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读窝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乐读窝 > 都市言情 > 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第133章 一同辅佐

书籍名:《大唐风云之我家都是皇帝》    作者:意元宝

  “一行前往嵩山的护卫,妾已经想到让谁来负责,陛下放心。只是我们此去前往长安,哲儿是第一次监国,总要多几个人帮忙才好。敏之留下,就和初儿一起帮哲儿监国。”武媚娘来了,还主动提起此事,自然就是该安排的都安排妥当。
  李治自己原本都有什么打算,再没有人比他更清楚的,此时武媚娘也说出自己的打算,行啊,这是让武敏之和李初打擂台?
  “好。”李治早就料到武媚娘会有种种安排的,因此爽快的答应下,武敏之还能是李初的对手?
  李初看着这父母二人,头痛是绝对的,而武敏之吧……
  “初儿,你对政事比对你表哥熟练,你要多带带你表哥。”武媚娘这样提了一句,李初一眼看向武媚娘,“母亲,武敏之可不像你说的那么不懂事,我教他怕是不够格的。”
  武敏之啊,李初可不敢小看了他,那一位的本事,到现在要是都还看不明白,未免眼瞎。
  就算去不了军中,人家留在长安,如今已经被武媚娘安排进入政事堂打杂,将来也是宰相的人选。
  武媚娘听着一眼看向李初,“他和初儿比总是差得远,应该和初儿多学学。”
  这话说得,李治道:“初儿你我是如何才教导出来,武敏之又是何身份,媚娘想要他和初儿一般,岂不是说你我多年教导初儿都白费?”
  没有人比李治和武媚娘更清楚,他们彼此是怎么教导李初的,李初的表现又是怎么样的,如今拿着武敏之想和李初比,武媚娘不觉得很是可笑?
  李初不作声,两位大佬不管说什么这个时候她都坚定的不要插嘴,谁能听不出来他们之间的□□味。
  武媚娘叫李治一提醒亦是想起来武敏之和李初之间的差别,笑笑地道:“陛下说得是,武敏之这辈子都休想比得上我们初儿。”
  怎么听着此话更觉得一语双关,让李初十分的头痛。
  李治嘴角勾起笑容,拍拍李初的肩膀道:“媚娘说得极是,就应该如此。”
  一番费尽心思的教导,让李初有了今天的成就,心计谋略,哪一样不是李治想尽办法给李初锻炼出来的。
  一个叫武媚娘看中的侄子就想和李初相提并论,想让他和李初有可争之地,怎么可能。
  李初在一旁听着,问着太后们,“你们说我母亲这话里究竟什么意思?”
  吕太后:“什么意思,你和李治存的心思武后一清二楚,不就是武敏之这辈子不管他成为什么样的身份,你都能压住他,令他心中敬畏,所以这一辈子只要有你在,武敏之就得避你的锋芒,永远都不想越过你。武后是认同这一点了,但是还是想改变一二的。要知道武后从来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现在或许是在想办法,怎么样才能让你和武敏之不会一直都僵持不下。”
  萧太后:“这要是群主没成亲,婚嫁就是最好的办法。”
  有时候萧太后这情商,太高!
  李初把先前的事情全都联想在一起,“我母亲确实有这样的打算。”
  绝对的真实,想想看武媚娘对裴观显露出来的不满,言语之间让李初换一个驸马的意思,那就是有打算。
  宣太后:“你和武敏之可是有仇,武后是疯了吗?”
  问得好啊,要不是武媚娘一时发疯,怎么可能会起萧太后所说的心思,这不是把李初往火炕里推。
  萧太后把想法说出来的,此时解释一下,“试问若是群主和武敏之成了好事,对于武家来说有多少的好处,更别说从今往后,群主的身份不再单纯的仅仅是李家的女儿,大唐公主,那对武后来说不是好事?”
  问得好啊,宣太后只是一时的想不明白,可是一通利益的分析,宣太后沉着的回应,“作为一个政客,武后第一个想到的是怎么样才能够保证自己的利,利比弊大,自然就应该考虑利,而忽略所谓的弊,对吧?”
  吕太后:“正是,如果换了你我,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都能做到什么样的地步。”
  将心比比,便都不用说了,完全的可以理解武媚娘的意图,又是为了什么而做下这样的决定。
  李初吐一口气,确定萧太后说的情况是完全存在的,孝庄太后:“若是如此,群主,你要小心些。”
  要小心的不是李初,而是李初要注意护着裴观一些,只有裴观没有事,武媚娘的这个打算才会破灭。
  萧太后提醒:“不要忘记武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她是一个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的人,尤其现在的情况对她来说至关重要。”
  李初:“那么我应该好好的和她谈一谈。”
  上次并不能清楚武媚娘对裴观的打算,所以李初只是表明自己不愿意看到武媚娘对裴观动手,现在不能,往后最好也不要有。
  她仅仅是以为武媚娘确实看裴观的地位太低,又一直不愿意出仕,有这样的女婿对武媚娘来说有损她的颜面。如今看来武媚娘是有别的打算,因此才会迫切的想把裴观换掉。
  李初眼中闪过一道精光,望向武媚娘,武媚娘似乎就是等着李初发现,所以在李初看过来的时候,她也看着李初。
  从宣政殿出来,武媚娘不紧不慢的走着,似乎就在等着李初,李初虽然落后了几步,很快的跟上,询问武媚娘道:“母亲想如何?”
  “武敏之比起裴观来如何?”武媚娘不答反问,一如李初的直接。
  就武媚娘的一句反问,李初便明了萧太后的一句话说得一点都没有错,武媚娘确实有这样的打算,只是如果李初不曾说破,武媚娘将来是打算说破还是不说破?
  “没有可比之处。”李初告诉武媚娘,在她的心里,武敏之和裴观没有可比之处。
  “一个是陌生人,或者应该说是半个仇人,另一个是我心之所系之人。”怕武媚娘听不懂,李初解释得更清楚。
  “母亲,你若是生了杀意,敢动裴观一根寒毛,我不会和母亲报仇,可是武敏之,武家的人,我会杀得他们片甲不留。”太后都在想李初要怎么样的说服武媚娘改变心意,不要把主意打在裴观身上时,听到李初霸道的宣誓,太后们……
  震惊之后给出掌声,在群里喊起来,“霸气霸气,群主牛!”
  武媚娘看向李初,半眯起眼睛透着危险的问,“你在威胁我?”
  “是。母亲如果连我心中喜爱的人都不曾顾及我半分,想要伤害不曾威胁到你的他,那么就不要怪我对无辜的武家人下手。你是知道的,如果我想不讲理,或者是不管不顾的动手,武家,一个都留不下。”不用人帮忙,只要李初一个人出手,她同样可以让武家的那些只会花天酒地的人全都死,谁也拦不住。
  武媚娘何尝不知李初敢把话放出去,那就是一定能做到的。
  “敢当着我的面拿武家的人威胁我,你说说看,若是我连你都不在乎,难道还会在乎武家的人?”武媚娘纯粹的问,她要是真敢对裴观下手,武媚娘是了解李初性子的人,一切的后果,她怎么可能会不知道?
  李初笑了笑,“母亲是不在乎武家的人是死是活,可是你在乎有人帮你,如果不是需要武家的人帮你,就他们那点本事,你要他们做什么。武家对你来说是棋子,而这些棋子现在对你来说有用,所以你是不舍得让他们死。”
  想让李初和武敏之联姻,这对于武媚娘来说是大利,若是不能得到此利,反而让李初恨上她,更要赔上整个武家,武媚娘是个聪明人,她怎么会让自己犯下这样的过错。
  这也是为什么一直以来武媚娘虽然有此心,但是一直没有对裴观动手的原因。
  “父亲还在,母亲就算再想做什么,总是顾及父亲一二的。”最最重要的是,武媚娘需要顾及李治,李治现在还活着,如果武媚娘真要为了李初和武敏之的事,杀了裴观,李治会做出什么样的事,武媚娘不敢赌。
  有些事当为则为,不当为则避之锋芒,武媚娘不会让自己在最重要的关头犯下蠢事。
  “你是知道的,我从来不想和你成为敌人。”武媚娘终是放软了语气哄着李初,李初道:“母亲更清楚,我依然还是从前的我。我不希望兄弟相争,更不希望和母亲争斗。”
  “可是你我身在其中,早已经身不由己。你父亲让你做的什么我不问你,但是我一清二楚。从前你告诉过我,你不会在我们之间选择一个,可是看来这些年你已经选择了你的父亲,你要站在他那一边。”武媚娘这个时候提起曾经李初说过的话,言语中的失望让李初一时不知如何答起。
  “母亲,难道不是你咄咄逼人?贤儿是怎么回事,你心知肚明。父亲现在做的一切仅仅只是想保住显儿,大唐的太子你废了一个,这一个父亲仅仅是想保住而已。”沉吟过后,李初还是回答了。
  武媚娘笑出声来,“所以你想告诉我说,这一切都是我逼的你?”
  李初摇了摇头,“在母亲的眼里我帮着父亲就等于伤害了母亲?为什么你们是夫妻却不是一体?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共荣华吗?”
  三连问问得武媚娘语塞,李初继续道:“有些事是母亲一手造成的,并不是父亲。如果不是母亲想要的太多,而父亲只是坚守,今天这一切就不会发生。”
  武媚娘问,“你是不认同我的做法?你知道我想做什么?”
  “我知道我一直都很清楚母亲的目的在哪里。”李初走到武媚娘的身边,在武媚娘的耳边一声轻语,武媚娘第一次露出了惊恐的神情。
  如果说在之前李初说她知道武媚娘在想什么,武媚娘是不相信的,可是现在,亲耳听到李初所言,武媚娘很清楚她的心思李初一直都明了,可是就算李初一清二楚,李初从来没有和任何人提起过。
  “母亲知道的,如果我告诉父亲,母亲将是什么样的下场。”李初的声音很轻,但是听在武媚娘的耳朵里却是从来没有的清晰。
  “如此,母亲依然不肯相信我,依然认为我是站在父亲这一边想要对父母亲?”如果李初真的想对付武媚娘,只要把武媚娘的心思告诉李治,李治会不顾一切的毁掉武媚娘的。
  武媚娘第一次觉得自己不认识李初,张了张嘴问,“你既然都知道为什么不告诉你父亲?你不说是支持我吗?”
  她的这些心思从来不敢和任何人提起,牢牢的藏在心底里,只能不断的用行动去做。当有一天她真的做成了,那么就可以公之于众,让天下人都知道她武媚娘是个什么样的人。
  “母亲的目的对于天下人来说不可思议的。但是我依然记得我第一次想要经商的时候,母亲支持我时说过的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目标,不管这个目标是大是小,是离经叛道,或是符合常情,都是目标,不应该因为目标的不同而认定对方的不对。”
  “母亲只是去做了自己想做的事并没有错。我又为什么要因为世俗的看法而认定母亲有错?”一个女人想当皇帝而已,她竟然有这样的本事,为什么就不可以?
  “我从不觉得母亲有什么不对,只要母亲不要过于心狠手辣。就像我告诉母亲的,只要母亲不伤害他们。母亲做什么,我都会支持母亲。”李初已经用行动证明自己是站在武媚娘这一边的。
  武媚娘此时的内心是震惊的,她不敢宣之于口的目标,却被李初说的轻描淡写。
  而且李初更是说明了自己会支持武媚娘,唯一的要求就是武媚娘不要过于心狠手辣,尤其不能伤害李家的人。
  “也就是说,如果我答应你,不会伤害李家的人。你就愿意帮我达成目标是吗?”武媚娘听清楚了李初的意思,何尝不是觉得震惊无比。
  不,更多是惊喜。李初在李家在大唐是什么地位,武媚娘再清楚不过。如果有李初帮着她,武媚娘想要再进一步易如反掌。
  “只要母亲答应我永远不会伤害李家的人。那么我就一定会站在母亲这一边。”武媚娘想要当皇帝,这是谁都无法阻止的事情。系统显然也很清楚,所以给李初的目标任务只有保护李氏宗亲的人。
  这一点听起来好像很难,其实也很容易,只要李初能够抓住机会得到武媚娘的承诺,这一切就能够做到。
  萧太后:“系统任务可以这么轻而易举地做成吗?”
  宣太后:“群主做了多少年了,在你看来轻而易举?”
  吕太后:“如果不是群主有本事,武后清楚群主在大唐的地位,你以为就凭群主一句话武后能答应?”
  那么多年的准备就是为了等待这一刻有资本和武媚娘谈筹码。
  “好!”武媚娘太清楚李初的价值,有李初帮她一把武媚娘可以放松很多,所以武媚娘怎么会舍得放过这样的大好机会,和李初达成协议?
  李初看向武媚娘,“一言九鼎。”
  “一言九鼎。”母女二人达成了协议。
  萧太后提了一句:“群主和午后在宣政殿里达成协议,就不怕传到高宗的耳朵里?”
  宣太后:“传到李治的耳朵里又怎么样?不要忘了李治的目的是什么,他对李初的要求又是什么?难道李初不是按照他的标准行事?”
  确实,李治知道李初和武媚娘一番交谈之后,似乎达成了一定的协议,并没有询问究竟李初和武媚娘都说了什么?
  自那之后,李治能够感觉到武媚娘变得平和了许多,不再咄咄逼人。李治虽然很好奇李初和武媚娘之间的协议,但是并没有问出口。
  而前往嵩山封禅仪式也开始准备起来,说是准备,只不过是挑了护卫的人,随后一行前往嵩山去。比起当年泰山封禅的场面浩大,如今这样的封禅仪式,显得不足一提。
  李初被留在长安,随李哲一道监国,武敏之派到李初的手下帮着李初打理奏折。
  也是经由此朝中的臣子才知道,原来这么多年来,李初一直都帮着李治和武媚娘处理奏折。
  所以说朝中的臣子们都在心里暗暗再次嘀咕,皇帝陛下,您是扶起一个天后不要紧,还想扶起另一个公主和天后打擂台吗?
  满腹的疑问也不敢说出口,还是老老实实的处理朝政吧。
  留在长安随太子一道监国的政事堂诸位宰相,第一次站在太子的东宫里,看到李初坐在太子的左侧,而武敏之就立在太子的右侧,这样的局面就宛如李治和武媚娘错综复杂的关系,两个人代表的两方。
  看的臣子们皆是胆战心惊,老老实实的把朝中的一些正事一五一十的告诉太子。
  李哲虽然坐在正座,而且贵为太子,这些事情他一听就觉得头昏脑胀,可是李初坐在一旁,虽然不发一言,而且看起来很悠闲,李哲却不敢有半点松懈,就算听的再头痛,也还是装着把话全都听完。
  “太子,请太子定夺。”禀告完一件事,臣子们就开始请李哲定夺,李哲虽然看起来好像都听进去了,实则一句都没听明白。
  乍然被臣子一问让他定夺,李哲一下子看向李初。
  “你定夺不了的是看我作甚,直接问他们,他们是臣子,你是太子,竟然让你定夺,就让他们给出主意来让你挑。”谁也没有想到,李初当着朝臣的面,竟然教起李哲如何应付朝臣。
  李哲眼睛一亮,让他动脑子的事情他是做不了,让他动嘴皮,那完全可以。
  “诸卿都有何看法不妨一提。”李哲学着李初的话,冲他们开口说话,就得让他们把主意都说出来。
  臣子们没有办法,七嘴八舌的开始发表意见,然后又都看向李哲,等着李哲再次开口。
  本来脑袋还算清醒的李哲,随着朝臣们七嘴八舌的发表意见,早就乱成了一团麻,理都理不清。
  虽然没有眼冒金星,但是让他定夺,李哲第一反应还是看向李初。
  李初轻声开口,“太子是太子,所有臣子都是辅佐太子办理国事的。所以太子不需要过于聪慧,也不需要有多样样精通,凡事只要听得清所谓利弊,利大于弊者可以做,弊大于利者不可行。”
  这么一说来,李哲理了理刚刚听过的话,可是头痛,一句都不记得。
  李初在这个时候再次开口,“和突厥一再交战这么多年了,从来没有消停过,可是大唐久经战事,军事疲惫,国库空虚,眼下大唐再胜,突厥的兵力已经被击溃,诸臣中有的人是要一鼓作气再把所有突厥人杀掉,有的人却要休养生息,与民安和。所以两方争执也就这两点而已,想要在其中作出选择并不难。”
  “愿听姐姐教导。”就这么简单的一件事,从他们这些宰相的嘴里说出来复杂无比,听听李初怎么简言意洁的总结。李哲现在整个人都精神了。
  “驻守突厥的兵力依然还是要的,但是只要突厥不再起乱,不再于大唐为敌,就不需要赶尽杀绝。与人留一线,也是给自己留一线,赶尽杀绝,只会引起更大的叛乱。得不偿失,对大唐有害无益。”说到这里,李初的意思也算是表达的很清楚,仗,她是不希望再打下去的,偏向于以民养息。
  “至于害怕突厥再起动乱,我不是已经提出以夷制夷的办法。你们没有看到效果?”这件事早几年李初就已经提起过了,现在都过去两年,微见成效,难道这些人都当做看不见?
  要是李初不提,他们真是要把这件事给忘了,成效,确实是有的,派去东突厥的人这些年确实做得挺漂亮的。
  李初问道:“具体如何防御,此事请兵部诸位将军商量后,让他们拿出一个好的章程来。”
  “公主,此事还是应该让政事堂诸位来做吧?”有那宰相出言,想把事情揽过来。
  “诸位都是政事堂的宰相,可是你们有几个上过战场,有几个了解东突厥的将士什么情况?纸上谈兵不可取,皇帝太子懂得放权,你们当宰相的更应该懂得。天下之重,你们要权,更要懂得以国为重。”李初很清楚,政事堂的宰相们提出这点想法是什么意思,可是她更要点醒他们,有些事不可以犯。
  权力不是一个人可以握的住,占得了的,想要让大唐好,就得要想尽办法的让大唐各方的能人各展所长。
  一群不管心里有什么杂念的人,被李初一番警告都不敢做声了。
  “术业有专攻,用专攻之人总比用纸上谈兵的人要好。太子要牢记。”李初斥完宰相们,不忘给太子李哲上一课,让他把话记牢。
  李哲细想觉得十分的有道理,连连的点头,“是,我一定记牢。”
  宰相们听到李初的话,有些人嘴角不断的抽搐,“公主不该如此教导太子。”
  总是有人出言进谏的,李初反问道:“依你所见,我应该怎么教太子?让太子握紧大权,不让诸位宰相参与,还是让太子乾纲独断,一意孤行,更或者任人不以其才,不知避人短,用人之长?”
  想和李初耍嘴皮子来呀,李初可一点都不担心,一番问题丢下去,那提出不可的宰相脑子转弯没李初那么快一时卡住。
  李初道:“太子代天子执掌天下,天子掌天下,事事亲为,事事去做,还要你们宰相做什么?又要这天下各地官员做什么?若以天下比之于船,天子当为船而已,船如何行驶,难道不靠你们把大海的情况摸清楚,各司其职,能够达到目的?”
  这番话听起来好像没什么问题,可实际上又有很多的问题。
  天子如果只是船而已,那不就是个摆设,任人摆布而已。
  “我知道你们在想什么,以君为船,你们定是在想,天子岂能是任人摆布的。但是如果天下官员都不曾想过为民为国,对于天子来说,耳目闭塞,他连船都不如。”李初既然说出这个比喻,自然也有自己的看法,耳目闭塞的君王就等于被人砍去了双手双脚,想要知道天下的事简直就是一个笑话。
  这么一说也还说的过去,李初的想法总是与人不同。
  “祖父曾经说过,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所以我才会认为君为舟,而宰相或是天下官员都是船上的一员,各司其职才能保证船能达到我们共同的目的。”李初是在太宗李世民的话里延伸的,众人一听不得不认可。
  “姐姐所言甚是,我都记下了。”李哲可是李初的粉丝。李初说的话都是真的,也都是对的,绝对没有不对的时候。
  宰相都看明白了,李哲和李贤完全不一样,李贤那是根本听不进李初说的话。可是李哲却奉行李初说的一切都是对的。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宰相们出了东宫,依然还在考虑这个问题。
  “安定公主参与朝政一事,不管是天皇还是天后一致同意。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朝中的大臣们没有一个人置喙。如今天皇和天后前往嵩山封禅,朝中大事交给太子监国理所应当,竟然却又让公主辅佐,瞧瞧今天东宫的场面,公主在左,周国公在右,这是天皇和天后打擂台吗?”交头接耳的说起今天的情况,宰相们心里也是满腹的疑惑。
  “我看不像是打擂台。你也说了,安定公主参与朝政的事情是天皇和天后一致同意的,如果是打擂台,那应该有一方不同意才对。而且你没看到,就算是天后的人也一直都听从公主的安排。周国公虽然在右,但是从头到尾一句话都没说过。”
  确实如此,武敏之虽然在那里坐了半天,听了半天的话却从来没有插话说过一句,这么样的局面,难道不让人奇怪?
  “唉,这可如何是好?”打擂台不是,要说是一伙的,那也不可能。
  “这皇家的事,我们少管还是做好我们分内的事。赶紧去兵部传话,让他们想想办法,怎么出主意牵制东突厥。”李初让他们想的办法,他们得去想。不管怎么说,李初出的主意还是可以的。
  宰相们都走了,东宫的正殿里就剩下李哲、李初,还有武敏之。
  “周国公此来。听听而已?”人一走,宰相们不敢问武敏之的问题,李初可不避讳。
  武敏之都被点名了,立刻朝着李初还有李哲作揖,“太子,公主。天后是让我辅佐公主的,所以我不需要多言。”
  李初扫过武敏之,怎么觉得武敏之的话听起来那么不得劲?辅佐公主而不是太子,李初一声冷哼,“武敏之,你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自然是清楚的,太子有诸位宰相辅佐不需要臣,公主的手里没人想办的事情却不比太子少,所以天后才将臣给公主,任由公主差遣,公主聪慧绝顶,竟然不知天后之意?”武敏之面带笑容说起这一番话,面不改色。可是他眼中闪烁的光芒,李初直接走了过去,站在离他相近不过一尺的地方。
  “武敏之,你应该知道我的底线。”李初说话询问着武敏之,同样也盯着他的一举一动。
  一步不退,武敏之笑眯眯的回答,“当然,当然知道,臣与公主相交多年,怎么会不知道公主的底线在哪里?”
  “公主可以放心,我一定不会越过公主的底线。”武敏之话说着一眼撇过坐在旁边的李哲,好像完全不在意李哲看着他们针锋相对而显得很期待。
  李初冷哼一声,“不越过是最好。如果你敢越过,那么我会杀了你。你很清楚,我说杀你谁都救不了你。包括,我的母亲。”
  都已经和武媚娘达成一定的协议了,李初完全相信武媚娘会站在她这一边,要是武敏之敢做出什么不当的事情来,李初把他宰了,武媚娘定然也不会找李初的麻烦的。
  “我一向很明白,天后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会站在公主这一边的,而公主如果想对付我,有的是办法,我从来不是公主的对手。”武敏之非常认清自己所处的局势,和武媚娘争和武媚娘斗,他都斗不过,哪怕是李初,他也不是李初的对手。
  “天后给我的诏令是让我辅佐公主,公主不让我做的事,我肯定不会做。”这个时候还保证这一句,武敏之的脸上那笑容一直就没有变过。
  李初伸手拍拍他的肩膀,“我一直以为我们可以相安无事的,从前这些年可以往,后希望也可以。毕竟我并不想杀你。”
  如果李初想要武敏之死,裴观根本活不到现在。
  “虽然我欠你的人情还完了,可是你这样一个聪明人,留着活在世上,还是要有趣的多的。”李初显然对武敏之赞赏有加,一个聪明人能够审时度势,还能够保存自己活到现在。这样的本事,希望他可以一直的保持下去。
  武敏之冲着李初再次笑开,“公主放心,我竟然活到现在,就希望能够再继续的活下去。”
  有些时候一旦活过来了,就会希望能够一直的活下去,死亡吗?是他不愿意现在接受的。
  “走吧。”李初告诉武敏之她的底线,也提醒武敏之不要越过她的底线,那么就不需要武敏之再待下去了。
  “太子,公主,臣告退。”武敏之被李初威胁一通,如今又让他离开,面上没有半点的不好,笑眯眯的应下立刻退出去。
  等武敏之一走,李哲不解地问道:“姐姐为什么不喜欢敏之表哥?”
  “你很喜欢他?”李初不答反问,李哲摇头道:“说不上喜欢,但也说不上不喜欢,只是觉得姐姐和敏之表兄之间的感觉有些奇怪。姐姐从来没有这样子表现出来不喜欢一个人。”
  “我也没有不喜欢他,只是我们之间事情并不寻常。就算他表现的在无害,你也要小心提防。”李初一番提醒,李哲想了想,认真的点点头。比起武敏之来,自然还是李初更让李哲信任。
  连李初都说要小心的人物,李哲万万不敢怠慢。
  “姐姐这么多的奏折,你帮我看了吧。”别的事都算说完了,李哲看到面前案几上堆得满满一桌子的奏章,笑眯眯的冲着李初撒娇,就盼着李初能够大发慈悲的帮他把所有的奏折看完。
  “不要忘记你是太子,看奏折是你分内的事情,如果你连这种事情都不肯做,那就趁早别当这个太子。”这些奏折李初看起来不费什么劲,但是李初是不会愿意全都帮李哲看完的。
  一开始还笑眯眯的和李哲说话,后面那一句,却是板着一张脸,听的李哲浑身直发寒,赶紧的道:“我看我看还不行。”
  “你最好不要动什么歪心思,这些奏折不要给太子妃看。如果你敢让太子妃碰这些奏折,或者是朝廷上的事情。不要怪我告诉父亲。”就李哲现在的表现,肯定会想办法不看这些奏章的,那么最好的人选就是让太子妃韦欣帮忙。
  依韦欣的性子,只所求之不得,所以李初的有言在先让李哲管好自己,也管好自己的太子妃。
  “不要以为东宫的事我就不知道。所谓天下事,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自己做过的事,早晚有一天不用别人说你也会自己暴露出去,到那个时候,或许发现的人就不是我,而是父亲或者母亲。”李初知道李哲的性格,也清楚人都有什么样的惰性。想瞒着事情不让任何人知道能瞒得住?
  东宫里有多少是李治和武媚娘的人只怕李哲自己都搞不清楚。
  就算李初没有在东宫安插任何人,这些事情早晚还会传出去。
  不想惹事,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做。
  “父亲和母亲对你的太子妃持什么样的态度,你比我更清楚。如果你还想和你的太子妃好好的过日子,那么就不要做出让父亲和母亲不高兴的事情。”李初好言提醒。李哲在意什么,就要用他最在意的事情管住他。
  “我不会,我保证不会。”哪怕之前的李哲确有这个打算,现在被李初一通警告,想起李治和武媚娘的可怕,哪里还敢动这样的心思。
  警告完毕,李初也就放软了语气,“这些奏折看着多,但是你也清楚,里面都有政事堂诸位宰相的总结,你只要看上面的小纸条就可以,只要你动作快,很快就能看完的。”
  “看完还要写。”李哲小声的嘀咕一句,提醒李初并不是看完就了事,“还要给父亲进表。”
  这还不够,又补充上一句。李初听出李哲的郁闷,着实没能忍住的道:“要不然你去和父亲和母亲说,你不想当这个太子。”
  李哲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一样,“不不,我不敢。姐姐,你不用说了,我立刻看,立刻批阅,然后给父亲进表。”
  想想李贤离开长安的时候是何等模样,李哲还是心有余悸,打死也不愿意过同样的日子。
  “好好看,我在这儿陪着你。”李哲也确实是可怜,赶鸭子上架的当上太子,可是他一没本事,二没野心,当着这样的太子每天操劳的半死,日子过的实在是苦。
  要是不当太子可以过回从前的日子里,则是求之不得。
  偏偏有李贤在前面,你说看到了不当太子的下场,所以哪怕当着太子累的半死不活,李哲也坚持要在这太子位上坐稳了。
  他现在盼着能够熬着熬着成为皇帝,等到成了皇帝,就可以像他父亲一样,到时候就没有人会管他。
  想到这里,李哲一眼扫过李初,到时候就算是姐姐也管不了他的?
  萧太后:“我怎么觉得这位太子的眼神有点不对劲?”
  宣太后:“忍一时风平浪静,待来日他成为登基成为皇帝,大权在握时,谁还管得了他。”
  孝庄:“呵……”
  萧太后:“这是哪个没脑子的人跟他说的?成为皇帝就没人管得了他。真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吕太后:“我觉得有这种想法的皇帝是当不了多久的。”
  萧太后