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598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王渊微笑说:“不必如此,诸君既要重现盛世,自当有盛世的风度。吾赞成太祖之训,忽必烈有大功于社稷,蒙元亦为中华之王朝。”
        忽必烈之前叫蒙古国,包括金帐汗国等等在内,都跟中国没啥关系。
        忽必烈建立元朝,使用中华制度,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朝代。大明江山承自元朝,元朝的疆域,从法理上皆为明土。便是漠北,也属于大明失地,拥有天然的宣称权力,脑子正常的怎么可能否认?
        把忽必烈从帝王庙剔除,对于大明而言,等于失去了对西藏、老挝、奴儿干都司等地的法统。今后若想吞并老挝,那就不叫收复故土,而叫做不义入侵。
        你说大明恢复的是宋朝江山,那东北地区算怎么回事?
        因此,成吉思汗的宫帐可烧,但忽必烈的牌位必须祭祀!
        朱元璋对此门儿清,所有的蒙古君主,他只供奉祭祀忽必烈。
        王渊继续说道:“不惟文学,便是经学,亦疏漏颇多,朱子之言被后人曲解矣。朱子当然是圣人,但不肖子孙,未能领悟圣人真义,这个必须慢慢加以纠正。因此,才有了新理学、新气学,我们完全可以追及秦汉,真正领会历代圣贤的微言大义!”
        王廷相大赞:“当如此也。”
        复古派文人,很多也是经学家。他们一边追求文学复古,一边修正程朱理学。
        心学在最开始,其实也是理学分支,王阳明死后多年才渐渐独立。王渊刚刚说的新理学,其实就包括了心学在内。
        王渊笑道:“我提议,经学复古,文学复古,诸君勠力同心,共创太平盛世!”
        “可也!”杨慎欣然赞许,内心多少有点小激动。
        王渊突然起身:“抬上来!”
        十多个仆役,抬来几个大箱子,里面堆满了龟甲和兽骨。
        杨慎问道:“这是何物?”
        杨慎虽然对中医有所涉猎,但中药材的“龙骨”,还真不是甲骨文的甲骨,而是古代动物的化石。说古人把甲骨文当成中药,这纯属扯淡,也可能是动物化石难寻,庸医和奸商用甲骨充数。
        “河南所掘,甲骨有字。吾请金石大家辨认,竟可依稀认出一些,”王渊拿起一块甲骨,指着上面的图案说,“用修且看这一划一竖,像不像兵戈?吾猜此为上古之‘戈’字。还有这处图案,比‘田’字多出一横,会不会就是上古的‘田’字?还有这里,像是门扉,会不会是上古的‘门’字?”
        杨慎蹲在那里一阵探究,仿佛被大锤砸中脑门,脑子晕乎道:“这怕是仓颉所造古字!”
        众人大惊。
        特别是那些对金石有研究的,纷纷扑过来查看。
        古人虽然不研究甲骨文,却在宋代就开始研究钟鼎文。有一部分钟鼎文,跟甲骨文非常接近,甚至是一模一样。
        文征明这次抱病没有进京,却让长子文彭代其赴会。
        文彭虽然年轻,但从小受父亲熏陶,对金石之道颇有研究。他拿起甲骨随便一扫,瞬间认出好几个字,激动得双手颤抖:“这便是仓颉古字,这便是仓颉古字!”
        王渊哈哈大笑:“既然要复古,那就复古得彻底一些。翰林院当新设一馆,专门研究仓颉古字,咱们复古到三皇五帝之时!”
        杨慎问道:“我做馆长如何?”
        “可也。”王渊笑道。
        复古,就是托古创新,就是思想和文学改革。
        思想和文学可以改革,朝廷制度为何不可?复古运动,将为变法改革提供正统性,遇到反对的就说我在复古,我不是自己在瞎胡来。
        今天到场的许多文人,也可以帮着变法做宣传,特别是那些趋炎附势之辈!
        统一思想,再行改革,事半功倍。
        王渊欲创一本刊物,名字就叫《复古》,第一期征文主题为“战国变法”,让大家以此为内容写诗赋散文。
        别提到变法就是商鞅,战国七雄当中,只有楚国没搞郡县制,其余六国全都变法成了郡县制度。
        你说战国时礼乐崩坏,此后历代皆沿袭郡县制,包括大明也是如此。难道说,大明也礼乐崩坏吗?既然大明没有礼乐崩坏,那战国时期的变法就是正当的!
        王渊打算请礼学大家张璁,写一篇关于“礼”的文章,其核心便是礼乐因时而异,万世不变的只有礼乐之精神。
        你看,变法改革,也能扯到复古吧。
        不变法改革,哪来秦汉以来的大一统?
        不变法改革,哪来如今的郡县制?
        因此,变法是必须的,改革是正当的。一切阻拦改革之辈,都是奸诈宵小,都是只顾自己利益,不顾江山社稷和黎民百姓!
        另外,复古派的文学作品当中,有大量现实主义题材,都在描述老百姓生活有多么困苦。把这些诗词散文刊印传播,让脱离底层的官员看看,这国家还没有海晏河清呢,还有无数底层百姓等着救助呢!
        (求个月票,这几天双倍月票。)

589【漂亮的老虔婆】
        不论王渊知不知晓,又或者承不承认,他围绕改革所做的事情,跟历史上的张居正越来越相似。
        张居正改革之前,也得统一思想,即:恢复祖制!
        名正则言顺嘛,思想都不统一,改革连口号都没有,这如何增加凝聚力?如何让地方官知道中央精神?
        只不过,张居正的改革条件更成熟,因为当时大明已经烂到极点,再不改革就要走到王朝末路!所以从隆庆朝开始,徐阶、高拱等历任首辅,不管人品如何,不管是忠是奸,全都在高举改革大旗,改革已经成了政治正确。
        王渊面临的情况却不同,虽然朱厚照一通胡闹,却有海外金银输入、海关税收支撑、盐税改革成效、边疆形势稳定、杨廷和裁冗节流。
        这一通事情搞下来,许多官员发现不改也行,维持现状就能开创一代盛世。
        还有到了张居正时代,复古派的两拨运动,以及心学的广泛传播,早已让思想文化摆脱束缚。甚至心学已发展为玄学,不但摆脱束缚,而且放飞自我,导致实学渐渐兴起。而王渊这时的复古派,只玩了一拨还失败了,心学也只是刚刚崛起,士大夫都还被套在理学枷锁当中。
        因此,王渊遭到的改革阻力,来自文化、思想、现实诸多领域,必然比张居正那时更难处理!
        首先要解放思想,强行推动复古派和新理学的发展。
        历史上,张居正在统一思想之后,改革第一步便是整顿吏治。推行《考成法》,以内阁控制六科,以六科督查六部,以六部督导地方,都察院全程辅助,这样才能保证政令通畅。
        王渊虽然是个历史小白,只知道张居正搞过“一条鞭法”。但他真正想推行改革时,同样面临吏治问题,不自觉的采取跟张居正一模一样的手段。
        这不是什么惊人巧合,而是困在大明体制之内,除非你另起炉灶,否则就只能这样来做。
        文会结束之后,王渊就回到家里写奏章——《请更官吏考成之法疏》,内容与张居正的《考成法》大同小异。
        唯一的区别,是王渊没有像张居正那样,让内阁彻底控制六科。六科依旧保持相对独立,可以依靠通政司,经由司礼监,直接向皇帝汇报工作。
        于是,六科就有意思了,归内阁和司礼监双重领导。
        这等于给皇帝留下足够权力空间,但又不会影响内阁政令,更没想过要直接架空皇帝。
        “老爷,吃些宵夜吧。”夏婵盈盈走入。
        王渊笑道:“怎是你来?阿眉还没消气?”
        夏婵笑着回答:“夫人说要做老虔婆呢,刚才故意跟妾身板着脸。”
        “宵夜放下吧。”王渊忍俊不禁。
        夏婵轻轻搁置托盘,绕到王渊身后给他捶背按肩,这按摩技术是越来越好,瞬间就让王渊消解大半乏意。
        王渊伏案继续写奏章。
        张居正那会儿,虽然思想已经解放,可解放得有些过头,乱七八糟啥学说都冒出来。加之又有心学大佬,反对部分改革内容,张居正一怒之下就把心学禁了,导致所有心学传人都站在改革对立面。张居正一死,心学门徒立即反扑,加速了人亡政息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