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618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曲阜,胡家庄。
        已故南京刑部尚书孟凤的墓前,松柏郁郁葱葱。
        其子孟芳结庐守丧,已经足足五年,如今干脆把妻儿接来,就住在父亲的坟墓附近。他在墓前讲学授课,族内子弟纷纷跟从,族人不断朝这边搬迁。历史上,数十年后,这里居然形成孟家林村,把原有的胡家庄村给吞并了。
        “兄长,官府派人清田来了!”族弟孟兰奔来相告。
        “让他们清田便是。”孟芳微微一笑,继续给族内子弟讲课。
        孟兰幸灾乐祸道:“戚通判威风得很,身边跟着一百壮士,皆棉衣长剑,正在与胡家对峙。”
        胡家,是胡家庄第一大族,世代依附于鲁王,属于地方豪强势力。
        连出两位朝廷大员的孟家,别说影响力不能出村,便是在村内都被胡家给压制。
        孟芳奇怪道:“棉衣长剑的壮士?”
        孟兰说道:“也不知是何来历,反正那一百壮士,皆着朴素棉衣,个个腰间挂着长剑。他们纪律严明,沉默寡言,若是临阵杀敌,恐怕都能以一当十。”
        孟芳起身说:“我去看看。”
        孟氏子弟们也不读书了,纷纷放下书本,跟着孟芳一起过去。
        只见村口处,胡家的家族武装,正在跟戚贤带来的人对峙。双方似乎谈判破裂,已成剑拔弩张之势,随时可能爆发血腥厮杀。
        为啥一个村中豪强,敢聚众阻挠官府?
        因为破罐子破摔!
        鲁王在运河私设钞关,当然不可能直接派王府侍卫,那就需要地方豪强提供武力。就算朝廷调查,鲁王也能推逃罪责,把黑锅甩给那些豪强就行。
        胡家不但出人帮鲁王看守钞关,还在兖州府城有产业,甚至暗中为鲁王搜罗美女。
        推荐一个app,媲美旧版追书神器,可换源书籍全的\  \\  !
        鲁王案发,已进入三法司复审环节,胡家有十多个族人被下狱审问。说实话,胡家已经离举族流放不远了,现在又被戚贤带人清田,干脆聚集人手胡闹一拨。
        “锵!”
        戚贤拔剑出鞘,高呼道:“诸君,随我灭此暴力抗法之辈!”
        一百物理门徒,齐刷刷拔出长剑。
        而戚贤带来的数十衙役,明显有些出工不出力。让衙役对付豪强,能跟着你出城就不错了,别指望他们能起到多大作用。
        至于官兵,戚贤只是兖州府通判,没有权利调集官兵出面。
        一百物理门徒,皆沉默不语,双手握着长剑,朝三百多豪强武装杀去。他们前进的时候,不疾不徐,不喜不怒,完全视敌人如无物。
        这三百豪强武装,除了没有弓弩和盔甲,全都拿着刀剑等铁制武器,可不是济南那边的几千暴民能比。
        一百物理门徒,一步一步接近,一步一步加速,从刚开的缓慢前进,渐渐变成大步冲锋。
        三百豪强武装,明明人数占优,却下意识往后退,还没交战就已经胆怯欲逃。
        “杀!”
        齐声爆喝之下,一百物理门徒,冲进三倍于己的敌阵。
        赶来看热闹的孟芳,以及身后的孟氏子弟,顿时被惊得目瞪口呆。只接战的一瞬间,人数占优的胡家暴徒,就被冲散阵型胡乱逃窜。
        一百物理门徒,轻伤都没出现,丝毫未损的逮着三百多人追杀。
        追赶一阵,那些衙役帮着捆人,然后押回兖州府大牢听审。
        一百物理门徒收剑回鞘,齐刷刷拿出弓尺和绳尺,就这样带人分组清田,似乎刚才啥事儿没发生。
        孟芳好奇的跟过去,发现这些人小心翼翼,生怕踩坏了田亩庄稼。
        戚贤走过来,对头戴方巾的孟芳说:“在下兖州通判戚贤,敢问朋友尊姓大名。”
        孟芳拱手还礼:“曲阜孟芳,正德十七年举人。”
        “原来是孟兄当面,”戚贤掏出五块银元,说道,“时日已晚,再过一个时辰就天黑了。能否劳烦准备一些饭食,再安排几间民房,银钱我们肯定照付。这些是定钱,多退少补。”
        孟芳接过银钱说:“此事好办。”
        戚贤说道:“饭食不需丰盛,饱腹即可;民房不需华丽,避风就行。”
        孟芳立即让族人去安排,自己则留在村口,观察戚贤清田。只见从头到尾,那一百物理门徒都不废话,而且丝毫没有踩踏百姓庄稼。
        天色渐黑,众人在村中聚集,围着篝火开始吃饭。
        戚贤笑道:“诸君,一人只饮一碗酒御寒。莫喝太多,免得误了明日清田。”
        “一碗足矣。”
        “师兄勿须多言,我们省得。”
        “今日杀贼痛快,我先干了!”
        “有酒不可无诗,谁来吟唱助兴?”
        “”
        白天沉默寡言、勇猛杀贼的物理门徒,到了晚上突然活跃起来。甚至有人拔剑出鞘,一边喝酒助兴,一边弹剑高歌。
        酒足饭饱,众人列队,井然有序的前往民房睡觉。人多有点挤,他们也不计较,好几个人躺一张床,从头到尾都不去骚扰百姓。
        孟芳全程旁观,内心大为震撼。
        这一百人,懂战阵,不畏死,知算学,晓诗赋,似侠士,严纪律。还能与民相善,能忍受粗食劣酒,能安卧陋室破屋!
        回到家里,孟殊兴奋说道:“父亲,那些壮士有侠义之风,皆非寻常之辈也。孩儿打听过了,他们都是物理学派弟子,以匡扶天下、利济万民为己任。”
        孟芳感慨:“这哪里是什么物理学派,分明就是墨家子!”
        “墨家子?”孟殊没听明白。
        孟芳说道:“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今日那一百壮士,观其言行,察其气质,恐怕也都是死不旋踵之辈。”
        孟殊拍手说:“大善,恨不能附其尾也!”
        孟芳拍打儿子的肩膀:“好生读书,考科举为上。”
        孟殊却问:“父亲,墨子之下,为何有诸多死不旋踵之辈?”
        孟芳回答:“他们恪守墨家道义。”
        在明代,知晓墨家理论的已经很少,许多士子甚至都不知道曾有墨家存在。
        孟芳却是熟读典籍的,便给儿子讲述兼爱、非攻、节用、天志等墨家思想。他说:“这一百壮士,非攻我没看出来。兼爱、节用节俭朴素、天志掌握自然知识却明显得很,全是那墨家做派!”
        孟殊只是个十多岁的少年,越听越喜欢:“照父亲所言,墨家都是义士啊。”
        “确为义士,”孟芳唏嘘道,“吕氏春秋所载,墨家巨子孟胜,为阳城君守城,裂玉为信。阳城君事败而逃,楚王要收回其封地。孟胜得不到另一半璜玉,难以完成诺言,于是自刎而死。其弟子殉死者一百八十三人。墨家子殉死,非殉师也,非殉城也,乃殉义也。”
        “壮哉!”孟殊听得热血沸腾。
        当晚,少年孟殊翻出祖父遗物,那是一把士剑。
        翌日清晨,他穿上棉衣,腰悬士剑,早早来到戚贤屋外。在戚贤开门的瞬间,孟殊立即跪下:“曲阜孟殊,愿入墨家门墙!”
        戚贤莞尔一笑:“我等是物理门人,不是墨家子弟。”
        孟殊改口道:“曲阜孟殊,愿入物理门墙!”

608【济世派】
        那些类似墨家的物理门徒,真不是王渊刻意教出来的。
        就如同阳明心学,迅速涌现各大派系一样,物理学派同样衍生出好几类。
        第一类,学术派。此类门人,多出于士绅阶层,将数学、物理知识,与四书五经相融合,探索世界、认识世界、阐述世界。
        第二类,机械派。此类门人,多出于匠户子弟,还有工厂主的子嗣、仆役和工人,他们的目标是不断制造、改进机器,提高社会生产力。
        第三类,天文派。此类门人,多出于阴阳户,还有海商子弟,前者是真在研究天文,后者则是利用天文知识来航海。
        第四类,化学派。此类门人,以道士、工匠居多,前者有些跑偏到炼金和炼丹,后者则是在研究火药、炼钢、水泥、玻璃、陶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