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576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毛纪这次终于听清,三步化作两步,快速冲到门口,抓住其中一个信使问:“真的收复河套了?蒙古人跑了多少?”
        那信使兴奋道:“鄂尔多斯部数万骑兵,一战而溃,阵斩三万余,俘虏无数,蒙古副汗被生擒。土默特部骑兵,被前后阵斩近万,俘虏无数,其余皆向东逃出河套,土默特万户被阵斩。永谢布部没有救援河套。”
        毛纪听得目瞪口呆,以为自己在做梦。
        王渊大军火器犀利,又人数众多,打胜仗在意料之中。但满朝文武最怕的,是蒙古人直接跑路,等朝廷大军撤走了,又跑回来占领河套。
        谁能料到,王渊居然把鄂尔多斯部给一锅端了!
        信使一共有五人,纷纷拿出成吉思汗遗物:两把弯刀、一根马鞭、一具马鞍、一条缰绳、一个奶桶。
        信使笑道:“毛阁老,王尚书说,这些东西应当八百里加急,立即送回京城献给陛下。”
        “好好好!”
        毛纪乐得合不拢嘴,忍不住接过弯刀,仔细端详品鉴,捋胡子说:“好刀,好刀,不愧是铁木真的御刀。”
        信使又说:“请毛阁老立即组织移民实边。”
        “你回去给王尚书复命,就说老夫立即安排移民之事。”毛纪正色道。
        虽然河套地区的汉民农奴,加起来已经超过十万,但还是不够充实河套地区。
        王渊还在继续派兵出击,袁达、郑虎的六千火枪骑兵,向东攻打永谢布部地盘,打算收复宣德卫故地(后世凉城县)、大同左卫故地(后世左云县)、大同右卫故地(后世右玉县)。
        大同左卫和右卫,已经跟明初时不一样了,虽然名字还保留着,但治所全部南迁。那里多山地丘陵,有永乐、宣德朝修筑的长城,只需移民实边,再把长城缺口堵住,就能构筑起大同、河套的联合边防体系。
        信使说:“是往北边移民,王尚书欲收复宣德卫、大同左卫、大同右卫故地。”
        毛纪愣了愣,翻出历年老地图,终于找到这三卫的确切地点。
        “这王二郎,真是……真是想一口吃成胖子啊!”毛纪哭笑不得,高兴的同时又头疼钱财。
        如此庞大的边防体系构建,恐怕光是移民和筑城,就要花费好几百万两银子。
        但是,边防体系一旦建成,宁夏、延绥、大同三镇,今后都能轻松抵御蒙古入侵。
        特别是延绥镇,直接变成大后方!
        王渊甚至建议朝廷取消延绥镇,把这里的主力部队北移,新设一个河套镇和河套都司。
        只是随便一想,毛纪就感到头大,这项工程起码三年才能初见成效,至少五年才能彻底巩固。期间还得驻扎数万主力大军,防止蒙古人杀回来,这些加起来恐怕得耗银千万两——其实也有省钱的法子,即全部征召役夫筑城,但这种做法会让北方数省民生凋敝,而且工程时间大大增长。
        如果此刻王渊在场,肯定会说:“屁的耗银千万两,现在就剩一个永谢布部,六千火枪骑兵冲过去,把对方打趴下就行了。打得他几年不敢南下,便不用长期驻扎大军了,军费开支也能省下大半。”

566【草原相遇】
        因为王渊带来的蝴蝶效应,达延汗直接在应州之役阵亡,其直属的察哈尔部主力死伤惨重。
        这就引起一系列变化!
        右翼蒙古提前十年,把左翼蒙古赶出漠北,察哈尔部也因此提前东迁。
        达延汗第四子阿尔苏博罗特,又称我折黄台吉,原为土默特首领,因争权失败变成永谢布首领。
        永谢布部虽然属于右翼蒙古,如今却成为左右翼蒙古的缓冲势力。只因首领阿尔苏博罗特,是蒙古大汗左翼和副汗右翼共同的四叔,并且他的实力还相对较弱。
        阿尔苏可谓是两面逢源,前些年的时候,伙同右翼蒙古侵略大同、延绥。在大同接连吃瘪之后,又伙同左翼蒙古入寇万全都司,今年更是结伴一起去打朵颜卫。
        鄂尔多斯、土默特两部覆灭之时,可怜的朵颜卫也没了。
        如今,整个东北平原,皆被左翼蒙古占据,比历史上提前了十五年。究其原因,是朵颜卫被王渊打残了,左翼蒙古也被王渊打痛了,左翼蒙古在西边吃瘪,只能跑到东边来撒野。
        阿尔苏凯旋而归,心情非常愉悦。
        虽然打下来的东北平原,阿尔苏没捞到地盘,却分得许多牲畜和人口。同时,察哈尔部愿意让出乌兰察布,作为永谢布部的新草场,永谢布部的地盘几乎直接翻倍。
        时间挺仓促的,阿尔苏带着牲畜和人口赶路,想要抢在冬季到来之前回到辖地。
        “万户!”
        十多个永谢布骑兵狂奔而来,惊慌报信道:“土默特部被汉人偷袭,老把都已经战死了,有两千多土默特骑兵来投奔我们。”
        一听就知道是过时的消息,这属于第一拨报信者。
        阿尔苏没有太当回事,只让部下加快行军。他甚至有点幸灾乐祸,因为河套里的两个侄子,一直对四叔不怎么尊敬。他这个四叔,以前也在河套,还是土默特部首领,生生被两个侄子给赶出去了。
        老把都死了,活该!
        阿尔苏这次地盘翻倍,打算回去好生经营。若明军能多去河套偷袭几回,把副汗俺答也给弄死,说不定阿尔苏还能顺势吞并河套。
        广个告,我最近在用的app,  \\app  \\  安卓苹果手机都支持!
        又是数日过去,再次有信使赶来:“万户,河套被汉人抢了,鄂尔多斯、土默特两部,有数千部众来投靠我们。”
        “河套没了?”
        阿尔苏大惊,他只想明军削弱两个侄子,可不想明军直接吃掉两个侄子,慌忙问道:“明军来了多少人?”
        信使摇头道:“说不清,一些说两三万,一些说七八万,还有一些说汉人三十万大军。”
        阿尔苏终于急了:“留下一千骑,继续押送牲畜和人口,其余勇士都跟我赶回去!”
        永谢布部,出动了八千骑,跟着察哈尔部一起攻打朵颜卫。这几乎等于精锐尽出,他家里剩下的那些骑兵,战斗力远远不如大明边镇骑兵。
        又加速赶路数日,信使再次来报:“万户,麦胡图宣德卫被汉人占了!”
        阿尔苏脸色剧变:“全军只带五天口粮,快快跟我回军!来人,去告之察哈尔诸部,就说永谢布部向他们求援。”
        求援是无用的,左翼蒙古刚刚覆灭朵颜卫,把整个东北平原给占了。一来人困马乏,二来忙着迁徙,三来冬天将至,怎么可能有空来救援永谢布部?
        宣德卫故地,又是凉城县,蒙古人称为麦胡图,意为“枳芨滩”。
        枳芨草是一种植物,抗旱耐旱,如果草原退化为沙漠,那它就是最后一批枯死的。这种草,牛马都不吃,但可以用来编制,对蒙古人而言,枳芨草相当于柳条、竹篾的作用。
        宣德卫坐落于岱海盆地,南有马头山,北有蛮汗山,三面环山,一面靠水,易守难攻。
        岱海属于咸水湖,还能煮盐,北魏时名叫“盐池”。
        这个地方非常重要,只要明军占领下来,就卡死了河套东边的一半通道。而另一半通道,在大同左、右故地。
        从河套东出麦胡图,有一条宽约数百米的谷地。
        永谢布部害怕明军杀过来,提前组织汉人农奴,从山里搬来土石块,想要在此构筑一道屏障。
        可数百米的谷地,蒙古人又缺乏建筑工匠,甚至稀缺开采山石的工具。忙活半个多月,这道屏障只砌了大腿那么高,而且怎么看都不像太坚固的样子。
        袁达、郑虎各带三千火枪骑兵,又有四千骑马军士,帮他们携带一些食物和弹药。
        大概八百里距离,一路爱惜战马,行军速度不是很快。
        见到这条临时堆砌的屏障,郑虎大笑:“这些蒙古人,是想把俺给笑死,然后趁乱掩杀过来?”
        袁达也笑了笑,说道:“蒙古右翼三万户,关系唇亡齿寒。咱们打鄂尔多斯和土默特部,永谢布部却不来救援,反而抢筑这种可笑的石墙。这是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