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穿越成皇储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穿越成皇储

第二百十二章 卸任继任

书籍名:《穿越成皇储》    作者:回龙峰

        一大早法国总理保罗雷诺被秘书的敲门声吵醒。“总理阁下,总理阁下!”
        被惊醒的保罗雷诺一咕噜爬下床,快步走过去打开房门。“什么事?!”
        秘书一脸焦急道。“总理阁下,甘末林总司令来电,就在半个小时前德国人全面进攻比利时。”
        “!!”听到这个消息,保罗雷诺总理楞了一下。
        英法一直期望德国在波兰战役后继续东进,就算是德军源源不断将东线的士兵调换到西线;有来自各种渠道的消息表明德国即将进攻法国,可还有不少人抱着最后一丝希望,所有的警告全部被这些人抛在脑后,仿佛鸵鸟把头藏进沙里一般,选择性的失聪失明了。
        而现在,这些消息终于化为了现实,着实让雷诺总理怅然若失。
        要知道上一次大战法国虽然是战胜国,可也付出了相当惨痛的代价。
        据官方统计,法国在大战期间经济上的损失达2000亿法郎,有1万家企业遭到破坏和损失,有90万所住房变成瓦砾或无法使用,1919年农产品总产量只有战前的13,工农业发达的东北地区,几乎成为一片废墟。四年战争失去了150万人,伤残者更是不计其数。法国由战前的债权国沦为债务国;战前给俄、奥、土等国的债款,因这些国家瓦解而化为乌有。
        想想这些雷诺总理就不寒而栗。这一次又要打多久?四年还是五年?
        德国那个毛头小子皇储倒是不知天高地厚的说要在八个星期内打败法国;可法国上下对这个可笑的说辞嗤之以鼻。要是现在有网络的话雅尼克恐怕会全体法国网友喷的体无完肤。
        天知道这一次战争要打几年,又得有多少法国青壮因此丧命?一百万?二百万还是三百万?
        不过令他稍稍心安的是他们已经截获了德国人的“黄色计划”,法军总司令甘末林拍着胸脯担保德国人的一举一动全都在他的掌握中,德军的攻势将会被阻止在比利时境内,并在那里彻底被击溃。
        “希望真是如此。”雷诺总理心中无比虔诚的祈祷了一番,他还是比较相信甘末林的保证的。毕竟和律师出身的自己不同,甘末林是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老将,既在法军大本营当过作战处长,也领导过旅、师一级的作战部队。是一位作战经验非常丰富的将军。
        上一次大战中德国人就是用了施利芬计划让法国吃了个大亏,而这一次德军的“黄色计划”就是施利芬计划的翻版,法国不可能在同一个错误栽两次跟头。
        “甘末林总司令还说了什么?”
        秘书恭声道。“甘末林总司令还说德军的一切行动都在照计划进行,请总理阁下静候佳音。”
        “那就好。”雷诺总理微微松了口气。“你去联络英国首相府办公室,我要跟张伯伦首相通话。”
        秘书小心的提醒道。“总理阁下,英国那边还没到五点钟。”时差上法国比英国快1小时。
        “我倒把这茬给忘了。那就让厨房准备早餐吧。”虽然今天比平时早起了一个多小时,可他也没心思再补个回笼觉。
        洗洗漱漱、吃完早饭也才六点半而已。心急如焚的雷诺总理有点等不及了,让秘书联系英国首相府办公室,看看张伯伦首相来了没有。
        电话很快便接通了,可雷诺总理却听到了另一个惊人的消息。
        张伯伦政府正在遭遇不信任案的打击!
        早在德国侵吞捷克斯洛伐克时在野党中就有人开始说闲话,声称张伯伦的无能将会把大英帝国推入深渊之类的。
        当然,那时候这些不和谐的声音不过是零星出现,还没形成气候。
        之后的波兰战役,政府的不作为更是引发了不少人的不满,竟然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盟友被灭而无动于衷。不过好在大部分人还是保持“理性”的,因此也没引起什么大风波。
        真正的爆发点是不久之前的“斯卡帕湾袭击事件”。
        大英帝国可是海上霸主,战舰就是它的獠牙利爪结果一下子被人拔掉了好几颗獠牙。
        这件事在英国上下引起轩然大波;反战派更加激烈地抗议,而主战派却高喊着“这个时刻要团结一致打倒德国!”
        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总得有人出来承担责任,通俗来讲就是背锅。众人的目光自然而然的聚集到现任首相张伯伦身上,希望他能给个说法。
        一位议员在议会发言引用了克伦威尔解散议会时的宣言:“你们在这里坐的时间太长了,没有干出任何好事,走吧,让我们以上帝的名义告诉你们,滚!”
        第二天国会举行对张伯伦政府的不信任动议投票,当时有40位原来支持政府的议员投了反对票,虽然政府最终赢得了信任投票,但是早已被这一连串变故弄的心力憔悴的张伯伦已经无意留任相。而且他的健康状况已经开始恶化,他已经被确诊为胃癌,需要尽快做手术。
        张伯伦希望自己下台后能组成一个保守党政府,可议会强烈要求仍然组成联合政府。
        张伯伦想要求工党组成联合政府,询问工党是否同意,问题是:工党是否同意参加由他自己领导的政府?如果不同意,是否同意参加由其他人领导的政府?工党领导层答应第二天给予答复。
        结果第二天德国兵不血刃的说降了丹麦、挪威、荷兰三国。张伯伦原本有意继续留任至新一轮的危机完结。不过工党答复说同意参加联合政府,而且不同意由张伯伦领导。
        所以张伯伦早早的叫来了丘吉尔和哈利法克斯子爵议事。
        他们首先谈到的是今早德国进攻比利时的战况。“温斯顿,你有没有想过万一联军在比利时战败了会怎么样?到时候我们该怎么办?还继续打吗?”他最近老是有种不安的预感,总觉得他们截取的德国“黄色计划”情报是个圈套;可又没有确切的证据能证明他这个猜疑,所以也只能憋在心里。
        “当然!”丘吉尔毫不犹豫且无比坚定的回道。“不会有任何万一,帝国必须战斗到底,而且必须取得最后的胜利。因为大英帝国不可能承受的起失败的代价!”他甚至都不敢想象要是德国打赢了会怎么惩治大英帝国。所以大英帝国不能输,要像上一次一样,狠狠将德国打趴在地。
        一旁的哈利法克斯子爵也默默点点头,认同丘吉尔的说法。
        张伯伦心中无奈的叹了口气。“你们中谁来坐这个首相位子?”说着有意无意的望向哈利法克斯子爵,比起丘吉尔这个坚定的主战派,他更希望相对温和的哈利法克斯子爵继任首相。
        可惜,哈利法克斯子爵干脆的摇头拒绝道。“我作为一个上院议员,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成功的管理一个战时内阁。”其实这只是一个借口而已,真实原因是他也有种不祥的预感,实在没把握带领大英帝国去赢得最终的胜利。与其到时候遗臭万年,还不如现在做个缩头乌龟静观其变。
        “既然如此!”丘吉尔站起身,用无比坚定凝重的口气说道。“那就由我来带领大英帝国战斗到底,直到胜利!”

二百十三章  坏消息
        首相继任人选已经定下,张伯伦带着丘吉尔离开唐宁街10号,前往白金汉宫觐见国王乔治六世。
        “陛下,这位是海军大臣温斯顿丘吉尔。”张伯伦向乔治六世简单的介绍了一下丘吉尔,表明他将出任新一任英国首相。“这一次保守党与工党将组成联合政府。”
        英国君主的任命权,在正常情况下仅仅是仪式性的权利,即“同意任命”、“盖章签字”的权利,至多是对任命人选提出建议(而且限定于首相因有任命困难而咨询王室建议时),并不享有指定或提出人选的权利。因此现在这个环节纯粹是出于对王室的尊重和忠诚。
        乔治六世朝张伯伦点点头。“辛……苦……你了,张伯伦首相……阁下。”因为说话不利索,他也说不出什么帝国不会忘记你作出的贡献,你是帝国的骄傲之类的长篇大论。又跟丘吉尔简单聊了几句后问道。“这次……又要……打多久?”上一次战争时他已经是二十多岁的青年,甚至在英国皇家海军服役过;深知战争的残酷。
        当时德国为迫使英国退出战争,海军发动了所谓“无限制潜艇战”、即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其目的是要对英国进行封锁。
        刚开始英国和协约国其他各国对无限制潜艇战的严重性估计不足,对潜防御尚处于最初阶段,无限制潜艇战立即给协约国造成严重损失。协约国商船的损失由1917    年1月份的30万吨增至2月份的40万吨,再猛增至3月份的50万吨,直到4月份的85万吨。英国出海的商船中平均每4艘就有1艘被击沉。
        根据后来的官方统计,直到战争结束,德国潜艇共击沉协约国商船2566艘,注册总吨位为573万吨,其中英国商船占五分之三。而当年英国造船的总吨位只有270万吨。协约国商船被击沉的速度太快,来不及及时补充和更替,照此下去随之而来的将会是饥饿,甚至屈服。
        鉴于情况日益恶化,    1917    年4    月27    日英国第一海务大臣约翰·杰利科向海军大臣提出一份报告,向政府发出严重警告:“历史证明,如果战略是以没有保障的交通线为根据,其结果必然是不幸的。在这种情况下,惨败是不可避免的,而我们目前的政策正在直接导致惨败,如果不愿考虑这一点,那我坚信战争必定打败,英国人民将要饿死。”
        杰利科的警告产生了效果,英国政府开始正视面临的危险。为了对付德国潜艇,英国动员了海军的全部轻兵力和潜艇,着手将大量的小型商船和渔船改装成扫雷舰和护卫舰,加紧建造新的反潜舰艇。
        仅在1917    年下半年,英国便动用了227    艘舰队驱逐舰,    74    舰护卫舰和巡逻艇,    65    艘潜艇,    406    艘摩托艇,49    艘快艇,    894    只拖网渔船,    867    只漂网渔船,    24    艘轮式扫雷舰,    77    艘伪装猎潜船,    50    架飞艇,    194    架飞机。为了扫除德国潜艇布下的水雷,仅在1917    年秋用于扫雷的舰艇达3    千余艘,人员25    万。
        乔治六世觉得这一次大战又将会是漫长而持久的战争。如果德国海军再次发动无限制潜艇战,英国人民很有可能再次承受严重的短缺和生活困难。
        丘吉尔不卑不亢的回道。“这个还不好说,我能向您保证的是大英帝国必会战胜欧洲大陆上的凶残野蛮的敌人,取得最终的胜利!”
        乔治六世和张伯伦不约而同的暗叹了口气,那得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有……没有……谈判的可能?”乔治六世的性格里始终带有一丝懦弱,如果这场战争能在谈判桌上解决,那他是求之不得的。
        “陛下,这原本是场‘不必要的战争’,”说到这里丘吉尔看了眼脸色有些难看的张伯伦,并没有继续说下去。要不是英法一味推行绥靖政策,纵容德国发展壮大,事情也不会闹成现在这样。当时他到处宣扬德国威胁论,可就是没有一个人听得进去,现在好了,终于酿成苦果了吧?“谈判是磨灭不了德国的野心的,只会令他们更加膨胀。只有狠狠的把他们打趴下,令他们再无翻身之日,欧洲才能恢复永久的和平!”
        听闻乔治六世默默的点点头。
        又讨论了一些其他事情,张伯伦和丘吉尔拜别乔治六世,回到唐宁街10号,却听到了一个惊人的坏消息。
        德军奇袭了埃本埃马尔要塞,还完好无损的夺取了附近的弗罗恩哈芬桥、费尔德韦兹尔特桥、坎尼桥。
        “什么?!”丘吉尔和张伯伦大吃一惊,仿佛是听到天方夜谭一般。“比利时人不是说那座要塞是坚不可破的吗?!要塞里的人都睡大觉?!”就算是建了个要塞那么大的猪窝,把里面的一千多头猪都抓住也得费番功夫吧。德国人的进攻才开始多久?这就被攻陷了?
        “要塞是怎么被攻陷的?!难道要塞守军里出了叛徒?”就算是出了叛徒,没有一定数量,德军也不可能这么快就攻陷。难不成要塞里的人看到德国人的影子就吓得主动出来投降了?
        报告的参谋尴尬的摇摇头。“具体情况暂时还不知道。”
        张伯伦皱了皱眉头,嘀咕道。“这可不是什么好消息。”
        埃本埃马尔要塞陷落意味着艾尔伯特运河-列日一线的防御已经被德军突破。“这群蠢货,难道连炸桥的准备都没有吗?”防御敌人进攻最基本的手段就是破坏道路,炸毁桥梁;就算不能长时间阻挡,也能有效的迟滞了敌人的进攻行动。
        现在倒好,这些愚蠢的比利时人竟然把三座大桥拱手让给了德军。德军主力势必会源源不断的冲进比利时腹地。
        心中咒骂了一声,丘吉尔开口问道。“攻陷要塞和夺取桥梁的是德军的先锋部队吧?附近的比利时军队能不能在德军主力赶到之前夺回要塞和桥梁?最起码把那些桥梁炸掉也好。”一旦德军主力过了艾尔伯特,那附近的比利时军队只能大踏步的往后撤退,而导致的后果便是英法联军恐怕赶不及到齐,就会仓促投入会战。
        可说完又意识到他现在在这里说这些也没什么用。远征军总司令戈特子爵和法陆军总司令甘末林早该得到消息并作出应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