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655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谁堪西南任事?”朱载堻问。
        王渊说道:“文可用林富,武可用沈希仪。”
        林富,是林俊的族侄、王阳明的狱友。
        沈希仪,嘉靖朝西南军神,辗转数省战无不胜。
        这两人,都是姚镆提拔的。姚镆虽然反对王渊改革,却也真的慧眼识珠,一生提拔了许多贤才。
        当然,王渊也为人大度。
        换成小肚鸡肠之人当首辅,必然因为姚镆跳反,而刻意打压林富和沈希仪。
        王渊则对事不对人,平定广西叛乱,林富和沈希仪表现惊艳。林富随即被王渊提拔为四川右布政使,继而转四川左布政使。
        在林富的主持下,四川成为继山东之后,第二个全面实行一条鞭法的省份。
        至于沈希仪,被王渊提拔为广西总兵,广西土司再不敢叛乱。
        有他们一文一武配合,再花钱给西南边军换装训练,收复交趾轻轻松松,今后恐怕没有越南这种国家出现。

644【王莽的警示作用】
        浙江清田虽然闹出许多乱子,但浙江左布政使蒋瑶,却没有受到任何责罚,反而被王渊提拔为右都御史。
        因为杭州港非常重要,蒋瑶一直在治理钱塘江河道。他强令毁弃西湖、湘湖的新圩之田,把圩田重新又变成湖泊,被杭州士绅豪右骂得狗血淋头。接着招募二十万役工,加固钱塘江入海口的海塘,并且对钱塘江中下游进行大规模治理。
        如此大工程,蒋瑶只用了一年零四个月,并且没有请求中央财政拨款,全靠杭州市舶司出钱,还向商贾进行民间集资。
        说起来一两句话的事情,但能让市舶司老实给银子,能让诸多商贾自愿集资,没有点高明手段是不可能的。
        蒋瑶回京述职之后,立即被王渊请来文渊阁。
        “拜见王相!”蒋瑶长揖道。
        王渊开门见山道:“吾欲大治黄河,你有什么方略没有?”
        蒋瑶回答道:“在下曾知淮安府,若欲大治黄河,不可再用老法子。”
        “你有什么法子?”王渊问道。
        蒋瑶说道:“以前治黄河,都是筑堤加分流。黄河分流越多,则水势越缓,泥沙沉积越严重。不但不可分流,还应约束河道,使水流更加湍急。”
        “束水攻沙?”王渊身为一个土木工程狗,虽然不是专业治水的,却也知道大致方法。
        蒋瑶眼睛一亮,赞道:“便是此法!”
        束水攻沙,历史上是个秀才提出的,这人连名字都没有留下。
        此法被河道总督万恭采用,治着治着就因政斗而罢官,于是潘季驯接着继续搞,并获得张居正的大力支持。
        可惜,张居正死后一年,就遭到政敌的反攻倒算。
        潘季驯被打为“张党”,削职为民。没人再敢碰黄河工程,直至到了清朝,束水攻沙才被重新翻出来,这玩意儿到了现代依旧还很管用。
        王渊问道:“束水攻沙只是主张,具体该如何做?”
        蒋瑶说道:“当趁河枯水浅之时,在淤滩之上筑堤,因此让河道更加狭窄,让河水流速更加迅疾。但这样一来,水涨之时更容易溃堤,当想法子加固堤坝。为以防万一,该在更远的地方,再加筑一两道堤坝,就算内堤溃了,外堤依旧可以阻挡洪水。这只是思路,具体该怎么做,请恕在下难以回答,必须实地考察之后再说。”
        “很好,”王渊赞许道,“你便以右都御史的身份,出任河道总督,解决黄河泛滥大患!”
        蒋瑶立即抱拳:“此事利国利民,在下万死不辞!”
        王渊笑道:“不让你万死,银子给足,人手给足,尽管去做。惟贤兄(顾应祥)经常提起你,说你刚正清廉又能任事,之前让你做浙江左布政使,便是惟贤兄推荐的。”
        “惟贤过誉了,实在汗颜。”蒋瑶说道。
        顾应祥是王阳明的早期弟子,在京城跟王渊私交甚密,还帮助王渊在家中打造第一个实验室。
        如今,顾应祥是物理学社成员,兼职数学家,正职是福建左布政使,主导福建全省的清田改革工作。
        蒋瑶和顾应祥是同乡,年轻时便认识。
        蒋瑶此人,就如顾应祥所说,刚正清廉又能任事。
        历史上,正德南巡扬州,蒋瑶硬刚过江彬,被太监用铁枷拷住,一直非法抓捕到临清才放人。嘉靖年间做工部尚书,京畿各种工程全是他负责,把大兴土木的嘉靖搞得舒服至极,因为蒋瑶搞工程又快又好还省钱。
        嘉靖朝的政斗那么厉害,却谁都不敢对蒋瑶下手。蒋瑶为了降低工程花费,甚至把权贵私役的军士,全部搜出来做役工,得罪权贵无数都安然无恙,就连弹劾都没遭过一次。
        原因很简单,此君不掺和政争,一心一意做事,嘉靖对他信任到极点。
        有一次西苑宴会,嘉靖见蒋瑶坐在殿外,竟把皇亲国戚移出去,把蒋瑶请进来坐最前面,座位排名仅次于首辅。
        这种人,上位者用起来很舒服。
        蒋瑶拜别离开,王渊就在文渊阁吃饭,是鸿胪寺送来的标准工作餐。
        经过王渊改革,京城各衙门的工作餐,全都是统一制式的。官员一荤一素一汤,都用小碗装着,四品以上还有一杯黄酒。吏员也有荤有素,但肉明显更少,这种差别被视为正常。
        胃口大的,可自带零食,反正工作餐就那么点儿。
        吃过午饭,王渊前往西苑,小皇帝今天要开经筵大会。
        一个司礼监小太监,躬着身子给王渊带路,很快就来到豹房附近的小殿。豹房里依旧养着豹子,但豹房勇士却没剩几个,大多数都进了军队,少部分不堪用的被扔去修铁路。
        皇帝还没来,内阁、六部和翰林院官员,已经有数十人到场。
        见王渊登场,众臣立即起身恭迎。
        就连王渊的着装喜好,都被文官们争相模仿。以前,大家腰带松垮垮的,现在都跟王渊一样,把腰带收束得很紧,看起来就更加精神。
        这几个月,皇帝每天都能收到赞表,赞美皇帝,赞美首辅,赞美绍丰盛世。
        太仓库2000多万两银子的财政储备,四方安定,人民富足。在清田变法的同时,进行京城增筑、编撰大字典、编撰广舆图、大修黄河水利,这是何等让人激动的盛况!
        很快,皇帝来了,群臣拜见。
        去年底就开讲《资治通鉴》,姚镆的状元儿子姚涞,上前给皇帝诵读相关篇幅。
        很不巧,这段时间讲到新朝,大贤臣王莽篡汉自立。群臣在讲书的时候,都显得小心翼翼,生怕哪里表露错误,让王渊感觉是在含沙射影。
        今天的内容是昆阳之战,刘秀以数千兵力,大破新军四十二万,位面之子终究战胜了穿越者。
        朱载堻显然第一次知道此战,惊道:“真是天命使然吗?竟有陨星落入敌营,又起狂风暴雨摧溃敌军?”
        毛纪说道:“篡汉自立者,逆贼也,天诛之。光武自有天命。”
        朱载堻问王渊:“老师觉得呢?”
        王渊反问:“陛下,是否天命,臣实不知。甚至那流星和暴风雨,也可能是夸大其词。但是,若没有流星坠营,也没有狂风暴雨,陛下觉得谁能获胜?”
        朱载堻想了想说:“以数千对阵四十二万,恐怕光武帝难以取胜。”
        “非也。”
        王渊摇头:“光武必胜。”
        朱载堻问:“为何?”
        王渊说道:“且只论此战。新军统帅昏招迭出,守城将领愿意投降,本可兵不血刃而夺城,他却偏偏不接受投降。甚至围三缺一都不做,四面堵得死死的,让城里一群乌合之众,团结起来有了必死之志。哪有这样打仗的?”
        朱载堻点头说:“新军统帅确实昏庸。”
        王渊说道:“新军的部队构成又复杂,是临时绑到一起的,他们既不信服统帅,又可能互相之间有矛盾。看似四十二万大军不可力敌,其实就是一盘散沙而已。新军围困城池多日,久攻不下,士气自然大跌。但他们人多,没把敌军放在眼里,因此肯定又军心轻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