不管是朱厚照,还是朱厚照的父亲,一直都没有停止“搜套”活动。
        搜套,即出兵搜索、杀死、驱赶河套地区的蒙古人。到了弘治、正德两朝,变成大明边军越过长城,主动袭击落单的蒙古人或小部落。不管战果如何,不管是胜是败,都体现了大明“复套”的愿望。
        直至嘉靖继位,边镇糜烂不堪,被迫承认蒙古人对河套的占有。
        王渊得到皇命之后,让左侍郎严嵩代掌礼部大印,自己则专心准备着北伐河套。
        十月。
        锦衣海卫提督朱英,遣使入京报捷,并携带大量黄金。
        锦衣海卫都指挥同知裘振,跪地大呼:“臣裘振,叩见陛下!”
        朱厚照笑着说:“快起来,赐座。”
        “谢陛下。”裘振高兴爬起。
        朱厚照问道:“你们把西天阿难功德国给灭了?”
        裘振回答说:“回禀陛下,没有灭掉。西天阿难功德国,国土比湖广还大,人口数百上千万,仅其王城就有五六十万人。此国皆为异族,直接覆灭难以统治,因此另立一幼年国王。从今往后,阿难国永世皆为大明藩属,这次阿难国的使团也一起赴京朝拜天子,还愿献上长公主为陛下妃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