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乐读窝 > 都市言情 >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第120章 明崇俨死

书籍名:《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作者:意元宝

  被李初这样的直问,明崇俨第一次露出了惊愣的神情。
  他是以为自己说服了李初了,正要大松一口气,没有想到李初居然能想到从另外一个角度揭穿他的虚伪。
  “公主进如此不喜于贫道吗?”明崇俨很快的收起脸上的表情,不再让自己情绪外漏,而是如同一开始一样的平静温和。
  “我不喜欢你,因为从一开始你的出现就是一场骗局。除夕的宴会上围在你们身边的那些火是怎么回事?你想让我给你表演一下吗?你打着忧国忧民的借口,评论朝事,指责太子的不是。你只看到太子的缺点,那你看到太子的优点吗?”李初不会轻易的让人绕进去了,明崇俨装得就算再像也没有用,明崇俨从一开始的出现就是一个骗局。
  “身为人臣知太子之不妥,可以谏言,却不该道出不堪承继四个字。你是臣子,可以为天皇和天后出主意,让他们如何拨乱反正,想办法改掉太子的缺点,却不是从一开始就让身为天子,为父母者舍弃自己的孩子。你之所言,既有违于天理,更有悖于伦理,枉你自以为聪明,却不懂得天下思安,家亦思安的道理。”
  “你让皇帝和皇后对太子不满,那么太子是什么下场?没有给太子改过的机会,直接就把太子废掉,你就是这么忧国忧民为国尽忠的?而且你敢说。英王李哲,相王李旦他们会做的比太子更好?他们就确实的比太子更出色吗?”
  自己的弟弟都是什么德性,李初比任何人都清楚。可以说李治和武媚娘生的四个儿子。最最出色,最有本事继承大统的人就是李贤。
  李初冷笑的看着明崇俨,“我就剩下三个弟弟,除了一个太子被你说得不堪承继,你是指太子的品性不成,那么英王李哲,相王李旦,你就觉得他们的性格没有问题了?”
  比起李贤来,李显和李旦的性子更是有大问题。
  一个两个的都是性子软厚的人,如果说李贤不堪承继,他们两个,完全就是只能当个闲散王爷,好吃好喝的供着,做事绝对不能。
  明崇俨这下的脸色是真难看了,李贤的缺点他都能如数家珍,难道李显和李旦他就不知道?
  刚刚他解释了李贤不堪承继的理由,算他说的在理,但是他是不是也该解释一下李哲和李旦的事,他们两个人就真有明崇俨说的那么好。
  “貌似太宗。形似而神不似。连太子你都说不堪承继。英王和相王,你怎么就觉得他们可以担起这个天下?原以为你是个有眼光的人,没想到你就是这样有眼光的。”
  李初一番话怼下来,因为明崇俨一番话差点洗脑的太后们也一下子清醒了过来,脸色那叫一个不好啊,她们竟然被一个道士忽悠了啊!
  什么李贤的缺点,李贤有缺点,李哲和李旦就没有了,他们的问题更大,尤其是作为一个太子,未来皇帝的缺点,大得无法忽视。
  “好了,别冷嘲热讽的。”明崇俨一下子被剥了皮,无法反驳了,这个时候就是武媚娘出声了,“你的弟弟,还想让人一直说你弟弟的不是?”
  李初……别以为她听不出来武媚娘就是偏袒人。
  听出来了,那她都把明崇俨的脸皮撕下来了,总得看在武媚娘的面子上留他一点点的面子,省得武媚娘急了。
  李初不怕明崇俨着急,只怕武媚娘急了。
  “明道长,时候不早了,早点回去休息吧。”这个时候武媚娘更是直接把人打发走了。
  怼不过李初的明崇俨哪里还愿意再待下去,面容尴尬地道:“天后,公主,贫道告退。”
  道着一身告退,人赶紧的走了,李初也不拦着,是武媚娘让他走的,李初拦下人是要继续怼,还是把人杀了?
  哪一样都不合适了,明崇俨要走就让他走吧,利落的走。
  这下没有外人了,武媚娘道:“你啊,就是眼里不揉沙子,明道长如何看重于你,你为何依然得理不饶人?”
  “因为他说的话利于我,我就失了自己的原则,那我成什么了?能为几句好话所动,接下来我会变成什么?”李初一开始还真是因为明崇俨说她的好话,看起来就特别的偏着李初,李初就有点不太好张口,但是一把自己的想法板正了,怼起人来,把人的皮都剥了。
  武媚娘一下子看向李初,李初问道:“母亲想要看到的是那样的一个我?”
  现在就算是李初生生杠过去了,明崇俨再想在李初的面前抖起来,绝对的没有可能了。
  “你啊!”感叹一声,武媚娘无奈,“你是为谁而来,我都清楚,可是清楚不代表我就认同,我和太子之间的事,你就是想管也管不了,贤儿不是你哥哥,自然我也不可能用对待你哥哥的方式对待他。”
  有些事就得说清楚了,因为他们兄弟并不一样,所以从一开始有些事就注定的,因此李初目光看向武媚娘,“其实母亲很清楚,如果今天和母亲抢权力的人是哥哥,你也是一样不会手下留情的。”
  武媚娘道:“我们都是什么人?不讲如果,只讲现实,现实就是李贤,他竟然第一个容不下我。”
  李贤都做过什么事,都怎么对待的武媚娘,旁的人或许并不清楚,可是李初一清二楚,想装作不知道,怎么装。
  “母亲,贤儿毕竟是太子,他只是想当好一个太子。”李初还是为李贤说着好话的,想让武媚娘消消气,不要太急了。
  武媚娘道:“可是你很清楚,他并不能当好一个太子,至少现在他并不能,因为一个冒名顶替的人就急得手忙脚乱,差点都和人打起来了,如此的沉不住气,怎么能担起国家重任。”
  对于李贤的不满,武媚娘很明显的表现出来,李初道:“母亲就不能教教他,让他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好一个太子吗?母亲明明是可以的。只要你和父亲联手,定能教出一个合格的太子。你就给贤儿一个机会,让他可以和你专心的学学。”
  都到这个时候了,李初还是希望这对母子可以和平共处,只要他们愿意和平,总是可以的。
  “你这样的话和太子说过,他是怎么回答你的?他愿意吗?”武媚娘的眼中尽是嘲讽,李贤的性子她怎么会不知道,正是因为知道,所以她很明了,他们之间的关系是绝不可能改变的,李初就算再想,终都是白费了心思。
  完全没有劝着李贤,李贤处于劣势都不肯退,都想作死,想让武媚娘先低头,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李初着急上火,要不是因为急,她也不会赶着宫门落锁前进宫。
  武媚娘道:“好了,这是我和太子之间的事,该说的,该教的,我都教过,只是他听不进去,既然如此,那么就怪不得我了。”
  太子,一个心里不拿她这个母亲当回事的太子,一心一意要拉她下马的太子,要来何用,她是没有儿子了吗?要找这样一个儿子来给自己添堵?
  武媚娘的眼中闪过冷绝,儿子,她的儿子啊,不应该像李初这样,处处都站在她的立场,不会和别人一起的对付她,而是千方百计帮助她吗?和她争权,想拉她下马,这样的太子,他就没有想过一但她被拉下了马,他还能当太子吗?
  “宫门落锁了,既然回来了,驸马不在长安,你就留下,小住一些日子吧。”武媚娘想把他们之间的话题终结,让李初在宫里小住。
  “末儿回来后懂事了许多,看来还是应该把人教给你来教,教得懂事也体贴了。”武媚娘更是提起别的事,想让李初把心思全都转移了,李末和李初在宫外住了一个半月,回来整个人都大变了。
  “我们末儿是个聪明的孩子,和母亲一样的聪明,也和母亲一样的好强,以后……”像武媚娘的李末,李初都不知道该如何说她的好。
  终究还是止住了话题,武媚娘道:“末儿的婚事也该定下了,就定你城阳姑母家薛绍如何?”
  李初没有意见,“末儿欢喜,城阳姑母也高兴,有何不可。”
  虽然是三代近亲,可是所有人都认为这样的亲上加亲再好不过,压根李初就是想阻止都阻止不了。
  早就已经放弃破坏李末和薛绍婚事的李初,现在只希望他们两个能有好结果,一世结为夫妻,更能白头到老。
  “好,这桩事情就这么定下,你啊,回了宫就急急的来找我,该去看看你的父亲。”提醒李初不要把李治给忘了,李初回宫这么久,肯定早有消息传到李治的耳朵里,李治定是在等着,李初该去看看李治。
  李初听着站了起来道:“是,我这就去。母亲不必等我。”
  她这就去,和李治聊到什么时候都不一定,让武媚娘先睡,不用担心她。
  武媚娘道:“去吧,陪你父亲好好的说说话,你父亲吧,自从你出嫁后,一直都没有人能陪他好好地说说话,他这心里……”
  李治的变化,心中的苦恼再没有人比武媚娘更清楚,但武媚娘同样明白,能宽慰李治的人不再是她,她就是再想宽慰李治都不可能了。
  察觉到武媚娘的坦然和接受与李治之间不可避免疏远,但武媚娘不再像以前一样生怕失去李治的宠爱,大概还是因为手中的权力给她底气,如今的李治,不管心里再怎么想武媚娘,终究,他都不能再因为一念之起就随意的想要对付武媚娘,废了武媚娘。
  大抵,武媚娘有了绝对的安全感,也就不再需要李治给她安全感,有时候真是不知是好事还是坏事。
  李初脑子乱七八糟的想法过完,人也站了起来,冲武媚娘见了见礼,退了出去。
  到了宣政殿的时候,德宝和德福看到李初都显得十分的高兴,朝李初见礼,德福连忙的道:“陛下才说起公主,道公主回来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来看陛下,陛下可是想着公主,念着公主呢,公主回宫可要住些日子。”
  “好。”李初答应着,德宝挤掉德福道:“好了,让公主进去,陛下在里面等着。”
  德福虽然看到李初十分的高兴,确实也得想想李治啊,赶紧的请李初进去,嘴里念叨地道:“公主不在,都没有陪陛下说话的人,着实是……”
  李治啊,德福是自小跟着李治的人,最是了解不过李治了,李治如今的日子,一言难尽。
  “我今晚陪父亲畅聊。”李初知道李治自从李弘去后并不好过,身体更是一落千丈,她想劝,可是有些事她就是再想劝也劝不过来。
  德福一听更高兴了,他们陛下要是有他们公主陪着,一定很高兴,只要陛下高兴,他们这些跟着伺候人一样都会高兴。
  李初进入内殿,看到李治正在让人读着奏折,是个年轻的内侍,李初对李治身边的人都挺熟悉的,这样的一个内侍却是第一次见,因此看了半响问道:“父亲这是换人了?”
  “人,是给你备下的。”李治早就听到李初来的动静,他也不急于一时,听着外面的声响,李初一走进来问起话,李治接过而答。
  李初在听清李治话中的意思时微微一怔,“父亲,我身边不缺内侍,有曲和了。”
  李治坐正地道:“那是两回事,这个人,他的名字叫做历书,你把人留下,他会比曲和更能干,能文能武。”
  不得不说,李治把手里的人都尽着李初,就是想把李初护好了,一定让李初好好的。
  “为何突然要给我人。”李治和武媚娘给的人,一半一半,那么多年了,李初一直都保持去哪里都带着他们,从来没有想过再加点人,她也是认为不需要再加人,这么多足够。
  但是李治突然要给李初人,这是为什么?
  “我的初儿需要,为父自然要帮你想到。”听听李治这样的话气,笃定李初需要的,李初……
  她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需要的,李治比她还了解她自己吗?
  李治笑了笑地问道:“怎么,不相信,我说你需要,你认为自己不需要?”
  “是啊,孩儿身边的人,哪一个不是安排妥当了,什么时候要再添人了?”李初思来想去,就是没有看出来自己究竟哪里缺人了?
  “驸马身边可没有人,你就一直把人放在外面,也不说派个人过去护着他,你就算放心,我也不放心。”李治一看李初确实怎么都想不到自己哪里要添人,只好道明了。
  李治道:“我相信你定是派了人在暗中护着他,只是再暗也比不过明面上的人,你的驸马,朕的女婿,可不能叫人欺负,那样的一个人,如果谁敢对他不利,折辱于他,就是不把你放在眼里,不把朕放在眼里,这是绝不能允许的事。”
  得说啊,有时候的李治从骨子里就是一个强势的人,只是因为身体的原因,他无法强势起来,但他有自己的底线,一但有人过了他的底线,他就会毫不犹豫的出手,把那个人一网打尽。
  李初想了想裴观道:“父亲的一片好意我心领了,只是这样的人,孩儿想问问他再说。”
  “不,这件事只是需要你知道,不必你出手,朕可以不强求他当官,可是他不应该连一丝的好意都不愿意领受,这会让朕不高兴。”当皇帝的人有权利不高兴,一但他要是不高兴了,会有很多的人倒霉的,所以还是让他高光的好。
  李初想了想,李治也不是有什么恶意,纯属是想派个人过去给裴观撑腰,让天下人知道,虽然裴观没有官身,更没有爵位,但他是驸马,大唐最受宠的安定公主的驸马,就凭这一点,那些人见着他最好都老老实实的。
  李治见李初没有再表示反对,点点头,“我们初儿从小就懂事,定能明了我的一片苦心,裴观啊,他也是好运气,能让我儿瞧上。”
  “父亲,凡事都是相对的,他之幸,也是我之幸。”李初笑笑地夸起裴观来,她认为他们之间应该是相互的幸运的。
  李治笑了,“我是真怕你委屈了,如今看来,你虽然是情急之下急于出嫁,但你是喜欢裴观的,只是你啊,确实不想嫁人,要不是被逼到那样的地步,这辈子……”
  这真的是怕极李初不肯嫁啊,李初也不能说自己没有这样的打算,嫁人这件事,可有可无,她不是不喜欢裴观,可是喜欢是一回事,要不要和他共度一生,结为夫妻是一回事。
  喜欢和成亲是两码事,李初一开始很喜欢的裴观的相处方式,那么多年,他们相互都明了自己的心意,可是,谁都没有说破,他们都明了,不是什么话都要说出来的,若是都说出来了,反倒不好收场,如果不是李初和武媚娘闹的那一出,或许这门亲事……
  “嫁不嫁我还是你的女儿,你怕什么。”李初知道李治所指,依然的开玩笑,问起李治来,李治就真的那么在意她嫁不嫁这件事?
  李治招手让她上来,“你啊,不要一心都扑在李家,扑在朝事下,我只担心你挂心得太多,有太多的不如你意,你却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将来如何是好。”
  他若是还在,李初可以和他说许多的事,若是将来有一天,他若是不在了,李初能和谁说。
  “嫁了人,一个值得你相信的人,这些事,不能同外人说明白的事,总是能和他说起一些,那样就好。”李治真心诚意的站在李初的角度上,为李初着想,仅仅就是希望李初可以一直的开心,将来难过了,总是有一个陪着她,听她说话的人。
  李初坐在李治的榻前,抱住李治的胳膊,“我就这么让父亲担心?”
  “因为你懂事,就算你有什么难处,伤心难过的,你也从来都不肯告诉我,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我得特别的担心。贤儿的事,那是他和你母亲的事,你该劝的劝了,该做的也做了,接下来的事就由着他们吧,不要再多管。”李治拍拍李初的手背,却是提到了李贤和武媚娘。
  皇后和太子相争,李治比谁都更明白,可是他不管,没有想问的意思,李初诧异地问道:“父亲,你知道后果吗?”
  李治道:“贤儿太好强了,处处想要出尽风头,却不思量自己到底有多少的真本事,这样的情况下,他竟然就直接的想和你母亲对上,这样的举措,蠢。”
  不用说,李治是看不上李贤的举措的,而对于李贤有多少的失望更是不用说。
  “想想当年我用了多少的时间才将所有的辅政大臣解决,他一个没根没基的太子,居然就想和你母亲这样一个权倾朝野的皇后对上。甚至大张旗鼓的让天下人都知道,他想对付你的母亲,想从你母亲的手里夺权。”李治说到这里眼中的冷漠和轻蔑叫李初看得亦是一冷。
  李治道:“从前他处处和你哥哥争强,可是他却一直不明白朝中的局势,还有怎么样才能当好一个太子?”
  “到了现在把自己的心思全都摊在明面上了,可是他对你母亲的心思又知道多少?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连这点道理都不懂,他也敢上蹿下跳,不可一世。”显然对于礼贤的所作所为,李治极度的不满。
  “你一再的劝告他韬光养晦,安安分分的做好分内的事,他是一句都听不进去。出大事了,反倒第一时间想起你,想要找你帮忙。你劝他的话,他是不是又没有听进去?”李治很了解李初,李初不会无缘无故回宫的,只能是出了事情。
  如今大唐的天下能让李初着急的,连夜都要进宫的事情并不多,李治只要一想就能猜到定是和李贤有关。
  李初摇了摇头,“他听不进去劝。”
  李治一听长叹一声,“罢了罢了。一个太子听不进有利于自己的事,反而处处以自己为中心,认定自己是天下第一聪明的人。我真让他继承大统,将来只会为祸天下。”
  “父亲,并不见得。”都这个时候了,李初还是想为李贤说说好话。
  武媚娘放弃李贤也就罢了,如果连李治也放弃了李贤,李贤才真的是没有翻身之地。
  “你不用劝,你心里很清楚,如果他不听你的劝告,按你说的去做,他这个太子做不了多久了。你的母亲虽然心狠,可是她不是一个不能容纳人才的人。太子无能,就是站在普通百姓的立场都不会愿意他继承大统,更何况你的母亲是大唐的皇后。”显然李治对武媚娘的评价还是极高的。
  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李治就是要看李贤的表现。如果李贤表现出一个太子,该有的气度能够听得谏言,也做出利于自己,也利于大唐的事,那么他依然还会是太子。
  如果不能,他既然觉得自己很聪明,不需要听别人的出谋划策,那么他也一定可以和武媚娘抗衡。
  “父亲,那是大唐的太子。相比之下,显儿和旦儿,他们更比不上贤儿。”有些话虽然不想说出来,却不得不说出来,自家的弟弟各自都是什么模样,李初看得分明。
  “在这点上初儿你错了。为人王者,只要能够听得进旁人的谏言,而且有开阔的胸襟。那么他就一样可以利用贤才治理好天下,而不需要自己有多能干。”显然李治是认为李哲和李旦都有纳谏言的胸襟,不会像李贤一样,不管旁人说的话是利于他或是不利于他的,都听不进去,堵塞言路,这可是不利于天下之事。
  ……有道理的话李初不能否认,尤其李治的心里自有一杆称。李贤的本事究竟如何,从一开始李治就比谁都清楚。
  只是有些事情李治也没有想到李贤会蠢到那样的地步,才成为太子,竟然就敢和武媚娘叫板,最后将事情闹到现在这个地步。
  眼下的事情还是要看李贤怎么做,该劝的李初肯定都已经劝啦,如果李贤能够按照李初劝的去做,一切还有转寰的余地。反之,也就是李贤应该退位的时候了。
  李初感叹地道:“还请父亲多给他一次机会。”
  “现在不是我不给他机会,而是你的母亲愿不愿意给他这个机会。”事情的主动权不在李治的手上,而是在武媚娘的手里。这件事是李贤和武媚娘之间的争斗,看谁更技高一筹。
  李治只是不掺和,不插手。就算那是他立下的太子,但是这个太子短处太多了。
  早在李弘还活着的时候,李治就想李贤安安分分,他用过太多的办法想要磨练李贤的锋芒,让李贤能够懂得什么叫做韬光养晦。
  可是终究失败了,李贤不仅没有明白李治要培养他的用意,更是怨恨上李治和武媚娘。
  这样的儿子如此的愚蠢又不能听进劝谏。
  从前他是王爷的时候,就已经让李治很是头痛啦,到如今他是太子。作为一个太子呀,多少人盯着他,多少人盼着他能出差错。
  他自己不想着怎么稳扎稳打的坐稳太子职位,既然还主动挑事和武媚娘斗起来。
  从和武媚娘争斗开始,李治就明白李贤这个太子是不可能继承他的帝位,因为由此可以看出李贤是一个根本分不清谁敌谁友的人。
  武媚娘是生育李贤的人,李治是他的父亲,如果不是因为武媚娘挡在李治的前面,李贤想对付的人更是李治吧。
  李贤啊,他到现在都不能明白,太子始终是太子,只是储君而不是皇帝,一步之遥天渊之别,仅此一步多少人摔下去永不得翻身。
  李贤却从一开始就大张旗鼓的和武媚娘叫板,这是什么,这叫自毁长城,把原本站在他这边的父亲母亲都推到了对立面上。
  “从前的时候你就说过他是一个张扬的人,相比之下,你的哥哥,弘儿确实好的太多,只是天妒英才……”提起李弘,李治是老泪纵横,不自觉地落下了,可是很快李治又抹过去了。
  “初儿有能力,将来,你定要帮我看好大唐的江山,守好你的弟弟们。至于贤儿,他虽然不堪为太子,你也要护好他。”就算李贤不适合成为太子,但他始终都是李治的儿子。作为儿子,一个父亲都会想要护好他。
  将来的事,李治不确定自己还能活多久,只能寄希望于李初。
  李初郑重的答道:“父亲放心,我一定会护好他们的,任何人都休想在我的面前伤害他们。”
  李治要的就是李初这句话,满意地点头道:“好,好,我相信我的初儿可以做到。”
  *
  至此,所有人都在等李贤的表现,可是,李贤和从前并无二样,依然没有半点和武媚娘道歉的意思,只是相比起以前来,更急于笼络朝臣。
  这样的举措落在李初的眼里无疑于自寻死路,联合臣子意味着什么?李贤的脑子啊,真是等同没有。
  就这样为李贤担心着,然而李初再不可能帮李贤做到什么?
  该劝的她都劝了,该帮李贤得她也帮了,别人如果害李贤也就罢啦,可是谁能想到李贤会自掘坟墓?
  就在这个时候东突厥突然反唐,在东突厥首领阿史德温傅带领下起兵,李治竟然下令让李初领兵出征平乱。
  虽然朝中的臣子都有异议,然而李初可是有战功在前的人,此时出兵平乱,就算有人反对,李治依然一意孤行,非让李初领兵出战不可。
  这下子李初也没办法啦,只能领兵出战事平乱。
  历时三月李初终于平定东突厥作乱,同时,李初更以进言,以夷制夷之策。
  换而言之就是效仿后世的自治区自治之制度。
  洋洋洒洒的一番夷制夷一亮出来,朝中的臣子都大惊失色,显然没有想到李初不仅会经商,会算人心,更懂得如何打仗,就连制度上面,人家也是样样的精通的。
  虽然大唐的国土随着这么多年的征战不断开阔,但是,掀起的叛乱也从来没有停过。
  如果按照李初的提议,那么接下来他们就不需要再派兵平乱,而只需要用他们本国的人来牵制他们。
  “好,这个办法太好了。”不少人都看明白了这个主意的好处,虽然还是有人对这个办法表示质疑,然而李初也不是行事莽撞的人,对于他们的抗议。李初指出不如就用东突厥作为试点,如果试验成功证明这个办法可行,那么就在大唐的各处实施。为期就用三年来吧。
  试点这个词,不少人都表示不错,可行的,就按李初说的办。
  这下来就有人想起一件事了,这个试点,最后指挥人是让谁去的好?
  李初立刻举荐了一个人,姚元崇。
  由李初举荐的人,李治自然是要见一见的,所以召见了此人,随后定下此人,让他前往东突厥,具体如何的实施李初提出的政策,但有不解者,直接去问李初即可。
  姚元崇自然没有异议,他是由李初举荐而得以担此大任,而且此事更是关系重要,一但行事不妥,最后可是影响重大的。
  自知肩负重任,姚元崇郑重与李初保证,一定在三年内做出成绩来,令天下人都认可李初的主意。
  东突厥的叛乱起得快,平得也快,可是洛阳再起动乱,明崇俨死了,随李治和武媚娘并往东都洛阳,却在洛阳内被人行刺身亡的。
  消息传回长安李初的第一反应是这件事是不是李贤做的?
  但是与之而来李初更意识到了另一个问题,连她都怀疑会不会是李贤做的,那么所有人包括武则天和李治都会有同样的念头。
  萧太后:“虽然听起来李贤是有这样的动机,但是他不会蠢到这个地步吧。”
  宣太后:“难道你们今天才知道李贤是个蠢货吗?”
  够扎心的,谁让李贤这些年的表现却是越来越蠢。
  吕太后:“你想啊,李贤这么多年一直都不喜欢明崇俨,因为明崇俨不断的在李治和武后的耳边说他的不是,引起了他们对他的不满。杀人的动机,李贤完全有。”
  孝庄太后:“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到了最后真的都会变成假的,假的也会变成真的。”
  萧太后:“现在最重要的是群主你要不要救李贤?”
  这件事就看李初想要怎么样,如果李初想帮忙,那么李贤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如果李初不想事情可就大条了。
  李初:“这件事先缓一缓。”
  她得让人去查,查清楚明崇俨的死究竟是怎么回事,她虽然第一反应认为李贤有杀人的动机,可是她的心里明白,这件事没有那么简单。
  萧太后:“怕只怕我们愿意缓一缓,可是有的人是不会给李贤缓一缓的余地的。”
  第一个想要把握机会,除去李贤的人是谁?
  武媚娘啊!
  李贤一直咄咄逼人,武媚娘一直也在等待机会,现在就是一个机会。那么接下来就看谁的动作更快。
  李初深深地吸了一口气,“越在这个时候我越不能乱。就算有人想要把握机会把贤儿拉下马来,那也要等证据。如果我能赶在他们拿到证据证明贤儿有问题之前,这件事就能够由我来主导。”
  萧太后:“行,我明白了,在这个时候群主你依然还是想拉李贤一把。”
  宣太后:“自己的兄弟,要是这个时候群主都不拉他一把,李贤必死无疑。”
  吕太后:“我要是武后这个时候我一定不会给群主有机会找到证明李贤清白的证据。”
  想把一个人拉下马,就是懂得抓住机会。而且是紧紧的抓住,不让任何人有反击的余地。
  “来人,备马。”现在就比谁的动作更快,偏偏李初留在长安,没有随行洛阳,和洛阳有一定的距离,最重要的是赶到洛阳去,立刻去。
  李初一声令下立刻有人给李初备下马匹,李初带人连夜赶往洛阳,洛阳此时的情况并不好,街道上都是往来的衙役,四下寻找可能行刺明崇俨的人。
  “公主,你刚离开长安,太子就到公主府去了。”李初刚下马,后面追来的人赶紧的将一封信给李初地上来,“这是太子,这是太子给公主的信。”
  赶到公主府的时候没能碰上李初,以前也是没有办法,只能书信一封让人转交给李初。
  李贤已经是太子了,在李治和武媚娘前往东都洛阳的时候他就留在了长安监国,作为一个太子,李贤还算是相对被委以重任的。
  只是谁也没有想到明崇俨既然会被人暗杀了,几乎所有人的心里都只有一个念头,明崇俨的死是不是李贤派人做的?
  这个时候了,没有人会相信李贤的,李贤的第一反应就是寻上李初,急于向李初寻找办法证明自己的清白。
  只是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他来的快李初跑的更快。相比之下,李贤想找李初证明自己,李初只想靠自己证明李贤的清白。
  两者间的差距高下立见,李初在城门被信使追着堵到了,并没有二话的接过李贤给他的信翻开看完。
  然后朝着那信使道:“回去转告太子,让他安安分分的,少做少错,最好不要再动半点歪心思,否则天皇老子都救不了他。”
  萧太后:“天皇老子不就是你们的老子吗?群主啊群主,你这是忘记高宗如今就是天皇了吗?”
  宣太后:“这个时候了,别拿群主开玩笑了。”
  李初确实管不着她们,她只问一旁的慈心道:“明崇俨的案子是由谁来查的?”
  “大理寺卿。”虽然人才到洛阳,案子交给谁来查查,那可是李治和武媚娘定下的事,压根没有别人置喙的余地。
  李初问道:“狄大人如今何在?”
  这样的案子,若是按李治和武媚娘对明崇俨的看重,自然是要案,既然是要案,那就应该交给狄仁杰来查查才对,
  素来会查案,善查案是狄仁杰的名声,有要案,第一时间该想到的是狄仁杰啊。
  “狄大人不在京中,陛下派他为宁州刺史,五天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