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穿书八零别找我复仇

乐读窝 > 都市言情 > 穿书八零别找我复仇

第55章

书籍名:《穿书八零别找我复仇》    作者:禹会涂山

  陈大力是柳树村出了名儿的懒汉,  小时候不论被陈老爷子怎么管教都没有管教出个勤劳样子,后来,陈老爷子意外过世,  陈老太太又对陈大力这个唯一的儿子溺爱过度,所以,陈大力便越发懒得不成样子。
  从20岁到22岁,陈老太太帮陈大力说了两年的亲,  整个杨树村的姑娘们愣是没有一个想要嫁给他的,即便陈大力长得还不错,浓眉大眼,肩宽腿长,  但在这个人人都吃不饱饭的年代,  生得再好看又有什么用呢,  又不能当饭吃。
  陈老太太无奈之下,  只得把20岁的大女儿和18岁的小女儿,一个嫁给了鳏夫,  一个嫁给了跛脚,  收了不菲的聘礼后给陈大力买了一个媳妇儿。
  谁叫陈老太太就是这么重男轻女呢!尤其在陈老爷子意外过世后,便更加不知收敛。
  陈大力的媳妇儿名叫冯翠翠,是陈老太太跑了趟邻镇,选了个最穷的村子给陈大力挑了个最能干的媳妇儿。
  并且,  冯翠翠长得真还不赖,  除了因为长期营养不良显得有些干瘦苍白、发丝枯黄之外,  她骨子里倒真是个美人坯子,  否则也生不出陈卿这样的优越长相。
  冯翠翠从小在家就干活儿干惯了,嫁到婆家,遇到个懒汉丈夫和强势婆婆,  竟也没有什么不适应,总归是个一棒子都打不出来一个屁的逆来顺受的性子。
  冯翠翠由于常年干得多吃得少,身体一直亏空得厉害,身材也一直比较消瘦,所以怀第一胎的时候就比较艰难。
  陈老太太看着冯翠翠的肚皮觉得一定是个大孙子,这才勉强掏出钱来让陈大力带冯翠翠去医院生产,这才有了陈卿和陈梦菡的错位人生。
  然而,让陈老太太想不到的是,她心心念念的大孙子却成了个不带把的女孩儿。
  陈老太太花了大价钱却没有换回大孙子,自然非常不待见陈梦菡,她给陈梦菡取名陈招娣,希望儿子和儿媳妇下一胎赶紧生个男孩儿。
  陈大力从小到大深受陈老太太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也觉得儿子是块宝,女儿是根草,所以对陈梦菡也非常不待见。
  冯翠翠性子软,在家里地位又低,本以为自己能为老陈家生个儿子,讨一讨婆婆和丈夫的欢心,结果没想到生出来的却是个女儿,所以冯翠翠对陈梦菡的感情也是复杂的。
  但出于母亲的天性,冯翠翠无法像婆婆和丈夫一样对女儿不管不顾,所以陈梦菡小时候几乎是冯翠翠一个人带大的,直到冯翠翠怀了二胎,生了儿子,便也渐渐地跟着婆婆和丈夫一起,不待见女儿了。
  陈大力作为一个实打实的懒汉,在那个家家户户都以男人都主要劳动力的年代,他却靠着陈老太太和冯翠翠干活儿挣工分养着,在整个柳树村可谓是非常出名的,但是陈大力整日游手好闲,脸皮修炼得比城墙还厚,自然不在乎村里人的嘲讽,甚至扬言道:“老子不但要靠老娘和媳妇儿养着,老子还要靠闺女养着呢!”
  就这样,四五岁的陈梦菡便开始帮着家里做家务,十岁出头儿便开始下地干活儿,前世,陈梦菡甚至一直为陈家做牛做马,直到被陈大力卖到了鹏程的夜总会。
  今生,陈梦菡重生于17岁那一年的春天,并且于夏天成功摆脱了无情无义的陈家,如今依旧是夏天,而陈梦菡却已经19岁了,她离开陈家已经两年了。
  两年前,陈梦菡为了能够顺利离开,考上文工团后,她便诓陈老太太和陈大力说,只要她能够出去当兵,就能吃上军饷,虽然她不知道军饷具体有多少钱,但至少一个月也能超过二十块吧!
  她离开家去当兵,虽然不能继续给家里干活儿了,但却能时常给家里寄钱啊!
  面对实实在在的利益,陈老太太和陈大力都沉默了。
  陈老太太心里默默计算着:她们家如今是三口人干活儿,五口人吃饭,虽然儿媳妇和孙女儿可以多干少吃,但她的大孙子却一天天地饭量见长,又要花钱上学,家里当真是年年入不敷出,如果孙女儿去当兵,真的每个月都能寄回来二十块钱,那家里少了她一个人干活儿也不是不行啊,毕竟也少了一个人吃饭啊!
  陈老太太觉得,这比帐划算!
  陈大力想得却是:臭丫头虽然能干,但干再多的农活儿哪有钱来得实在啊,最主要是他老娘如今身体还硬朗,还算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媳妇儿这两年有些懒了,干得少了,他如果多揍两顿,保不齐他媳妇儿还能出得更多的活儿,这样一来,两口人干活儿,四口人吃饭,虽然很可能吃不饱,但要是有了臭丫头寄回来的钱,那便绰绰有余了,也许小日子还会越过越红火呢!
  陈老太太和陈大力对视一眼,都觉得可以让陈梦菡去当兵。
  于是,陈梦菡才得以成功地把自己户口关系从柳树村转了出来,落到了部队。
  陈梦菡告诉陈老太太和陈大力,她在新兵期间和义务兵期间都是没有探亲假的,并且军饷具体什么时候能开始发放她也不清楚,但是她保证,只要她一发钱,一有时间,便会寄回家里。
  陈老太太和陈大力对陈梦菡的说辞都不疑有她,一来,村里又不是没有曾经当过兵的人,他们一打听就能打听出来陈梦菡说得是真是假,二来,他们认为陈梦菡一直是个老实听话又顾家的孩子,她没道理会骗他们的。
  他们那里知道,陈梦菡其实早已两世为人。
  陈梦菡是1984年7月离开柳树村的,在离开了柳树村一年之后,也就是1985年7月,她用她攒下来的军饷,给陈大力寄了200块钱。
  至于为什么要给陈大力寄钱,陈梦菡当然是为了日后闹起来,她不会落人口实。
  她曾粗略地计算过,她在柳树村陈家生活了17年,一共能够花费多少钱。
  想她顿顿都是吃不饱的粗粮,逢年过节也没见过什么鱼肉,新衣服新鞋更是想都不要想,算上她出生时在医院的花销,她拿出200块钱来抵消,怎么看都应该只多不少。
  更何况,她还当牛做马地为陈家干了这么多年的活儿。
  200块钱买断了养恩,陈梦菡觉得她不欠养父养母一分一毫,其实,如果她不是身在部队,军人又特别重注作风,她甚至连这份买断养恩的钱都不会给,但她知道,有朝一日陈大力一定会找上部队,所以为了不落人口实,这200块钱,她就当是给了乞丐好了。
  陈大力去年7月收到了陈梦菡的汇款,他无比开心,虽然跟陈梦菡承诺的,每月20块钱,一年240块钱,差了40块钱,但陈大力却自动理解为,入伍头两个月是新兵期间,是没有军饷的。
  陈大力以为女儿终于在部队稳定了下来,终于可以经常给家里打钱了,便不愿意拮据度日了,他每个月都会给家里买点儿细粮买点儿鱼肉来打牙祭,陈老太太也觉得,她终于可以不用那么拼命地干活儿了,毕竟她年纪也大了,也该享享清福了。
  然而钱花了大半,陈大力却再也没有收到过陈梦菡的汇款了。
  春节前没有收到汇款,陈大力还可以安慰自己,可能女儿想固定在7月,每年打一次钱吧,那就紧紧裤腰带,等7月女儿打钱就行了。
  然而,等到7月,从月初等到月末,陈大力跑了好几趟镇里的邮局,问邮局的工作人员是不是把他的汇款单漏了,然而事实证明,陈梦菡根本就没有汇款。
  陈大力又是愤怒又是疑惑,决定亲自来盛京军区找陈梦菡问一问。
  这不,陈大力就到了盛京军区门口儿。
  站岗的小士兵拦住了陈大力,问道:“大叔,您找谁?”
  陈大力搓着手,笑道:“同志,我来找文工团的陈招娣,我是她爹,这孩子当兵两年了,都没有回过家,也没个消息,我不放心,就想来看看她,麻烦您帮我叫一下她,我见完闺女马上就走。”
  “大叔,您稍等,我帮您问一下。”
  过了大约十分钟,小士兵回来答复陈大力,“大叔,对不起,文工团并没有一个叫陈招娣的人,您是不是找错地方了。”
  “不可能啊,我都问清楚了,那年那个时候招文艺兵的部队就只有你们盛京军区啊,一定是你们文工团,你再帮我好好问问。”
  小士兵无奈,本着为军属服务的原则,又跑去打了个内线电话,又过了五分钟,小士兵又回来了。
  “大叔,真的没有这个人,文工团那边儿说,如果您确定您的女儿就是在咱们文工团服役,那请您说一下她入伍的年份,还有老家在哪,文工团那边儿的干事会再帮您核对一遍,如果连这些信息都对应不上,那就真是抱歉了。”
  陈大力急了,叫道:“怎么可能没有呢,我闺女是1984年夏天入伍的,老家就在盛京边上的津安镇柳树村,怎么可能没有呢!”
  小士兵热心地安慰道:“大叔您别急,我这就再给您问一下。”
  小士兵以为陈大力是思女心切,殊不知陈大力是担心自己找不着闺女,就少了一颗摇钱树。
  又过了五分多钟,小士兵回来说道:“大叔,1984年夏天津安镇柳树村入伍的文艺兵确实有一个,姓陈但却不叫陈招娣,叫陈梦菡。”
  陈大力恍然想起来去年他收到的汇款单上好像就有个名字叫什么陈梦菡的,他当时就顾着数钱了,根本没当回事儿,现在汇款单又不在手里,他也不能核对,只能心里暗暗疑惑:难道臭丫头自己改名儿了?
  陈大力正疑惑间,听着小士兵又道:“大叔,文工团的干事说了,让我先带您进去,等一会儿上午的训练结束了,再带您认一认,陈梦菡到底是不是您的女儿。”
  偌大的排练室,陈梦菡正在跟着鼓点做出一个个高难度的舞蹈动作,铃声响起,上午的训练结束了,大家都纷纷放松下来,伸了伸懒腰准备吃饭,然而陈梦菡却准备留下来,把刚才频频失误的那个动作再好好练一练。
  陈卿见状,不禁为陈梦菡的认真努力而感叹:不愧是能成为小说女主的女人啊!
  正想着,突然听到门口文工团的小干事喊道:“陈梦菡,你老家来人了,正在副团长办公室呢,副团长叫你训练完过去一趟。”
  陈梦菡动作一僵,心道:该来的总算是来了啊!
  陈卿闻言不禁一愣,心道:该不会就是女主的渣父母吧,那岂不就是我,哦不,原主的……O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