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764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舍尔沙下令修建的官道,未建成的全部停工,水利设施也半途而废。
        除此之外,王渊还得到确切信息,舍尔沙之死并非阵亡,而是在攻打一座城堡时,被自家火炮炸膛给崩死的……北印度的一代雄主,竟然死得这般窝囊。
        又过两日,王渊带来一座土邦城堡之外,派人喊话道:“统一南印度的天竺王至此,即将前往攻打瓜廖尔,此邦贵族立即带兵跟随,否则天竺王必定屠尽此城!”
        喊话十多遍,城堡内终于有了反应:“伟大的天竺王,请你退兵到数里外,我们给您准备了丰盛的礼物。”
        王渊带兵撤退,城内运出十多车粮食,然后礼送王渊出境。
        在印度打仗,果然不需要后勤……
        拖拖拉拉半个多月,在四处到处扫荡抢劫,王渊终于带兵来到克久拉霍城。五百年前,此城曾是“月亮王朝”的首都,如今则被绿教土邦王公占据。
        再过几百年,这里将被誉为“性都”,因为寺庙里大量雕刻各式各样的“男女摔跤图”。
        拜王渊所赐,此城已被饥民包围,附近被抢粮的平民全部汇聚这里。
        城内守军吓得两股颤颤,城外是数万饥民,更外面还有一万多骑兵部队。若是敌人诱导饥民攻城,消耗守军的物资和体力,恐怕最后真的很难扛住。
        突然,城墙上箭如雨下,射死城外许多饥民。
        紧接着,城门打开,奔出数百骑兵。他们没有向王渊冲锋,而是把城外饥民杀死,然后派人过来跟王渊接洽。
        “请问,阁下是否是伟大的天竺王?”来人显然收到了消息。
        王渊说道:“正是。”
        来人又说:“舍尔沙派驻此城的官员,已经全部被我们杀了。我们愿意归附阁下,也愿意赠送阁下一批粮食,今后每年奉上足额赋税,但阁下不能带兵入城。”
        舍尔沙搞中央集权,在全国立省设县,每座城市都派有官员驻扎,而且严厉打击地方贪污,谁敢违抗命令就将遭到镇压。
        地方王公贵族能忍?
        嗯,忍了。
        有些实在没忍住的,已经去见了真主。
        在舍尔沙死后,各地贵族早就蠢蠢欲动,只是迫于苏尔王朝的武力,暂时还不敢杀官造反。
        如今王渊兵临城下,立即让此城贵族下定决心,不再畏惧苏尔王朝报复。
        这些骑兵交涉完毕,便带来十多具尸体,都是舍尔沙派驻的地方官。
        王渊笑道:“我接受你们的归顺,但你们还需出一千骑兵跟我走!”
        来人说道:“我们只有几百骑兵。”
        王渊说道:“那就全都跟我走!”
        就这样,这座古城名义上归附天竺国,每年都会奉上一笔税收,但王渊的军队却不能进城。
        王渊的部队,又多了几百骑兵,但这些骑兵肯定只打顺风仗,一旦遇到危险跑得比谁都快。
        至于城外那些饥民,王渊不会管,本地贵族也不会管,能活下来多少全看天意——造了这么多孽,似乎王渊才是大反派,而死去的舍尔沙可算真正的仁主明君。
        但是王渊的出兵目的,就是要把印度打烂,从名义上统一印度,然后再安心种田搞移民。
        又过十日,王渊来到瓜廖尔城下,此城已经风声鹤唳。
        只要占领此城,再往北便是阿格拉,也就是泰姬陵所在之地,不过泰姬陵暂时还未修建。
        瓜廖尔城没那么容易归附,因为舍尔沙在此有驻军。本地王公贵族,已经被杀得服服贴贴,掌权者全是一些阿富汗军事贵族。
        围城数日,瓜廖尔守军非常谨慎,根本不理会城外饥民和王渊,似乎打算彻底坚守一年半载。
        无奈之下,王渊绕城而走,一路劫掠前往阿格拉。
        阿格拉同样由阿富汗贵族控制,骑兵根本啃不下来,于是转向西北直奔德里。
        德里,是苏尔王朝的首都!
        新任苏丹伊斯拉姆沙,刚经历了一场血腥政变,都还未喘过气来,就听说敌军已经逼近首都。而且,南边的拉杰普特人,在梅瓦尔国王的带领下,也已经在边境开始肆虐。
        伊斯拉姆沙为了获得贵族支持,大量屠杀父亲留下的印度教官员,几乎把父亲的改革政策全部作废。
        如今剩下的,全是只知打仗的阿富汗贵族。
        这些贵族根本没读过几天书,多为绿教平民出身,甚至有的是奴隶出身。他们最初跟着莫卧儿开国皇帝打仗,因战功而不断升迁,接着又跟随舍尔沙叛乱,哪里懂得什么叫做治国?
        而且,这些贵族常年打胜仗,几乎就没遭遇过失败。
        舍尔沙之死,他们也不承认是战败,因为是被自家火炮炸膛崩死的。
        一万六千多骑兵算什么?
        顺手就灭了!
        在阿富汗军事贵族的怂恿下,苏丹伊斯拉姆沙筹划着决战。但没有立即出城迎敌,而是传令瓜廖尔、阿格拉、穆特拉、坦尼萨等城勤王,浩浩荡荡汇集将近十万大军。
        而且,他们有购自波斯的老式火枪和火炮,并懂得集中火器齐射的战术,这些都是跟莫卧儿开国皇帝学的。
        他们不知道什么叫空心阵,也不知道大明的战车防御之术。但对付骑兵,他们知道深挖壕沟,用火枪和弓箭等待骑兵冲锋,这些也是跟莫卧儿开国皇帝学的。

478【辣个男人又回来了】
        在一路劫掠当中,王渊还在传播一个消息:天竺王占领北印度之后,将延续舍尔沙的宗教宽容政策,废除舍尔沙的中央集权政策,各土邦税额将比莫卧儿时期下降两成!
        对于北印度的土邦贵族来说,只要王渊兑现此承诺,那么王渊就是最仁慈的君主!
        宗教宽容?大量印度教贵族高兴。
        废除中央集权?所有土邦王公贵族都高兴。
        税额比莫卧儿时期下降两成?哎呀,妈耶,天竺王就是我爸爸!
        随着消息的传播,大量地方贵族蠢蠢欲动。但他们暂时不敢动手,主要是害怕王渊战败,到时候会被苏尔王朝翻老账。
        只要王渊获得一两次胜利,必然有无数贵族,自带干粮和军队前来投靠。
        由于害怕把敌军主力下回城堡,王渊并未围点打援,而是坐视各路勤王大军聚集。
        此举让阿富汗贵族们笑掉大牙,更加坚定的认为王渊不会打仗,因为王渊几乎犯下了所有军事错误:孤军深入,后勤不济,错失逐个击破的战机,主动放弃骑兵的机动性打决战!
        又是半月过去,王渊依旧在德里周边抢粮,但能抢到的粮草越来越少。
        此时此刻,若苏丹伊斯拉姆沙选择守城不出,王渊只能被迫选择撤军,流窜到其他地区去抢粮补给。
        王渊自然是耗不起,但伊斯拉姆沙同样耗不起。作为一个刚刚继位的苏丹,他不容许有万余骑兵在国内流窜,对地方造成巨大破坏且不提,敌人流窜各地的时间越久,他这苏丹的威望就被削弱得越厉害。
        非但不能坚守城池,伊斯拉姆沙还得尽早决战,用军事胜利来巩固自己的王位。
        终于,各路勤王大军汇集到11万人时,王渊也从附近钱粮回来了。
        苏尔王朝的军队,继承自莫卧儿王朝,但细节和兵源又略有不同,主要构成为:轻步兵、战象、炮兵、骑兵。
        双方摆开阵型,在德里城外平原对峙。
        苏尔王朝的阵型非常简单,是经典的莫卧儿战争,分为左翼、中军和右翼。
        最前方是轻步兵,有刀盾手和矛手,接着是火枪手、弓箭手。后排是战象和炮兵,战象稍微靠前,由轻步兵进行保护。最后方则是骑兵,骑兵可作为预备队,也可以绕后冲击侧翼。
        王渊通过千里镜观察,发现敌军的战象和骑兵并不多,估计是多年战乱又失去养马地的原因。
        敌人的骑兵也有三种——
        一种是食邑骑兵,以阿富汗和突厥骑兵为主,属于披甲骑兵,由国家赋税供养。
        一种是封邑骑兵,即土邦王公贵族的骑兵部队,多为轻骑兵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