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左道江湖

乐读窝 > 现代小说 > 左道江湖

第34页

书籍名:《左道江湖》    作者:左道江湖

        他的手指在石棺上移动,一个字一个字的念到:
        “太行山人,求索仙缘而不得,遭天之劫难,坐化于此。”
        “留传承道器,有缘者得之。”
        “凡习我照影惊鸿剑术者,皆为太行仙门传人,吾藏承影剑诀于棺中,持承影剑者,便可破棺取之,此乃仙门入门所学。”
        “修行大成者,可开照影石壁,观历代剑主所留剑意。”
        “若有通天之姿,自可悟我仙家月缺剑典。”
        “千年前有修行劫数,天门已断,掌门剑主一意孤行,引来天降劫难,使吾等诸人修行百年,却只得幻梦破碎。”
        “敬告后人,必要敬畏天地,万万不可再行逆天之事,太行仙门六十三代承影剑主座下大弟子,留信于此。”
        公孙愚读完了这些留言,思索片刻,他跪拜在石棺前,三跪九叩,便起身要破棺取承影剑诀。
        不过在起身时,他却发现,在石棺下方,还有其他留言,这让山鬼内心骤然一紧。
        他之前来到石室无数次,竟从未发现过。
        但字迹也和那石棺主人却完全不同,像是后来人留下的。
        不过看那刻痕上覆盖的尘土,这刻痕遗留的时间也很长了。
        他翻着书,对比着字迹,小声念到:
        “众生寻仙生白发,安知妄梦一场空。不如撒手人间去,游戏红尘万丈中。”
        一首不甚出众的打油诗,但更像是一种感慨。
        在那诗句最下,还有一句。
        公孙愚拨了拨尘土,他便看到了那最后的留言。
        “张莫邪观承影于此,此物与我相性不合,用之不祥,留待后来人。”
        “另告知,历代承影剑主剑影剑意凶猛摄人,不至剑心通明,切不可随意开启,后人慎之慎之!”
        山鬼立刻瞪大了眼睛。
        “张莫邪?”
        ------------------------
        从太行山南麓,到达最近的小城,在现代社会,就算是骑自行车,也不会超过2个小时。
        但现在,沈秋和青青离开太行山麓已经2天了,却还是没有遇到哪怕一个可以称之为镇子的聚落。
        堪称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
        呃,稍微有些夸张了。
        小村子还是有的,但这些居住在大山附近的村民们,确实是称不上友善。
        沈秋拿银子去换粮食,都会被他们用怀疑,畏惧以及厌恶的目光赶出去。
        这种体验很糟,但沈秋并不生气。
        因为这里的人们,有足够的理由讨厌外来者。
        山鬼少年的经历,只是太行山附近的人们近20年生活的一个缩影。
        正定6年3月,距今17年,快18年前,北朝入侵南朝边境,南朝国主赵虎亲率大军20万,于太行山附近御敌。
        双方于此地僵持不下,反复拉锯,战争持续了整整7个月。
        太行一带民生凋敝,几成鬼蜮。
        山鬼的父母家人,也是在那时候惨死的,一起惨死的,还有近数十万之众。
        更可怕的是,战争刚刚结束的正定7年,在那些逃荒的人们回到家乡之后,又有大瘟疫在此地爆发。
        根据青青从戏词里听来的说法,兵灾加瘟疫,让这一代活下来的人百不存一。
        那可怕的经历,让太行一代经过16年的生息,也还未曾恢复元气。
        这里的人讨厌北朝,也厌恶南朝。
        这里是一片充斥着憎恨与混乱的地带。
        这里最安静祥和的地方,居然是被山鬼庇护的山中村落,那些山民们自称山鬼从者,让南朝北朝根本不敢侵扰他们。
        沈秋的那位凶神大哥,居然成了庇护一地的招牌。
        这就可以看出太行一代已经乱到了什么地步。
        又因为太行山的走势,南北朝各自控制一半左右,就导致时至今日,南朝北朝的探马先锋,还会时不时在这里爆发一场小规模战争。
        南朝输多赢少,毕竟不如苦难之地走出的北人更强悍,再加之南朝国主得位不正,民间多反抗力量。
        这朝廷之力都用于内部,抵御外敌自然就拉胯了。
        总之,就在这种当地人仇视怀疑的目送中,有些无法忍受的沈秋和青青便纵马奔驰,总算是在第四天的凌晨,走出了太行一代。
        距离河南地的首善之都洛阳城,也只剩下了不到一周的路程。
        但两人已经是又累又乏,急需休息了。
        真气也不是万能的。
        更何况,两人修行的,还不是什么好功法,江湖心法的真气用来温养躯体还行,但用作其他方面,就差太多了。
        沈秋骑在马上,看了一眼这驿道边的环境,这是一片丘陵地区,远处有座遥望可见的小山。
        那里唤作伏牛山,是青青说的。
        她跟着师父在洛阳城走过几次镖,听人说过伏牛山上有一伙土匪的事。
        “那边有处林子,今夜就在这扎营。”
        沈秋对一脸疲惫的青青说:
        “你把帐篷支开,先去睡一会,师兄给你煮干粮。”
        “又是干粮。”
        青青捂着脸哀嚎了一声。
        她对沈秋半是抱怨,半是撒娇的说:
        “能不能加点肉,我想吃肉,干粮咬的我牙疼。”
        “有的吃就不错了。”
        沈秋瞪了青青一眼,之前离开太行的时候,她还有些闷闷不乐,但很快就固态萌生,在离了山鬼之后,又有些大小姐脾气了。
        沈秋摆出了师兄该有的架子,一边敲着青青的小脑瓜,一边苦口婆心的说:
        “你之前也看到了,太行那边的人苦到什么样子!一天吃一顿饱饭都是奢侈,你好歹还能一天吃三顿干粮呢。”
        “是啊。”
        听到师兄说起前几天的见闻,青青也有些戚戚然。
        她抓着马缰,纵马跑到林子边,这里距离驿路大概有五十丈远的距离,帐篷扎在林子里,有树木遮挡,不易被发现。
        她从马兜里拿出叠好的帐篷,嗯,这东西也是“热情”的黑衣卫们“送”给沈秋的。
        “我自诩跟着师父走镖,也算是见了大半个南朝。”
        青青提不起精神的说:
        “但哪怕是我去过的最穷最乱的齐鲁之地,也比太行这边好太多了,那边虽然官府不管事,但好歹有是非寨和绝世高手仇不平压着,百姓生活还算粗安。”
        “但这边,这边真的是太可怕了,太行山里,要是没有山鬼哥哥镇着,恐怕也不比山外好多少。”
        “所以啊。”
        沈秋跳下马,将两匹马摔在树上,他对正在手脚伶俐的布置帐篷的青青说:
        “你以为那些山民崇拜山鬼是吃饱了没事干吗?”
        “想让其他人拥护你,你必须做些对他们有利的事,公孙愚护一方平安,每个月才要点米粮,我都替他累得慌。”
        “师兄啊,你就是凡事太计较了。”
        青青将几支竹钉钉入地下,又用沈秋的雁翎刀刀鞘砸稳,然后撑开帐篷,她趴在里面铺好被褥,探出头,对观察着四周的沈秋说:
        “我觉得山鬼哥哥就是好,他做的事情都是对的,杀北朝狗贼也是对的,他对我们那么好呢。”
        “唉,说起来,我们离开前,山鬼哥哥说要带我们去哪?”
        “小孩子别问。”
        沈秋抓起黑衣卫用的弓箭,头也不回的说:
        “我去碰碰运气,看看能不能打几只兔子。”
        “师兄!抓几条鱼啊,还有,师父留给我们的图不见了!”
        青青躲在敞篷里,裹起自己的花花被子,大喊到:
        “我刚才发现的!”
        这刚好裹住青青的小花被子,是她好不容易才在太行一带用碎银子换来的,虽然旧了,而且是土布做的,但洗的很干净。
        她还给自己换了套小丫头穿的布裙子,打扮起来就和一个俊俏的小村姑一样。
        虽然和青青在苏州穿的衣服还有差距,但总算是不需要穿打补丁的衣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