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穿越成皇储

乐读窝 > 历史军事 > 穿越成皇储

第三百五十八章 苏芬战争(17)

书籍名:《穿越成皇储》    作者:回龙峰

        离开野战厨房后小分队绕了一大圈,来到一处偏僻的公路旁埋伏起来。
        等了半个多小时,远处驶来一支车队,十辆卡车行驶在并不宽阔的道路上,而在车队的最前面,开路的是一辆bt-5快速坦克。
        由于最近到处神出鬼没的芬兰游击队,苏联的后勤部队经常遭遇袭击,不得不加强了对后勤车队的武装押运。
        bt坦克的最大特征是便是采用了“克里斯蒂”式行动装置。每侧有4个大直径负重轮,加上立式或横式螺旋弹簧,极具鲜明特色:这套行动装置的另一个特点是轮履合一。它既可以用履带行驶,也可以用轮胎行驶。用履带行驶时,发动机的动力经过变速箱一例减速器一主动轮,带动履带环前进,此时的最大速度为52千米小时。用轮胎行驶时,要将履带卸下,整齐地码放在翼子板上,发动机的动力最终带动最后一对负重轮,推动坦克前进,此时的最大速度为70千米小时。
        拿20世纪30年代的标准看,无论是履带式,还是轮式,坦克都能跑的很快,充分显示了“快速坦克”的特长。不过,苏联的坦克手们很少用轮胎(负重轮)行驶方式。从履带式转换为轮式,2名乘员需30分钟,从轮式转换为履带式,2名乘员需40分钟。
        埋伏在道路前方的小分队成员架起了一支反坦克步枪。
        二战时期虽然各国都生产国各种类型的反坦克步枪,但其中最好用且有效的反坦克步枪算是老毛子的trd-41。这是一种结构简单(每一个单位的trd步枪所需要的维护和其他部件相当少,只有一个整体清洁棒,一个奶嘴刷,一把螺丝刀和一把钥匙),威力粗暴的单发栓动反坦克步枪(在100米、300米距离上对垂直装甲的穿深分别为40毫米和35毫米,对100米、300米距离上对30度着角的装甲板的穿深也达到了了30毫米和27毫米,这个成绩比部分20毫米的反坦克步枪,如日本的九七式20毫米自动炮还要好)。
        毛子家还有一款trs-41五发半自动反坦克步枪,但半自动的较重,而且经常卡弹,因此不怎么受欢迎。
        其实芬兰也有款相当优秀的反坦克步枪。20口径,最大射程65公里,1000米外可打穿12毫米的钢板。可这货的全枪重量高达577kg(trd-41反坦克步枪重量仅为1725kg),在军中被誉为“枪中之大象”根本不适合像这种机动性强的小分队携带。
        因此雅尼克造了一批trd-41反坦克步枪支援芬兰,这个小分队中就有两支反坦克步枪。
        一个标准的反坦克步枪组至少要有两名士兵,一名射手兼装填手,另一人负责观察指示目标。看着驶过来的车队,拿着望远镜的观察手开口道。“距离一百米,bt-5,随时开火。”bt-5快速坦克正面装甲厚度为13毫米,在这种距离子弹能轻松穿透其装甲。
        “砰!”
        射手早已经搭在扳机上的右手食指毫不犹豫地瞬间扣动。
        trd-41反坦克步枪后坐力与其威力成正比,身材壮硕的士兵被抵肩来袭的巨大后坐力震得浑身一抖发麻,从螺旋膛线中经过了修长枪管加速过程的145毫米钨芯穿甲弹,瞬间裹挟着火光烈焰与震耳欲聋的枪响脱膛而出。
        轻松穿透13毫米装甲的钨芯穿甲弹将那倒霉的苏军驾驶员脑袋瞬间开瓢打碎成了一地烂西瓜,随后化成一颗可怕的流弹,在狭窄的内部里跳跃了几次,直接从后背打进了根本没反应过来的炮手胸膛,而后再从胸口正面像异形幼体一样破胸而出留下了一个碗口大小的巨大创口,145毫米钨芯穿甲弹头的巨大冲击动能这才算是被完全消耗殆尽。
        一枪过去被当场干躺了两人的bt-5快速坦克像是被敲了一闷棍的狂奔野猪般缓缓停了下来,外表看似完好无损的坦克内部却已经充满了血腥味,仅存的车长手忙脚乱的打开舱盖准备弃车逃生,可刚探出身体,胸口处暴起一团血雾软绵绵的滑进了坦克里。
        “停车!敌袭!”紧跟在后面的车队来了个紧急刹车,纷纷停了下来。最后面的卡车刚想倒车,伴着一声巨响,引擎盖被一股巨力打飞,发动机瞬间被打成报废状态,冒出屡屡黑烟。
        这下前后头都被堵住,整个车队动弹不得,车上的苏军只能纷纷跳下来躲在汽车两旁,手里的莫辛纳甘步枪胡乱的指着四周。
        “哼哼,好好跟他们玩玩!”小分队的队长冷笑一声,给自己的svd狙击步枪装上了消音器。瞄准远处的一个苏军扣动扳机。
        噗!装有消音器的枪没有发出太大的声音,就见远处的那个苏军士兵被捂着大腿惨叫起来。
        小分队的队长吩咐道。“把他们打伤即可,不用打死。”
        在战场上,为了胜利,对于敌人,到底是干掉他,还是打伤他呢?
        后世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在战场上,打死敌人不如打伤敌人。
        探其原因,首先是战场上的协助。通常在战场上,一名士兵受伤,他的同伴是不会放弃他的,为了帮助他离开战场,往往需要调动附近几名士兵去协助他,这样,一下子就等于减少对方好几人的兵力。
        其次是后续的治疗。受伤的士兵在后方医疗或者后送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后勤资源(医疗、药物、担架等等,都很大的消耗后勤运输能力),从而挤占正常的后勤运作资源。如果短时间内出现大量伤员,可能会超过一线医疗救治能力。
        最后就是士气。当在战场上看到同伴被敌人杀死,会有恐惧。但是试想,当你看到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瞬间殒命,再面对敌人时你是赶紧逃命还是提起大刀向敌人砍去,战场上大部分人往往会选择后者,所谓杀红了眼就是这样。
        但是如果只是受伤,一方面既要顾及受伤的战友,造成战力流失。另一方面,受伤治疗期间,如果那个受伤的人大力渲染敌军,那不仅仅耗费了资源,还可能影响军队的士气。
        当然,“打伤敌人”也只能是像现在这种完全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实现,如果在势均力敌或是激烈战况中还想着只打伤对方,那倒霉的可能就是自己。

三百五十九章  空战(1)
        英国人引以为豪的“最先进”雷达在如今的德国人看来只是一个很原始产品而已。
        相比英国那小型埃菲尔铁塔一样的天线,德国的雷达天线仅为它的三分之一大小,而探测距离却远远达到了英国雷达的3倍之多。而且德国的雷达应用了最“新潮”的i显示器,只使用一部显示器便可同时显示出目标的方位和距离,相对于传统的a型显示器,i显示器的图像更加直观,非常易于判读,面对多方向来袭的目标时效果更好。
        在加来地区新建成的秘密雷达站里,一名雷达兵边喝着降温提神的冰咖啡,眼睛却毫不放松的紧盯着那个雷达显示器。
        毕竟雷达兵的任务,就是盯着屏幕看飞机。看可能入侵的敌机,看我军的战机,还有各种偏航的民航机。而之所以是降温提神,因为这些雷达兵穿着铅和铜丝织物制成的厚厚的防护服。这玩意的透气性能有点不敢恭维,隔热性甚好,即使在冬季也有些闷热。
        不过雷达兵规章上明确规定雷达兵在执勤时必须穿戴这种防护服,因为雅尼克知道在二战时期,就发现不孕症、脱发和白内障是雷达兵的职业病。从事射频作业职员,长有神经衰弱、性情急躁、易激动、脱发多汗、女性月经絮乱、性功能衰退、血液白细胞和红细胞数目减少或增加等不良效应。
        德国境内的雷达兵全部加起来也算不上很多,雅尼克当然不会看着这些为国效力的士兵得这种职业病。先是大幅度减少雷达兵的工作时间,采取了四班制,每个雷达兵一天只需要工作6个小时。而且每个雷达站的各个角落里都塞满了能防辐射的植物。加上专门为雷达兵们定制的多营养食谱,德国全军种里数雷达兵最为舒适了。
        冰冷的咖啡顺着食道流进胃里,身上的毛孔仿佛都收缩起来,让他忍不住打了个冷颤,瞬间精神了很多。“你听说没?伦敦被我们轰炸了。”
        正给植物浇水的工程师不以为然道。“嗨,我早听说了,这算哪门子新闻。而且准确来说不是轰炸,是‘轰击’。我们是用大炮炮轰的伦敦。你有空到b13区看看,那大炮就顺着山坡铺在那里,别提多壮观了。”
        “真厉害。还这大炮应该叫‘伦敦大炮’了吧?”毕竟上次战争中袭击巴黎而得名的大炮被名为“巴黎大炮”,那这一次打到伦敦的大炮应该也叫“伦敦大炮”吧?
        “按理说应该那么叫,不过殿下早已为它命名为‘v3大炮’,我猜没人会叫其他的名字。”
        “殿下真是……”刚说到这里他突然发现雷达上出现一片不明光点。“有情况!从英国本土起飞的机群!”说着他麻利的抓过边上的通话机。“b站,b站。这里是a站,你们的雷达上是否出现反应?”
        得到确认后雷达兵一把抓过无线电通话器,大声呼叫道。“a站呼叫塔台,a站呼叫塔台。雷达上显示大批从英国本土起飞的飞机。他们的飞行方向正是加来。”
        耳机里传来沉稳的回复声。“塔台收到。有多少敌机?”
        “第一批超过200架,高度约6000;第二批超过100架,高度约5000。”
        “看来他们是来轰炸v3大炮的了?”工程师看着雷达上显示的密密麻麻的光点,嘀咕道。“真是群笨蛋,他们难道不想想我们既然敢把发射基地设在这里,怎么可能没有防卫力量?”
        雷达兵耸耸肩。“不然怎么办?他们只能干坐着被大炮轰击啊。”
        “我说最明智的办法就是立马投降。”
        “他们要能投降,敦刻尔克战役结束后就得投降了。”
        “呜……!呜……!”就在俩人感叹英国人的不识时务时伴着凄厉的警报声,早已整装待发的飞行员们麻利的爬上自己的飞机,在塔台的调度下一架接着一架的升空准备迎击来犯敌机。
        这里的防空部队每天都至少有30架在进行战备值班任务,也就是说机场上至少有30名飞行员和30架飞机是随时可以出击的状态。这些备战的飞机会加满油料,装好弹药准备在机场的跑道一侧。
        地面上的防空阵地也井然有序的做着最后的准备。修长的炮管已经被炮兵们指向了敌机来袭的方向,装填手把炮弹推入炮膛,站在一旁的观察员拿着望远镜望向远处的天空,现在的德国还没有完善的火控雷达,防空火力还是需要人工指挥。
        海军的的鱼雷艇、驱逐舰也一艘接一艘驶出了港口,准备救援跳伞落水的飞行员。
        坐在自己的喷火战斗机里,英国飞行员艾伯特感受着自己身边友军的壮观。他旁边的战斗机一望无际,似乎看不到尽头。这是他第一次看到如此多的战斗机,也让他对此次护航任务,多少增添了一些信心。
        而且他们的驾驶的喷火也而经过升级改进,换上了新型的灰背隼xii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拥有有1175马力。与之前的灰背隼发动机所用的全乙二醇冷却剂不同,灰背隼xii采用的是7:3混合比水乙二醇混合冷却剂。还设计了全新的专用螺旋桨,螺旋桨-发动机组合能让他们的战斗机在5000米高空能超过600公里小时。
        另一个改进是安装了后视镜,后来这种笼罩式后视镜被更简单的方形可调整式后视镜所取代。
        安装了新型电台,这使得飞行员能够更清晰地听到指挥以保持编队。
        这一切让他觉得现在的自己能跟德国人一决高下了。
        可惜,所谓人生总是有那么几个错觉,如果艾伯特能穿越未来的话就会发现他们这些喷火kv服役,才逐渐压过bf109系列战斗机。
        最重要的是这一次德军派出的可不止bf109f战斗机。
        “小心!小心!发现敌机!准备战斗!”艾伯特的耳机里,传来了让他们警惕的消息。
        艾伯特轻轻晃动了一下自己的操纵杆,透过机舱玻璃,看着远处的云彩,那里,第一架德国战斗机已经撕开了白云,气势汹汹的冲了出来。
        眼尖的他忽然发现那并不是德国人的bf109,光看好似大奶嘴一样的机头就知道那并不是bf109的水冷发动机,而是装备风冷发动机的新型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