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梦回大明春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梦回大明春

第808页

书籍名:《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殷洲总督派兵镇压,处死了一堆闹事者,中央重新派遣官上任。
        栎县下辖的双河镇,一群山东流寇的混血后裔,彻底摆脱大明而宣布独立。由于双河镇以淘金起家,这些家伙又没啥化,遂建国号“大金”,政体为奴隶制独裁国家,几乎扩张到整个北加利福尼亚。
        新泉县洛杉矶是最安分的,同样出现驱逐县令事件。
        这些殷洲知县皆为举人出身,又加上天高皇帝远,一个比一个贪污成性。就连新泉县的良民,都不堪忍受盘剥,捣毁县衙驱逐官。
        说是驱逐,但能往哪儿去?
        要么去海里喂鱼,要么跟土著过日子。
        新泉县并未搞暴乱,朝廷都没法镇压,只能派人去查案。查案官员一到,闹事者立即躲起来,难道还能去土著部落找人?
        从此以后,殷洲县令们就老实了。小贪小污混日子,任期到了就回大明,免得莫名其妙被驱逐,殖民地权力都掌握在本地人手中。
        依旧听大明朝廷号令,依旧给大明运回金银,但自治度逐年提升。
        只等哪天大明衰落,这些殖民地就要扎堆搞独立!
        不过嘛,肉都烂在锅里,至少大家说的是汉语,也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
        大明因为气候焦头烂额,王渊却过得非常滋润。
        北印度也遭灾了,冬天冷得一逼,但那关王渊鸟事啊?都是些自治土邦,越乱越好,省去了无数威胁。
        在王渊的实控地盘之内,根本就不知道啥叫寒冷。
        唯一的影响,是气候变化带来的旱灾,王渊正在加紧修筑水利设施进行缓解。反正异族多得很,贱民更是无人理会的消耗品,往死里抽鞭子让他们搞基建。
        反而是小冰河带来的灾祸,加剧大明土地兼并,每年都有无数失地农民,被装船运来天竺分地垦殖。
        王渊宣布退位做太上王时,天竺的汉人、归化汉人及家属,十五岁以上人口已经突破300万。
        特别是南印度沿海地区,汉语变成日常通用语言,不会说汉语根本没法生存,一堆一堆的异族选择归化,拒不归化者只能沦为奴仆和贱役。那里的人种混乱得很,红头发的葡裔汉人不在少数,全都拜妈祖、说汉话、用筷子。
        纯种汉人和混血汉人,甚至是本土高种姓,都不愿跟红发汉人通婚。这些家伙只能找低种姓结婚,至于混出的后代,长相带着一些拉丁风格。

784【梦归碧瑶】
        天下岂有四十年之太子?
        真有。
        大明太子和天竺世子,都已经被册封四十年以上了。
        朱载堻崩于绍丰五十一年,享年65岁,庙号“中宗”,谥号“成帝”。
        明中宗成皇帝,盖棺评价极高,中宗可不是谁都能当的。当年朱厚照驾崩时,王渊想给中宗庙号也没成功,历史上第一个中宗是汉宣帝。
        太子朱翊钜顺利继位,一个中年登基的皇帝,沉稳有余,魄力不足,守成而已。
        这货只做了十年皇帝,五十多岁驾崩,庙号“穆宗”,谥号“庄帝”。
        王铮也比较惨,46岁继位,头顶还有个太上王上一章,王铮的年龄少算了10岁,已修改。
        王渊宣布退位时,已经78岁
        “父亲要退位?”王铮惊讶之余,又有些欣喜。
        王渊说道:“该退了。”
        王铮说道:“父亲老当益壮”
        “莫要废话,”王渊直接打断,“你七弟夏婵次子王灏是个有志向的,留在国内迟早要生事端,送他几千兵去东吁建国便是。”
        王铮说道:“父亲安排得当,孩儿一定遵循。”
        东吁国就是缩小版的缅甸,也是东南亚历史上,最强大的一个政权。没有之一。
        不过嘛,这个时空的东吁,在扩张途中踢到铁板。
        东吁跟老挝一样,从永乐朝就是大明的宣慰司,或者说整个东南亚都是大明的宣慰司。但这种羁縻制度,能撑几十年已是极限,东南亚六大宣慰司早已离心离德。
        在国家四分五裂的状态下,东吁出了个猛人叫莽应龙,四年时间就完成统一,接着开始疯狂对外扩张。
        就在前几年,东吁居然入侵老挝,被大明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历史上甚至跑去打云南。
        莽应龙亲征受伤,两条腿都废掉了,但暂无性命之忧。
        东吁的军政事务,渐渐交给太子莽应里。
        莽应里跟他父亲一样,作战非常勇猛。可惜,处理政事不知变通,或者说懒得变通,大臣不听话就处死,部落不听话就征讨。
        这个国家一直在扩张,种族矛盾,宗教矛盾,部落矛盾,都因扩张而隐藏起来。
        被大明猛捶之后,东吁扩张失败,太子又为政粗暴,如今国内已经乱成一锅粥。双腿瘫痪的国君莽应龙,想站出来收拾残局,却被儿子莽应里给软禁。
        在王渊正式退位以前,天竺七王子王灏,带兵三千,带士卒家属万余,坐船至后世仰光登陆。
        将士卒家属安置在仰光,又换船逆流而上。
        内河行驶百余里,又下船奔袭几十里,便直接打到东吁国的首都勃固。
        此国首都,距离海港不过二百里而已,打起来实在太顺手了。他们连火枪都没有,城墙也不咋牢靠,半天时间就被攻破,生擒瘫痪国王莽应龙,阵斩秉政太子莽应里。
        勃固城里的莽氏子弟,被王灏屠戮一空。
        剩下就没有什么王族了,因为莽应龙统一全国时,把自己的叔叔和兄弟杀个干净,而且大部分是在战场上杀死的。
        东吁国王和太子一死,国都被王灏攻占,整个国家瞬间回到部落自治状态。
        各部首领皆尊王灏为国王,但拒绝中央派遣官员,王灏只能把周边部落武力清理一番再说。
        足足用了两年时间,缅甸各地贵族终于听话,因为不听话的都死了。
        王灏派使者到大明,被册封为东吁王,其国土面积约为三分之二个缅甸。当然,还能继续扩张,旁边的大城泰国,一半国土被南洋水师吃掉,还有一半被莽应龙打废了,王灏接着继续打就行。
        为啥打仗都这么轻松顺利?
        军事技术碾压啊,用燧发线膛枪欺负冷兵器,简直就跟爷爷打孙子似的。历史上东吁王朝覆灭,就是因为地方贵族造反时,勾结荷兰人一起上,几百杆滑膛枪就把国王抓住。
        王灏只能叫东吁王,不能叫缅甸王。
        因为缅甸北部地区,还有一个大卯国。国王早就被灭了,沦为天竺的属国,由几个大族联合统治,第一大族刀氏还把女儿嫁给王渊为妃。
        王渊第十一子王晟,侧妃刀白凤的儿子,刚满十五岁就被护送回去,做了大卯国的国王。其国土不仅只缅甸北部,还有后世印度阿萨姆邦的边角地区。
        “昌德,我知道你闲不住。”王渊把昌德比比叫来。
        昌德比比四十岁出头,风韵犹存,就是摇身变粗了。她说道:“陛下有什么安排?”
        王渊笑道:“阿富汗独立之后,其国内贵族已经打了好几年。不但民生凋敝,而且贸易断绝,还遭到波斯入侵,贵族们都希望重回天竺怀抱。你带儿子过去,两个儿子,随你怎么安置。”
        昌德比比说:“陛下,我需要军队。”
        王渊说道:“500火铳骑兵,1500火铳步兵,足够压住阿富汗贵族,给你更多也肯定养不起。”
        阿富汗太难治理,而且穷得一逼,作为矿产基地倒是很合适。
        昌德比比带着两个儿子、两千士兵,一起前往阿富汗。当地贵族非常欢迎,因为昌德比比过去做女王,天竺立即就可以恢复通商,而且可以平息缓和各部落的争斗。
        宗教没变,阿富汗依旧信奉绿教,不但是天竺的矿产基地,而且还是天然的战略缓冲地。
        至于锡兰岛斯里兰卡,来自大明的佛王子复国之后,全岛都逐步改信了佛教。国王一死,四分五裂,被天竺顺势吞并。
        王渊退位两年之际,刚过完80岁大寿,吕宋突然传来噩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